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4)
2023(5954)
2022(4951)
2021(4733)
2020(4097)
2019(9016)
2018(9093)
2017(16459)
2016(9430)
2015(10585)
2014(10014)
2013(9683)
2012(8760)
2011(7896)
2010(8281)
2009(7803)
2008(7654)
2007(6890)
2006(6043)
2005(5220)
作者
(27602)
(23052)
(23038)
(21569)
(14879)
(11044)
(10382)
(9005)
(8824)
(8483)
(7941)
(7916)
(7633)
(7565)
(7327)
(6941)
(6788)
(6765)
(6744)
(6594)
(5751)
(5714)
(5680)
(5298)
(5240)
(5155)
(5105)
(5057)
(4919)
(4668)
学科
(36346)
经济(36320)
管理(32634)
(28195)
(25151)
企业(25151)
方法(18384)
数学(16311)
数学方法(15943)
技术(12501)
中国(9878)
技术管理(9323)
(8197)
(7970)
业经(7584)
理论(7558)
(7311)
(6525)
地方(6524)
(6446)
环境(6293)
(6242)
银行(6224)
资源(6119)
(5979)
(5734)
金融(5733)
(5715)
人事(5338)
人事管理(5337)
机构
学院(127646)
大学(126972)
管理(50320)
(48645)
经济(47568)
研究(44255)
理学(43388)
理学院(42923)
管理学(41743)
管理学院(41502)
中国(32973)
科学(29483)
(27644)
(24551)
(23496)
业大(21612)
研究所(21589)
(21326)
中心(20238)
(20176)
农业(19713)
北京(17095)
财经(16796)
(16391)
(15955)
(15876)
技术(15803)
师范(15777)
(15281)
(15143)
基金
项目(90095)
科学(70682)
基金(63904)
研究(63018)
(57591)
国家(57155)
科学基金(48561)
社会(39053)
(37865)
社会科(37103)
社会科学(37093)
基金项目(33004)
自然(32537)
自然科(31742)
自然科学(31734)
自然科学基金(31157)
(31105)
教育(29630)
资助(26544)
编号(24969)
(21615)
重点(20747)
创新(20389)
成果(19784)
(19417)
(18889)
课题(18303)
计划(17962)
科研(17018)
科技(16341)
期刊
(50552)
经济(50552)
研究(33770)
中国(29952)
学报(23897)
(22180)
管理(20569)
科学(20306)
大学(16830)
(16253)
教育(15948)
农业(15799)
学学(15637)
技术(13789)
(9890)
金融(9890)
(9817)
统计(8885)
(8790)
科技(8380)
图书(8250)
业经(8183)
经济研究(8156)
技术经济(7801)
财经(7787)
资源(7653)
决策(7312)
业大(6770)
(6720)
(6151)
共检索到191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志  吴凡  唐益文  李乾安  赵德明  黄湘  
绵9S是绵阳市农科所杂交选育的新资源实用型两用核不育系。它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23℃以下)、光敏温度范围较宽(27℃以下)、不育期长 (在四川绵阳为55天以上)、配组组合优势强等特点。经西南农业大学人工气候箱鉴定,23℃/14.5小时的低温日和28℃的高温短日处理,花粉败育度和套袋自交不育率均达100% ;在绵阳、峨嵋山的万年寺、宜宾、内江等地分期播种, 7月中下旬始穗基本处于无花粉型, 9月20日左右开始转可育; 在海南省陵水县短光照下, 9月下旬至次年3月均可育, 结实率60% 左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侍守佩  王志  黄廷友  褚旭东  彭涛  叶盛  刘定友  项祖芬  石军  
研究了籼型两用核不育系绵9S在绵阳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转换规律。通过4月11日至7月10日共19期的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绵9S在绵阳自然条件下7月5日抽穗即表现不育,9月10日以后开始转可育;稳定不育期65d左右;在可育期内的9月20日左右抽穗结实最高,产量可达5.869t/hm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文邦  陈立云  肖应辉  刘国华  邓化冰  
用安献零S作母本,培矮64S作父本杂交,通过自然气候条件和人工低温对育性的增压选择,经过5年10代的定向培育,于2002年育成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理想株型、优质、广亲和、高异率、配合力强的两用核不育系C815S,200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选配出C两优396、C两优87、C两优343、C两优755、C两优1102等一批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通过湖南省审定或在国家和省区试中表现突出.该不育系的育成,是优质超级稻选育的重大突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协和  鹿占黔  孙延璋  肖乾一  陈祖国  苏天锡  陈运华  赵高凤  王梅  
紫标S系是杂交育成的具紫叶隐性遗传标记的、不育起点温度低的籼型两用核不育系。在日长14小时/天,日均温24℃左右(19~27℃变温)人控条件下,以及在贵州贵定(北纬26°35’,海拔1006米)自然光温条件下,不育期的花粉不育度99.9%以上。套袋自实率为零。不育度达99.5%以上的不育株率为100%。不育期41天以上。育性转换明显。可育期自实率为21.4%~54.1%。农艺、异交性状优良。具有制种安全、易繁殖、易除杂等实用价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德明  林纲  李云武  杨从金  
两用核不育水稻5279S,具有明显的可育期和不育期,育性转换明显,不育性稳定,不育起点温度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材料和方法1989年,在农垦58S/IR8F2代群体中选出150余份不育单株,经过4年6代的株系选择,于1992年,在宜宾夏季3次异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宗洪  向关伦  葛必庆  陈文强  刘远坤  倪克鱼  安金钟  
通过对贵阳温光条件、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提出起点温度低的实用型两用核不育系在贵阳育性表达和转化的时间范围,证明了贵阳温光条件对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鉴选的作用和效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秋成  王权  刘建丰  李春庚  
选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龙S以及配合力表现较好的Y58S和广占63S作母本,与农艺性状优良的4个恢复系配制12个杂交组合,研究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龙S的杂种一代单株产量显著超过对照威优46,比对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的增加,比Y58S杂种一代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较高,比广占63S杂种一代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单株穗数较多.2)龙S在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生物产量上的一般配合力值高于Y58S和广占63S,杂种一代表现有效穗多、每穗粒数较多和产量较高.3)龙S杂种一代在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充实度、千粒重和生物产量上表现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晓建  李仁端  周开达  李平  黄国寿  
本文系统介绍了我所1990年以来开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生态育种的基本思路,育种程序,技术关键与要点,以及取得的成效。技术关键是在强大的长日低温(约23℃)选择压力下选完全不育株,再在再生和/或短日条件下选可育株。育种成效主要是首次发现可达生产应用程度的核不育系再生复育特性,成功培育出蜀光612S和570S等有实用价值的核不育系。本文还提出了利用再生复育特性来培育育性表达完全或几乎不受浊、光环境因子影响的新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构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学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文帮  肖应辉  邓化冰  盛浩文  张桂莲  陈立云  
以C815S等5个不育系为母本,与7个优良父本配组,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F1代9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两用核不育系龙S、7光S052、培矮64S和三系不育系Ⅱ-32A相比,C815S的一般配合力表现最好.C815S在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单株产量和经济系数5个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分别为6.656、6.342、7.236、16.669、6.705,在5个不育系中最大;结实率和千粒重一般配合力分别为0.329和2.353,排第2位;株高的一般配合力为-2.197,排名第4.C815S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较大.C815S在有效穗、着粒密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牟同敏  李春海  
以温敏核不育水稻安农S 1为母本 ,以常规高产早籼稻品系 92 15 3为父本进行杂交 ,通过低温选择和人工气候箱鉴定 ,育成了育性转换临界温度 2 3~ 2 4℃的早籼型温敏核不育系M 10 3S。光周期长于 12 .5h ,日平均温度高于 2 4℃ ,可以用于制种 ,日平均温度低于 2 3℃ ,可以用于繁殖。光周期长于 13.5h ,日平均温度高于 2 3℃ ,可以用于制种。自然条件下不育起点温度为日均温 2 3~ 2 4℃ ,耐低温期为 3~ 4d。敏感期为抽穗前的 7~ 14d。播始历期为 5 3~ 79d ,主茎叶片数 10 .0~ 12 .6片。从播种到始穗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文邦  何强  肖应辉  邓化冰  陈立云  
以 C815S 等 6 个不育系与同一父本配组,用 C815S 为母本与不同的恢复系测交,分别用培两优 288,两优培九作对照,观察其 F1的产量、抗性、生育期、米质等性状优势,并对 C815S 所配组合几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 个同父不同母本组合中 C815S/288 产量的对照优势为 15.31%;C815S 为母本所配组合中产量对照优势的最大值为 33.33%,两者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明 C815S 配合力好;C815S所配组合产量平均的对照优势是 5.63%,表明 C815S 的一般配合力很好;C815S 所配组合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邱振国  彭海峰  陈雄辉  万邦惠  
【目的】籼S是由常规稻籼黄占自然突变株选育而成的新型无花粉温敏核不育水稻,对籼S的不育特性遗传进行初步分析,为该品种的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将籼S与多个常规稻进行杂交,调查杂交后代F1、正反交F1、F2、BCF1育性,并分析F2不育株禾蔸的不育特性。【结果】籼S在广州(23°08′N)自然条件下,5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稳定不育期,不育期较培矮64S长近2个月;籼S的温敏核不育性可以被不同类型常规稻品种恢复,且恢复度较高,说明控制其不育性的基因为隐性遗传;各正、反交花粉可育率及套袋自交结实率差异均不显著,表明籼S的不育性遗传与细胞质无关;绝大多数F2代群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东阳  林勇  陈立云  
简要回顾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研究经历的探索阶段、生产初试阶段和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历程,分析了当前育种和应用中存在着种质创新不够、实用型两用核不育系缺乏、种子生产决策不科学等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紧密结合创新不育系种质资源、加快优质多抗不育系育种步伐、科学决策种子生产基地与时段以确保两系杂交稻健康持续发展的策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相琼  张东铭  周宏俊  王均明  
从1978年开始,选用含棉花核雄性不育基因msc1的两用系473A、抗枯萎病品种陕棉9号及抗枯黄萎病品种中棉所12号,通过杂交转育、病圃与非病圃、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双重双向选择,成功地培育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和抗枯萎病、抗黄萎病的核不育两用系抗A1和抗A2,并对其抗性遗传、抗性与产量的配合力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用抗A1和抗A2作母本已选配成3个杂交种应用于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