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29)
- 2023(10556)
- 2022(8849)
- 2021(8306)
- 2020(7090)
- 2019(16027)
- 2018(16184)
- 2017(31284)
- 2016(17234)
- 2015(19210)
- 2014(19326)
- 2013(18572)
- 2012(17113)
- 2011(15416)
- 2010(15948)
- 2009(14885)
- 2008(14969)
- 2007(13443)
- 2006(11761)
- 2005(10894)
- 学科
- 济(66749)
- 经济(66652)
- 管理(55650)
- 业(48552)
- 企(42318)
- 企业(42318)
- 方法(31716)
- 数学(27778)
- 数学方法(27164)
- 财(20089)
- 制(17948)
- 农(16579)
- 中国(16149)
- 学(15862)
- 业经(14757)
- 环境(14001)
- 务(12798)
- 财务(12747)
- 财务管理(12713)
- 体(12347)
- 理论(12329)
- 企业财务(12120)
- 银(12109)
- 银行(12084)
- 划(11819)
- 行(11514)
- 融(11499)
- 金融(11494)
- 贸(10906)
- 贸易(10899)
- 机构
- 大学(249943)
- 学院(248764)
- 济(96877)
- 经济(94741)
- 管理(92856)
- 研究(84586)
- 理学(80299)
- 理学院(79335)
- 管理学(77495)
- 管理学院(77058)
- 中国(63328)
- 科学(53906)
- 京(52981)
- 财(48921)
- 农(44776)
- 所(44214)
- 研究所(40272)
- 业大(38990)
- 江(38513)
- 财经(38266)
- 中心(38193)
- 农业(35621)
- 经(34638)
- 北京(32724)
- 范(31819)
- 师范(31421)
- 院(30172)
- 州(30135)
- 经济学(30093)
- 财经大学(28626)
- 基金
- 项目(168623)
- 科学(132956)
- 基金(123844)
- 研究(118063)
- 家(110211)
- 国家(109415)
- 科学基金(93200)
- 社会(75165)
- 社会科(71342)
- 社会科学(71316)
- 省(66117)
- 基金项目(64718)
- 自然(62450)
- 自然科(61036)
- 自然科学(61015)
- 自然科学基金(59921)
- 划(56407)
- 教育(55726)
- 资助(51608)
- 编号(46183)
- 重点(39049)
- 成果(38378)
- 部(37635)
- 创(35414)
- 发(34688)
- 制(33982)
- 创新(33283)
- 课题(33053)
- 科研(32790)
- 计划(32053)
- 期刊
- 济(105614)
- 经济(105614)
- 研究(70377)
- 中国(50870)
- 学报(44294)
- 农(41142)
- 财(39906)
- 科学(39395)
- 管理(35879)
- 大学(33415)
- 学学(31808)
- 农业(28066)
- 教育(26763)
- 融(23085)
- 金融(23085)
- 技术(21490)
- 财经(19607)
- 经济研究(16895)
- 经(16731)
- 业经(16153)
- 业(14927)
- 版(13630)
- 问题(13528)
- 统计(12623)
- 业大(12303)
- 策(11723)
- 科技(11552)
- 技术经济(11543)
- 理论(10919)
- 资源(10682)
共检索到3668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世彰 徐俊增 黄乾 刘凤丽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也是耗水量最大的作物 ,实行水稻控制灌溉可以实现高产与节水的统一。而稻田灌溉系统具有环境多功能性 ,包括补充地下水减小地面沉降、防洪、净化水质、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护生物多样化等几个方面。与传统淹水灌溉相比 ,实行控制灌溉后 ,稻田无水层的田间水分管理必将带来其灌溉系统环境多功能性的变化 ,探讨这些变化对水稻控制灌溉乃至节水灌溉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水稻 控制灌溉 环境 多功能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凤丽 彭世彰 徐俊增 丁加丽
根据国家“86 3”节水农业专项子课题现场试验资料 ,分析了控制灌溉和常规灌溉条件下水稻茎蘖动态变化、株高变化以及叶面积变化趋势 ,建立了两种灌溉条件下茎蘖消长的Logistic模型和叶面积增长模型 ,并对水稻冠层受光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控制灌溉通过对土壤水分的合理调控 ,使得无效分蘖减少 ,提高了水分和养分的有效利用率 ;在大部分生育期内水稻保持了较适宜的冠层叶面积指数 (CLAI) ,具有良好的株型 ,能更多的截获太阳能 ,奠定了水稻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高产的基础
关键词:
控制灌溉 水稻 茎蘖动态 群体叶面积指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亮 李奇 赵新全
三江源区是地球第三极典型代表区域之一,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物物种及其组成的生态系统,发育和保持着世界上大面积原始的高寒生态系统,是中国和亚洲重要的淡水供给地,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和重点区。生态系统服务、自然景观、生物多样性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保护价值。草地是三江源的主要植被类型,由草地管理引起的诸多生态、环境、社会问题,其管理和治理不仅是牧区的问题,也是包括黄河、长江、澜沧江等江河流域的问题。本文综述了三江源草地管理的现状、问题和需求;提出了基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对草地"生产—生态—生活"多目标需求的多重管理目标及管理框架,建立三江源区域草地进行多重目标管理的调控途径及技术支撑;以期对三江源生态可持续发展、国家公园建设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后续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传健
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各功能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当它们关系协调时,农业多功能性得到充分发挥,农业得到和谐发展;反之,农业就会畸形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业功能由长期定位于经济功能拓展为与非经济功能并重,非经济功能日益彰显。因此,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农业多功能性,对实现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农业 功能 关系 制度构建 政策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新 朱伟 杨露露 邓艳萍 黄璐 赵言文 汪建飞
采用防雨棚池栽试验,研究灌溉模式和施氮量对水稻需水规律、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模式与施氮量对水稻阶段腾发量、需水强度、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及其构成有显著影响。与常规灌溉相比,控制灌溉条件下水稻的腾发量、需水强度和有效穗数降低,水分利用效率、穗粒数和结实率增加。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的腾发量、需水强度、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增加,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降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结论:在控制灌溉条件下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水稻产量达到11 495 kg·hm-2,节本增效效应最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露 闵庆文 张丹
农业多功能性指农业除了具有生产食物及纤维这一传统功能之外,还具有其他经济、社会、环境及文化等独特的非商品生产功能。农业多功能性在概念提出后得到了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并利用该理论指导其自身的农业发展。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农业文化遗产地多具有生态环境脆弱、民族文化丰富、经济发展落后等特点,农业的多功能特征表现的更为明显,其农业同时肩负着生产、生态、文化等功能。因此对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农业多功能性分析,有利于全面认识其价值,并为农业发展提供指导。本文构建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多功能性评价模型,并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首批试点浙江省青田县进行了定量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文 梅冬 彭建仿
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日本和中国农业多功能性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分析了两国的研究进展。日本农业多功能性提出具有复杂的国际与国内背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历了资本主义农业恢复时期、基本法农政时期和新基本法农政时期。研究发现:日本农业多功能性的发挥积累了重视粮食安全保障问题、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地域社会的形成与维持、对农业多功能进行直接补贴等实践经验。基于此,中国在坚持粮食安全战略不动摇、推进农业农村法制体系建设、放大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挖掘农业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功能、推行农业多功能直接补贴政策方面获得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农业多功能性 农业 经验 启示 日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吕耀
农业多功能性理念有助于重新全面认识农业诸多功能并为其评价提供分析框架。文章在考虑农业各项功能间相互独立但冲突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多维评价模型。结合数据可获得性、评价方法与指标选取原则,应用三维评价模型对我国农业的食物生产、经济和生态功能进行定量评价。应用因子分析法对三大功能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提取;根据三大功能的价值间不同组合类型,用分层聚类法将我国农业分为九类情景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多维评价模型能够在充分利用现有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对农业的生产、经济和生态功能进行较准确的价值评估,模型模拟结果及情景聚类基本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该多维评价模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用于其他领域中不同尺度的多目标价值评估。
关键词:
农业 多功能性 维 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高洁芝 郑华伟 刘友兆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方面出发构建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权TOPSIS模型对江苏省近年来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进行诊断分析可以优化区域土地的合理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依据。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江苏省土地利用综合功能经历了一般—良好的发展阶段,综合功能在不断优化;经济功能经历了较差—一般—良好—优秀—良好的发展阶段,虽然有所波动,但其依旧呈增长态势;社会功能经历了较差—一般—良好—优秀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持续稳步提高趋势;生态功能经历了一般—良好—一般的发展趋势,整体呈下降趋势。另外土地利用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子目标的障碍度在逐年下降,对目前江苏省土地利用有效性起制约作用的主要是生态功能,应减少废水排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造成的生态破坏,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同时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融合,促进土地利用过程中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的协调发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舜 王抄抄 黄炎 黄穗华 符如壮 唐湘如
为了研究超级稻在双季稻区分蘖时期的最佳控水模式,2014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场以超级稻玉香油占为试材进行大田试验。在水稻分蘖数达到不同的2个阶段分别设置2个水分梯度处理,记录了控制灌溉期间土壤温度的变化,研究了其对干物质积累动态、LAI变化动态、光合特性以及成穗率和最终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控制灌溉(0~20 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率为(60±5)%能够扩大土壤5 cm深度日温差,减少拔节前干物质积累,提高拔节期净光合速率和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优化干物质积累动态,最终提高了W1和W2处理的成穗率与产量。因此,在玉香油占分蘖期控制0~20 cm土层平均土壤相对含水率为(60±5)%,能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军 尹学伟 魏灵 王子芳 李清虎 张晓春 鲁远源 王秋月 高明
【目的】稻田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耕作方式和水分管理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垄作直播方式是一种新型节本增效的水稻种植方式,探索稻田垄作直播下垄沟水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丰产减排稻作模式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方法】以2019—2021年垄作直播方式下的水稻-萝卜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传统淹水沟灌(TFI:水分高于垄面约5 cm)、控制沟灌1(CFI1:水分低于垄面约5 cm)、控制沟灌2(CFI2:水分低于垄面约10 cm)、控制沟灌3(CFI3:水分低于垄面约15 cm)4个处理,采取密闭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水稻-萝卜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全球增温潜势,同时测定水稻产量、土壤还原性物质、铵态氮和硝态氮等指标,明确既能减少全球增温潜势(GWP)又能增加作物产量的最佳灌水模式。【结果】综合3年试验结果,与TFI处理相比,控制灌溉能显著降低水稻季CH_4累积排放量22.81%—78.47%,其中CFI3效果最显著;CFI2处理显著增加水稻季N_2O累积排放量20.45%—59.90%,CFI3显著降低水稻季N_2O累积排放量12.08%—68.64%,CFI1对N_2O排放量无显著影响。对于萝卜季而言,与TFI处理相比,控制灌溉能显著降低CH_4累积排放量34.87%—53.31%,其中CFI2和CFI3效果最显著;CFI1、CFI2和CFI3处理能显著增加N_2O累积排放量35.00%—120.00%。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灌溉和控制灌溉×试验年份的交互作用对CH_4累积排放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控制灌溉、试验年份及控制灌溉×试验年份的交互作用对N_2O累积排放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伟咏 漆雁斌 韦锋 邓鑫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安全的主要瓶颈,提高用水效率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测度不同轮作模式、灌溉方式下的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对于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选择节水模式、完善灌溉用水政策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西南地区797份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构建DEA-Tobit模型,测度和分析农户灌溉用水效率,探讨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灌溉方式对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并对变量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解决。结果表明:总体上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平均为0.1378,规模效率平均为0.5498,纯技术效率平均为0.2745,水资源利用改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伟咏 漆雁斌 韦锋 邓鑫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中国农业生产安全的主要瓶颈,提高用水效率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测度不同轮作模式、灌溉方式下的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对于合理安排种植结构、选择节水模式、完善灌溉用水政策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西南地区797份水稻种植户的调查数据,构建DEA-Tobit模型,测度和分析农户灌溉用水效率,探讨不同水旱轮作模式、灌溉方式对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并对变量中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解决。结果表明:总体上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平均为0.1378,规模效率平均为0.5498,纯技术效率平均为0.2745,水资源利用改进空间较大;轮作作物经济收益大致与水稻灌溉用水效率呈显著性负相关,轮作方式节水效果与灌溉用水效率呈显著性正相关;水资源禀赋程度将水旱轮作模式对水稻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系数提高了0.10%,将灌溉方式的影响系数拉低了2.04%。提出因地制宜合理引导和安排"水旱轮作-灌溉方式"组合模式;平原地区强调规模化种植和区域性灌溉,山区注重集约化、精细化灌溉;根据作物生长周期合理安排灌溉用水行为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德娟 周琼 曾玉荣
日本都市农业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都市农户占日本农户总数的25%,经营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7%,尤其是蔬菜、水果和花卉的种植比例较高。本文从都市农户的结构特征入手,对日本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做法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日本都市农业的多功能性。
关键词:
日本 都市农业 多功能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