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52)
2023(2842)
2022(2407)
2021(2212)
2020(1979)
2019(4353)
2018(4283)
2017(7326)
2016(4493)
2015(5163)
2014(4895)
2013(4913)
2012(4846)
2011(4594)
2010(4403)
2009(4227)
2008(4007)
2007(3658)
2006(3245)
2005(2972)
作者
(18467)
(15536)
(15411)
(14550)
(10098)
(7823)
(6837)
(6199)
(6055)
(5791)
(5492)
(5388)
(5345)
(5171)
(5104)
(4880)
(4844)
(4718)
(4692)
(4607)
(4363)
(4141)
(3765)
(3762)
(3709)
(3676)
(3478)
(3467)
(3384)
(3294)
学科
(13900)
经济(13878)
管理(8417)
(8175)
(7722)
(6545)
企业(6545)
方法(6319)
数学(5322)
数学方法(5221)
(3851)
中国(3820)
(3341)
水产(3095)
(2942)
贸易(2940)
(2872)
动物(2781)
(2726)
理论(2615)
业经(2611)
农业(2542)
动物学(2382)
(2364)
及其(2296)
(2282)
金融(2278)
(2153)
(2113)
银行(2064)
机构
大学(67806)
学院(65711)
研究(32338)
(28685)
科学(26239)
农业(24190)
中国(21785)
(20613)
(20462)
经济(20083)
研究所(19225)
业大(18964)
管理(16289)
(15925)
农业大学(15154)
(14883)
(14430)
实验(13991)
理学(13896)
(13833)
理学院(13595)
实验室(13530)
中心(13458)
管理学(12979)
重点(12922)
管理学院(12909)
科学院(12142)
(11512)
技术(10960)
(10956)
基金
项目(48699)
(35885)
国家(35652)
科学(35406)
基金(34789)
科学基金(26884)
研究(24852)
自然(21916)
自然科(21436)
自然科学(21422)
自然科学基金(21063)
(20356)
(18671)
基金项目(17607)
资助(15153)
计划(14652)
科技(14018)
社会(12968)
重点(12377)
社会科(12061)
社会科学(12055)
专项(11470)
教育(11449)
(11399)
(10934)
科研(10618)
(10569)
(10097)
创新(9640)
(9632)
期刊
(27064)
学报(26869)
(22571)
经济(22571)
科学(18932)
农业(18824)
大学(17401)
中国(17212)
学学(16881)
研究(16665)
(10576)
业大(9323)
农业大学(8350)
管理(7071)
(6710)
中国农业(6347)
(6104)
教育(5574)
自然(4965)
(4768)
金融(4768)
自然科(4587)
自然科学(4587)
农业科学(4349)
林业(4320)
经济研究(4133)
科技(4021)
技术(3872)
财经(3624)
农学(3522)
共检索到102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晓峰  胡渊  黄晓龙  金涛  李海申  田云录  江玲  周时荣  万建民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水稻抽穗期基因OsFKF1感受蓝光并调控抽穗期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宁粳2号’及其晚抽穗突变体lhn2,lhn3为材料,分析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利用MutMap的方法定位并克隆导致lhn2、lhn3突变的基因。为研究候选基因OsFKF1的功能,观察水稻原生质体中OsFKF1的亚细胞定位。利用不同波长的光源处理检测OsFKF1对Ehd1表达的影响。通过酵母文库筛选实验寻找与OsFKF1互作的蛋白,并利用荧光素酶互补等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在南京自然长日照条件下lhn2、lhn3突变体抽穗期较野生型均延迟26 d左右,株高、粒长、粒宽、千粒重均显著下降。MutMap分析结果表明导致lhn2、lhn3突变的基因均为水稻抽穗期基因OsFKF1。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FKF1在水稻原生质体中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OsFKF1仅在蓝光下诱导Ehd1表达,且蓝光处理3 h达到峰值。利用酵母文库筛选实验筛到与OsFKF1互作的一个含有泛素结合相关结构域的蛋白HGW,并利用荧光素酶互补等实验证实了OsFKF1与HGW的互作。[结论]蓝光诱导Ehd1的表达部分依赖于OsFKF1。推测OsFKF1和HGW可能形成复合体通过泛素化降解蛋白途径调控水稻抽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晓峰  胡渊  黄晓龙  金涛  李海申  田云录  江玲  周时荣  万建民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水稻抽穗期基因OsFKF1感受蓝光并调控抽穗期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宁粳2号’及其晚抽穗突变体lhn2,lhn3为材料,分析野生型和突变体的农艺性状。利用MutMap的方法定位并克隆导致lhn2、lhn3突变的基因。为研究候选基因OsFKF1的功能,观察水稻原生质体中OsFKF1的亚细胞定位。利用不同波长的光源处理检测OsFKF1对Ehd1表达的影响。通过酵母文库筛选实验寻找与OsFKF1互作的蛋白,并利用荧光素酶互补等实验进行验证。[结果]在南京自然长日照条件下lhn2、lhn3突变体抽穗期较野生型均延迟26 d左右,株高、粒长、粒宽、千粒重均显著下降。MutMap分析结果表明导致lhn2、lhn3突变的基因均为水稻抽穗期基因OsFKF1。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FKF1在水稻原生质体中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内。OsFKF1仅在蓝光下诱导Ehd1表达,且蓝光处理3 h达到峰值。利用酵母文库筛选实验筛到与OsFKF1互作的一个含有泛素结合相关结构域的蛋白HGW,并利用荧光素酶互补等实验证实了OsFKF1与HGW的互作。[结论]蓝光诱导Ehd1的表达部分依赖于OsFKF1。推测OsFKF1和HGW可能形成复合体通过泛素化降解蛋白途径调控水稻抽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东阳  陈立云  
利用所构建的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RIL),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对不同季节获得的水稻抽穗期QTL进行定位及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检测到3个控制抽穗期的QTL,分别位于第3、7和11号染色体上,共解释18.86%的遗传变异,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为2.95%~10.56%,其中qHD7-1与环境存在显著互作,贡献率为2.18%;另检测到9对具有上位性效应的互作位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成  姜树坤  刘梦红  徐正进  陈温福  
利用沈农265/丽江新团黑谷的F2群体对抽穗期进行定位分析表明,该群体共定位到7个控制抽穗期的QTLs,分别位于第2,3,6和7染色体上。单个QTL对性状表型贡献率在9.7%~23%之间。与其他研究结果比较表明,多数控制抽穗期的QTLs在不同的材料、不同遗传背景下重演性较好。同时,发现一个新的QTL位点,这些为北方粳稻育种的生育期选择提供基础性数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郑秀文  崔鹏  石嘉伟  杨静静  陈敏敏  郑瑶  许玲  刘宏波  
CCHC型锌指结构蛋白Os ZFP参与调控水稻Oryza sativa侧根的生长发育,但其相关互作蛋白及调控机制未知。以水稻‘日本晴’‘Nipponbare’为试验材料,克隆了Os ZFP基因,利用Eco RI和Sal I酶切位点构建酵母双杂交钓饵表达载体p GBKT7+Os ZFP,验证该表达载体对酵母菌株Y2H无毒性及报告基因自激活现象;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已构建的水稻c DNA文库中筛选到1个阳性互作蛋白,经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NCBI)同源性比对,鉴定为含有T-complex pol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晶晶  魏子尧  杨春艳  王文艳  朱星洁  刘世家  江玲  万建民  
[目的]抽穗期是影响水稻种植地区、季节适应性及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受多基因调控,遗传基础复杂。尽管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然有许多未被发掘的控制抽穗期的基因,调控网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方法]本研究通过60Co-γ辐射诱变水稻品种‘南粳35’,获得1个稳定遗传的抽穗期延迟突变体ah(t)。对突变体×野生型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利用突变体ב93-11’F2群体(大于10 000株)进行基因定位。[结果]在南京自然长日照条件下,突变体较野生型迟抽穗50 d,在人工短日照条件下,迟抽穗23 d。遗传分析发现:抽穗延迟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命名为Os SET34。利用定位群体将Os SET34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晶晶  魏子尧  杨春艳  王文艳  朱星洁  刘世家  江玲  万建民  
[目的]抽穗期是影响水稻种植地区、季节适应性及产量的重要农艺性状,受多基因调控,遗传基础复杂。尽管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但仍然有许多未被发掘的控制抽穗期的基因,调控网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方法]本研究通过60Co-γ辐射诱变水稻品种‘南粳35’,获得1个稳定遗传的抽穗期延迟突变体ah(t)。对突变体×野生型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利用突变体ב93-11’F2群体(大于10 000株)进行基因定位。[结果]在南京自然长日照条件下,突变体较野生型迟抽穗50 d,在人工短日照条件下,迟抽穗23 d。遗传分析发现:抽穗延迟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命名为os sEt34。利用定位群体将os sEt34定...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春元  范淑秀  刘进  朱琳  杨绮文  刘丹  马殿荣  王嘉宇  
穗部性状与水稻品种的丰产潜力密切相关,而抽穗期是决定水稻品种能否在一个地区种植的决定因素,了解穗部性状和抽穗期的遗传基础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对水稻高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以粳稻笹锦和籼稻北陆129杂交、回交衍生的回交重组自交系(BILs)群体为试验材料,对抽穗期和穗部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抽穗期和穗粒数在亲本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且抽穗期与结实率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检测到8个控制抽穗期的QTL,其中qHD3、qHD7和qHD8在2年中都被检测到,贡献率介于7.03%27.48%之间,具有较强的延长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泽港  骆剑峰  高红明  万定珍  葛才林  罗时石  杨建昌  
研究了1,2,4-三氯苯(TCB)和萘(NAP)对抽穗期水稻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TCB和NAP胁迫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o)、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均呈下降趋势;而且TCB对以上指标的影响明显大于NAP的影响,汕优63的敏感性要大于武运粳7号;有机污染胁迫下,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在低浓度时主要由于气孔限制引起,而在较高浓度下由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共同引起。较高浓度的有机污染物使光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瑞钰  张华  宣宁  柳絮  张浩  张梦琦  姚方印  
为了研究水稻单片段代换系(Singl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 SSSL)与受体亲本HJX74(Huajingxian 74)抽穗期差异的原因,以HJX74和5个具有抽穗期差异显著性的SSSLs WY18(W06-15-18-3-11)、WY24(W08-16-3-2)、WY26(W11-15-7-1-1)、WY60(W15-3-1-38)、WY61(W17-10-5-5-35-9-2)为试验材料,对其代换片段上已知的抽穗期等位基因进行克隆,获取其CDS序列,用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比对,包括CDS序列、氨基酸序列,比较其氨基酸理化性质的异同及表达的差异。田间抽穗期表型性状调查结果表明,WY18、WY60、WY61相对于HJX74表现为晚抽穗,WY24、WY26表现为早抽穗。与HJX74相比,WY18代换片段上抽穗期等位基因DTH8存在4个SNP的差异、WY26中OsDof12存在7个SNP的差异、WY60 DTH8存在6个SNP的差异,但以上SNP的突变均未改变其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及理化性质,表明这些抽穗期等位基因的突变可能并不是引起其抽穗期变化的原因。进一步通过qRT-PCR技术分析发现,WY18中DTH8、WY26中OsDof12的表达水平整体高于HJX74中的相应基因,表明该等位基因上游调节区域对其基因的表达进行了调控,可能是导致其抽穗期变异的原因。WY24中se14、WY61中Hd1存在明显的序列片段缺失,造成se14和Hd1等位基因功能缺失,可能是WY24、WY61抽穗期变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松凤  贾育红  江玲  翟虎渠  万建民  
以N ipponbare(japon ica)/Kasalath(ind ica)//N ipponbare BC1F10的98个家系为材料,连续2年进行了水稻种子休眠和抽穗期基因的定位分析。用W inQTLCart 1.13 a软件从全基因组角度检测了休眠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s)。检测结果显示,2003年分别在第5、6和7染色体上,2004年则分别在第4、5、7和11染色体上检测到控制种子休眠性的QTLs位点;贡献率分别介于8.91%~11.09%和8.70%~11.80%。表明第7染色体上位于标记R1357~R1245之间的种子休眠性QTL位点是一个在年度之间稳定表达的控制种子休眠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俊  王令强  何予卿  
利用一个共同亲本构建的2个重组自交系群体对控制水稻株高和抽穗期进行基因定位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个群体共定位到11个控制抽穗期的数量性状位点(QTLs)和11个株高QTLs。控制抽穗期的主效QTL在珍汕97/南洋占群体内位于第7染色体RM500-RM445标记之间;在珍汕97/德陇208群体内定位于第7染色体RMRG4499-RM445标记之间。而控制株高的主效QTL在2个群体中分别定位于第1染色体RM472-RM104之间和第7染色体MRG4499-RM445之间。比较定位结果发现,抽穗期主效QTL在2个群体内都被定位于第7染色体中部位置并且有共同标记RM445,很有可能是同一个基因。说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文怡  白涛  何东  陈杏  梁万慧  易镇邪  刘红梅  
以热钝感品种创两优丰占、中间型品种Y两优1号和热敏感品种农香32为试验材料,于抽穗期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处理(最高温度39.0℃、相对湿度75%~80%、光照度5.0×105lx),通过测定高温处理与对照处理(大田栽培)花粉、花药的性状与光合特性及外观品质等,分析抽穗期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花药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创两优丰占、Y两优1号、农香32花药长分别增加了7.93%、10.96%、 106.56%,花药宽增加了30.99%、 56.79%、 106.54%,花药体积分别增加了84.62%、 167.92%、764.00%;花粉直径分别增加了5.83、3.50、2.60μm;可育花粉率分别下降19.97%、23.12%、29.19%,柱头着粉数分别减少了10、8、9个,柱头花粉萌发率分别下降39.09%、39.83%、41.47%;3个品种整精米长分别降低4.59%、5.66%、13.12%,宽分别降低2.01%、3.18%、10.42%,长宽比分别降低了2.44%、2.55%、3.33%,结实率分别下降了23.39%、24.59%、49.49%,千粒质量分别下降了8.92%、16.86%、17.79%;3个水稻品种在高温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分别下降了7.87%、8.24%、17.98%,ΦPSII分别下降了19.05%、20.00%、24.14%,qL分别下降了30.00%、33.33%、40.00%,YNO平均上升了5.33%、7.46%、11.27%,表明其有效光能利用率、光反应中心活性和热耗散调节能力下降,胁迫解除后,Fv/Fm、ΦPSII、qL缓慢升高,YNO缓慢降低。综上可知,高温胁迫下水稻花药和花粉膨大,花粉活力和柱头花粉萌发率降低,有效光能利用率降低;在高温胁迫下,热钝感品种较热敏感品种具有较好的花粉活性和散落特性以及光合特性,这可能是水稻耐高温的关键因素。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明  谢放鸣  陈立云  刘永柱  
采用同一套常规水稻品种作为父本,分别与两套不同的不育系进行测交,得到两套测交组合(Set1和Set2)。其中,Set1连续进行两季(雨季和旱季)种植试验,研究亲本材料的单株产量和抽穗期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效应.2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它们受加性基因和非加性基因的共同控制.运用Griffing模型Ⅰ对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变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雨季时,Set2母本单株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父本,特殊配合力的相对效应大于亲本一般配合力的相对效应;而在雨季和旱季时,Set1表现相反,抽穗期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大于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表明杂交后代抽穗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文怡  白涛  何东  陈杏  梁万慧  易镇邪  刘红梅  
以热钝感品种创两优丰占、中间型品种Y两优1号和热敏感品种农香32为试验材料,于抽穗期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处理(最高温度39.0℃、相对湿度75%~80%、光照度5.0×105lx),通过测定高温处理与对照处理(大田栽培)花粉、花药的性状与光合特性及外观品质等,分析抽穗期高温胁迫对水稻花粉、花药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高温胁迫下创两优丰占、Y两优1号、农香32花药长分别增加了7.93%、10.96%、 106.56%,花药宽增加了30.99%、 56.79%、 106.54%,花药体积分别增加了84.62%、 167.92%、764.00%;花粉直径分别增加了5.83、3.50、2.60μm;可育花粉率分别下降19.97%、23.12%、29.19%,柱头着粉数分别减少了10、8、9个,柱头花粉萌发率分别下降39.09%、39.83%、41.47%;3个品种整精米长分别降低4.59%、5.66%、13.12%,宽分别降低2.01%、3.18%、10.42%,长宽比分别降低了2.44%、2.55%、3.33%,结实率分别下降了23.39%、24.59%、49.49%,千粒质量分别下降了8.92%、16.86%、17.79%;3个水稻品种在高温胁迫下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分别下降了7.87%、8.24%、17.98%,ΦPSII分别下降了19.05%、20.00%、24.14%,qL分别下降了30.00%、33.33%、40.00%,YNO平均上升了5.33%、7.46%、11.27%,表明其有效光能利用率、光反应中心活性和热耗散调节能力下降,胁迫解除后,Fv/Fm、ΦPSII、qL缓慢升高,YNO缓慢降低。综上可知,高温胁迫下水稻花药和花粉膨大,花粉活力和柱头花粉萌发率降低,有效光能利用率降低;在高温胁迫下,热钝感品种较热敏感品种具有较好的花粉活性和散落特性以及光合特性,这可能是水稻耐高温的关键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