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08)
- 2023(2687)
- 2022(2295)
- 2021(2032)
- 2020(1798)
- 2019(4012)
- 2018(4008)
- 2017(7230)
- 2016(4096)
- 2015(4655)
- 2014(4832)
- 2013(4860)
- 2012(4494)
- 2011(3907)
- 2010(3944)
- 2009(3650)
- 2008(3579)
- 2007(3333)
- 2006(2861)
- 2005(2501)
- 学科
- 济(18553)
- 经济(18532)
- 业(17142)
- 管理(15951)
- 企(15149)
- 企业(15149)
- 技术(10874)
- 方法(9905)
- 数学(8782)
- 数学方法(8668)
- 技术管理(5897)
- 农(4687)
- 财(3936)
- 业经(3803)
- 学(3572)
- 中国(3473)
- 农业(3446)
- 环境(3272)
- 务(2911)
- 财务(2895)
- 财务管理(2887)
- 理论(2881)
- 和(2850)
- 地方(2848)
- 企业财务(2760)
- 新技术(2672)
- 高新(2666)
- 高新技术(2666)
- 划(2622)
- 贸(2469)
- 机构
- 学院(63433)
- 大学(62973)
- 管理(26375)
- 济(24619)
- 经济(24063)
- 理学(22652)
- 理学院(22438)
- 研究(22064)
- 管理学(22061)
- 管理学院(21950)
- 科学(15270)
- 中国(14908)
- 农(14724)
- 京(13997)
- 业大(12928)
- 所(12406)
- 农业(12014)
- 研究所(11424)
- 江(10454)
- 中心(10024)
- 技术(9566)
- 财(9242)
- 省(8623)
- 北京(8423)
- 农业大学(7830)
- 院(7683)
- 州(7653)
- 经济管理(7545)
- 范(7544)
- 财经(7465)
- 基金
- 项目(45779)
- 科学(35272)
- 基金(31667)
- 研究(31308)
- 家(28774)
- 国家(28577)
- 科学基金(23807)
- 省(20019)
- 社会(19098)
- 社会科(18229)
- 社会科学(18219)
- 基金项目(16968)
- 划(16254)
- 自然(16002)
- 自然科(15638)
- 自然科学(15635)
- 自然科学基金(15331)
- 教育(14362)
- 资助(12859)
- 编号(12235)
- 重点(10667)
- 创(10320)
- 发(10016)
- 部(9952)
- 计划(9924)
- 创新(9816)
- 科技(9711)
- 课题(8901)
- 成果(8852)
- 业(8833)
共检索到91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季希富 陆新民 苏建平
地处长江“金三角”的江苏省如皋市勇敢乡,水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全乡集体耕地17226亩,其中60%即10625亩栽插水稻。长期以来,广大稻农“弯腰曲背上千年,一天难栽半亩田”,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用工多,经济效益低。为了解脱这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黄初 宋鸿鹤
水稻抛秧是黑龙江省穆棱县近几年推广的一项新的种植技术,通过多年多点试验表明,该项技术具有劳动强度轻,用工少,产量高,效益大等特点,很有推广、应用价值。 一、对比分析 首先对水稻抛秧与插秧的技术经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本试验在穆棱县水稻主要产区河西乡普兴、福来、朝阳三个村的十五户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碧照
早稻—再生稻抛秧栽培增产原理及效益分析福建省沙县凤岗镇农技站苏碧照抛秧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个重大改革。为了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近年来,福建省沙县凤岗镇积极推广抛秧栽培技术,取得显著的增粮增收效益。今年凤岗镇北门村早稻——再生稻抛...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喻登科 彭静 刘彦宏 肖欢
[目的/意义]在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大背景下,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是维持粮食增产丰收的主要途径,农业新技术扩散的时空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水稻抛秧专利技术为例,建立农业新技术扩散的时空模型:空间维度,构建Bass、MI和SWMI等三种网络模型,探索农业专利技术的空间扩散规律;时间维度,以专利累计数据为基础,拟合农业技术扩散的生命周期模型;最后,融合时空两个维度,总结技术扩散的演化、增长规律及其累积效应。[结果/结论]水稻抛秧专利扩散实证研究结果表明:SWMI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水稻抛秧专利技
关键词:
专利技术 技术扩散 时空模型 水稻抛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景 顾明华 徐世宏 杨为芳 江立庚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普通免耕(CNT)、稻草还田免耕(SNT)、普通常耕(CCT)和稻草还田常耕(SCT)4种耕作方式对水稻氮素利用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免耕提高了氮素稻谷生产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成熟期穗全氮含量,降低水稻叶片和茎全氮含量、植株氮素累积量、氮素回收效率和产量。常耕及免耕方式的稻草还田处理均能提高水稻叶片和茎全氮含量、氮素累积量、氮素回收效率和产量。稻草还田免耕抛秧水稻耕作模式的氮素利用和水稻增产效果均优于普通免耕方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保卫 张春华 魏海燕 张洪程 陈厚存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邢琳 管文文 黄幸福 杨雄
【目的】研究抛秧物理立苗对水稻生育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探讨提高物理立苗的技术指标,为改善生产上抛秧群体起点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设置直立苗、倾斜苗、平躺苗3种物理立苗姿态,研究不同物理立苗状况对抛秧稻生育的影响,从整地、抛栽高度、水层深度、不同球土比例等方面试验,探讨抛秧物理立苗的调控因素。【结果】直立苗在抛后活棵快,各生育阶段干物重、N素吸收、光合势、净同化率、抗倒性、产量上都高于倾斜苗,并显著高于平躺苗;在土壤5—6cm呈烂糊状,抛高为3m时,直立苗率最高,达81%;随着抛栽时水层深度的增加,直立苗比例逐渐减少;对苗高而言,宜控制在10—16cm,适当选择孔大的塑盘,抛后的直立苗比...
关键词:
抛秧 物理立苗 影响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家国 张鸿 姜心禄
研究了稻麦两熟地区水稻抛秧栽培中的本田施氮量及配比, 结果表明, 随施 N 量的增加, 最高苗和有效穗增加, 在 N 肥配比上, 最高苗和有效穗是底肥足的高; 中 N 水平和前、中、后搭配施肥的 R G R、 C G R高, N A R则在低 N 下较高; 一次枝梗数基本上不随施 N量和配比的变化而变化, 低 N 和中 N 下二次枝梗数无论在总的分化数还是在现存数、退化数上均基本一样,在高 N下二次枝梗数比低氮、中氮多分化3~4 个, 同时也多退化2~3 个,; 施肥量和配比对穗粒数和千粒重无显著影响;但从产量上看,本试验条件下抛秧栽培的施 N量应在135~165kg/ha 之间, N肥分配...
关键词:
稻麦两熟 抛秧 施肥 氮素分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抛秧稻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使抛秧稻作获得了惊人的进展,逐渐形成了集省工省力与高效于一体、能适应各种稻作体制和中国农村经济状况的抛秧稻作技术体系。该体系主要由以下6个方面构成:(1)阐明了抛秧立苗过程;(2)剖析了田间分布格局及其生态生理效应;(3)揭示了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基本特征;(4)研明了高产形成规律及调控途径;(5)创立了多样化实用育秧方法;(6)研究并集成了大田培管配套技术。该技术体系的4个主要特征:(1)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多元结构技术体系;(2)具有在实事中求"是"的科学基础;(3)实用性强、应用性广、推广速度快;(4)紧扣现代稻作发展...
关键词:
水稻 抛秧 技术体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梅 黄璜 甘德欣
为解决免耕抛秧技术需大量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的缺点,将稻田围栏养鸭引入免耕抛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与翻耕相比,本技术体系无须使用农药和除草剂而能有效地控制杂草和病虫害,有利于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而且生产了无污染的生态米和生态鸭.有效穗数每公顷增加了6×104穗,单产增加了141kg/hm2;免耕抛秧养鸭比翻耕每公顷节约农药、除草剂费用320元,节约机耕费用600元,农民增加纯收入4390元,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稻田养鸭 免耕抛秧 农药 产量 效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家国 陈启元 金问模 张鸿 姜心禄
针对四川盆地的生态特点及种植制度的需求,研究了稻麦两熟地区水稻抛秧栽培中的育秧方式、软盘育苗播种量和叶龄以及本田抛栽密度、氮素用量及施氮配比等项技术,结果表明,旱地盘育大苗的稻谷产量最高;20g/盘以下(粉嘴谷)的播种量有利于培育壮秧;播期愈迟,秧龄愈短,分蘖株、平均单株带蘖、有效穗、千粒重和产量愈少;抛栽密度与有效穗数、稻谷产量呈正相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饶鸣钿 蔡龙淼 苏迎平
水稻软盘育秧抛栽的效益及配套栽培技术福建省沙县农业局饶鸣钿蔡龙淼福建省三明市农技站苏迎平水稻利用塑料软盘育秧进行抛栽移植是一项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的轻型栽培法。沙县1994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取得成功。1995年在双季早稻、再生稻、单季稻上示范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熊洪 徐富贤 洪松 冉茂林 熊远俸 雷达 刘代银
本文根据目前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青壮年劳力短缺的实际,研究了冬水田区杂交稻抛秧栽培的育秧方式、本田技术等。肯定了冬水田区杂交稻抛栽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中苗秧的标准和相应的高产技术,可供指导该项技术在省内推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少华 涂振华 涂松林 马小华 高三明
通过母本抛秧与常规手插秧制种的比较试验,对母本抛秧的生育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母本抛秧秧苗期生长量少,出叶速度慢,抛栽至分蘖期出叶速度快,播始历期较手插秧长2天,主茎叶片数为12.5叶,较手插秧少0.3叶,分蘖发生早,数量多,成穗率低;穗型偏小,但有效穗数增多。提出母本抛秧制种应较往年正常播期提前1~2天。肥水运筹上,基追肥比例以1∶1为宜,水浆管理改一次晒田为两次晒田,控制群体,提高成穗率。
关键词:
杂交水稻制种,抛秧,母本,生育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