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5)
- 2023(2270)
- 2022(2017)
- 2021(1887)
- 2020(1694)
- 2019(3624)
- 2018(3680)
- 2017(6127)
- 2016(4174)
- 2015(4497)
- 2014(4460)
- 2013(4501)
- 2012(4645)
- 2011(4340)
- 2010(4511)
- 2009(4184)
- 2008(4323)
- 2007(3857)
- 2006(3459)
- 2005(3110)
- 学科
- 济(11233)
- 经济(11216)
- 学(8473)
- 管理(6228)
- 业(6155)
- 方法(4712)
- 企(4233)
- 企业(4233)
- 农(3924)
- 数学(3846)
- 数学方法(3743)
- 农业(2712)
- 害(2686)
- 水产(2685)
- 虫(2654)
- 中国(2468)
- 及其(2350)
- 动物(2282)
- 土地(2247)
- 虫害(2239)
- 业经(2178)
- 资源(2163)
- 理论(2158)
- 稻(2144)
- 环境(2131)
- 和(2113)
- 物(2005)
- 动物学(1991)
- 病虫(1962)
- 病虫害(1962)
- 机构
- 大学(68244)
- 学院(66268)
- 研究(32888)
- 农(30692)
- 科学(28599)
- 农业(25643)
- 所(21738)
- 业大(21127)
- 研究所(20723)
- 中国(20368)
- 农业大学(16752)
- 京(16718)
- 济(16472)
- 经济(15909)
- 管理(15716)
- 室(15705)
- 实验(15027)
- 实验室(14566)
- 省(14388)
- 业(14053)
- 重点(13874)
- 理学(13621)
- 理学院(13243)
- 科学院(13070)
- 中心(12954)
- 管理学(12502)
- 管理学院(12422)
- 江(12071)
- 院(11002)
- 技术(10801)
- 基金
- 项目(50747)
- 家(37380)
- 国家(37150)
- 科学(36712)
- 基金(36021)
- 科学基金(27753)
- 研究(25291)
- 自然(22981)
- 自然科(22450)
- 自然科学(22434)
- 自然科学基金(22022)
- 省(21641)
- 划(19603)
- 基金项目(18938)
- 计划(15475)
- 科技(15418)
- 资助(14773)
- 重点(12918)
- 社会(12534)
- 农(12186)
- 专项(11866)
- 社会科(11699)
- 社会科学(11692)
- 教育(11525)
- 科研(10877)
- 发(10864)
- 业(10500)
- 创(10161)
- 创新(9772)
- 部(9748)
共检索到95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春连 戚华雄 潘海军 李进波 樊颖伦 章琦 赵开军
用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CBB23与其感病轮回亲本JG30杂交,构建了包含2562个单株的F2作图群体。抗性鉴定表明,F2植株抗感分离比严格符合3∶1。根据日本水稻基因组计划RGP的数据,筛选并合成12个EST标记的引物,进行亲本间多态性检测,找到2个在CBB23与JG30间有多态性的EST标记,C189和CP02662。用该标记对F2群体中的571个感病单株进行分子检测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EST标记位于Xa23基因的两侧,C189靠着丝粒一侧,与Xa23的遗传距离为0.8cM;CP02662靠端粒一侧,与Xa23的遗传距离为1.3cM。将C189成功用于水稻分子育种实践...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闵霞 白玉路 张琼 徐登武 张志勇 王平
【目的】白叶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经常会引起水稻严重减产。利用寄主自身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不仅能提高水稻产量,还能减少因大量施用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研究表明Xa23对白叶枯病有较好抗性并已成功用于水稻抗白叶枯病抗性育种中。已有的Xa23分子标记均位于基因外侧。为了提高分子标记的准确性,并简化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步骤,本研究拟开发一个位于Xa23基因内部的分子标记以利于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实践。【方法】抗白叶枯病材料CBB23与感病材料JG30、日本晴、MDJ8等在Xa23基因启动子区存在序列差异和缺失,通过测序确认该差异序列存在于待改良材料川恢907、川航恢908、川恢991、川恢992中,针对差异序列设计引物开发分子标记,该引物以Xa23基因供体CBB23的DNA为模板能扩增出特异PCR产物,其他则不能扩增到特异PCR产物。利用该分子标记对部分水稻重要种质资源的Xa23基因型进行了鉴定。【结果】本研究开发了一个位于Xa23基因启动子区的分子内标记,该分子标记为显性标记,以阳性或杂合体对照DNA为模板均扩增到一条198 bp左右的亮带,阴性对照中则无对应的条带。利用该标记对354个引自不同稻区的水稻亲本进行Xa23基因背景鉴定,发现5个材料包括华航G528、R418、R419、R433、R440含有Xa23基因,其他亲本不含有Xa23基因。【结论】本研究开发了一个位于Xa23基因内部的分子标记,这不仅提高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准确性,还通过简化检测步骤提升了检测效率。本标记的开发可为Xa23的高效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白叶枯病 Xa23 分子标记 显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丙良 杨国才 陈志军 牟同敏 陈其志
pTA2 48是与抗白叶枯病基因Xa2 1紧密连锁的 1个PCR标记 ,采用多个Xa2 1基因供体和受体水稻亲本以及抗 (Xa2 1)×感组合的F1 、F2 、F3 群体 ,对利用pTA2 48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的有关问题 ,包括抗感亲本间的遗传多态性、pTA2 48标记与Xa2 1位点的连锁关系 ,以及pTA2 48标记选择的准确性等作了探讨。结果表明 ,pTA2 48标记在亲本间具有良好的多态性 ,与Xa2 1基因位点紧密连锁 ,二者间重组率为 0 %~1.3% ,根据该标记的多态性表现可对抗 (Xa2 1)×感组合后代材料中Xa2 1基因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做出较为准确的选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钢 李道远 李杨瑞 梁海福 莫海玲 于松保 唐梅
以含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近等基因系WBB1为供体亲本,与不同遗传背景的籼稻、粳稻及不育系杂交,分析Xa23基因导入不同遗传背景受体的效应。结果表明,Xa23导入籼稻、粳稻后,F1代显性程度高,达高抗水平;导入不同类型的不育系,F1代达到中抗水平。说明Xa23基因抗性遗传强,导入效应好,为育种上配制含Xa23基因的高抗白叶枯病组合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抗性基因 导入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设 朱立宏 张红生 陆朝福 朱立煌
利用RFLP标记定位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7(初报)王建设1朱立宏1张红生1陆朝福2朱立煌2(1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南京210095;2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100101)RFLPMAPPINGABACTERIALBLIGHT┐RESISTA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德卫 何旎清 黄凤凰
【目的】创制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水稻新材料。【方法】以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gm-1的双抗77009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IRBB23为父本,以象牙香占为母本,利用杂交和复交方法,借助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分离世代对目标基因进行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和抗性鉴定,选育多抗、综合性状优良的5个稳定株系,分析其农艺性状;然后利用三系不育系靓香A分别与象牙香占及5个稳定株系进行杂交配组,对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并对5个稳定株系进行恢复基因检测。【结果】获得R21-1、R21-2、R21-3、R21-4和R21-5 5个均含有Xa23和Pigm-1双基因稳定聚合系,这5个改良系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均具有较好的抗性。不育系靓香A与5个稳定株系的杂交组合中,只有组合靓香A/R21-1表现结实正常,而其余组合均表现半不育;与亲本R21-1相比,组合靓香A/R21-1的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均表现优异亲本R21-1的特性,整精米率表现显著提高,米质可以达到二级部颁优质米标准。【结论】创制了5个稳定的Xa23和Pigm-1双基因聚合系,其中改良系R21-1含有恢复基因Rf3,可用于水稻多基因聚合育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储昭晖
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一直以来是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迄今已经从不同的宿主中分离了50多个抗病基因,其中仅有6个是隐性基因,这些隐性抗病基因的作用机理目前尚不能用广为接受的显性基因的作用机理来进行解释。水稻中已经鉴定32个主效抗白叶枯病基因,其中9个为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海波 邹美智 任洪岩 王景余 闫双勇 李艳萍 冯瑞光
为了选育抗多种病害的水稻新品种,保证水稻的稳产高产,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对378份通过常规育种技术与花药培养相结合培育的聚合Xa23、Stvb-i、Pi-1抗病基因的花培后代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快速实现Xa23、Pi-1与Stvb-i抗3种病害基因的聚合,经PCR检测与抗病鉴定,培育出10份抗性遗传稳定、表达高效的粳稻新种质资源。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型的同时,仍然需要与传统的人工抗病鉴定的表现型结果相结合,才能保证选择的准确率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同平 黄春东 张月雄 秦媛媛 岑贞陆 刘驰 韦敏益 秦钢 马增凤 黄大辉
【目的】探讨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基因在杂交稻抗性改良利用中的可行性,为丰富我国水稻育种遗传基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分子标记方法对102份水稻品种资源(材料)进行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xa5基因筛选。以携带xa5基因且对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具有良好兼抗性的亲本为抗源,与感病栽培稻杂交,通过系谱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优良杂交稻恢复系。优良恢复系与不育系组配出强优势组合,分析强优势组合的抗性和综合农艺性状。【结果】从102份水稻品种资源(材料)中筛选出兼抗白叶枯病和细条病xa5基因的稻种资源17份,经抗性鉴定,DP3、IRBB5、N36、N776、N777、N779和P89对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均表现较好的兼抗性。以广恢998为母本、以DP3与9311的杂交后代优良单株Y240-1为父本进行杂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经多代自交选育,培育出含xa5基因的优良恢复系野香占。以野香占为父本、不育系平丰A为母本组配出强优势杂交组合平丰优香占。该组合对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均表现为中抗,同时中抗稻瘟病,米质达到部标2级优质米标准。【结论】抗水稻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的xa5基因具有部分显性效应,可用于杂交水稻育种改良;培育出含有野生稻血缘的野香占能组配出中抗白叶枯病和细条病强优势水稻杂交组合,有助于丰富和拓宽水稻育种遗传基础。
关键词:
水稻 xa5基因 育种 白叶枯病 细条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旭炜 王春连 杨清 江祺祥 樊颖伦 刘古春 赵开军
【目的】将普通野生稻资源Y238所携有的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30(t)导入栽培稻JG30,培育近等基因系,进行分子标记定位,以便应用于育种实践。【方法】以感病籼稻品种JG30为轮回亲本,Y238为供体进行杂交、回交、自交培育近等基因系;以JG30/Y238的一个BC6F2代群体为定位群体,利用分离集团分析法(BSA),借助SSR、EST、STS等分子标记对Xa30(t)进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成功培育了携有Xa30(t)基因的水稻抗白叶枯病近等基因系CBB30。从343个分子标记中筛选出4个能揭示抗感多态性的标记RM1341、V88、C189及03STS,用该4个标记对BC6F2代群体30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武名 孙大元 王慧 郭涛 刘永柱 张建国 曾列先 朱小源 杨祁云 陈志强
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是水稻的两大主要病害。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水稻种质H4的主效稻瘟病抗性基因Pi46(t)与CBB23的广谱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聚合到一起,对8个目标株系进行苗期稻瘟病抗谱测定和成株期白叶枯病抗性测定。结果表明:8个株系对测试的稻瘟病菌株均具有较广的抗谱、远高于CBB23的抗谱;对白叶枯病达到抗或高抗水平、远优于H4的抗性水平。说明2个抗性基因得到了有效聚合,实现了创制双抗种质的目的。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 稻瘟病 白叶枯病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升 张启发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以其对目标基因快速而精确的选择为回交育种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工具。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实验室运用分子标记辅助的回交育种方法 ,将广谱高抗白叶枯病基因Xa2 1迅速导入到杂交水稻的两个优良恢复系明恢 63和 60 78之中 ,成功地完成了其抗性改良 ,并通过配组而达到了改良杂交水稻抗性的目的。本研究所运用的分子标记辅助的水稻回交育种程序是 :通过一次杂交、三次回交和一次自交的育种程序 ,将目标基因导入到待改良的杂交稻恢复系中 ;采用以PCR为基础的对目标基因片段实施选择的MAS体系检测并选择与目标基因共分离和 /或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基因型 ,使含有目标基因的转移片段小于 3 ...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茁 彭莎莎 陈建芝 周亚林 李成刚 王丹
对水稻多样性群体(RDP–I)中的216份种质接种白叶枯生理小种P2并进行抗性鉴定,发现温带粳稻亚群平均抗性水平最高,其平均病斑长度最短;奥斯稻亚群平均抗性水平最低,平均病斑长度最长。通过全基因组关联作图鉴定了分布在水稻第1、2、4、6、7、8、9、10、11、12号染色体上的59个QTL,这些位点包含5个已知的抗白叶枯病基因。从较高阈值SNP位点以及附近2Mb区段进行候选基因的预测,筛选出40个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并最终鉴定出16个抗性较好的水稻种质资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茁 彭莎莎 陈建芝 周亚林 李成刚 王丹
对水稻多样性群体(RDP–I)中的216份种质接种白叶枯生理小种P2并进行抗性鉴定,发现温带粳稻亚群平均抗性水平最高,其平均病斑长度最短;奥斯稻亚群平均抗性水平最低,平均病斑长度最长。通过全基因组关联作图鉴定了分布在水稻第1、2、4、6、7、8、9、10、11、12号染色体上的59个QTL,这些位点包含5个已知的抗白叶枯病基因。从较高阈值SNP位点以及附近2Mb区段进行候选基因的预测,筛选出40个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并最终鉴定出16个抗性较好的水稻种质资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秦钢 阎勇 马增凤 陈远孟 秦媛媛 岑贞陆 罗同平 刘驰 张月雄 黄大辉
为获得抗白叶枯病兼抗细条病抗源,对285份水稻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鉴定和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获得对强毒型白叶枯病Ⅴ型表现为抗的材料9份,中抗的7份;对于细条病菌JZ-8菌株,高抗的2份,抗的31份,中抗的为50份;对于细条病菌LZ-4菌株,高抗的16份,抗的68份,中抗的100份;对白叶枯病菌和至少1个以上细条病菌株抗性达到中抗以上水平的兼抗材料有9份。兼抗材料具有优良的农艺性状,其中2份材料含有兼抗基因xa5,其他7份不含该基因,属于另一类型的兼抗性。白叶枯病抗性与细条病抗性无显著相关,细条病不同菌株抗
关键词:
水稻 白叶枯病 细条病 资源筛选 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