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42)
2023(8500)
2022(7348)
2021(6475)
2020(5825)
2019(13450)
2018(12923)
2017(24524)
2016(13720)
2015(15661)
2014(15731)
2013(15717)
2012(14934)
2011(13689)
2010(13715)
2009(12881)
2008(12934)
2007(11940)
2006(10198)
2005(9136)
作者
(45549)
(38226)
(38211)
(36357)
(24315)
(18558)
(17315)
(15034)
(14558)
(13702)
(13092)
(12741)
(12385)
(12367)
(12263)
(12105)
(12053)
(11421)
(11217)
(11146)
(9791)
(9658)
(9281)
(8912)
(8739)
(8684)
(8553)
(8459)
(8036)
(7858)
学科
(59670)
经济(59608)
管理(35577)
(35258)
方法(30039)
(27406)
企业(27406)
数学(26932)
数学方法(26651)
(16399)
(14975)
中国(14695)
(14631)
地方(11906)
业经(11836)
(11546)
贸易(11542)
(11185)
农业(10945)
(10380)
环境(8706)
(8675)
(8639)
财务(8618)
财务管理(8591)
(8460)
理论(8446)
(8442)
金融(8439)
银行(8411)
机构
大学(209554)
学院(207423)
(83384)
经济(81613)
研究(75962)
管理(74054)
理学(64201)
理学院(63395)
管理学(62024)
管理学院(61657)
中国(54658)
科学(51798)
(49418)
(45159)
(41865)
农业(40152)
业大(38873)
研究所(38609)
(37021)
中心(34601)
(32334)
财经(29720)
北京(27886)
(26954)
(26621)
经济学(26396)
(26298)
农业大学(25945)
师范(25831)
(25131)
基金
项目(143036)
科学(110025)
基金(103078)
研究(95360)
(94188)
国家(93462)
科学基金(77043)
社会(58738)
(57400)
社会科(55689)
社会科学(55667)
基金项目(54594)
自然(52931)
自然科(51743)
自然科学(51720)
自然科学基金(50790)
(49181)
教育(44265)
资助(43129)
编号(36930)
重点(33422)
(31361)
(31228)
计划(30221)
成果(29684)
(29428)
科研(28669)
创新(27690)
科技(26990)
课题(26624)
期刊
(87195)
经济(87195)
研究(56316)
学报(44971)
(44401)
中国(39911)
科学(36777)
大学(31979)
学学(30583)
农业(30316)
(28871)
管理(25418)
教育(18641)
技术(17341)
(16899)
(16266)
金融(16266)
经济研究(14803)
财经(14769)
业经(13998)
(12777)
业大(12660)
(12307)
问题(12129)
农业大学(10902)
技术经济(10707)
统计(10685)
科技(10042)
(10015)
(9454)
共检索到300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健  范海燕  廖秋平  马同富  张桂权  
为选育水稻野败型和夜公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较强恢复系和分析恢复基因Rf3和Rf4的聚合效应,采用5个携带不同供体恢复基因Rf3和4个携带不同供体恢复基因Rf4的单片段代换系两两杂交,配制了11个杂交组合。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从这11个杂交组合的F2和F3群体中筛选鉴定6个携带基因型Rf3Rf3/Rf4Rf4的双片段聚合系和5个携带Rf3(Rf4)的次级单片段代换系。结果表明,对于野败型不育细胞质,这些双片段聚合系具有不同的恢复性。其中,携带基因型Rf3-4Rf3-4/Rf4-4Rf4-4的DSPL04-01/23-10P1、DSPL04-01/23-10P2和DSPL04-01/23-10P3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娟  余渝  孔宪辉  刘丽  王旭文  
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383R与转Bt基因的抗虫棉品系72-72(轮回亲本)回交产生的BC3群体,利用与CMS恢复基因Rf1紧密连锁的2个ESt-SSR标记和Bt基因特异引物展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棉花育性恢复基因Rf1和抗虫Bt基因进行聚合育种。结果表明,检测出15个恢复基因纯和且含有Bt基因的单株(RfRf Bt),同时检测出35株杂合态(RfRf Bt)植株,为培育恢复基因和转Bt基因的抗虫棉恢复系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泽立  杨会  祝静静  靳亮  李新征  马俊业  
【目的】Rf3是玉米CMS-S型不育系两个以上恢复基因中的标准基因,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意义很大。【方法】利用自主创建的Rf3近等基因系不育群体(Ps)和可育恢复系群体(Pf)为试材,采用改进的双向(二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技术,对苗期、成株期叶片细胞总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到在Pf遗传背景下分子量为25.2kD,等电点为5.0的特异蛋白质RRPⅡ,优化了2D-PAGE技术。【结论】该特异蛋白质点的出现与消失可能与玉米CMS-S的育性恢复有一定关系,对其纯化分离将为Rf3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和进一步了解玉米质核互作不育表达模式的分子机制。结合本研究,文章还讨论了采用2D-...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坚  刘炜  
【目的】探明粳型优势生态型水稻中各品种(系)在Rf1a基因位点的差异,为粳型杂种优势群的利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缺失设计引物Rfa-7F/Rfa-7R在粳稻恢复系中可扩增出957bp的片段,在保持系中可扩增出383bp的片段,对日本粳、台湾粳、韩国粳、巴西稻、美国粳、非洲IRAT粳、华北粳、非洲ITA粳、西北粳、东北粳、欧洲粳11个不同生态类型共60份材料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有14份材料是Rf1a/Rf1a基因类型,占所有材料的23%;日本粳、台湾粳、华北粳、西北粳和东北粳的所有材料是rf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海波  邹美智  任洪岩  王景余  闫双勇  李艳萍  冯瑞光  
为培育抗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条纹叶枯病3种病害的品种,保证水稻的稳产高产,利用花药培养与常规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进行聚合抗3种病害的新种质研究。结果表明,用含有抗白叶枯病Xa23基因的BG152和含有抗稻瘟病Pi-1基因的R118分别与含抗条纹叶枯病Stvb-i基因的花育409进行有性杂交,共获得聚合双抗抗病基因的F0种子分别为180,105粒;鉴别真杂种后彼此再杂交,获得复交F0种子1 398粒。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筛选出聚合抗3种病基因的杂合型单株52株,从中选择田间无病害的进行花药培养,经H0自然加倍,获得双倍体花培植株378株。经PCR检测,筛选出聚合3种抗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亚  王越涛  申关望  王付华  王生轩  白涛  尹海庆  
综合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聚合主效R基因Pigm和非R基因bsr-d1,以改良优良食味水稻品种水晶3号的稻瘟病抗性,为开展具有广谱持久稻瘟病抗性的优良水稻品种选育工作提供了良好借鉴和有价值的材料。首先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以Bsr-d1为靶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晶3号,筛选获得无T-DNA元件的bsr-d1纯合突变体,包括T插入、G插入、GA缺失、CGCA缺失和CGCAGA缺失5种突变类型。以无T-DNA成分的bsr-d1纯合突变体为母本、以携带Pigm基因的金玉1号为父本杂交、回交、自交,并利用分子育种芯片同时进行Pigm基因和背景辅助选择,最终获得抗病基因(同时携带bsr-d1和Pigm基因)纯合,且背景回复率均在96%以上的水晶3号改良株系(SJ3-G1、SJ3-G2、SJ3-G3、SJ3-G4、SJ3-G5)。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各改良株系对稻瘟病生理小种GUY11的叶瘟抗性与野生型相比均显著提高;接种稻瘟病菌后,改良株系叶片中POD活性显著低于野生型对照,H_2O_2含量则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结合基因芯片技术获得了同时携带bsr-d1和Pigm基因的抗稻瘟病水晶3号改良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开雨  张月雄  刘芳  邱永福  冯家勋  黄凤宽  吴碧球  黎志方  陈勇  韦绍丽  岑贞陆  覃宝祥  韦民航  韦政  李容柏  
培育多抗性基因聚合系可为抗性育种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通过抗源与不同恢复系和保持系进行杂交、多代回交和标记辅助选择,聚合优良的抗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基因研究,分别获得了基于不同恢复系和保持系遗传背景的抗稻白叶枯病双基因Xa21Xa23聚合系4个,这些抗性聚合系对白叶枯病的表现为高抗;分别获得抗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的抗性基因Xa21Xa23Bph24(t)聚合系2个和Xa23 Bph24(t)聚合系4个,双抗性聚合系对稻白叶枯病达到高抗水平,对稻褐飞虱的抗性接近高抗水平。结果表明,即使在Xa23表达了高水平抗性的情况下,聚合双基因Xa21Xa23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聚合系对稻白叶枯病的抗性水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耘  况浩池  杨乾华  刘国民  刘明  
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的多元回归法,对HR195抽穗期的优势表现及基因效应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HR195对杂交一代抽穗期的作用及其遗传机理。结果表明,HR195抽穗期表现为迟熟不完全显性,并受到离散早熟基因的影响。在同早熟亲本杂交时,其杂交一代抽穗期以加性效应占优势,同时受到较大的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作用,使F1略偏向晚熟亲本。而同迟熟亲本杂交,F1代抽穗期以显性效应占绝对优势,同时受到一定的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的影响,使F1代表现超早熟现象。利用HR195与早、迟熟不育系组配,其F1代将早熟性和丰产性较好地结合了起来,对建立高产高效农业有重要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广  安小鹏  李玲  韩丹  侯金星  王娅娜  朱广琴  王建刚  宋宇轩  曹斌云  
【目的】分析西农萨能奶山羊不同微卫星基因位点的基因型和基因型组合在多胎性状形成中的贡献率,探索优良基因的遗传聚合效应。【方法】利用微卫星标记与群体系谱记录,以优秀多胎个体为研究起点,上溯亲代,跟踪子代,检测典型优秀母羊个体的基因型组合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结果】在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中找到A3A7、B1B6、C1C5和D5D94对产羔率具有正效应的标记,以及A1A5、B4B9、C2C6和D4D84对产羔率具有负效应的标记。基因型组合A3A7B1B6C1C5D5D9的聚合效应值最高(P<0.05);分析比较几个基因型对产羔数的聚合效应值可知,D5D9较D4D9高5.11%,A3A7较A1A6高1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邓晓建  王平荣  李秀兰  董春林  杨志荣  
Ef-cd基因是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显性早熟基因。本研究以早籼核不育系6442S-7为Ef-cd基因的供体亲本,通过连续回交与自交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离了Ef-cd基因,分别构建了以迟熟籼稻品系明恢63、蜀恢881和蜀恢527为受体亲本(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并在此基础上探明Ef-cd基因在纯合及杂合状态下一般可使水稻提早抽穗11~14d。Ef-cd基因对促进水稻早熟与高产的有机结合,快速、高效培育出早熟超高产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力  李雪清  孙永刚  高占红  桂林生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偶联蛋白3(uncoupling protein 3, UCP3)和叉头转录因子1(Forkhead box O 1, FOXO1)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合并基因型与早胜牛生长发育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NA测序技术,检测419头早胜牛UCP3和FOXO1基因的多态位点,同时分析了单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早胜牛生长发育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在UCP3上检测到3个多态位点,分别命名为g.4439G>A,g.4899G>A和g.5575G>A,在FOXO1的3’侧翼区检测到1个突变,命名为g.92209C>T。关联性分析表明,g.4899G>A和g.92209C>T能够显著影响早胜牛的体重和胸围(P<0.01或P<0.05),优势基因型分别为GG和CC。通过合并基因型发现,组合基因型GG-GG-GG-CT的体重和胸围表现最佳,显著高于组合基因型GG-GA-GA-CC(P<0.01或P<0.05)。【结论】UCP3和FOXO1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早胜牛的生长发育,可尝试作为早胜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德卫  何旎清  黄凤凰  
【目的】创制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水稻新材料。【方法】以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gm-1的双抗77009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IRBB23为父本,以象牙香占为母本,利用杂交和复交方法,借助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分离世代对目标基因进行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和抗性鉴定,选育多抗、综合性状优良的5个稳定株系,分析其农艺性状;然后利用三系不育系靓香A分别与象牙香占及5个稳定株系进行杂交配组,对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并对5个稳定株系进行恢复基因检测。【结果】获得R21-1、R21-2、R21-3、R21-4和R21-5 5个均含有Xa23和Pigm-1双基因稳定聚合系,这5个改良系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均具有较好的抗性。不育系靓香A与5个稳定株系的杂交组合中,只有组合靓香A/R21-1表现结实正常,而其余组合均表现半不育;与亲本R21-1相比,组合靓香A/R21-1的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均表现优异亲本R21-1的特性,整精米率表现显著提高,米质可以达到二级部颁优质米标准。【结论】创制了5个稳定的Xa23和Pigm-1双基因聚合系,其中改良系R21-1含有恢复基因Rf3,可用于水稻多基因聚合育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南南  张文伟  江玲  沈文飚  翟虎渠  万建民  
从栽培水稻品种越光中克隆了水稻脂氧合酶-3基因(Lox-3)的启动子,长度为1343bp,其序列与日本晴对应的序列完全相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启动子序列中包含受信号诱导的元件(G-box)、温度响应元件(CCGAAA)和水分胁迫响应元件(CACATG)等顺式作用元件;进一步构建了Lox-3基因启动子与gus和gfp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并获得转基因植株,发现报告基因在转基因植株的根、茎、叶、花药、种胚及种皮中均有表达,在萌发种子的胚和胚芽中也有表达,但在胚乳中不表达。此外,经ABA、NaCl及人工陈化处理后对报告基因的表达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这些非生物胁迫可能通过诱导启动子顺式元件致使报告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金明  林秀云  刘晓梅  孙强  李鹏志  张三元  
培育多个抗病基因聚合的水稻品种是提高其抗病广谱性和持久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利用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40、Pib的特异PCR标记,对含有Pi40、Pib的水稻品系复合杂交F250个植株进行检测,从中选择到Pi40、Pib双基因聚合的抗病植株28个,为持久、广谱抗病水稻育种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银岗  马翎健  宋喜悦  方鹏  何蓓如  张文俊  
 为了建立T.Spelta1Bs染色体育性基因Rf3和rfk1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体系,提高选育效率,对T.Spelta1Bs染色体上育性基因Rf3和rfk1进行AFLP分子标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AFLP技术对小麦进行分子标记研究可获得50~100条清晰、稳定的带纹,多态性较高,重复性好。根据T型细胞质的育性,对TSP3314/绵阳26的F2群体采用集群分类的方法构建等基因池,利用AFLP技术筛选16个Pst /Taq 引物组合,然后对F2群体进行AFLP分析,获得2个引物组合P3-T2,P4-T3,其与T.Spelta1Bs染色体有关育性片段Rf3基因和rfk1基因连锁。然后结合TSP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