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84)
2023(5535)
2022(4666)
2021(4287)
2020(3675)
2019(8095)
2018(8203)
2017(14749)
2016(8524)
2015(9890)
2014(9842)
2013(9441)
2012(9134)
2011(8333)
2010(8393)
2009(7806)
2008(7521)
2007(6956)
2006(6136)
2005(5609)
作者
(29802)
(24703)
(24571)
(23235)
(15688)
(12136)
(11087)
(9751)
(9680)
(9015)
(8625)
(8432)
(8255)
(8181)
(8124)
(7732)
(7472)
(7322)
(7247)
(7204)
(6438)
(6320)
(6186)
(5825)
(5730)
(5721)
(5535)
(5336)
(5317)
(5294)
学科
(29447)
经济(29399)
管理(20556)
(17796)
(14026)
企业(14026)
方法(11070)
(10380)
中国(9496)
(9136)
数学(9027)
数学方法(8891)
(8326)
(7648)
(7058)
地方(6672)
理论(6289)
业经(6264)
(5986)
(5985)
金融(5978)
银行(5933)
(5772)
农业(5771)
(5165)
贸易(5163)
教育(5046)
(4982)
(4938)
(4663)
机构
大学(122401)
学院(121553)
研究(53458)
(44044)
经济(42921)
中国(38255)
管理(38102)
科学(36946)
(35759)
理学(31893)
理学院(31392)
(30863)
管理学(30497)
管理学院(30304)
农业(29256)
(28813)
研究所(28373)
业大(25610)
中心(23351)
(20884)
(20785)
(19671)
(19305)
农业大学(18298)
北京(18076)
技术(17298)
(17238)
科学院(17114)
(16861)
(16206)
基金
项目(83790)
科学(63165)
基金(58877)
(56237)
国家(55824)
研究(54089)
科学基金(44223)
(34227)
自然(31499)
社会(31283)
自然科(30768)
自然科学(30753)
基金项目(30340)
自然科学基金(30191)
(29951)
社会科(29396)
社会科学(29386)
教育(25248)
资助(24962)
编号(20865)
重点(20401)
计划(19429)
(18390)
科技(18156)
成果(18037)
(17622)
(17000)
科研(16782)
课题(16708)
创新(16071)
期刊
(51930)
经济(51930)
研究(35754)
(33372)
学报(32763)
中国(32029)
科学(25329)
农业(23002)
大学(22799)
学学(21779)
教育(16269)
管理(16012)
(15875)
(12519)
(11044)
金融(11044)
业大(10569)
技术(9944)
农业大学(9207)
经济研究(8805)
(8379)
业经(7922)
财经(7809)
(6876)
中国农业(6530)
科技(6509)
问题(6467)
世界(6065)
林业(5998)
国际(5737)
共检索到196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蕊  丁艳锋  李刚华  王强盛  刘正辉  王绍华  
分别以同一稻穗第1天和第5天开花颖花为强势粒和弱势粒,测定了籽粒灌浆期间可溶性淀粉和粗蛋白的积累并用透射电镜观察胚乳细胞中的淀粉粒和蛋白体密度和大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籽粒灌浆初期,强弱势粒中都出现了少量单粒淀粉粒和极少数的蛋白体,并随着灌浆的进行,单粒淀粉粒逐渐发育形成复粒淀粉粒,淀粉粒和蛋白体的体积逐渐增大;到灌浆高峰期,强势粒中单粒淀粉粒、复粒淀粉粒和蛋白体同时大量存在,之后复粒淀粉粒逐步充实整个胚乳细胞,单粒淀粉粒和蛋白体随之减少,蛋白体的体积也有所减小;而弱势粒的表现则不同,随着籽粒灌浆的进行,复粒淀粉粒逐步增多,淀粉粒的体积也增大,但是单粒淀粉粒和蛋白体的数量一直不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水文  陈良碧  
研究了温度对早籼水稻籽粒中淀粉积累和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活性的影响表明,高温条件下早籼稻灌浆前期叶和籽粒中FBPase活性高,籽粒淀粉积累快,粒重增长快,但开花11d后叶和籽粒中FBPase活性锐减,淀粉积累趋于停止。适温条件下FBPase活性变化幅度不大,籽粒在开花20d后仍有少量淀粉积累,粒重较高温条件下高。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湘早籼24号对高温最敏感,高温条件下淀粉含量和粒重降低幅度最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梦烛  赵亚林  闫青地  张海丽  王凤茹  董金皋  
【目的】分析推测的膜蛋白(putative membrane related protein,pmrp)在拟南芥叶绿体发育过程的作用,明确pmrp对拟南芥光合能力的影响及抗寒性分析,为改善作物光合性能及增强抗逆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pmrp的rnai和过表达载体,转化农杆菌eHa105,采用花絮侵染法转化野生型拟南芥(Columbia,Col-0),获得pmrp rnai和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以野生型和pmrp rnai、过表达转基因拟南芥为材料,利用细胞生物学方法,观察pmrp表达量对拟南芥叶肉细胞叶绿体的结构和淀粉粒积累的影响;利用红外Co2分析法测定拟南芥的光合速率,分析pmrp对...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琴  姜东  戴廷波  荆奇  曹卫星  
研究了黑麦 76、徐州 2 6、扬麦 10号和扬麦 9号 4个不同基因型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特征及叶茎鞘中碳、氮物质积累和运转的差异。结果表明 :蛋白质含量不仅与后期回升时间有关 ,还和回升速度有关 ;淀粉含量主要和前期的快速积累有关。籽粒蛋白质产量与含量没有相关关系 ,而与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关系密切 ;籽粒淀粉产量由低到高为黑麦 76、徐州 2 6、扬麦 10号、扬麦 9号 ,并随淀粉含量升高而上升。不同基因型小麦茎鞘碳、氮积累和运转有明显差异 :黑麦 76和扬麦 10号碳、氮在灌浆后期向籽粒中的转运量少 ,而徐州 2 6和扬麦 9号转运量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卫国  朱艳  荆奇  曹卫星  
【目的】蛋白质含量是稻米的重要品质指标。通过解析和综合水稻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动态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基因型的定量关系,构建一个基于氮流生理过程的水稻籽粒蛋白质形成模拟模型,以期为水稻生产中籽粒蛋白质指标的动态预测和管理决策提供量化工具。【方法】以田间试验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水稻生长模型,采用生理发育时间作为定量生育进程的尺度,通过解析和综合水稻植株氮素积累和转运动态的基本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和基因型的定量关系,构建花前植株氮素吸收与积累、花后氮素吸收与转运及籽粒蛋白质形成过程的模拟模型。【结果】利用不同年份、不同生态点、不同品种类型和不同肥水条件下的大田试验资料对籽粒蛋白质形成模型进行了检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直  唐设  张海祥  陈文珠  丁艳锋  王绍华  
[目的]阐明模拟全球气候变暖对水稻灌浆期淀粉代谢关键酶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为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大穗型粳稻品系CJ03和中穗型粳稻品种‘宁粳3号’为材料,在水稻抽穗期进行开放式增温处理,测定强、弱势粒的千粒质量、灌浆速率、总淀粉与直链淀粉含量及花后10 d和20 d淀粉代谢关键酶的主要调控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在灌浆前期,与对照弱势粒相比,开放式增温明显促进弱势粒的灌浆进程,主要表现在弱势粒灌浆速率及其峰值均有增加,灌浆启动提前;在灌浆后期,随着增温处理时间的延长,强、弱势粒灌浆活跃期均缩短。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测定结果表明,参与籽粒淀粉代谢的关键酶,如蔗糖合成酶(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素辉  尹燕枰  李文阳  李勇  隋新霞  顾峰  梁太波  张体彬  王平  王振林  
【目的】研究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与库容量、库活性间的关系及不同穗型间的差异。【方法】以密穗型小麦品种鲁麦21、济麦20和疏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391、山农12为材料,对籽粒发育过程中强、弱势粒淀粉积累、胚乳细胞数目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类型小麦强势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均高于弱势粒,密穗型小麦籽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高于疏穗型小麦。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淀粉积累进程表明,强势粒淀粉积累量较弱势粒高的原因是其积累启动时间较早和淀粉积累速率较高;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淀粉积累速率的差异幅度较大,是造成其籽粒最终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大于疏穗型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宾  刘宾  朱占玲  谢全刚  田纪春  
【目的】阐明影响小麦籽粒淀粉基因/QTL的时空表达和动态变化情况,为运用条件QTL更好地揭示小麦籽粒淀粉动态积累的基因表达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构建的168个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为材料,在6个不同的环境下种植,分别在花后12 d、17 d、22 d、27 d和32 d取样,对小麦籽粒淀粉含量(GSC)积累的条件和非条件QTL进行分析。【结果】在籽粒灌浆的5个时期,一共检测到7个非条件QTL和4个条件QTL,没有一个条件QTL能在测定的5个时期都有效应。7个非条件QTL分别分布在2A、3A、3B、4A、5D染色体上,其中QGsc4A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光华  韩浩坤  马洪驰  党科  王孟  杨璞  冯佰利  
为探究糜子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及淀粉积累规律,选用糯性和粳性糜子品种各2个,分别为‘龙黍21号’、‘晋黍5号’和‘榆糜2号’、‘陇糜8号’,分析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动态特性。结果表明:糜子开花后,粳糯品种籽粒脂肪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粗蛋白含量不断减少,其中谷蛋白含量最高。各氨基酸中,谷氨酸、脯氨酸和亮氨酸含量最高。淀粉含量变化呈S型增加,积累速率先增加后减小。4种淀粉合成相关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性淀粉合成酶(GBSS)以及淀粉分支酶(Q酶))活性显示出单峰曲线变化。粳性品种中SSS酶主要调控直链、支链及总淀粉积累,Q酶主要调控总淀粉和直链淀粉,AGPP酶参与直链淀粉的积累;而糯性品种直链、支链及总淀粉积累主要受到SSS和Q酶的调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晓冰  王光华  杨恕平  李艳华  金剑  
利用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各异的三个春小麦品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低肥和高肥水平条件下籽粒淀粉、蛋白质积累。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增加前期籽粒淀粉的积累,对后期的影响表现出品种间的差异,但对各品种籽粒成熟时的淀粉含量影响不大;蛋白质的积累与施肥水平关系不大,但高肥条件有减少蛋白质含量的趋势。提出小麦高产优质施肥,应在注重土壤肥力的前提下,强调后期氮肥的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永超  朱艳  曹卫星  范雪梅  刘小军  
研究了不同土壤水氮条件下小麦抽穗后叶片氮素状况和籽粒蛋白质及淀粉积累动态与叶片SPAD值、冠层光谱反射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抽穗后叶片氮积累量与叶片SPAD值、冠层反射光谱分别呈显著的指数和线性相关;籽粒蛋白质积累量与叶片氮积累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而成熟期籽粒蛋白质积累量与抽穗后叶片氮转运量呈线性正相关。叶片SPAD值与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量均呈二次抛物线关系;比值指数R(1 500,610)和R(1 220,560)分别与籽粒蛋白质积累量和淀粉积累量呈显著负指数相关。因此,叶片SPAD值和比值指数可以用来预测单位土地面积上小麦籽粒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和淀粉的积累动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洁  汤亮  刘小军  曹卫星  朱艳  
【目的】建立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水稻籽粒蛋白质积累模拟模型。【方法】基于不同地点、品种及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资料,通过解析花前植株氮素吸收与积累、花后氮素吸收与转运的动态特征及定量关系,构建水稻植株氮素吸收与籽粒蛋白质积累的模拟模型。【结果】水稻籽粒中氮素积累速率取决于源限制下的可获取氮源和库限制下的氮素积累速率;源限制下的可获取氮源取决于营养器官向籽粒转运的氮素和花后植株吸收的氮素,库限制下的氮素积累速率由潜在氮素积累速率及温度、水分和氮素因子效应来综合决定。营养器官中的氮素转运又分为叶片和茎中积累氮素的转运;花前叶片和茎中的相对氮含量随播后生长度日线性增加;花后叶片和茎中的相对氮含量随花后生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婷婷  褚光  华小龙  潘燕  王志琴  杨建昌  
【目的】进一步揭示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籽粒灌浆影响的机制。【方法】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籼稻)和扬粳4038(粳稻)种植于土培池,自抽穗至成熟设置常规灌溉(conventional irrigation,CI)、轻干-湿交替灌溉(alternate wetting and moderate drying irrigation,WMD)和重干-湿交替灌溉(alternate wetting and severe drying irrigation,WSD)3种土壤水分处理,运用双向电泳技术测定水稻强、弱势粒蛋白质表达量。【结果】与CI相比,WMD和WSD对强势粒的灌浆速率和粒重无显著影响;WMD显著增...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德荣  郭文善  程顺和  封超年  朱新开  彭永欣  
【目的】比较糯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与非糯小麦的差异,研究其花后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特点,为糯小麦的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4~2005年度测定不同来源的17个糯小麦品系和4个非糯对照品种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2005~2006年度选择其中3个糯小麦品系和2个非糯对照品种研究其花后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动态。【结果】15个糯小麦品系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所有对照品种,另2个糯小麦品系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扬麦12和扬麦5号,而与扬麦158和扬麦9号差异不显著。4个对照品种之间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扬麦9号最高,扬麦158最低;供试的17个糯小麦品系籽粒淀粉含量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仲齐  吴兆苏  俞世蓉  
选用3个生育期相近而粒重不同的小麦品系,对其淀粉积累动态和 IAA、ABA 的水平以及有关酶的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AA 的含量同小麦籽粒的淀粉积累速度以及蔗糖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的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IAA、ABA 的含量在基因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灌浆中后期,IAA、ABA 含量较高的基因型,其蔗糖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的活性以及淀粉积累速度都较高.但 ABA 同它们的正相关未达到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IAA 对有机物质向籽粒的转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光合产物在小麦籽粒中的转化和积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