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48)
2023(3281)
2022(2775)
2021(2594)
2020(2194)
2019(4707)
2018(4900)
2017(8139)
2016(4977)
2015(5751)
2014(5990)
2013(5562)
2012(5238)
2011(4698)
2010(4842)
2009(4411)
2008(4319)
2007(4016)
2006(3414)
2005(3044)
作者
(18307)
(15289)
(15256)
(14406)
(9592)
(7396)
(6729)
(6162)
(6021)
(5722)
(5373)
(5177)
(5120)
(5053)
(5039)
(4739)
(4564)
(4520)
(4514)
(4347)
(4081)
(3998)
(3994)
(3568)
(3563)
(3506)
(3487)
(3377)
(3351)
(3291)
学科
(13249)
经济(13222)
管理(11533)
(9152)
(7336)
(6932)
企业(6932)
(5292)
(5062)
(4993)
中国(4629)
方法(4553)
理论(3974)
(3952)
数学(3608)
数学方法(3526)
(3266)
银行(3236)
地方(3216)
农业(3176)
教育(3150)
(3140)
(3100)
金融(3092)
业经(2878)
(2851)
技术(2834)
体制(2779)
教学(2595)
(2558)
机构
学院(71008)
大学(69443)
研究(30584)
(25593)
科学(23377)
中国(21014)
农业(20901)
(20243)
管理(20056)
经济(19528)
(18529)
业大(17782)
研究所(17212)
(16640)
理学(16496)
理学院(16204)
管理学(15645)
管理学院(15537)
(13356)
农业大学(13233)
中心(13216)
(12665)
技术(12370)
(11922)
(11802)
科学院(10856)
实验(10625)
(10583)
(10243)
实验室(10186)
基金
项目(50449)
科学(36562)
基金(33406)
(33024)
国家(32775)
研究(31886)
科学基金(24840)
(22144)
(19026)
自然(18208)
自然科(17756)
自然科学(17743)
自然科学基金(17398)
基金项目(17314)
社会(16496)
社会科(15381)
社会科学(15375)
教育(14958)
资助(13803)
编号(13082)
计划(12860)
科技(12660)
重点(12497)
(11164)
成果(11161)
课题(10667)
(10609)
(10536)
(10294)
科研(9935)
期刊
(24950)
经济(24950)
(24822)
学报(23358)
中国(19396)
研究(18003)
农业(16993)
科学(16075)
大学(15590)
学学(15031)
教育(10719)
(9536)
(8546)
业大(8019)
管理(7518)
农业大学(6892)
技术(6398)
(6033)
(5232)
金融(5232)
中国农业(4986)
业经(4574)
科技(4558)
林业(4452)
自然(4053)
职业(3860)
经济研究(3782)
财经(3672)
图书(3538)
自然科(3529)
共检索到111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虹  李品芳  刘宇雄  
在辐射育种中,种子或植株吸收剂量D的测定比较困难,照射量X的测定有较成熟的技术。因此物质(种子或植株)吸收剂量的确定,可通过照射量的测定转换为吸收剂量。转换关系通常称为f因子。文献〔1〕利用这一原理研究了作物干种子的f因子,以此计算出各作物种子的吸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江萍  尹钧  师学珍  姜小冬  王智琴  
以5个基因型不同的小麦幼胚、幼穗作为供试材料,探讨了品种基因型、ABA处理及生根条件等对小麦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品种豫麦18 64为遗传转化的良好受体材料;0 2mg/LNAA和0 8mg/LIAA可促进幼苗生根;在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前14d,用0 5mg/LABA处理可有效抑制出芽率,并有利于促进胚愈伤组织形成和再生能力的保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根发  葛台明  余毓君  
用缩短继代间隔的方法,从小麦35816幼穗愈伤组织中筛选到由小颗粒组成的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并建立了胚性细胞悬浮系。从中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在经高压灭菌的改良MS或改良N6培养基中,得到了大量的再生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经直接分化或增殖后分化均得到再生植株。生长迅速的再生愈伤组织具有较高的植株再生能力;将再生细胞团增殖后分化能明显提高植株再生率和再生植株数。随着悬浮培养时间的增加,原生质体培养中直接胚胎发生途径将减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吕川根  邹江石  胡凝  姚克敏  
【目的】在两系法杂交稻制种中,对温敏型不育系育性转换的预测一般根据气象站发布的气温报告(150cm百叶箱温度)进行。本文以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为研究材料,提出以直接测量植株育性敏感部位的温度或其周围气温来监测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的方法,比大气温度预测法更直接和准确。【方法】用不同类型温度及持续时间模拟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的育性量化模型。【结果】以20cm高度处连续3d平均植株茎温或气温表示育性转换温度指标效果最好。以20cm连续3d平均茎温作为指标时,培矮64S的育性转换上限温度为22.8℃,最适可育温度为22.5℃,育性转换下限温度为21.7℃。以20cm连续3d平均气温为指标时,培矮64S...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阳生   小二郎  石毛光雄  
来源于水稻幼胚的液体悬浮培养物,经离体筛选后,获得了48个耐亚铁细胞系。其中5个细胞系能再生出植株,但再生植株当代和R2代的结实率极低或不育。细胞水平上耐亚铁稳定性检验表明,耐亚铁细胞系与对照相比,在低浓度亚铁胁迫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性;细胞内积累更多的亚铁和总铁。并有某些可溶性细胞质蛋白的变化。但在致死浓度下,耐亚铁细胞系的耐性不稳定,而且随着无选择压力下增殖继代时间延长,耐性逐渐丧失。由此推测:水稻细胞对亚铁胁迫呈诱导性反应,细胞耐亚铁变异属外遗传(epigenetic)变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莉  朱艳  崔秀明  马妮  朱琳  万睿漩  
关键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朴钟泽  牛景  李艳萍  邹美智  韩龙植  
以稻瘟病菌粗毒素提取液作为抗性筛选的选择压 ,对水稻体细胞系和花药及其愈伤组织进行抗病筛选。结果表明 ,毒素对体细胞和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经过滤灭菌的粗毒素的毒性大于高压灭菌的毒性 ,花药的抑制程度大于种子胚愈伤组织 ,花药筛选系统的适宜毒素浓度低于体细胞筛选系统的毒素浓度。粗毒素液可以作为抗病筛选的选择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焱  张平  陈翔云  陈劲  吴婷  陈永亨  
研究重金属铊对水稻种子萌发、根系生长、植株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铊在0.1~10.0mg/L浓度范围内,水稻种子均可萌发,但幼苗的胚根和胚轴生长受到显著抑制,5.0 mg/L为苗期抑制的有效临界浓度。植株叶绿素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均受到铊的抑制,铊对叶绿素b含量的抑制能力大于叶绿素a。可溶性糖含量在叶和根中表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轲  唐磊  郭保卫  张洪程  霍中洋  戴其根  魏海燕  
为研究不同水直播方式水稻植株倒伏的差异,在稻麦两熟制下,以2个常规粳稻(常农粳7号、超级稻南粳44)和2个杂交粳稻品种(甬优2638、甬优7号)为试材,设置水直播点播和条播2种方式,于齐穗后30 d,研究了不同直播方式高产水稻植株地上部分各节间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并对倒伏指数、抗折力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条播方式水稻倒伏比例较大,水稻植株基部第2,3节间抗折力和弯曲力矩,点播方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条播方式倒伏指数显著较高。点播方式水稻株高、重心高度高于条播方式,但相对重心高度低于条播方式。点播方式水稻基部第1,2节间长度显著小于条播方式,基部3个节间的茎秆内径长均显著高于条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巧兰  吴礼树  赵竹青  黄利民  
在溶液培养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法研究了不同形态氮对水稻植株氮损失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氮损失的因素。水稻幼苗先在以15N为氮源的营养液中生长2周,然后转入供给不同氮形态的营养液中培养10 d。结果表明:供给NH4+-N的水稻长势最好,收获时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均高于其他氮形态处理,但其氮损失量也最大,损失率达到17.06%;供给复合氮源NH4NO3的水稻生物量和供给NH4+-N的相差不大,然而其氮损失率却显著下降,仅为9.96%,说明供给复合氮源可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条件下,降低植株氮损失,提高其氮肥利用率。此外,供给NH4+-N的水稻叶片中NH4+含量、谷草转氨酶活性及叶片组织pH值均高于其他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玉珍  罗景兰  徐进  刘香玲  
以水稻品种ZH11和RBQ为材料,通过水稻成熟胚盾片诱导有效愈伤组织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获得水稻转基因植株,为水稻转基因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奠定基础。结果表明:NMB培养基适合水稻成熟胚盾片愈伤组织诱导,MS培养基适合愈伤分化;500mg/L谷氨酰胺或精氨酸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形成;培养条件:愈伤组织诱导时温度25~28℃,暗培养,pH5.8;分化时温度25~28℃,光照1500~2000lx,12~14h/d,pH5.8;6 BA对继代过程中愈伤组织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潮霉素筛选的最佳浓度为50mg/L。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全志  丁艳锋  黄丕生  凌启鸿  
采用田间和水培试验的方法,对水稻生育中后期不同器官的含氮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植株根、茎鞘、叶各器官的含氮量与后期穗粒重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抽穗前10 d 顶四鞘及抽穗期各叶位叶片含氮量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之间, 穗后19 d 顶二、顶三鞘的含氮量与千粒重、单株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顶二鞘的含氮量可作为后期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诊断指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云英  许锦彪  朱庆森  
以不同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实验室手段测定各品种水培稻株甲烷传输速率,研究水稻品种间甲烷传输能力的差异及原因;通过控制甲烷排放路径,研究水稻植株状况对甲烷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品种演进过程中,稻株甲烷传输速率逐渐增大(南京1号偏小除外),根氧化力与甲烷传输速率趋势一致。苗期甲烷有50%是经叶片传输的;剪根后甲烷传输速率随之改变,留根条数、根重与甲烷传输速率的变化均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植株茎蘖数对甲烷传输有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植株茎蘖越多,甲烷传输速率越大。这说明根氧化力是造成品种间甲烷传输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植株生长健壮,叶片多,根系发达,茎蘖多,植株甲烷传输速率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仁烨  郑金贵  程祖锌  朱贵金  阮晧然  翁海勇  
脉冲电场作用下对丰两优1号(r1)等6个水稻品种释放负离子的浓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6个水稻品种的植株释放负离子的能力很弱,负离子浓度最高为特优420(22 ion·cm-3),最低为冈优527(15 ion·cm-3).适当的脉冲电场刺激水稻根部,6个水稻品种较常态下释放负离子的能力均大幅度提高,以脉冲电场u2(脉冲电压15 kV,脉冲频率1 Hz,脉冲宽度50 ms)的效果最大,释放负离子浓度最高为冈优527(r2),达4168100 ion·cm-3,是对照组刺激无水稻植株的土壤(r7)的24959倍,是自然状态下(未刺激)的208405倍;最低为糯广优201(r3),...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莉  黄亚楠  郭满园  苏彦华  
[目的]本研究以水稻‘日本晴’为遗传转化受体材料,利用RNAi技术对水稻气孔调控型钾吸收通道OsKAT3进行功能研究。[方法]通过将OsKAT3与拟南芥和水稻中的KAT类钾通道进行同源性比对,找到编码此蛋白基因C端的一段特异区域,并用于OsKAT3 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设计含有相应酶切位点的引物扩增该特异片段,以OsKAT3作为模板进行RNAi-OsKAT3顺式和反式目的片段的PCR扩增。经菌落PCR鉴定挑选阳性克隆后送测序,测序结果表明:RNAi-OsKAT3顺式和反式目的片段均已正确连接到P MD19-T载体上,分别利用sACⅠ/sPeⅠ和BAM HⅠ/KPNⅠ酶切RNAi-OsKAT...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