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48)
- 2023(3281)
- 2022(2775)
- 2021(2594)
- 2020(2194)
- 2019(4707)
- 2018(4900)
- 2017(8139)
- 2016(4977)
- 2015(5751)
- 2014(5990)
- 2013(5563)
- 2012(5238)
- 2011(4698)
- 2010(4842)
- 2009(4411)
- 2008(4319)
- 2007(4016)
- 2006(3414)
- 2005(3044)
- 学科
- 济(13250)
- 经济(13223)
- 管理(11533)
- 业(9152)
- 学(7336)
- 企(6932)
- 企业(6932)
- 农(5292)
- 制(5062)
- 体(4993)
- 中国(4629)
- 方法(4554)
- 理论(3974)
- 财(3952)
- 数学(3609)
- 数学方法(3527)
- 银(3266)
- 银行(3236)
- 地方(3216)
- 农业(3176)
- 教育(3150)
- 行(3140)
- 融(3100)
- 金融(3092)
- 业经(2878)
- 和(2851)
- 技术(2834)
- 体制(2779)
- 教学(2595)
- 物(2558)
- 机构
- 学院(71008)
- 大学(69444)
- 研究(30585)
- 农(25593)
- 科学(23377)
- 中国(21014)
- 农业(20901)
- 济(20244)
- 管理(20056)
- 经济(19529)
- 所(18530)
- 业大(17782)
- 研究所(17212)
- 京(16640)
- 理学(16496)
- 理学院(16204)
- 管理学(15645)
- 管理学院(15537)
- 省(13356)
- 农业大学(13233)
- 中心(13217)
- 江(12665)
- 技术(12370)
- 业(11922)
- 室(11802)
- 科学院(10856)
- 实验(10625)
- 院(10583)
- 财(10243)
- 实验室(10186)
- 基金
- 项目(50450)
- 科学(36563)
- 基金(33407)
- 家(33025)
- 国家(32776)
- 研究(31887)
- 科学基金(24841)
- 省(22144)
- 划(19027)
- 自然(18209)
- 自然科(17757)
- 自然科学(17744)
- 自然科学基金(17399)
- 基金项目(17314)
- 社会(16497)
- 社会科(15382)
- 社会科学(15376)
- 教育(14959)
- 资助(13804)
- 编号(13082)
- 计划(12861)
- 科技(12660)
- 重点(12497)
- 发(11164)
- 成果(11162)
- 课题(10667)
- 农(10609)
- 体(10536)
- 创(10294)
- 科研(9935)
共检索到111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虹 李品芳 刘宇雄
在辐射育种中,种子或植株吸收剂量D的测定比较困难,照射量X的测定有较成熟的技术。因此物质(种子或植株)吸收剂量的确定,可通过照射量的测定转换为吸收剂量。转换关系通常称为f因子。文献〔1〕利用这一原理研究了作物干种子的f因子,以此计算出各作物种子的吸收...
关键词:
水稻小麦活体植株,转换因子,钴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江萍 尹钧 师学珍 姜小冬 王智琴
以5个基因型不同的小麦幼胚、幼穗作为供试材料,探讨了品种基因型、ABA处理及生根条件等对小麦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品种豫麦18 64为遗传转化的良好受体材料;0 2mg/LNAA和0 8mg/LIAA可促进幼苗生根;在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前14d,用0 5mg/LABA处理可有效抑制出芽率,并有利于促进胚愈伤组织形成和再生能力的保持。
关键词:
小麦 基因型 组织培养体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根发 葛台明 余毓君
用缩短继代间隔的方法,从小麦35816幼穗愈伤组织中筛选到由小颗粒组成的松脆型胚性愈伤组织,并建立了胚性细胞悬浮系。从中分离的原生质体培养在经高压灭菌的改良MS或改良N6培养基中,得到了大量的再生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经直接分化或增殖后分化均得到再生植株。生长迅速的再生愈伤组织具有较高的植株再生能力;将再生细胞团增殖后分化能明显提高植株再生率和再生植株数。随着悬浮培养时间的增加,原生质体培养中直接胚胎发生途径将减少。
关键词:
小麦 胚性细胞悬浮系 原生质体 植株再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吕川根 邹江石 胡凝 姚克敏
【目的】在两系法杂交稻制种中,对温敏型不育系育性转换的预测一般根据气象站发布的气温报告(150cm百叶箱温度)进行。本文以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为研究材料,提出以直接测量植株育性敏感部位的温度或其周围气温来监测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的方法,比大气温度预测法更直接和准确。【方法】用不同类型温度及持续时间模拟低温敏不育系培矮64S的育性量化模型。【结果】以20cm高度处连续3d平均植株茎温或气温表示育性转换温度指标效果最好。以20cm连续3d平均茎温作为指标时,培矮64S的育性转换上限温度为22.8℃,最适可育温度为22.5℃,育性转换下限温度为21.7℃。以20cm连续3d平均气温为指标时,培矮64S...
关键词:
温敏不育水稻 育性转换 植株温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阳生 小二郎 石毛光雄
来源于水稻幼胚的液体悬浮培养物,经离体筛选后,获得了48个耐亚铁细胞系。其中5个细胞系能再生出植株,但再生植株当代和R2代的结实率极低或不育。细胞水平上耐亚铁稳定性检验表明,耐亚铁细胞系与对照相比,在低浓度亚铁胁迫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耐性;细胞内积累更多的亚铁和总铁。并有某些可溶性细胞质蛋白的变化。但在致死浓度下,耐亚铁细胞系的耐性不稳定,而且随着无选择压力下增殖继代时间延长,耐性逐渐丧失。由此推测:水稻细胞对亚铁胁迫呈诱导性反应,细胞耐亚铁变异属外遗传(epigenetic)变异。
关键词:
水稻,耐亚铁,细胞变异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朴钟泽 牛景 李艳萍 邹美智 韩龙植
以稻瘟病菌粗毒素提取液作为抗性筛选的选择压 ,对水稻体细胞系和花药及其愈伤组织进行抗病筛选。结果表明 ,毒素对体细胞和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程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经过滤灭菌的粗毒素的毒性大于高压灭菌的毒性 ,花药的抑制程度大于种子胚愈伤组织 ,花药筛选系统的适宜毒素浓度低于体细胞筛选系统的毒素浓度。粗毒素液可以作为抗病筛选的选择压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粗毒素 离体筛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培 陈玉蓉 王峰 何萍
于1992年11月29日将单倍体绿苗从试管中取出,一次完成加倍和移栽.翌年2月21日和3月3日分别将冬前移栽成活并处于分蘖期的单倍体植株加倍.结果显示,上述三个不同加倍时期对植株的生长发育有如下影响:(1)株高依次为54.24cm、44.85cm、37.50cm;(2)单株穗数依次为13.03、7.39、4.56穗;(3)株粒数依次为267.1、73.7、69.3粒.讨论了加倍、移栽一次完成致使植株较高、单株穗数多、株粒数和穗粒数多的原因.
关键词:
冬小麦 单倍体花粉植株 加倍时期 结实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姜丽娜 张黛静 蒿宝珍 祁诗月 邵云 李春喜
Zn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与小麦籽粒品质和人类饮食健康密切相关。鉴此,以长5864、济麦20和中普绿麦1号3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常规大田种植条件下小麦植株地上部Zn的积累、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Zn含量均在器官形成初期表现最高,随生育期的推进,器官Zn含量呈下降趋势,植株地上部Zn积累量呈上升趋势,其中三叶+起身期增长缓慢,起身+灌浆初期增长迅速,灌浆初+灌浆末期增长趋于缓慢,平均日积累量峰值出现在拔节+抽穗期。灌浆末期,植株地上部单茎Zn积累量平均为142μg,籽粒中Zn的含量及分配比例均最高,茎秆对籽粒Zn贡献率最大。供试的3个品种中,长5864...
关键词:
Zn 小麦 含量 积累 分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邵云 姜丽娜 李向力 鲁旭阳 李春喜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Pb在小麦植株中的吸收、分配和累积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小麦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同部位Pb含量和Pb累积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但从总体上看是根>茎>子粒。在灌浆末期,各部位Pb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根>废弃物>叶>茎>叶鞘>颖片>穗轴>子粒,地上各部位Pb累积量从大到小依次为:废弃物>茎>叶鞘>颖片>叶>子粒>穗轴。从结果还可以看出,小麦植株中较易富集Pb的部位是根、废弃物、茎和叶,而子粒中Pb含量和累积量均比较低。小麦在生殖生长阶段的Pb吸收量大于营养生长阶段;拔节-抽穗期和灌浆初期-灌浆中期Pb吸收量及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其他时期。
关键词:
小麦 Pb 吸收 分配 累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葛台明 余毓君
通过对基本培养基的筛选和无机盐的调整,研究了小麦组培再生植株的营养需求,结果表明:再生植株在总氮为42mmol·L-1(其中铵态氮为7mmol·L-1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2.5mmol·L-1Ca(NO3)2的生根效果优于CaCl2;0.4μmol·L-1Cu-EDTA和1μmol·L-1Na2MoO4对试管苗的正常生长是必需的;Cl离子浓度不宜超过1mmol·L-1。形成了一个适于壮苗和无性繁苗的N6修饰培养基配方,此配方有可能用于小麦远缘杂交的杂种胚的挽救。
关键词:
小麦,试管苗,营养需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承孝 王运华 魏文学 李宗堂 何华 谭启玲 陈浩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当土壤严重缺钼时 ,冬小麦籽粒中积累的钼很少 ,大部分钼分布在营养器官中 ;随着土壤有效钼含量提高 ,穗部及籽粒中钼积累量迅速增加 ,穗部成为冬小麦积累钼的中心。在田间条件下 ,抽穗期冬小麦叶片钼含量除高氮缺钼处理外均高于穗、茎含量 ,其中以第 3叶钼含量最高 ;成熟期冬小麦籽粒中钼含量因施钼肥和氮肥而增加 ,营养体中钼含量因施氮肥的变化与土壤有效钼含量有关 ,氮肥对籽粒、营养体中钼含量的影响 ,与以往结论不一。
关键词:
冬小麦 钼 分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经川 刘兆晔 姜鸿明 刘维正 王江春 陈永娜
对 11个小麦品种 (系 )植株展开度、穗幅宽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植株展开度、穗幅宽与子粒产量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进一步说明 ,植株展开度、穗幅宽对产量的效应主要是通过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和穗粒重而起作用 ,该二性状测定方法简单 ,可作为高产育种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小麦 植株展开度 穗幅宽 产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杰 李和平 廖玉才 瞿波
为了筛选不受季节限制的小麦遗传转化受体,研究了3个小麦栽培品种在3种萌发培养基、4种诱导培养基、3种不同诱导时间和3种生根培养基下从茎尖直接诱导丛生芽的最佳条件和方法。结果表明,MB5基本培养基不添加任何激素最适于小麦成熟胚萌发;而在MB5培养基中添加1.0 mg/L TDZ和0.5 mg/L IBA,小麦茎尖丛生芽诱导率最高;单个茎尖形成丛生芽的数目,随诱导时间延长而增加,诱导时间以不超过30 d为宜;品种间的丛生芽诱导率及丛生芽形成数目没有差异;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基本培养基添加1.0 mg/LIBA。由丛生芽诱导再生发育形成的植株开花结实正常。这些研究结果为建立基于小麦丛生芽的再...
关键词:
诱导 丛生芽 成熟胚 顶端分生组织 小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轲 唐磊 郭保卫 张洪程 霍中洋 戴其根 魏海燕
为研究不同水直播方式水稻植株倒伏的差异,在稻麦两熟制下,以2个常规粳稻(常农粳7号、超级稻南粳44)和2个杂交粳稻品种(甬优2638、甬优7号)为试材,设置水直播点播和条播2种方式,于齐穗后30 d,研究了不同直播方式高产水稻植株地上部分各节间抗倒伏能力的差异,并对倒伏指数、抗折力与茎秆主要物理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条播方式水稻倒伏比例较大,水稻植株基部第2,3节间抗折力和弯曲力矩,点播方式显著高于条播方式;条播方式倒伏指数显著较高。点播方式水稻株高、重心高度高于条播方式,但相对重心高度低于条播方式。点播方式水稻基部第1,2节间长度显著小于条播方式,基部3个节间的茎秆内径长均显著高于条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