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92)
2023(5343)
2022(4611)
2021(4421)
2020(3729)
2019(8198)
2018(8302)
2017(14518)
2016(8762)
2015(9950)
2014(10174)
2013(9660)
2012(9234)
2011(8374)
2010(8616)
2009(7859)
2008(7974)
2007(7358)
2006(6507)
2005(5864)
作者
(29620)
(24796)
(24744)
(23336)
(16057)
(12052)
(11105)
(9719)
(9671)
(9218)
(8708)
(8489)
(8352)
(8349)
(8015)
(7626)
(7526)
(7453)
(7249)
(7231)
(6524)
(6503)
(6402)
(5842)
(5829)
(5663)
(5631)
(5451)
(5434)
(5354)
学科
(26012)
经济(25967)
管理(21969)
(17688)
(14574)
企业(14574)
(11673)
方法(9877)
(8570)
(8284)
中国(8187)
数学(7716)
(7667)
数学方法(7521)
理论(7014)
(6980)
业经(6073)
(5720)
银行(5683)
地方(5532)
(5501)
(5426)
金融(5417)
教育(5307)
农业(5296)
(5136)
体制(4374)
环境(4230)
(4200)
制度(4195)
机构
大学(125217)
学院(124599)
研究(50464)
管理(39079)
(38578)
经济(37371)
科学(36815)
(35316)
中国(35289)
理学(32976)
理学院(32386)
管理学(31371)
管理学院(31160)
(29224)
农业(28719)
(28311)
研究所(27095)
业大(25898)
中心(22300)
(21814)
(19909)
(19298)
农业大学(18456)
技术(18258)
(17929)
(17809)
师范(17559)
(17185)
北京(17066)
(16679)
基金
项目(86977)
科学(65021)
基金(59891)
研究(57572)
(56373)
国家(55910)
科学基金(44394)
(36403)
社会(32467)
(31221)
基金项目(31135)
自然(31062)
社会科(30444)
社会科学(30434)
自然科(30349)
自然科学(30325)
自然科学基金(29774)
教育(27288)
资助(24665)
编号(23551)
成果(21209)
重点(20949)
计划(19820)
科技(18617)
(18595)
课题(18070)
(17822)
(17794)
科研(16995)
创新(16757)
期刊
(46101)
经济(46101)
学报(34278)
(33602)
研究(32820)
中国(30827)
科学(25483)
大学(23625)
农业(23298)
学学(22518)
教育(17869)
(16141)
管理(14227)
(11982)
业大(11252)
技术(10153)
农业大学(9921)
(9810)
金融(9810)
(9696)
图书(8090)
业经(7657)
财经(7283)
经济研究(6856)
科技(6789)
(6257)
中国农业(6246)
林业(5919)
自然(5836)
问题(5766)
共检索到193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秀明  陈雪风  林敏怡  刘琼光  
采用转座子Tn5插入突变技术,共获得5 261个接合子。通过马铃薯软腐快速筛选和PCR检测验证,获得267个使马铃薯软腐能力丧失或下降的Tn5插入突变体,并测定其在水稻上的致病力和烟草上的过敏性坏死反应(HR)。结果表明:在267个突变体菌株中,对水稻无致病力的有71个,其中在烟草上无HR反应的有59个,产生HR反应的有12个;对水稻致病力下降的有68个,其余突变体菌株对水稻致病力与野生菌株差异不明显。另外,267个突变体菌株中有146个无HR反应,其中有90个对水稻无致病力或者致病力下降。致病力的分析结果表明,获得的突变体是由Tn5插入Dickeya zeae染色体上不同的致病相关基因位点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向珍  朱辉  
以百脉根根瘤菌MAFF303099为材料,利用转座子Tn5-sacB转座技术得到了约10 000个MAFF303099的转座接合子,构建随机插入突变体库进行保藏;同时建立了一套能从突变体库中快速筛选突变菌株的方法,且鉴定到共同结瘤基因nodB的突变体。结果表明:组成突变体库的接合子基因组中均有Tn5-sacB插入,三亲本转化效率为3.75×10(-5);与野生型相比,MAFF303099 nodB的突变体在表型上不能使其宿主百脉根形成根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定宣  胡杨  孙光超  高小宁  尹志远  黄丽丽  
【目的】筛选苹果树腐烂病菌T-DNA插入表型或致病突变体,为研究该病菌的表型及致病相关基因提供起始材料。【方法】从建立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随机挑选230株突变体菌株进行表型观察及致病性测定,并对部分致病突变体进行TAIL-PCR侧翼扩增。【结果】大部分的突变体与野生型菌株03-8在表型及致病性方面无明显差异,仅30.87%的突变体表现出了明显的变化;其中16株突变体(占突变体总数的6.95%)致病性发生了明显的增强,而表型与03-8相比无明显的变化;20株突变体(占突变体总数的8.69%)致病性与03-8无显著性差异,但是表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6.1%的突变体则同时表现出表型及致病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裴荣  陆展华  姚家玲  
针对花器官形态和种子发育突变表型对大型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库进行筛选,获得了大量突变体信息及材料,在9 760个突变体家系中筛选得到177个花器官形态和数量异常的突变家系,突变频率为1.81%;对9 760个家系中的3 432个家系筛选得到179个种子发育缺陷的突变家系,突变频率为5.22%。对所获得的270个突变家系进行了T-DNA插入的阳性检测,阳性率为64.8%。利用公共数据库RMD(Rice MutantDatabase,RMD)给定的侧翼序列,鉴定了其中1个结实率较低的突变体家系,表明其突变表型和T-DNA插入共分离,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遗传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子芳  宋东颖  张红影  裴忠有  
为了给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材料,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转化法转化水稻品种日本晴(Oryza sative L. ssp. japonica cv. Nipponbare),共建立了1 833株独立的水稻T-DNA插入群体。T0通过PCR、GUS染色和Southern blot分析证明了再生植株为转基因植株。随机选取种植T1种子20粒,进行突变体筛选。通过对各个时期表型的观察和接种试验,共发现突变体208个,突变率为11.3%,表型涉及株高、叶片、穗型、生育期、颖花、颖壳着色、抗病性等。这些突变体不仅创造了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水稻育种材料,为水稻育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蕾  李季  孟永娇  张璐  娄群峰  钱春桃  陈劲枫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黄瓜基因的功能,本文构建了黄瓜T-DNA插入突变体库。[方法]以黄瓜栽培品种‘长春密刺’子叶节为转化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将T-DNA插入突变载体pROK2后转化黄瓜;通过筛选压力梯度试验,确定遗传转化体系最适合的卡那霉素(KAN)筛选浓度;使用pCR检测和斑点杂交方法鉴定T0和T1代转化植株;以‘长春密刺’植株为对照,统计T1代植株表型。[结果]确定100 mg·L-1为最适合的KAN抗性芽筛选浓度。T0代植株pCR检测结果初步证明,pROK2成功整合到14S1和14S2两个T0代株系基因组中。14S1自交后获得55个T1代单株,对其进行pCR检测,发现...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艺聪  潘初沂  李宏宇  鲁国东  雷财林  王宗华  
为揭示稻瘟菌致病分子机制,创建了该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部分突变体经表型分析,获得3个生长发育及致病性同时发生变异,5个生长发育正常但致病性变异及2个生长发育变异但致病性正常的突变体;以TAIL-PCR方法获得了这些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及其边界序列,并用生物信息方法对被T-DNA标签的基因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提供了重要信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辉  赵竹青  
通过温室水培试验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T-DNA随机插入构建的水稻突变体库的T1代2 173个家系进行筛选。以叶绿素SPAD值为指标,以苗期表观症状为参考指标,筛选到27个氮营养缺失的突变家系。对27个突变家系进行遗传分析、复筛及T2代鉴定,结果表明,编号955家系为氮营养缺陷型突变家系,且T2代能够稳定遗传。该材料通过进一步鉴定可用于分离、鉴定氮营养相关基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巫益鸣  阮丽芳  彭东海  刘国强  孙明  
通过携带Mini-Tn10转座子的温度敏感性质粒载体pIC333构建了苏云金芽胞杆菌YBT-1518菌株的插入突变体库。从突变体库中筛选得到1株芽胞不能在萌发剂L-丙氨酸诱导下萌发的突变株(命名为MA1),进一步的试验表明该突变株菌株的芽胞在其他氨基酸L-苯丙氨酸、L-缬氨酸和L-亮氨酸以及糖类萌发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诱导下也都不能萌发,表明MA1很可能属于新型的芽胞萌发缺陷突变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俞咪娜  胡建坤  黄磊  于俊杰  尹小乐  聂亚锋  陈志谊  刘永锋  
【目的】研究稻曲病菌致病力增强的ATMT突变菌株5062,为稻曲病菌致病机制解析、致病相关基因克隆提供方法基础。【方法】测定和观察5062的菌落直径、菌落形态、产孢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一步利用TAIL-PCR和RACE技术克隆5062基因组的T-DNA侧翼基因,并比对分析基因的信息,最后利用RT-PCR检测突变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野生型菌株相比,突变菌株5062田间接种表现为致病力增强,在MM和水琼脂培养基上生长速率减慢,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而在PSA和TB3培养基上,其菌落形态、色素等方面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TAIL-PCR扩增得到的紧邻T-DNA两侧的侧翼序列在野生型中不相邻。TAI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新艳  张丹丹  桂月晶  李楠洋  徐明  陈捷胤  戴小枫  
【目的】建立适合于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致病性相关突变体的快速筛选体系,为突变库中与致病性相关突变体的系统筛选和鉴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棉花幼苗接种于5.0×104、5.0×105、5.0×106、5.0×107和5.0×108孢子/m L的孢子悬浮液30 min,通过病情指数调查明确引起棉花黄萎病发生的病原菌浓度范围;对培养于培养瓶的大丽轮枝菌分别加入15、25、35和45 m L的灭菌水,利用血球计数板检测洗脱的孢子浓度,明确不同体积灭菌水对洗脱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影响;以保存于96孔板的突变体为单位,在培养皿上进行单孢分离并挑取单个孢子于培养瓶中扩繁培养,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辉  赵竹青  叶志娟  杨野  
利用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水稻T-DNA插入氮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的氮营养特性。结果表明,氮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突变植株硝态氮和铵态氮吸收速率均低于原始亲本,植株氮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氮同化能力下降,根系变短,根系体积及根系活跃面积变小,植株变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馨妍  裴荣  姚家玲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水稻OsEMF2b的T-DNA插入杂合突变体的花器官形态、雌雄蕊发育和种子形成等过程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OsEMF2b杂合突变体花器官形态和各部分的数量有变异,但花药和胚珠发育以及花粉和胚囊的育性正常。OsEMF2b杂合突变体出现一定比例的受精卵不分裂、胚胎发育延迟、胚胎畸形,胚乳游离核不能细胞化和胚乳细胞退化解体等异常现象,从而导致其结实率明显低于野生型。OsEMF2b基因可能在水稻的花器官形成和种子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备芳  陈玉宇  张迎信  刘群恩  孙滨  向小娇  曹永润  程式华  曹立勇  
【目的】对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es5进行遗传分析及精细定位,探索水稻叶片衰老的分子机制。【方法】es5是嘉禾212经EMS诱变获得的一个叶片早衰突变体。利用es5与籼稻中恢8015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分离群体F2。在杭州和海南观察F1和F2的表型,并分析该突变表型的遗传行为。取F2中隐性单株,利用图位克隆方法精细定位该基因。抽穗期时对突变体和野生型叶片进行S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测定、组织化学分析、透射电镜观察以及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成熟后调查es5和嘉禾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鹏  顾琼楠  黄俊斌  郑露  
以希金斯刺盘孢菌株Ch-1为供试野生型菌株,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方法获得含2 000个转化子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筛选菌落生长异常或致病缺陷突变体,分析致病缺陷突变体的T-DNA插入拷贝数和位点。结果显示,筛选到14株菌落异常突变体,包括2株生长缓慢突变体Ch-1-E393和Ch-1-C135、12株菌落形态异常突变体(包括色素异常、菌落扇变或菌丝坍塌现象),另外筛选到1株致病缺陷突变体Ch-1-G090。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致病缺陷突变体Ch-1-G090接种拟南芥后,叶片发病明显减弱,且未产生水渍状病斑。显微观察发现该突变体分生孢子在叶片上仅能产生少量初生菌丝,不能正常形成次生菌丝。Southern杂交显示,致病缺陷突变体Ch-1-G090为T-DNA双拷贝插入;通过Inverse-PCR法获得插入T-DNA的侧翼序列,明确该突变体T-DNA插入位点分别为假定蛋白(Ch063_10682)和RNA加工蛋白FCF1(CH063_10671)编码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