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35)
- 2023(2456)
- 2022(2136)
- 2021(1964)
- 2020(1724)
- 2019(3809)
- 2018(3725)
- 2017(6398)
- 2016(4056)
- 2015(4612)
- 2014(4287)
- 2013(4347)
- 2012(4322)
- 2011(4050)
- 2010(4071)
- 2009(3833)
- 2008(3670)
- 2007(3356)
- 2006(2997)
- 2005(2720)
- 学科
- 济(11505)
- 经济(11485)
- 学(7553)
- 管理(7279)
- 业(6817)
- 企(5204)
- 企业(5204)
- 方法(4870)
- 数学(4090)
- 数学方法(4019)
- 农(3568)
- 中国(3291)
- 水产(2861)
- 财(2834)
- 制(2449)
- 农业(2425)
- 及其(2418)
- 动物(2406)
- 业经(2316)
- 害(2291)
- 虫(2204)
- 地方(2159)
- 稻(2147)
- 生物(2141)
- 贸(2074)
- 动物学(2072)
- 贸易(2072)
- 理论(2042)
- 易(2010)
- 环境(1913)
- 机构
- 大学(61922)
- 学院(59881)
- 研究(30549)
- 农(28300)
- 科学(25546)
- 农业(23673)
- 所(19659)
- 中国(19639)
- 业大(18696)
- 研究所(18519)
- 济(17156)
- 经济(16699)
- 农业大学(15022)
- 京(14885)
- 室(14656)
- 管理(14234)
- 实验(13865)
- 业(13840)
- 省(13490)
- 实验室(13411)
- 重点(12772)
- 中心(12525)
- 理学(12167)
- 理学院(11843)
- 科学院(11465)
- 管理学(11294)
- 管理学院(11238)
- 江(10755)
- 技术(10511)
- 院(10474)
- 基金
- 项目(45461)
- 家(33532)
- 国家(33305)
- 科学(32832)
- 基金(32237)
- 科学基金(25016)
- 研究(22322)
- 自然(20980)
- 自然科(20470)
- 自然科学(20451)
- 自然科学基金(20090)
- 省(19517)
- 划(17686)
- 基金项目(16589)
- 计划(14129)
- 资助(13907)
- 科技(13757)
- 重点(11752)
- 农(11188)
- 社会(11144)
- 专项(10976)
- 业(10404)
- 社会科(10370)
- 社会科学(10364)
- 教育(10267)
- 发(10152)
- 科研(10039)
- 创(9517)
- 创新(9082)
- 部(8833)
共检索到924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雪凤 余成鹏 刘琼光
【目的】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致病菌Dickeya zeae)是水稻重要细菌病害之一。细菌的鞭毛是重要的运动器官,迄今有关水稻基腐病菌的鞭毛系统、flh Dc和fli a基因功能及其调控机理尚不清楚,明确这些鞭毛基因的功能,有利于进一步了解D.zeae的致病性综合调控网络、开发新型药物作用靶标以及制定病害防控策略。论文旨在明确D.zeae鞭毛系统中flh Dc和fli a在致病性中的作用。【方法】以D.zeae野生型致病菌株ec1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一系列引物,PcR扩增待敲除的目标基因flh Dc和fli a各自的上、下游片段,再以混合的上、下游片段为模板,扩增得到缺失flh Dc和fli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雪凤 魏楚丹 张庆 刘琼光
【目的】由Dickeya zeae引起的水稻基腐病是水稻上重要细菌病害之一,迄今对该病原细菌的致病性调控研究尚不完善。论文旨在分析水稻基腐病菌(Dickeya zeae)双组分调控系统HrpX/HrpY的序列特征,研究该系统在水稻基腐细菌中的功能作用以及与下游基因的调控关系。【方法】对HrpX/HrpY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带有反向筛选标记基因scaB的自杀重组质粒pKNG-ΔhrpX和pKNG-ΔhrpY,通过三亲转化方法分别将重组质粒导入野生型菌株EC1中,通过2次等位基因同源重组筛选获得基因缺失突变体ΔhrpX和ΔhrpY;比较突变体与野生菌的生长速率、胞外酶活性、毒素活性、运动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琼光 和兰娣 张静一 王玉涛 王振中
对水稻与基腐病菌互作中活性氧及其相关酶系与抗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H2O2、MDA在接种后24 h达到高峰,且抗病品种的含量比感病品种高;SOD在抗感品种接种病菌24 h后活性增加,均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但总趋势为抗病品种低于感病品种;CAT在接种后24 h和96 h,感病品种出现2个高峰,而抗病品种的活性在整个过程中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
水稻基腐病菌 活性氧 抗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磊 韩志成 王晨 杨万风 钱国良 胡白石 刘凤权
根据黄单胞菌hisF基因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中克隆了hisF同源基因,命名为hisFXoo。NCBI网站蛋白质保守结构域搜索表明,HisFXoo属于组氨酸生物合成蛋白家族的一员,具有与其他HisF蛋白相似的结构。序列比较显示,该基因在黄单胞菌中是相对保守的。同源性搜索比较显示,与水稻条斑病菌(X.oryzaepv.oryzicola,Xooc)的hisF(登录号:DQ372107)同源性高达98%。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hisFXoo的插入突变体,在NA+Amp平板上筛选后,并且经过PCR及S...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菊英 张桂英 王金生
wxocA、wxocB、wxocD、wxocE和wzt是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icola,Xooc)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合成基因,avrXa3是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 onas oryzaepv.oryzae,Xoo)的一个无毒基因。利用pBCSK(-)和pKNG101两个质粒的复制起点不被水稻黄单胞菌识别的特点,把wxocA、wxocD、wxocE和wzt的中心区域克隆在pBCSK(-)上,获得突变转化单元pBCSK∷ΔwxocA、pBCSK∷ΔwxocD、pBCSK∷ΔwxocE和pBCSK∷Δwzt...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晴 张雁冰 陈磊 钱国良 范加勤 胡白石 刘凤权
根据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PXO99的tat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从PXO99中克隆了tatB基因,命名为tatBXoo。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tatBXoo的插入突变株TBM,在含有X-gluc的抗性平板上筛选,并经Southern blot杂交验证确认。表型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tatB突变株在水稻(寄主)上的致病性减弱,但在烟草(非寄主)上仍具有引起过敏反应的能力;tatB突变导致Xoo致病相关的重要表型如胞外多糖减少,游动性及趋化性减弱。但是,tatB突变不影响Xoo在基本培养基(MMX)中正常生长、胞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荣华 李融梅 何翔 宋从凤
[目的]类转录激活蛋白(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s,TALE)是稻黄单胞菌水稻致病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中的一类重要致病因子。挖掘新的毒力tal基因,对揭示水稻白叶枯病菌与寄主植物的互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JXOV菌株中克隆了1个中间串联重复区含17.5个重复单元的tal基因,命名为tal17.5。将tal17.5转入Xoo菌株PXO99A中,在寄主水稻上研究了其致病力作用,将tal1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永林 庄小倩 王朝露 林巧霞 李正康 许丹洁 陈晓婷
【目的】研究OsAOS2在水稻抵抗稻瘟病菌和白叶枯病菌中的作用,为水稻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同源重组方法和CRISPR-Cas9系统分别构建OsAOS2的过表达载体和敲除载体,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水稻,筛选得到过表达株系(OsAOS2-OE)和纯合敲除株系(OsAOS2-KO)。将野生型水稻日本晴(NPB)植株接种稻瘟病菌和白叶枯病菌后,通过qRT-PCR检测OsAOS2表达量的变化情况;将OsAOS2转基因水稻和NPB接种稻瘟病菌和白叶枯病菌后,观察植株表型的变化;在稻瘟病菌侵染下,对OsAOS2转基因水稻和NPB进行抗病相关基因的qRT-PCR分析;在几丁质和flg22诱导下,检测水稻活性氧(ROS)积累情况;同时,分析接种稻瘟病菌24 h后OsAOS2-KO和NPB的转录组数据。【结果】qRT-PCR分析表明,NPB接种稻瘟病菌48 h和白叶枯病菌8 d时,OsAOS2表达量显著上调。对OsAOS2转基因水稻和NPB喷雾接种稻瘟病菌7 d后,NPB病斑面积显著大于OsAOS2-OE且小于OsAOS2-KO;剪叶法接种白叶枯病菌14 d后,NPB病斑面积显著小于OsAOS2-KO。对OsAOS2转基因水稻接种稻瘟病菌后,抗病相关基因OsPBZ1、OsPR1a、OsPAL1、OsLOX5在OsAOS2-OE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在几丁质和flg22诱导下,OsAOS2-KO中的ROS的积累量显著低于NPB,但是起峰时间比野生型有所提前。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上调基因和下调基因分别有1605个和1151个。上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金属离子结合和核糖体通路中,下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翻译通路和细胞外区域。韦恩图显示,52个基因在NPB中受稻瘟病菌诱导,但在OsAOS2-KO中受到抑制;11个基因在NPB中受抑制,但在OsAOS2-KO中受诱导。对这63个表达模式相反的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发现,参与应激反应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的基因数最多。【结论】稻瘟病菌和白叶枯病菌可以诱导OsAOS2的表达,OsAOS2通过病原菌分子模式触发的免疫(PTI)途径和茉莉酸(JA)、水杨酸(SA)介导的抗病反应正调控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同时,OsAOS2在水稻抵御白叶枯病菌中起重要作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恒 田玲 杨红 刘雯雯 黄欣阳 苗淑梅
采用常规方法对水稻菌核秆腐病菌生物学特性及菌核萌发条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菌丝在PDA培养基、30℃、pH值5.5、黑暗条件下生长最佳,3d时菌落直径可达80mm,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蛋白胨;在以半乳糖为碳源、NH4H2PO4或NH4Cl为氮源、25℃、pH值5.5、黑暗条件下菌核萌发率最高,达85%;菌丝致死温度为56℃、10min;菌核致死温度为61℃、10min。
关键词:
水稻菌核秆腐病 双曲孢 生物学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琼光 张庆 魏楚丹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 bacterial foot rot)是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水稻产区重要细菌病害之一,不同年份在局部水稻产区致灾流行。本文对该病害在中国的发生危害情况、病原细菌的分类现状、侵染特性、寄主范围、致病因子、致病性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病害发生与防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裴梦甜 王鑫潇 余庆 鲁国东 李亚
【目的】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转录因子MoIsw2对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和致病性至关重要。为了深入理解MoIsw2的作用机制,对其调控的稻瘟病菌基因进行鉴定和功能分析。【方法】对野生型稻瘟病菌菌株Ku80和突变体ΔMoisw2进行RNA-seq分析,选择突变体中表达发生明显变化的7个基因(MoEGH16L1、MoEGH16L2、MoSTART1、MoGH61A、MoCTR1、MoFRO1和MoGH31A)作为MoIsw2的候选调控基因,通过基因敲除对其表型和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RNA-seq分析表明,突变体ΔMoisw2中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涉及氧化还原、细胞膜合成、氨基酸代谢和基因组DNA修复等过程。7个候选调控基因的敲除试验表明,这些基因在稻瘟病菌的营养生长、孢子发育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各基因突变体表型与突变体ΔMoisw2均具有相似之处。【结论】MoIsw2通过调控多个靶基因参与稻瘟病菌的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裴俊国 邹丽芳 邹华松 陈功友
【目的】基因组学揭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Xoc)中存在与丁香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Pst)中通过Ⅲ型分泌系统分泌的HopQ1-1同源的XopQ1Xoc,但其是否为T3S效应分子以及在病菌致病性中的功能并不清楚。【方法】通过基因敲除技术,获得了水稻条斑病菌xopQ1Xoc的突变体。【结果】致病性测定结果发现,xopQ1Xoc突变后,病菌在水稻上的毒性增强,细菌生长能力增强。非常有意义的是,xopQ1Xoc突变体菌液浓度为3×108CFU/mL时仍能在烟草上激发过敏反应,但在浓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晨阳 王金生
笔者综述了分子植物病理学科组对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基因的研究结果和进展,介绍了病菌致病基因研究中分子遗传学分析方法,报道了病菌毒性基因、无毒基因和受寄主诱导基因的特征和功能,阐述了致病基因对致病性、致病生化因子可能的调控关系,讨论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谯天敏 张静 麻文建 朱天辉
[目的]建立水稻叶鞘网斑病的快速PCR检测体系,为该病害的早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水稻叶鞘网斑病病原菌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 Morgan)DNA为模板,分别以factor 1-α(tef1)和β-tubulin gene两个保守性极强的特定区域序列作为检测靶标,针对C.scoparium设计了EF-S-4/EF-A-4和BT-S-9/BT-A-9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水稻叶鞘网斑病的双基因联合PCR检测技术。[结果]该体系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8℃,DNA灵敏度检测限达到550 fg·μL-1,病原菌可扩增出大小分别为272 bp和157 bp的2...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晨阳 王筱虹 顾光昊 王金生
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基因突变与侵入和增殖的关系何晨阳,王筱虹,顾光昊,王金生(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系,南京210095)RELATIONOFMUTATIONOFPATHOGENICITYGENELOCITOINFECTIONANDCOLONIZATI...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水稻与稻瘟病菌不同小种互作的基因差异表达谱分析
水稻纹枯病菌RsCat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水稻白叶枯病菌gacA基因的克隆、测序及敲除研究
水稻白叶枯病菌avrBs3/PthA家族基因的随机缺失及突变体PXO99Δavr功能的研究
水稻单基因系与稻瘟病菌互作中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
杨树腐烂病菌胞外分泌复合体亚基CcExo70的功能
对虾抗菌肽转基因水稻抑制饲料腐败和防治罗非鱼细菌病害的初步研究
苹果树腐烂病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Vmpg7和Vmpg8的功能
两种黄单胞病菌诱导水稻一氧化氮产生和防卫基因表达的比较研究
建立以lipA和purH为靶基因的RTQ-PCR方法对水稻白叶枯病菌侵染过程进行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