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96)
2023(4861)
2022(4494)
2021(4112)
2020(3798)
2019(8937)
2018(8903)
2017(17320)
2016(10016)
2015(11626)
2014(11871)
2013(11952)
2012(11456)
2011(10370)
2010(10558)
2009(9905)
2008(10043)
2007(9331)
2006(7760)
2005(6938)
作者
(31563)
(26759)
(26497)
(25556)
(16889)
(12921)
(12229)
(10522)
(10009)
(9660)
(9168)
(8866)
(8632)
(8609)
(8484)
(8450)
(8408)
(7912)
(7830)
(7758)
(6848)
(6660)
(6474)
(6174)
(6128)
(6023)
(6022)
(5965)
(5534)
(5521)
学科
(42201)
经济(42163)
管理(25253)
(24489)
方法(22553)
数学(20374)
数学方法(20212)
(18795)
企业(18795)
(11990)
(11771)
中国(10000)
(9609)
地方(9371)
(8277)
贸易(8277)
(8021)
农业(7789)
业经(7378)
(7371)
(6566)
(6423)
财务(6408)
财务管理(6383)
企业财务(5989)
(5923)
银行(5889)
(5748)
金融(5745)
理论(5662)
机构
大学(149558)
学院(148722)
(59553)
经济(58234)
管理(54049)
研究(52275)
理学(46619)
理学院(46056)
管理学(45122)
管理学院(44849)
中国(37734)
科学(34795)
(34131)
(31720)
(28919)
农业(27802)
(27742)
业大(27020)
研究所(26503)
中心(24304)
(23413)
财经(21935)
(19808)
北京(19596)
(19006)
经济学(18802)
师范(18773)
(18316)
农业大学(18074)
(17620)
基金
项目(98772)
科学(75004)
基金(69636)
研究(68421)
(62327)
国家(61835)
科学基金(50606)
社会(41284)
(40188)
社会科(39063)
社会科学(39045)
基金项目(37310)
(33818)
自然(33711)
自然科(32888)
自然科学(32874)
自然科学基金(32285)
教育(31923)
资助(29276)
编号(28141)
成果(23419)
重点(22756)
(21950)
(21577)
计划(20047)
(20012)
课题(19570)
科研(19541)
创新(18813)
大学(18120)
期刊
(62770)
经济(62770)
研究(40288)
(31184)
学报(29990)
中国(27384)
科学(24076)
(22674)
农业(21416)
大学(21032)
学学(20066)
管理(16646)
教育(13619)
技术(12428)
(11988)
金融(11988)
(11958)
财经(11019)
经济研究(10197)
业经(10122)
(9385)
问题(9019)
(8731)
业大(8125)
技术经济(7877)
理论(7477)
统计(7405)
(7170)
图书(7092)
农业大学(7070)
共检索到213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立娜  杨静  徐刘燕  李成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建昌  曹桂兰  李亚非  马静  陈耀锋  韩龙植  
【目的】研究水稻地方品种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为水稻地方品种的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来自云南省不同地区的齐头谷、大白糯、香谷、九月糯、接骨糯、冷水谷、黄版所、麻线谷等8个水稻地方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7个主要农艺性状在群体内的表型变异,利用11对SSR引物进行水稻地方品种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7个主要农艺性状中,穗抽出度、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在地方品种群体内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7.5%~950.1%,32.0%~49.4%和17.8%~37.5%,而剑叶宽和株高在地方品种群体内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8.2%~13.7%和4.5%~14.3%。8个水稻地方品种各群体内等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海燕  李定琴  黄兴奇  余腾琼  殷富有  张敦宇  付坚  程在全  
稻瘟病是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本研究所用Pi-ta+基因是一个来自景洪直立型紫秆普通野生稻的基因,该基因属于稀有的抗稻瘟病Pi-ta+等位基因,具有抗稻瘟病的能力;几丁质酶是一种以几丁质为底物的水解酶,它可以降解病原真菌细胞壁中的几丁质,破坏细胞新物质的沉积使病原体死亡。为获得抗稻瘟病的水稻新材料和进一步培育聚合多个抗稻瘟病基因的转基因水稻新品种,本研究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构建了Pi-ta+和Bchi的双价表达载体pCAMBIA1300-Pi-ta+-Bchi,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入栽培稻品种云资粳41中,经过一定浓度的甘露糖筛选培养,分化得到的再生苗经氯酚红显色法和PCR检测,获得11棵转基因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立娜  曹桂兰  韩龙植  
【目的】通过对中国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检测,分析不同地理来源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为旱稻地方品种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9对SSR引物对来自中国17个省份或地区的158份旱稻地方品种以及20份巴西旱稻种质进行SSR标记多态性、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在中国旱稻地方品种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308个,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变异在2—21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8974个,其中RM72、RM241、RM232和RM412的等位基因数较多,分别为21、17、16和15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在0.0435—0.8989,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立娜  曹桂兰  韩龙植  
【目的】通过中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阐明各省份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结构及其亲缘关系,为中国粳稻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43对SSR多态性标记,对原产于中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187份粳稻地方品种进行等位基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检测到等位基因351个,每个位点等位基因变幅为2—21,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8.2;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范围为0.117—0.908,平均为0.550;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异范围为0.114—0.902,平均为0.523。在RM72、RM241、RM219、RM412和RM232等位点所检测到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值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伟栋  程保山  洪德林  
【目的】评价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58对SSR引物,对基于主要农艺性状构建的太湖流域粳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库的122个品种进行DNA水平的多态性分析,并与15个现代育成品种做比较。【结果】(1)地方品种群体中53个SSR位点共检测到216个等位片段,每个多态性位点等位片段数的变化范围为2~7个,平均为4.08个;71.7%的SSR位点具有3个以上等位片段;53个位点PIC值的变化范围为0.031~0.773,平均为0.41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378;品种间遗传距离平均为0.419;12条染色体中,第5染色体平均等位片段数最多,第11染色体平均PIC值最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贺学勤  刘庆昌  王玉萍  翟红  
用RAPD、ISSR及AFLP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安徽、福建、河南和广东4省的48个甘薯地方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30个RAPD引物、14个ISSR引物和9对AFLP引物分别扩增出227条、249条和260条多态性带。从多态性带的数量和实验稳定性看,AFLP标记优于RAPD和ISSR标记。3种分子标记得出的结果,均揭示中国甘薯地方品种的遗传变异十分丰富,支持中国是甘薯的次生多样性中心的观点。品种遗传变异的地区间差异比较表明,广东地区的地方品种遗传变异高于其余3省,并且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从分子水平揭示广东应是中国甘薯的最早引入地,并向周边省及内陆地区扩散。研究发现,由3种标记产生的聚类图存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贤军  
按农业部部颁米质测定方法,分析了1618份四川水稻地方品种的八项稻米品质性状指标。结果显示:(1)碾米品质——糙米率和精米率以中等类型品种为主;(2)蒸煮食用品质以中等直链淀粉含量、硬胶稠度、中等糊化温度的品种为主;(3)营养品质以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中等的品种为主。不同类型间存在差异,粳粘的糙米率和精米率高于籼粘,粳糯最低;粳粘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温度低于籼粘;粗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糯稻高于粘稻。在测试的粘稻中有不少品质优良的品种,如蛋白质含量≥13.1%,赖氨酸含量≥0.51%的,或兼有中-低直链淀粉、软胶稠度的,或直链淀粉特高的品种,可供开发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静  张云辉  陈海元  朱晓妹  张所兵  汪迎节  方先文  
水稻耐盐遗传位点的发掘可为耐盐遗传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耐盐品种培育提供基因资源。以云南地方籼稻品种扎西玛与江苏著名优质粳稻品种南粳46为亲本构建的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对象,鉴定了各株系的苗期耐盐性,结合该群体的分子连锁图谱对控制水稻苗期耐盐性QTL进行分析,共检测到4个QTLs:qSST-1、qSST-3、qSST-5和qSST-11,分别位于第1,3,5,11号染色体上。4个QTLs的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于亲本南粳46。经比较发现有3个QTLs与已克隆水稻耐盐基因不在同一染色体区间,说明为新的耐盐基因候选位点。结果对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新的水稻耐盐QTL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军  杨杰  杨金欢  范方军  朱金燕  陈志德  仲维功  
利用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Pi-b的功能标记对2009,2010年江苏省粳稻中间试验的部分粳稻品系进行基因型检测,结合穗颈瘟抗性结果,通过关联分析Pi-ta、Pi-b在江苏省粳稻穗颈瘟抗性中的价值。结果表明:Pi-ta、Pi-b基因与江苏省粳稻穗颈瘟的抗性呈正相关,Pi-ta基因2009,2010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0,0.37;Pi-b基因2009,2010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0.51;Pi-ta、Pi-b基因的联合效应与穗颈瘟抗性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62。因此,同时携带这2个抗病基因可以大大提高江苏省粳稻穗颈瘟抗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媛媛  束爱萍  曹桂兰  韩龙植  
【目的】通过对中国不同省份籼稻地方品种的SSR标记多样性分析,为中国籼稻地方品种的指纹图谱构建及其有效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78对SSR引物,对中国14个省280份籼稻地方品种进行指纹图谱检测,分析不同省份籼稻地方品种间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差异、等位基因组成及其出现频率等。【结果】共检测到330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为2—12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141个。RM336、RM334、RM264、RM297、RM204、RM248、RM444的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较多,分别在6和3以上,且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在1.4以上。78对SSR引物各等位基因的出现频率变异在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明雨  王云月  朱有勇  卢宝荣  
为了研究云南地方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水平,对采自云南17个村落的82份品种以及代表籼粳不同类型的3份标准样的遗传背景进行SSR分析。19对引物共检测出83条多态带(分子量变异范围是100~500bp)。根据UPGMA法用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85份水稻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在0.152~0.900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这些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非均匀的按地理位置分布,而是在相似系数为0.152的水平上明显分为2个不同类群:籼稻类群和粳稻类群。从不同村落采集的叫同一名称的品种的遗传背景并不相近。研究表明,保护云南地方水稻品种十分必要,但是需要制定合适的策略,确保有效保护活动。另外选择合适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利锋  李会勇  唐保军  程泽强  王振华  铁双贵  
利用28对稳定的SSR引物分析了20份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124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4.43个,每对引物可以稳定检测到2~9个多态性片断,遗传相似系数为0.56~0.85。聚类分析将此材料划分为3个大群,其中来自山西地方品种划分在一个类群内,而来自河南的地方种质分布在3个类群中,多样性较高。据此结果,可对这些地方品种进行针对性的保存和改良利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玲丽  孙道杰  冯毅  王辉  宋喜悦  
【目的】揭示我国主要麦区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选用分布于小麦各染色体臂上的42对SSR引物,对我国10个麦区81个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16个等位变异,单个引物扩增的等位变异为1~17个,平均为7.5个。参试小麦地方品种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0.90,平均为0.63。平均等位变异数A基因组>D基因组>B基因组,平均PIC值各基因组间差异不大。遗传多样性最丰富的麦区是黄淮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来自同一生态区的全部材料没有完全聚在一起,但冬麦区和春麦区材料间差异较明显。【结论】我国小麦地方品种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不同麦区间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雪梅  赵才美  李友勇  程在全  尚卫琼  杨盛美  杨兴荣  矣兵  刘本英  
【目的】探讨云南地方品种与野生茶树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标记对云南51份地方品种与16份野生茶树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利用23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2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8条,多态位点百分比为97.76%。应用Nei-Li相似系数估算67份茶树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在0.659~0.736,平均为0.693,说明茶树资源间的遗传基础较窄。UPGMA法将67份茶树资源分成2个类群,主成分与聚类的分析结果一致,但主成分分析更直观地揭示资源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地方品种与野生茶树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的关系,可能与品种类型有关,有助于今后拓宽地方品种的遗传基础,为开发野生茶树的遗传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