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7)
2023(7546)
2022(6871)
2021(6375)
2020(5894)
2019(13724)
2018(13770)
2017(26670)
2016(15131)
2015(17391)
2014(17681)
2013(17526)
2012(16363)
2011(14800)
2010(15274)
2009(14297)
2008(14376)
2007(13013)
2006(11009)
2005(9686)
作者
(48061)
(40431)
(40335)
(38438)
(25662)
(19660)
(18415)
(16102)
(15263)
(14622)
(13743)
(13652)
(13057)
(12964)
(12863)
(12809)
(12703)
(12076)
(11917)
(11749)
(10502)
(10341)
(10048)
(9308)
(9264)
(9190)
(9178)
(9014)
(8438)
(8309)
学科
(61980)
经济(61927)
管理(39146)
(38879)
方法(34644)
(31552)
企业(31552)
数学(31511)
数学方法(30938)
(16487)
(14926)
(14510)
中国(14099)
(11387)
贸易(11383)
业经(11161)
地方(11111)
(11056)
农业(10594)
理论(10575)
(9972)
(9417)
(9327)
财务(9289)
财务管理(9263)
企业财务(8693)
(8639)
银行(8586)
技术(8394)
(8245)
机构
学院(222644)
大学(221258)
(84386)
经济(82439)
管理(81985)
研究(76372)
理学(71255)
理学院(70420)
管理学(68587)
管理学院(68206)
中国(55004)
科学(53123)
(50652)
(47210)
(42369)
业大(41675)
农业(40967)
研究所(39103)
(37027)
中心(35007)
(34122)
财经(29850)
北京(29241)
(27475)
师范(27040)
(26965)
技术(26964)
(26943)
农业大学(26809)
(26358)
基金
项目(151725)
科学(115597)
基金(106999)
研究(101825)
(97044)
国家(96321)
科学基金(79663)
(62463)
社会(60204)
社会科(56973)
社会科学(56950)
基金项目(56295)
自然(55665)
自然科(54422)
自然科学(54400)
自然科学基金(53394)
(52841)
教育(48778)
资助(46378)
编号(41492)
重点(35453)
成果(33311)
(32597)
(32308)
计划(32238)
(31430)
科研(30283)
课题(29593)
创新(29469)
科技(29318)
期刊
(86942)
经济(86942)
研究(56329)
学报(46071)
(45841)
中国(41416)
科学(37658)
大学(32574)
农业(31302)
学学(31189)
(29467)
管理(28001)
教育(22470)
技术(20841)
(17933)
(16701)
金融(16701)
业经(14597)
财经(14441)
经济研究(14234)
统计(13469)
业大(13081)
(12901)
(12324)
(12032)
问题(11792)
技术经济(11773)
决策(11103)
科技(11102)
农业大学(11028)
共检索到314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碧球  黄凤宽  黄所生  韦素美  
采用AMMI模型分析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抗感性均存在极显著的环境效应、基因型效应和互作效应。但是,不同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抗感性稳定性程度不一样,同一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抗性稳定性程度也存在差异。抗感褐飞虱生物型Ⅱ的品种中,Rathu Heenati(RHT)的抗虫性最稳定,RP1976-18-6-4-2的抗虫性最不稳定;TN1的感虫性最稳定,国粳4号的感虫性最不稳定。抗感褐飞虱孟加拉型的品种中,Ptb33的抗虫性最稳定,IR56的抗虫性最不稳定;IR26的感虫性最稳定,ASD7的感虫性最不稳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碧球  黄凤宽  黄所生  韦素美  龙丽萍  
以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为研究对象,探讨苗龄和施氮量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苗龄和施氮量对水稻品种抗褐飞虱不同生物型的影响较明显,但影响程度有差异。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的抗性,在品种和苗龄、品种和施氮量以及品种、苗龄、施氮量三者间均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但苗龄和施氮量间对褐飞虱孟加拉型的抗性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而对生物型Ⅱ的抗性互作效应不显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渝生  李本逊  顾红波  毕有华  
采用方差分析和AMMI模型分析 ,对不同地点随机区组试验中甜玉米株高、穗长和产量的品种差异显著性、试验精确度和品种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在单年单点随机区组试验中除了呈贡和石林的穗长以外 ,其余各点性状的品种差异都是极显著的 ,同一性状不同地点的品种间差异表现不一致 ,这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所致。石林点试验精确度最高 ,其余两点的次之。超甜 2 0号在 3个性状上表现最稳定 ,黑甜糯产量最不稳定 ,白甜糯株高和穗长最不稳定。株高、穗长、产量的互作效应主成分 (IPCA)的平方和分别占交互作用平方的93 .2 %、90 .9%和 80 .3%,解释了大部分基因型与环境交互作用 ,由此计算获得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艳艳  丰震  赵兰勇  
【目的】研究玫瑰(Rosa rugosa Thunb.)不同品种单株产花量的年度稳定性问题。【方法】选用13个玫瑰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4次重复,每小区10~12株,连续两年测定各品种的单株产花量,应用AMMI(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又称为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对连续两年的单株产花量的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进行了探讨。【结果】基因型、环境及G×E互作的平方和分别占总平方和的65.610%、12.352%、22.038%,均达极显著水平,而误差仅占2.75×10-17%,参试品种的单株产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王晨阳  朱云集  张学林  
 用AMMI模型对河南省不同地点种植的6个小麦品种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基因型×环境互作对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影响均显著;在参加试验的6个品种中,对于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小偃54、豫麦49的稳定性低于豫麦70、豫麦34;对于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豫麦70、豫麦49、郑州9023的稳定性低于豫麦18、豫麦34、小偃54;豫麦49在唐河,郑州9023在开封、郑州表现出较大的适应性;环境IPCA值(交互效应主成分坐标值)和环境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环境IPCA值与日照、积温、降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凤宽  韦素美  罗善昱  黄所生  李青  
以稻褐飞虱生物型Ⅱ、盂加拉型、九龙江型的长翅型(M)、短翅型(B)的遗传纯系为试验材料,观察了生物型的亲代翅型对子代的遗传效应以及水稻生育期和虫口密度对翅型遗传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褐飞虱3种生物型子代的翅型表型与亲代的遗传关系密切,但各生物型子代的翅型表型存在差异;在多头饲养条件下,水稻生育期对3种生物型翅型遗传的调节作用较为明显,但这种影响同亲代翅型和褐飞虱所属生物型有关;在单头饲养条件下,稻株生育期对不同生物型翅型分化几乎没有影响,但亲本遗传的制约依然存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凤宽  韦素美  梁广文  黄所生  罗善昱  李青  
在对水稻品种进行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和稻瘿蚊中国Ⅳ型抗性鉴定的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法对抗性鉴定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和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可分为9 类,每一类的品种都具有不同的抗性特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岳海旺   魏建伟   刘朋程   陈淑萍   卜俊周  
为有效鉴定和评价黄淮海玉米品种产量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筛选出适宜黄淮海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玉米品种,采用AMMI模型稳定性参数和非参数方法对黄淮海玉米区域试验15个参试品种在6个省12个试点进行产量稳定性评价,同时利用GGE双标图对参试品种进行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方差分析变异来源中基因型(G)、环境(E)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GEI)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P<0.01)和显著差异(P<0.05),其中环境效应在总平方和中占比最大,为85.02%,其次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占比为10.74%,基因型所占比例最小,为4.25%。对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进行分解,前5个交互主成分(IPCA 1~IPCA 5)差异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共计解释了85.41%的互作效应。基于Spearman相关分析,非参数统计因子和参数统计因子内部各指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互关系。生物干重与非参数统计因子S6、Z1、Z2、NP2、NP3、NP4、KR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S1和S2则呈显著正相关(P<0.05)。AMMI双标图显示,参试品种整株生物干重范围在18 000~22 000 kg/hm2,‘渝单805’‘正大511’‘青秀001’和‘皖农科青贮8号’丰产性较好,‘金诚6’丰产性最差。‘正大511’‘雅玉7758’‘KNX22002’和‘青秀001’等参试品种稳定性较强,山东德州较其他试点有较好的辨别力,而山东泰安和河南濮阳等试点辨别力较差。GGE双标图分析表明‘正大511’属于丰产性和稳定性均较好的品种,为黄淮海地区的理想品种,其次为‘青秀001’和‘渝单805’,而‘安科青2号’离圆心位置最远,为参试品种中最不理想的品种。综上,采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评价可为黄淮海地区玉米品种示范和推广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岳海旺   卜俊周   魏建伟   刘朋程   王延兵   李媛  
为有效鉴定和评价河北省冬小麦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筛选出适宜河北省推广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采用稳定性指数(WAASB)和同时选择指数(WAASBY)对2018—2019年河北省冬小麦节水组14个参试品种在10个试点产量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效应是引起产量变异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基因型效应所占比例最小。通过卡方检验发现,AMMI 2和GGE 2分别为AMMI家族和GGE模型的适宜模型,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信号和GGE信号比例分别占84.06%和85.25%。各种稳定性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前2个主成分轴共计解释了方差变量的72.3%。产量与基于混合效应模型稳定因子以及几何适应性指数均呈现出高度正相关。‘衡H1704’‘中农202’‘众信8482’‘MG729’‘金禾16415’和‘石Ta14’等品种被籽粒产量×稳定性指数双标图选为丰产性突出、稳定性好的品种。其中,‘众信8482’的WAASBY同时选择指数得分最高,是参试品种中表现最好的。而‘邯科4242’的WAASBY得分最低,是表现最差的品种。大曹庄、深州、永年等试点适宜种植的冬小麦品种为‘衡H1704’和‘中农202’,藁城、武邑、南皮和邢台等试点适宜种植的冬小麦品种为‘博麦11号’‘邯生414’和‘科茂60’,邯郸和鹿泉等试点适宜种植的品种是‘邯科4242’和‘MG729’,‘众信8482’适宜在深州、辛集、邢台和永年等试点种植。综上,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稳定性指数(WAASB)和同时选择指数(WAASBY)可为河北省冬小麦品种示范和推广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冀建华  刘光荣  李祖章  刘益仁  侯红乾  刘秀梅  李絮花  罗奇祥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双季稻产量演变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25年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采用AMMI模型对影响双季稻总产量稳定性的施肥处理、环境和二者互作进行分析。【结果】(1)施肥处理与环境互作(F×E)平方和占方差分析总平方和的9.78%,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AMMI模型的交互效应主成分(IPCA)前三项累计解释了88.46%的互作平方和,其稳定性参数(Di值)与Shukla变异系数和变异系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和0.83,均达到了极显著相关。(2)均衡施化肥可以有效提高双季稻产量和产量稳定性,在等量养分条件下配施有机肥进一步提高了其产量和产量稳定性,其中在产量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凤宽  韦素美  黄所生  罗善昱  李青  
在稻褐飞虱田间种群生物型和翅型分化个体测定的基础上 ,应用聚类分析法对生物型的个体测定结果进行分析 ,并比较属于不同生物型个体的翅型分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稻褐飞虱生物型的个体测定结果可分为 3类 ,分别表现生物型Ⅰ、生物型Ⅱ、孟加拉型的致害力 ,即分别属于生物型Ⅰ、生物型Ⅱ、孟加拉型。属于孟加拉型个体的短翅率显著高于生物型Ⅰ、生物型Ⅱ的个体 ,而属于生物型Ⅰ和生物型Ⅱ的个体则差异不显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碧球  黄所生  黄凤宽  陈燕  凌炎  龙丽萍  
为探讨淹水胁迫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生物型Ⅱ和孟加拉型在抗该生物型水稻品种取食量的影响,采用蜜露量测定法测定经不同淹水胁迫处理后,水稻植株上褐飞虱不同生物型雌成虫个体分泌的蜜露量。结果表明:淹水胁迫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在抗该型品种上取食量的影响程度不同,以褐飞虱生物型Ⅱ雌成虫在ASD7上的取食量受淹水胁迫影响最大;褐飞虱生物型Ⅱ在IR36、IR42上的取食量及孟加拉型在IR56、RNR3070、OM997-6和ARC5833上的取食量受淹水胁迫影响较大;褐飞虱生物型Ⅱ在OM997-6上的取食量及褐飞虱2种生物型在RP1976-18-6-4-2和ARC5984上的取食量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所生  黄凤宽  吴碧球  梁曼玲  阎勇  粟学俊  陈彩虹  
关键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来震  徐磊  谭晔  刘向东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品种水稻受褐飞虱危害后的光谱反射率与褐飞虱虫量间的关系,为光谱监测不同品种水稻上褐飞虱的危害提供指导。[方法]利用手持式光谱仪测定了4个水稻品种(‘武运粳29号’‘苏香粳3号’‘天丰优084号’和‘内二优6号’)在3个生育期(拔节期、孕穗期和扬花期)受不同虫量褐飞虱危害不同时间后稻株的光谱反射率。[结果]4个水稻品种受褐飞虱危害后,稻株的光谱反射率明显受褐飞虱虫量和危害持续时间的影响。随着褐飞虱危害的加重,稻株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显著降低。稻株光谱反射率与褐飞虱虫量间的相关性随光谱波段变化而波动的趋势在4个水稻品种间均较为一致,不同品种水稻的光谱反射率均具备表征稻株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碧球  黄所生  李成  孙祖雄  周君雷  凌炎  蒋显斌  黄芊  龙丽萍  黄凤宽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