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93)
2023(11268)
2022(10024)
2021(9521)
2020(8048)
2019(18278)
2018(18412)
2017(35017)
2016(19699)
2015(21840)
2014(21914)
2013(21641)
2012(19791)
2011(17709)
2010(17473)
2009(15754)
2008(15240)
2007(13136)
2006(11139)
2005(9532)
作者
(58876)
(48836)
(48422)
(46126)
(31220)
(23648)
(22043)
(19286)
(18589)
(17630)
(16758)
(16474)
(15484)
(15433)
(15260)
(15069)
(15043)
(14450)
(14007)
(13975)
(12473)
(11997)
(11921)
(11115)
(11051)
(11015)
(10925)
(10672)
(10040)
(9884)
学科
(69606)
经济(69522)
管理(53397)
(50855)
(42589)
企业(42589)
方法(34538)
数学(29777)
数学方法(29430)
(18940)
(18535)
(18091)
中国(17925)
业经(15457)
地方(13911)
理论(13093)
(12412)
农业(12344)
(12143)
技术(12139)
财务(12078)
财务管理(12058)
(12045)
(11799)
贸易(11794)
企业财务(11480)
(11452)
环境(11223)
(11070)
银行(11006)
机构
大学(272364)
学院(270888)
管理(105504)
(97464)
经济(95133)
研究(92756)
理学(92374)
理学院(91242)
管理学(89408)
管理学院(88938)
中国(64933)
科学(63472)
(58449)
(53912)
(48597)
业大(47988)
研究所(45094)
(44422)
农业(43182)
中心(41441)
(38667)
财经(36311)
北京(36172)
(35361)
师范(34888)
(33541)
(33086)
技术(31842)
(31689)
(28712)
基金
项目(196312)
科学(151353)
基金(140278)
研究(137112)
(125287)
国家(124275)
科学基金(104656)
社会(82656)
(78862)
社会科(78165)
社会科学(78144)
基金项目(75401)
自然(71633)
自然科(69955)
自然科学(69928)
自然科学基金(68663)
(66561)
教育(63077)
资助(57970)
编号(55348)
成果(44796)
重点(44159)
(42025)
(41181)
(41079)
计划(38801)
课题(38767)
科研(38419)
创新(38334)
大学(35607)
期刊
(100913)
经济(100913)
研究(74249)
学报(54599)
(49290)
中国(48786)
科学(45915)
大学(39297)
学学(37338)
管理(37092)
农业(35030)
(32739)
教育(30613)
技术(22453)
(19705)
金融(19705)
(18130)
业经(16844)
财经(16725)
经济研究(15956)
业大(15744)
图书(14856)
科技(14836)
(14646)
(14101)
理论(13330)
问题(13034)
农业大学(12767)
林业(12520)
实践(12495)
共检索到378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增建  刘水芳  刘亦学  
每年选用天津市有代表性的7群11~15个稻瘟生理小种,先后对768个品种(系)进行抗谱测定,抗菌率达80~100%有34个品种(系),占供试品种(系)4.4%,抗菌率在60~79%属中等抗病的品种(系)有109个,占14.2%,其余625个品种(系)属感病类型。另外用7群10个小种对抗菌力较高的74个品种(系)进行抗病类型划分,抗菌率在90%有4个类型,抗菌率在80%有3个类型。根据各地优势小种分布选择抗源和供生产上品种轮换种植的参考。以上结果说明抗谱测定是相对稳定的,对生产与育种有实用价值。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凡  王法明  郑小波  史阿宝  陈毓苓  陈志谊  
用7 个全国统一鉴别品种对1980~1996 年采集的江苏省稻瘟病标样的1 032个单孢菌株进行小种鉴定, 分析了江苏省稻瘟病菌小种演变的原因及与水稻品种的关系。结果表明, 江苏省曾先后出现过8 群22 个小种, 除1990年ZA小种群、1991 年ZD、ZE小种群上升为优势种群外, ZG1 小种一直是江苏省的优势小种, 出现频率达66.20% , 为江苏省稳定小种。江苏省各稻区小种组成有一定差异。水稻栽培品种是决定小种种群结构的主要因素之一, 江苏省大部分品种与ZG1小种有亲和性, 只有少数品种能被ZA、ZB、ZC、ZD和ZE群小种侵染, 可能是ZG1 小种在江苏省稻区成为优势小种的主要原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敬  易军  蒋芬  梁杰  胡运高  
采用稻瘟病菌的各生理小种孢子接种水稻恢复系R725、R720和R727孕穗期的植株,研究不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均能导致水稻减产。其中,稻瘟病生理小种ZA5对R725影响最大;ZC8对R720影响最大;ZA17对R727影响最大。多因素回归方程显示,在稻瘟病菌接种后结实率和千粒重是限制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辛威  王敬国  孙健  刘化龙  郭丽颖  姜思达  许天宇  赵宏伟  邹德堂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水稻品种资源稻瘟病抗性,挖掘优异种质资源,适时了解黑龙江省生理小种群体变化特征。采用中国生理小种命名方法,通过苗期喷雾接菌鉴定,将2013-2014年黑龙江省的稻瘟病菌株划分为7个群42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为ZD5和ZD7,出现频率分别为19.77%和12.21%,总频率为31.98%;通过苗期抗病性表现,筛选出宽抗谱品种14份,这些品种携带2~7个抗稻瘟病基因,绥粳12+合江23(Pi9、Pi20、Pi33、Pi54、Pik)、牡丹江26+龙粳31(Pi9、Pi20、Pi33、Pi54、Pita、Pik)、牡丹江26+合江23(Pi9、Pi20、Pi33、Pi54、Pik)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美琦  赵桢梅  马占鸿  曾士迈  
用分小种接种法在共18个品种-小种组合上进行了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Barr.)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的研究。用综合病指法、流行速率法、抗性组分法三种方法推求了不同品种-小种组合的寄生适合度;并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三种寄生适合度估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以综合病指寄生适合度(PFID)、流行速率寄生适合度(PFr)、综合抗性组分寄生适合度(PFRC)为因变量,以侵染几率FIP、病斑面积(FSS)、产孢面积(FPS)和产孢量(FPD)为自变量的相对寄生适合度预测模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国亮  罗庆明  冯代贵  黄富  
1979年以来对45259份材料的抗性鉴定表明,国际稻品种中抗性材料最多,抗谱范围广、是抗源材料的主要来源。抗谱在90%以上的抗源有66份。利用抗源育成推广种5个。在省内外推广1千万公顷。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菌种群变异与水稻品种抗性变异密切相关。一个地区品种抗性丧失,是由病菌优势种群及潜在致病小种的分布和出现频率所决定。潜在致病小种随品种种植面积比率的扩大而增殖,最后成为优势小种。品种自身分离菌回接致病率逐渐增长,品种抗性就逐渐下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桂华  李静波  蔡海林  柏连阳  
为探索前胡(Radix peucedani)诱导水稻抗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活性成分的活性,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法对前胡的诱抗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分离了前胡浸提物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前胡丙酮浸提物诱抗水稻抗稻瘟病菌的效果好于其他溶剂浸提物;将丙酮浸提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A4、A5、A6流分,其诱抗水稻抗稻瘟病菌的效果较强,3个流分不同质量浓度的诱抗效果达21.48%~59.54%,且在供试的3个质量浓度范围内,都随着流分质量浓度的降低,防效略有升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邸仕忠  韩海波  勾治琴  
对重庆市万州、涪陵、黔江、潼南、永川、开县、江津等24个区县征集的穗颈瘟标样进行单孢分离,采用我国统一的7个鉴别品种对获得的189个有效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同时以9个单基因系鉴别品种对供试菌株进行毒力基因分析。测定结果为:重庆市稻瘟病菌存在ZA27、ZB11、ZB27、ZC3、ZD7、ZE3、ZF1和ZG1等7群36个小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ZB群,为58.2%,其次是ZA群,出现频率为16.9%;出现频率最高的小种是ZB27,为25.4%,其次是ZB11,因此ZB群为优势种群,ZB27、ZB11为优势小种。对供试的189个菌株进行毒性基因分析表明Av-Z+和Av-sh+毒性基因频率较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淑平  潘勋  高俊全  
利用全国统一的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河北省的稻瘟病菌进行了测定。1978~1981年的测定结果与1987~1989年的结果比较表明,近年来河北省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基本是稳定的,有ZF_1、ZG_1、ZE_1、ZE_34个小种。明确了当前水稻生产上利用品种及新品系的苗期抗性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花8号、中作321、冀粳10号,垦育1号(高77)、82-32-1、冀粳8号、32-32和垦丰5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凌忠专  雷财林  王久林  
世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可以根据鉴别品种(系)的选择水平分为4个发展阶段:(1)根据人们的经验选择抗病基因组成不清楚的鉴别品种;(2)通过水稻品种的抗病基因分析构建每个品种具有已知抗病基因的品种;(3)利用籼粳稻品种作为抗源供体,以感病籼稻品种CO39为轮回亲本,培育具有CO39遗传背景的近等基因系;(4)以普感的粳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为轮回亲本育成的单基因的中国近等基因系和日本-IRRI单基因系。本文简要讨论了稻瘟病菌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将稻瘟病菌的遗传宗谱与致病型之间的关系归纳为3种观点:(1)稻瘟病菌菌株的遗传宗谱与致病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2)二者之间没有对应关系;(3)遗传宗谱与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增建  刘水芳  刘亦学  杨永刚  
1981~1990连续10年进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群及分布的研究,先后对总计435个菌株鉴定为7群12~18个小种。在明确各地区小种分布的同时,确定各地优势小种一直为ZG群,与生产上栽培品种抗性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相一致。用日本单基因品种对多数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具有Pi—Z~t,Pi—b,Pi—ta,Pi—ta~2,Pi—K~m基因型的品种致病率较低,对其它基因型品种致病率较高。稻瘟病菌变异的研究表明,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穗颈稻瘟病斑上分离的单孢,接种鉴定所属小种有差异;同一病斑上多次继代分离的单孢,其生理小种差异也很大。由此证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有很大变异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兆远  任金平  刘晓梅  邹晓威  郭晓莉  王继春  温嘉伟  刘文平  夏海丰  洪德志  
【目的】分析水稻接种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48 h后亲和互作与非亲和互作反应的基因表达谱,探索水稻对不同稻瘟病菌抗性差异的分子机理。【方法】运用Affymetrix表达谱芯片分析差异表达mRNA;通过分子注释系统平台(MAS 3.0)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基因注释及GO分析;应用实时定量PCR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在49 824个转录本中共检测到大约24 000个转录本,Fold change大于2.5的基因共1 028个,其中非亲和互作上调基因460个,下调基因568个。所验证的4个基因的荧光定量PCR结果与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经GO分析差异基因对应蛋白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董丽英  王群  刘树芳  郑凤萍  李迅东  杨勤忠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抗病品种的利用是控制该病最经济、有效和环保的措施。明确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抗性水平,可有效指导抗病育种的开展。本研究利用24个以丽江新团黑谷为背景的稻瘟病抗性单基因系,对2007年至2010年采集自云南籼稻和粳稻区共379个稻瘟病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Pi9和Pi5可在籼稻和粳稻区使用;Pik-h、Pita-2、Piz-5、Pita和Piz基因只能在籼稻区使用;Piz-t和Pi20基因仅能在粳稻区使用。对2个基因的联合致病性系数、联合毒性系数和抗性互补系数分析表明,Pik/Pi7、Piz/Pi9和Pi1/Pikm等3对基因的组合可作为籼稻区的有效抗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颜群  罗志勇  张晋  高利军  陈小林  高汉亮  
关键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靳春鹏  孙庚  刘金亮  李桂华  张世宏  潘洪玉  
选用22个稻瘟菌鉴别菌株,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吉林省全部水稻主栽品种及育种材料(98个)的抗瘟性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吉林省主栽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弱,高达98%的供试品种均可以被稻瘟菌不同程度地侵染;本研究筛选到3个品种:超级稻2号、吉粳801、吉粳806,具有极高的抗瘟性,为将来克隆新的抗瘟基因及培育新的抗瘟品种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根据上述抗性鉴定结果,本研究进一步通过PCR方法,以水稻DNA为模板,扩增6个水稻抗瘟基因:Pib、Pi-ta、Pi9、Pi-d2、Pi36及Pikh,检测抗瘟基因在98个品种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这6个抗瘟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5.5%,94.9%,2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