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13)
- 2023(2853)
- 2022(2354)
- 2021(2180)
- 2020(1828)
- 2019(4092)
- 2018(3979)
- 2017(6955)
- 2016(4033)
- 2015(4544)
- 2014(4354)
- 2013(4359)
- 2012(4246)
- 2011(3853)
- 2010(3892)
- 2009(3652)
- 2008(3578)
- 2007(3310)
- 2006(2954)
- 2005(2737)
- 学科
- 济(13530)
- 经济(13507)
- 管理(10389)
- 业(9608)
- 企(7768)
- 企业(7768)
- 方法(5789)
- 学(5758)
- 数学(4839)
- 数学方法(4757)
- 农(4158)
- 中国(3884)
- 财(3547)
- 业经(3065)
- 制(2923)
- 农业(2836)
- 技术(2522)
- 贸(2409)
- 贸易(2407)
- 理论(2354)
- 易(2343)
- 地方(2294)
- 体(2213)
- 融(2212)
- 金融(2209)
- 和(2160)
- 稻(2136)
- 银(2054)
- 及其(2049)
- 银行(2028)
- 机构
- 大学(62643)
- 学院(60769)
- 研究(28574)
- 农(24017)
- 科学(21914)
- 济(20215)
- 农业(19979)
- 经济(19700)
- 中国(19550)
- 管理(18170)
- 所(17657)
- 研究所(16416)
- 业大(16324)
- 理学(15702)
- 理学院(15411)
- 京(15016)
- 管理学(14830)
- 管理学院(14761)
- 农业大学(12565)
- 省(12137)
- 业(11958)
- 中心(11863)
- 室(11319)
- 科学院(10455)
- 实验(10438)
- 江(10349)
- 实验室(10009)
- 院(9780)
- 重点(9612)
- 北京(9261)
- 基金
- 项目(44509)
- 科学(33261)
- 家(32842)
- 国家(32620)
- 基金(32243)
- 科学基金(25156)
- 研究(24248)
- 自然(19994)
- 自然科(19552)
- 自然科学(19539)
- 自然科学基金(19219)
- 省(18119)
- 划(16745)
- 基金项目(16576)
- 社会(13795)
- 资助(13723)
- 社会科(12887)
- 社会科学(12879)
- 计划(12412)
- 科技(11764)
- 重点(11270)
- 教育(11199)
- 发(9855)
- 业(9776)
- 农(9543)
- 创(9500)
- 专项(9302)
- 科研(9296)
- 部(9184)
- 创新(8982)
共检索到95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林用 张庆玉 甘炳成
本文阐述了水稻和小麦根际的联合固氮作用的测定方法和联合固氮量。通常认为,15N示踪法是最有效的直接测定生物固氮量的方法。每季水稻根际固氮量为10kg/ha。联合固氮作用可为小麦提供所需总氮的10% 左右。
关键词:
联合固氮 水稻 小麦 根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国强 陈三凤
为研究固氮芽孢杆菌、固氮巨大芽孢杆菌、解磷假单胞菌、巴西固氮螺菌组成的复合菌剂对小麦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通过构建16SrRNA克隆文库及采用核糖体DNA扩增片段酶切分析(ARDRA)的方法,以文库库容值(C)、Rarefaction曲线(R)对克隆文库进行评价。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对照及菌剂处理样品均检测到酸杆菌门、变形菌门、浮霉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和芽单胞菌门8个细菌类群,并且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接种菌剂后小麦根际土壤检出了绿弯菌门、蓝藻门、产水菌门和硝化螺旋菌门,而梭杆菌门未被检出。假单胞菌属由1.59%增加至21.28%。芽孢杆菌属由未检出增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小平 吴晓丽 汪阳东
对几种丛生竹种麻竹、吊丝球竹、青皮竹、粉丹竹、马甲竹、绿竹等进行根系固氮能力调查测定 ,用直接法测定 (干根样品 )前 5个种竹种的根系最高固氮酶活性分别为 2 0 .50、2 4 .81、10 .83、7.4 9、2 .4 6nmol(C2 H4 )·g- 1·h- 1,用富集培养法测定 (鲜根样品 )前 5个种竹种的根系平均固氮酶活性分别为 2 75、4 31、169、188、79nmol(C2 H4 )·g- 1·h- 1。不同生境和不同季节丛生竹根系固氮能力的调查显示 ,充足的水分供应、较高的温度及适当施用有机肥有利于竹子固氮。对几种丛生竹种根际不同部位固氮菌数调查测定显示 ,根际固氮...
关键词:
丛生竹 根际 联合固氮作用 固氮菌接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小平 吴晓丽
对毛竹和浙江淡竹利用N2回充法测定根系固氮活性,分别可达9.9和2.1nmolC2H4/(g干根·h);用半固体培养基富集后的根系固氮活性范围在20~100nmolC2H4/(g鲜根·h)的占40%以上。对浙江淡竹根际各部位固氮菌数采用乙炔还原-MPN法计测结果是根际土壤3.4×105菌数/g干土;根表、根内分别为2.2×105、3.0×104菌数/g干根。采用划线法在浙江淡竹根际分离到3株具较高活性的固氮菌,经鉴定G-4属肺炎克雷伯氏菌。G-7和G-12菌的形态和培养特征相同,目前尚未确定种属。对G-4和G-7的固氮特性研究表明:培养18~24h后固氮酶活性最高;从pH4.5~9.2固氮酶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齐振雄 张曼平 李德尚 董双林
1997年6~10月,以乙炔还原法进行了不同放养模式下对虾养殖实验中生物固氮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围隔中,对虾单养(Y-4)和对虾+海湾扇贝(Y-5)的固氮作用较高,均值分别为2.62μgN/(L·hr)和2.65μgN/(L·hr);对虾+罗非鱼+缢蛏(T-5)的最低,为1.53μgN/(L·hr),对虾+缢蛏(Y-6)和对虾+罗非鱼(Y-7)的分别为2.30μgN/(L·hr)和1.89μgN/(L·hr)。各围隔中固氮速率较高与水体有效氮含量较低及有效氮磷比值不高有关。水层固氮蓝藻主要为蓝球藻(Chrococus)和念珠藻(Nostoc)。估算各围隔实验期间固氮作用输入分别为Y-4∶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晓敏 杨永 任长忠 胡跃高 曾昭海
运用PCR-DGGE技术研究燕麦/豆科不同间作组合和单作处理对根际土壤固氮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单作燕麦根际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在间作系统中,除灌浆期差异显著外,间作燕麦根际固氮微生物群落比较稳定。在整个生育期,间作豆科作物相对于其单作,根际固氮微生物群落较为接近。间作系统中作物根际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更为稳定,变化幅度小,或趋于一致,尤其在燕麦/大豆间作系统中表现更为突出。DGGE条带测序可知,燕麦的根际固氮微生物都属于变形菌门,主要为α-变形菌纲的慢生根瘤菌属、β-变形菌纲的AzohyDRomonAs和少数其他菌属。豆科作物根际固氮细菌种类较丰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振雄 张曼平 李德尚 赵丽英 董双林
侧重应用乙炔还原法进行养殖池水层生物固氮作用原位测定的具体操作步骤 ,并提出了应用医用注射器作为原位培养容器和对培养后生成的气体体积进行了校正的改进措施。列出了应用该改进方法测得的、不同对虾养殖池水层生物固氮作用速率为 0 .89~ 3.90 μg (L·h) ,最后还讨论了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包括注射器的透光度和容积大小、试验空白和气相色谱测定条件等
关键词:
固氮作用 乙炔还原法 养虾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荣昌 李凤汀 郝正然 汪文燕 杨则瑗 张春莉
在自然条件下,小麦接种联合固氮菌(土生克雷伯氏菌)43菌株、获得了显著增产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其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菌株与小麦根系结合.在根毛细胞、表皮细胞、皮层细胞的间隙及输导组织中存在大量的菌体细胞.在小麦抽穗期固氮酶活性达到148.8n mol C_2H_4株~(-1)h(-1),~(15)N稀释法测定固氮量占植株总氮量的15.3%~22.1%.由于菌株产酸,在砂培条件下,速效磷增加16.1%~39.7%.提高了植株磷素营养水平.同时菌株代谢物中存在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可刺激植株生长发育.显然,小麦接种43菌株增产是因菌株固氮、解磷和产生多种激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小麦 联合固氮 土生克雷伯氏菌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建光 罗琼 高淼 胡海燕 徐晶 周义清
【目的】了解小麦、水稻、玉米、白菜、芹菜内生固氮菌的主要类群,确定内生固氮菌的系统发育地位。【方法】样品表面灭菌后采用无氮培养基分离、培养内生固氮菌,乙炔还原法测定菌株固氮酶活性;PCR扩增得到菌株16S rDNA,通过序列测定和相似性分析研究菌株的系统发育。【结果】从大田小麦体内分离到内生固氮菌34株,固氮酶活性在0.30—30.24 nmol C2H4/h.mg蛋白,基于16S rDNA序列最大相似性,这些菌株分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根瘤菌(Rhizobium)、芽孢杆菌(Bacillus)、黄杆菌(Flavobacterium)等13属21种,种群分布较为广泛;从大田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玲玲 陈小龙 蒋涛 姜伟娜 黄琼
从采自云南禄丰县水稻品种楚粳27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固氮菌,并测定其抑菌作用。用YMA无氮培养基分离获得125株具有潜在固氮作用的内生细菌,对125株内生细菌进行固氮酶基因nifH PCR检测,共有15株内生细菌扩增出固氮酶基因nifH片段,确定其为内生固氮菌。水稻各部位的内生细菌菌群密度不同,依次为:根>叶>茎。通过对水稻白叶枯病、条斑病、稻瘟病、纹枯病和恶苗病等5种主要病害的抑菌试验,筛选出对5种病原菌都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11株;其中同时具有固氮和抑菌作用的有3个菌株,分别为NR-18、NR-64和NR-79。经16SrDNA序列测定表明,NR-18和NR-79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小蓉 林启美 孙焱鑫 张有山 王幼姗
在冬小麦苗期 ,利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分解卵磷脂和溶解磷酸三钙的细菌 ,发现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的数量大大高于非根际土壤 ,但无论是根际还是非根际土壤 ,有机磷细菌比无机磷细菌多。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种类较多 ,而非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种类较少。根际土壤的有机磷细菌主要为假单胞菌属 ,无机磷细菌主要是假单胞菌属和欧文氏菌属 ,而非根际土壤的优势解磷菌属不明显。
关键词:
小麦 根际 解磷细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应平 林冬梅 胡弘正 吴颖 林佳丽 林占熺 刘斌
【目的】旱稻是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对成熟期旱稻根系内生固氮菌进行筛选与鉴定,以获得对旱稻有较好促生作用的菌株。【方法】采用联合固氮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成熟期旱稻根系中分离出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固氮酶nifH基因和16S rRNA基因方法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通过生化指标的测定和形态学的鉴定;采用透明圈法进行溶磷、产铁载体能力验证;以褐球固氮菌为阳性对照,利用ELISA测定试剂盒测定菌株分泌固氮酶活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采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生长素(IAA)含量,并研究其生长特征。将分离的固氮菌株以1%浓度(约8×10~(7)CFU/mL)浸泡旱稻谷种进行催芽,研究其促生效果。【结果】分离的菌株URR45为固氮菌,属于嗜温型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32~50 ℃,最适pH为6.0~6.5,不耐盐。其分泌的固氮酶含量为220.15 U/L,ACC含量为898.69 ng/mL,生长素含量为14.91 mg/L,固氮酶含量和AC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褐球固氮菌。该菌株能够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等碳源,属于发酵型细菌,具有水解明胶、溶磷和产铁载体特性。该菌株经16S rRNA基因测序后通过NCBI BLAST比对,鉴定为Herbaspirillum_seropedicae,隶属于Pseudomonadota门、Betaproteobacteria纲、Burkholderiale目、Oxalobacteraceae科、 Herbaspirillum属,革兰氏染色呈紫色。促生试验结果表明,在主根长度、侧根长度以及测根数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该菌株对旱稻幼苗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在农业上产上可作为功能性内生固氮菌开发利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萌 施龙清 解振兴 连玲 吴春珠 张居念 张数标 姜照伟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的多样性,分离鉴定内生固氮菌并筛选具有促生作用的菌株,为水稻生产中固氮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无氮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拔节期和抽穗期佳辐占根系中分离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16S rRNA方法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透明圈法进行溶磷解钾能力验证;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将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单独接种盆栽水稻幼苗,测定其对株高、根长、鲜质量的影响;将内生固氮菌混合菌液接种水稻品种佳辐占和台粳8号,于齐穗期测定倒1、倒2和倒3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结果]从拔节期和抽穗期水稻根系中分别分离出10和20株内生固氮菌,且两个时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拔节期以克雷伯氏菌属为主,而抽穗期以假单胞菌属为主。筛选出7株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分别是J3 J10、J23、H27、H30、H33和H37。乙炔还原法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内生固氮菌均具有弱固氮活性,其中H33和H40-2菌株固氮能力相对较强。将固氮菌回接水稻幼苗,H40-2和J3菌株对水稻株高、地上鲜质量、根长均有显著影响,可促进水稻生长。将固氮菌混合回接水稻根系,发现佳辐占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台粳8号显著提高。[结论]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H40-2和J3在水稻苗期具有明显促生作用,可作为功能性内生固氮菌开发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英 沈其荣 茆泽圣 徐国华
应用根际培养箱 (三室法 )研究半腐解秸秆覆盖后 ,旱作水稻在不同尿素态氮肥用量 0mg/kg(N0 )、6 7mg/kg(N10 )、93mg/kg(N14 )、12 0mg/kg(N18)施用下 ,根际土壤中NH+ 4 -N和NO-3 -N的动态变化、根际土壤硝化活性、土壤 pH以及水稻生长后期根部和叶部NO-3 -N和硝酸还原酶 (NR)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在水稻移栽前 2 0d内 ,根际NH+ 4 -N和NO-3 -N含量基本接近 ,以NH+ 4 -N为主 ;其后在水稻全生育期内 ,各施氮处理土体中NH+ 4 -N都低于 5mg/kg ,而NO-3 -N均在 15mg/kg以上。土...
关键词:
旱作水稻 根际 铵态氮 硝态氮 时空变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小林 林丽 刘佳妮 陈泽斌 余磊 刘桂华 徐胜光
旨在探讨光照和施氮量对水稻根、叶际N_2O排放的作用机制。采用水培方法,在小型光控培养箱内进行,将水稻(品种为培杂泰丰)地上部和地下部严格分隔在试验装置内室和外室条件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稻根、叶际排放的N_2O量。首先进行了室内弱光(8:00-18:00, 4 000 lx)、NH_4NO_3为氮源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如分蘖期、开花结实期、成熟衰老期)的水稻在不同施氮量(低氮,30 mg/L;中氮,60 mg/L;高氮,90 mg/L))情况下的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弱光(4 000 lx)、强光(8 000 lx)和自然光的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脱氮(0 mg/L)、低氮(30 mg/L)、高氮(90 mg/L)试验。弱光试验条件下,低氮(30 mg/L)、中氮(60 mg/L)、高氮(90 mg/L)处理的水稻分蘖期叶际及根际N_2O排放通量分别为34.9,42.4,98.3μg/(m~2·h)和29.6,79.6,246.1μg/(m~2·h),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根、叶际N_2O排放显著增强(P0.05)。弱、强光及自然光条件下,脱氮、低氮、高氮处理的水稻根际N_2O排放通量分别为3.3,77.1,308.4μg/(m~2·h),14.1,45.6,182.4μg/(m~2·h)和19.3,44.9,224.6μg/(m~2·h),强光、自然光照下脱氮与低氮处理间水稻根际N_2O排放差异亦不显著(P>0.05)。弱光条件下,供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根、叶界面N_2O排放通量随之增强;但对比弱光试验,相同供氮(1N、3N)水平条件下强光、自然光有抑制水稻根际N_2O排放作用,且强光、低氮(1N)的协同作用限制水稻根、叶际N_2O排放的效果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