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3)
2023(4737)
2022(4183)
2021(3978)
2020(3605)
2019(8321)
2018(8540)
2017(16056)
2016(8994)
2015(10299)
2014(10201)
2013(9964)
2012(9059)
2011(8230)
2010(8448)
2009(7894)
2008(7562)
2007(6685)
2006(5790)
2005(5265)
作者
(30058)
(24971)
(24787)
(23694)
(16158)
(12120)
(11129)
(9799)
(9786)
(9212)
(8702)
(8493)
(8397)
(8218)
(8146)
(7916)
(7655)
(7399)
(7394)
(7275)
(6460)
(6444)
(6091)
(5858)
(5814)
(5651)
(5506)
(5495)
(5271)
(5146)
学科
(35849)
经济(35813)
管理(22135)
(21141)
方法(20849)
数学(19007)
数学方法(18481)
(18145)
企业(18145)
(9874)
(8264)
中国(7898)
理论(7172)
业经(6734)
(6611)
(6046)
贸易(6042)
(5880)
(5384)
农业(5206)
地方(5106)
(5060)
技术(4940)
(4564)
金融(4563)
(4524)
(4471)
(4450)
银行(4413)
教学(4412)
机构
大学(129377)
学院(128757)
研究(47649)
管理(46656)
(46243)
经济(45206)
理学(40572)
理学院(40100)
管理学(38718)
管理学院(38552)
科学(34927)
中国(33866)
(32305)
(28849)
(27104)
业大(26835)
农业(26386)
研究所(25241)
中心(20871)
(20113)
(19370)
北京(17992)
技术(17563)
(17453)
农业大学(17250)
(17223)
(16271)
(15802)
财经(15490)
(15273)
基金
项目(92831)
科学(70343)
基金(66255)
(62578)
国家(62166)
研究(57302)
科学基金(50953)
自然(38155)
(37941)
自然科(37310)
自然科学(37297)
自然科学基金(36600)
基金项目(34000)
社会(33256)
(32781)
社会科(31530)
社会科学(31519)
资助(30174)
教育(27752)
重点(22074)
编号(21670)
计划(21545)
科技(19802)
(19141)
(19123)
(19120)
科研(18812)
创新(17992)
成果(16789)
课题(16451)
期刊
(46856)
经济(46856)
研究(32771)
学报(31640)
(29131)
中国(26003)
科学(25900)
大学(22399)
学学(21557)
农业(20304)
管理(18714)
(14320)
教育(13455)
技术(12769)
(11587)
业大(10123)
(9001)
金融(9001)
统计(8714)
经济研究(8344)
农业大学(8291)
(7816)
林业(7755)
(7668)
业经(7523)
财经(7503)
科技(7242)
决策(7050)
技术经济(6587)
(6475)
共检索到186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丽英  汤亮  顾东祥  杨杰  曹卫星  朱艳  
通过对不同水分和氮素水平下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鞘和节间伸长过程的连续观测和定量分析,构建了水稻主茎和分蘖叶鞘与节间生长的模拟模型。采用Logistic方程描述了主茎和分蘖叶鞘及节间的动态伸长过程;基于同伸叶鞘间的关系用二次曲线描述了分蘖叶鞘长度的变化;基于节间长度与直径的线性关系描述了节间直径的变化。另外,用叶片含水量和含氮量描述了不同水分和氮素水平对叶鞘和节间生长的影响。利用独立的水稻田间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测试和检验,结果显示,主茎和分蘖叶鞘(一级分蘖和二级分蘖)长度模拟值的根均方差(RMSE)分别为0.65、0.52和0.46 cm;节间长度和直径模拟值的RMSE分别为0.42、0.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永会  汤亮  刘小军  曹卫星  朱艳  
【目的】建立水稻主茎上不同叶位叶片茎鞘夹角动态变化的模拟模型。【方法】基于不同株型品种和氮肥处理的水稻试验,连续观察并记录各处理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叶位的茎鞘夹角,进一步利用动态建模技术构建水稻主茎不同叶位茎鞘夹角的动态模拟模型。【结果】水稻茎鞘夹角随生长度日(GDD)不断加大,夹角从开始形成到基本稳定大致经历3个叶龄,且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大茎鞘夹角随叶位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第三叶的最大茎鞘夹角最大。利用Logistic方程可以描述不同品种、不同氮肥处理下,水稻茎鞘夹角随GDD的变化过程,使用直线型分段函数可以描述最大茎鞘夹角随叶位的动态变化规律,通过引入品种参数(第三叶位茎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孟亚利  曹卫星  周治国  柳新伟  
以水稻发育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 ,采用生理发育时间作为定量发育进程的尺度 ,构建了预测水稻顶端发育阶段与物候期的模拟模型。每日热效应、光周期效应及品种的基本早熟性 (抽穗前 )或基本灌浆期因子 (抽穗后 )互作共同决定每日生理效应的大小 ,其累积形成每日的生理发育时间。每日热效应和光周期效应分别选用Beta函数和二次曲线函数来描述 ,并引入 5个遗传参数调节水稻发育的遗传差异 ,使不同类型品种到达特定发育阶段所需的生理发育时间保持恒定。利用不同环境下的播期试验数据对不同类型品种的出苗期、穗分化期、抽穗期和成熟期进行了预测检验。不同类型品种 4个生育期的预测误差RMSE (根均方差 )平均分别为 ...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谯天敏  张静  麻文建  朱天辉  
[目的]建立水稻叶鞘网斑病的快速PCR检测体系,为该病害的早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水稻叶鞘网斑病病原菌帚梗柱孢霉(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 Morgan)DNA为模板,分别以factor 1-α(tef1)和β-tubulin gene两个保守性极强的特定区域序列作为检测靶标,针对C.scoparium设计了EF-S-4/EF-A-4和BT-S-9/BT-A-9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水稻叶鞘网斑病的双基因联合PCR检测技术。[结果]该体系的最佳退火温度为58℃,DNA灵敏度检测限达到550 fg·μL-1,病原菌可扩增出大小分别为272 bp和157 bp的2...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艳锋  黄丕生  凌启鸿  
以水培的方法,设计不同的供氮水平,研究了水稻分蘖的发生、生长,出叶和干物质生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分蘖发生及新叶的出生与供氮水平及叶片、叶鞘的含氮率关系密切,过高过低的供氮水平均不利,即分蘖发生及新叶的出生要求一个最适的供氮水平,在本试验中是70~50mg/L;过低的氮素供应水平,会使叶蘖同伸的n—3关系打破,出现叶蘖n—4同伸的滞后现象;分蘖的发生与发生分蘖的节位和上一节位的叶片、叶鞘的含氮率呈极显著正相关,此两叶的含氮率高则分蘖发生多,因此,这两叶含氮率的高低可作为分蘖发生与否的诊断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永会  汤亮  刘小军  刘蕾蕾  曹卫星  朱艳  
【目的】以高斯函数为基础构建空间曲线模型,模拟研究水稻叶曲线空间变化特征。【方法】基于不同年份与施氮水平的水稻桶栽试验,定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FastScan获取水稻主茎不同叶位叶曲线空间坐标数据,并利用动态建模技术构建水稻主茎不同叶位叶曲线动态模拟模型。【结果】水稻主茎不同叶位叶曲线末端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AH)随生长度日(GDD)呈快-慢-快的变化趋势,符合S型曲线;从第1叶到第7叶,AH的最大值随叶位增加而增加,随后随叶位增加而减小;鞘叶夹角∠BFC与AH呈极显著线性关系。本文利用Logistic方程分别描述了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主茎各叶位叶曲线对应的AH以及叶曲线模型参数Sm随生长度日G...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阳春  魏广彬  李刚华  丁艳锋  王绍华  
【目的】研究水稻主茎各叶片出伸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建立水稻主茎出叶与有效积温关系的动态模拟模型。【方法】选用16个水稻品种分别在云南丽江、江苏南京两个生态地区进行播期试验,观察主茎各叶片出伸与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结果】主茎叶片出伸所需有效积温与叶位的关系总体随叶位的上升而增加,且在整个叶龄进程中出现两个拐点,第一个拐点出现在第3叶龄期,第二个拐点出现在第N-n-2叶龄期。据此,对叶龄进程进行分段模拟,建立叶龄模型。利用不同环境下播期试验的出叶动态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不同类型品种模拟叶龄与实测叶龄的根均方差(RMSE)都小于0.1。【结论】以各叶位叶片出伸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建立的叶龄分段函数模型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绪  赵云云  
用扫描电镜对水稻叶鞘表面作了观察,叶鞘表面是由多列纵向排列的片状结构单元构成,每片状结构单元包含长形细胞带、硅化-木栓细胞带、气孔带和瘤状乳突带等4种不同结构区带,并对种和亚种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研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费惠新  张孝羲  韦永保  
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对以水稻群体为中心的水稻—稻纵卷叶螟—天敌系统进行研究,分别组建了水稻生长动态、稻纵卷叶螟种群消长和天敌亚模式(其中稻纵卷叶螟种群系统模型是以张孝羲等1988组建的通用系统模型为骨架构建的安徽广德县的地方化模型).通过稻纵卷叶螟取食危害模型作为接口,将水稻生长动态、稻纵卷叶螟—天敌动态两子系统模型耦联起来,组成了水稻—稻纵卷叶螟—天敌系统整体化计算机模拟模型,能对该系统进行逐日模拟.主要输出结果包括水稻各生育期和对应的日期,以及逐日的叶面积指数减少值、干物质减少值、水稻茎蘖数和稻纵卷叶螟各龄数量,产量损失等.对不同输入条件模型可以得到相应的模拟结果,据此可以研究稻纵卷叶螟的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亚利  曹卫星  柳新伟  周治国  荆奇  
依据文献资料和田间试验 ,建立了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水稻茎蘖增长与消亡的模拟模型。用指数函数描述潜在茎蘖数增长量与叶龄之间的关系。采用品种分蘖特性、有效分蘖叶位数、群体叶面积指数 (LAI)以及植株含氮量等影响因子对潜在茎蘖增长量进行调节 ,从而得到实际生长条件下茎蘖数增长动态模型。拔节至抽穗期间 ,分蘖的衰亡量决定于分蘖的生理年龄和同化物供应状况。利用有广泛生态条件和栽培条件变异的试验资料对模型检验的结果显示 ,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茎蘖数增长和衰亡动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莉民  仇明  王朋  王志琴  杨建昌  
目的探明C4转基因水稻高光效的生物学结构基础。方法以已导入玉米C4光合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丙酮酸磷酸二激酶(PPDK)、NADP-苹果酸酶(NADP-ME)和PEPC+PPDK的转基因水稻为材料,以其受体品种Kitaake(WT)为对照,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秧苗叶片气孔与叶鞘维管束结构,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叶肉细胞。结果与对照品种相比,转C4单基因水稻叶片气孔密度提高、面积增大,PPDK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都居各转基因品系之首;转C4双聚合基因(PEPC+PPDK)水稻叶片气孔密度提高、面积减小;C4转基因水稻各品系叶片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基粒堆密集,有些基粒类囊体沿长轴方向排列整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鸣  廖柏寒  秦普丰  娄敏  徐玲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探讨模拟酸雨对白菜的生长过程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积累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的质量浓度是影响白菜生长过程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因素;在生长中期,白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的量最多,然后开始下降,在收获时期达到最少.在相同质量浓度的氮肥条件下,模拟酸雨对白菜的生长、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从高到低依次为pH4.5,pH5.6,pH3.5.根据相应的安全评价标准,在pH4.5条件下或在高质量浓度尿素条件下,收获期白菜中硝酸盐的含量达到二级标准.在pH4.5的酸雨条件下,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都接近或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在pH5.6模拟酸雨条件下,高质量浓度尿素增加白菜中亚硝酸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廖美振  温红芳  董南松  张翼飞  魏小丛  邓湘雯  
红心杉是杉木中的优良变种,被视为杉木中的珍品,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人工造林用材树种。采用树干解析方法,测定了红心杉人工林的优势木、平均木和被压木的生长过程,并用模型模拟方法对其生长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红心杉在生长过程中,最大去皮胸径连年生长量为1.92 cm·a-1,各级木胸径成熟期出现的先后顺序为:优势木、平均木、被压木。(2)各级木树高成熟期变化趋势与胸径相似,树高的最大连年生长量达到了1.5 m·a-1。(3)最大材积的连年生长量为0.017 6 m3·a-1,材积的成熟期与胸径和树高的成熟期差异较大。优势木材积在第18年达最大连年生长量,成熟期在第25年;平均木材积成熟期在第24年;被压木材积成熟期在第25年。(4)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模拟,确定了Richards模型为胸径、树高和材积的最佳模拟模型,模拟效果好,精度高。(5)红心杉优势木的形数要比其它产区杉木的形数大,25年红心杉优势木形数为0.56。红心杉是一种初期生长快的速生树种,并且达到成熟期后还可进一步培育。研究结果对红心杉的培育和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琳琳  年飞翔  江洋  
为推进湖北省"籼改粳"种植模式发展,提升稻作模式光温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稻米品质,本研究结合湖北省多点田间试验资料及气象数据,对水稻生育期、干物质分配及产量进行了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对湖北省籼、粳稻生育期的模拟误差在2个生理发育日之内,对生育期、穗部干物质分配的模拟基本分布在1∶1线附近,拟合效果较好;水稻实际产量和模拟产量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为11.4%,因此,该模拟过程具有可信度。同时,应用本研究模型模拟方法初步预测了粳稻在湖北省的适宜播期。研究结果可为湖北省籼、粳稻种植分布及播期选择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春林  朱艳  曹卫星  
目的在生长模型输出的基础上,构建预测水稻叶片几何参数的动态模型,以便更准确地实现水稻的虚拟生长。方法在试验观测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品种类型水稻分蘖与主茎同伸叶片叶长之间以及叶长与叶宽之间的定量关系,进一步耦合水稻叶龄、叶面积和茎蘖数模拟模型,进行水稻叶片几何参数变化的动态模型构建。结果不同品种类型水稻分蘖与主茎同伸叶片的叶长比随分蘖叶序呈二次曲线变化,叶长与叶宽的关系可用幂指数函数描述。运用独立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的初步检验显示,本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生长条件下水稻不同叶位叶片的几何参数。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水稻叶片几何参数分析模型较好地体现了器官几何参数受生态环境、品种类型和栽培措施影响的形态生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