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47)
- 2023(10631)
- 2022(8504)
- 2021(7616)
- 2020(6582)
- 2019(14943)
- 2018(14929)
- 2017(28512)
- 2016(16070)
- 2015(18336)
- 2014(18664)
- 2013(18427)
- 2012(17215)
- 2011(15462)
- 2010(15724)
- 2009(14806)
- 2008(15050)
- 2007(13916)
- 2006(12059)
- 2005(10959)
- 学科
- 济(70237)
- 经济(70162)
- 管理(43905)
- 业(43496)
- 企(33992)
- 企业(33992)
- 方法(32136)
- 数学(27953)
- 数学方法(27676)
- 农(21182)
- 中国(19428)
- 财(16697)
- 学(16430)
- 业经(15916)
- 地方(14280)
- 农业(14157)
- 贸(13266)
- 贸易(13259)
- 易(12848)
- 制(12575)
- 和(10617)
- 银(10498)
- 理论(10485)
- 银行(10455)
- 融(10255)
- 金融(10251)
- 环境(9960)
- 行(9953)
- 务(9844)
- 财务(9817)
- 机构
- 大学(246086)
- 学院(243717)
- 济(98750)
- 经济(96713)
- 管理(89271)
- 研究(86612)
- 理学(77378)
- 理学院(76374)
- 管理学(74753)
- 管理学院(74313)
- 中国(63141)
- 科学(56692)
- 京(52722)
- 农(50714)
- 所(46605)
- 财(44651)
- 研究所(42857)
- 业大(40945)
- 农业(40661)
- 中心(38960)
- 江(38112)
- 财经(36022)
- 范(33356)
- 师范(32967)
- 经(32755)
- 北京(32619)
- 经济学(31351)
- 院(30274)
- 州(29669)
- 经济学院(28601)
- 基金
- 项目(164281)
- 科学(128201)
- 基金(119268)
- 研究(114729)
- 家(106564)
- 国家(105716)
- 科学基金(88429)
- 社会(72872)
- 社会科(68928)
- 社会科学(68905)
- 省(64483)
- 基金项目(63396)
- 自然(58127)
- 自然科(56826)
- 自然科学(56803)
- 自然科学基金(55819)
- 划(55096)
- 教育(53078)
- 资助(48301)
- 编号(45513)
- 重点(38104)
- 成果(37450)
- 部(36462)
- 发(35954)
- 创(33562)
- 课题(32091)
- 科研(32004)
- 计划(31593)
- 创新(31469)
- 国家社会(30526)
- 期刊
- 济(107091)
- 经济(107091)
- 研究(68505)
- 农(46898)
- 学报(46591)
- 中国(45841)
- 科学(40438)
- 财(34385)
- 大学(33900)
- 农业(32126)
- 学学(32112)
- 管理(30981)
- 教育(24243)
- 融(20572)
- 金融(20572)
- 技术(19781)
- 财经(18052)
- 业经(17748)
- 业(17636)
- 经济研究(17442)
- 经(15577)
- 问题(15274)
- 版(13834)
- 技术经济(12500)
- 业大(12414)
- 贸(11875)
- 商业(11526)
- 统计(11358)
- 资源(11292)
- 图书(11270)
共检索到354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华勤 陈祥旭 林文雄 董章杭 郭玉春 沈荔花 梁义元 陈芳育
采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数量性状加性—显性发育遗传模型,分析了供试水稻对受体植物莴苣幼苗根长化感作用的动态遗传及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Lemont和多产稻的化感作用潜力较弱;TN1、Dular和NC化感作用潜力较强,是水稻化感育种较理想的亲本.这3个品种在3、5和8叶期加性效应基因作用稳定性较好,表明在这3个叶龄期进行选择,效果较理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景涛 黄成志 黄文章 雷树凡 吕直文 李杰 严明建
本文选用5个抗稻瘟病特异性标记、31对籼粳特异性标记及42对功能基因标记对万恢88等18份材料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万恢88仅在RM205所在区域检测出粳稻成分;5个稻瘟病抗性基因中,万恢88携带抗性基因Pi1和Pi2。61对SSR标记中有53对检出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86.88%;检测到等位基因151个,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2.85个,等位基因变化范围2~5;其中有效等位基因数98.22个,占6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1.85个。遗传多样性指数(He)变化范围0.10~0.67,平均值0.43;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变化范围0.46~0.82,平均值0.66。供试材料的相似系数(G...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葆棠 彭仲明 徐运启
用kiycsawa的累积分布曲线法对水稻杂交组合(矮梅早3号×华矮837)的F_3种子的糊化温度的遗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矮837的高糊化温度由2个位点的显性基因共同控制。且此2个基因之间存在互补关系,矮梅早3号的低糊化温度由2个隐性基因所控制。杂种后代中出现的中等糊化温度类型由2个显性基因中的一个单独决定,并受到修饰因子的影响。
关键词:
遗传 水稻 糊化温度 基因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涂诗航 张水金 董瑞霞 杨东 谢鸿光 郑家团
选用11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NCⅡ),对8个产量及其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1)这8个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有效穗、穗长、单株产量等性状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2)多数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要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3)不育系中EBC502、宜香A、天丰A、龙特甫A和内香2A以及恢复系中R527、N175和TR239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好;(4)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不同性状间的狭义遗传力大小排列:千粒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松文 施利利 吴宝艳 刘霞 张欣 丁得亮 孙海波 王妮妮 王洪伟
通过R15 0 ,T89,T2 4 2及 982 9模型的建立 ,遗传育种模型建立的技术策略、技术路线、性状操作、育种选择等 ,从一个角度体现了水稻定向育种的定向性和快周期性。还就建立与应用遗传育种模型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水稻 定向育种 遗传育种模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经艳芬 安汝东 杨李和 段惠芬 周清明 朱建荣 董立华 桃联安 吴才文
以品种型亲本、云瑞系列创新亲本和常用引进亲本选配35个生产性组合的有性世代为研究材料,分析母本、父本及组合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母本、父本及其不同组合后代的主要性状均表现极显著差异,平均遗传力表现为组合(88.2%)>母本(80.3%)>父本(74.0%);德蔗93-88、云瑞05-189、云瑞05-344、CP84-1198、HOCP93-750、桂糖96-211、云瑞03-11、粤糖00-236、湛蔗92-126、桂糖92-66和云瑞03-72等做母本,科5、云蔗94-343、云瑞03-78、云瑞05-458、Q121和崖城71-374等做父本,后代糖、蔗产量或锤度一般配合力强,可分别作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才文 刘家勇 赵俊 赵培方 侯朝祥
选用24个不同时期从国外引进的甘蔗亲本与国内品种杂交,选配组合45个,研究了引进种有性杂交世代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父本、母本及选配组合对后代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对主要性状遗传力贡献的大小为组合(64.2%)>母本(57.5%)>父本(26.8%);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大小顺序为株高>有效茎>锤度>糖产量>蔗产量>茎径;24个引进亲本中,CP80-1827、L75-20、P indar、POJ2878和CP57-614等作为母本,CP84-1198、HOCP93-750、CP86-1633、CP72-359和CP57-614等作为父本后代糖产量、蔗产量或锤度的一般配合力大,可分别作为高...
关键词:
甘蔗 引进亲本 创新利用 育种潜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丽 覃伟 赵培方 刘家勇 赵俊 武晋宇 吴才文
选用15个CP系列甘蔗亲本与国内育成的21个亲本选配的42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借助R软件对F1群体的株高、茎径、锤度、丛有效茎、丛重、丛含糖量等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遗传力、配合力及经济育种(遗传)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皆表现为表型变异系数(PCV)大于遗传变异系数(GCV),其中丛有效茎、丛重及丛含糖量变异较大,株高、茎径及锤度变异较小;平均遗传力表现为组合最高(42.53%),其次是母本(34.35%),最后是父本(27.07%);除株高、茎径受父本影响大于母本外,其余4个性状皆是受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利兴 梁康迳 游年顺 吴志源 黄姗
以福伊A、谷丰A和全丰A等抗稻瘟病水稻不育系选育系谱中的谷农13、天谷B、福伊B、谷丰B、全丰B为母本,以CO39为轮回亲本的6个近等基因系和感病对照丽江新团黑谷(LTH)为父本,组配了包括亲本(P)、F1、F2 3个世代的遗传材料.以3个稻瘟病菌系进行苗期室内喷雾接菌鉴定,应用经典遗传学分析方法研究该系谱中的5个供试亲本抗瘟基因的遗传及其与CO39近等基因系中抗瘟基因的等位性关系.结果表明,谷农13、天谷B、福伊B、谷丰B和全丰B等5个亲本的抗瘟性由显性基因控制;谷农13、福伊B、谷丰B和全丰B中都含有2对与CO39近等基因系中Pi-1、Pi-2、Pi-3、Pi-4a、Pi-4b不等位的显性...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抗瘟基因 遗传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涛 杨蛟 蒋开锋 曹应江 杨莉 杨乾华 万先齐 游书梅 罗婧 高磊 李昭祥 郑家奎
【目的】利用功能基因标记分析三系杂交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44个根据文献共同报道的QTL位点或者已经被精细定位或已克隆的与水稻产量性状基因紧密连锁的功能基因标记,以及29个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的在三系杂交水稻亲本间多态性高、带型清晰、重复性好的SSR标记分析76个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按POPGEN32分析软件要求将PCR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结果数字化,将数字化的矩阵数据转换为基因型数据,在POPGEN32软件下计算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用于评价所有亲本材料的基因多样性;计算遗传分化系数(Fst)、...
关键词:
水稻 功能基因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杰 朱永昌 龚学书 黄宁远
核质不同的杂交稻亲本抗瘟性遗传分析@朱杰@朱永昌@龚学书@黄宁远¥四川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稻瘟病,抗病性,遗传,杂交水稻核质不同的杂交稻亲本抗瘟性遗传分析朱杰朱永昌龚学书黄宁远InheritanceAnalysisofBlastResistanceofD...
关键词:
稻瘟病,抗病性,遗传,杂交水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松文
选取36个栽培稻、普通野生稻骨干系进行了RFLP聚类,并对分子标记法、程氏指数法和杂交亲和力法进行了比较分类。结果表明,三种分类方法对水稻材料的分类是基本一致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整理分类,有利于对水稻材料的深刻理解与认识。通过RFLP聚类树状图、籼粳倾向性图及基因型的综合分析,明确了中国普通野生稻可分偏粳型和原始普野型,国外普通野生稻包括偏籼型与原始普野型。中国原始普野型相对倾粳,国外原始普野型相对倾籼,它们是遗传分化显著不同的两种类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亚艳 何花 秦雪 赵杨 谢维斌
以贵州都匀马寨马尾松种子园33个家系优良单株的针叶为材料,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个引物中筛选出12个多态性引物进行扩增,建立了最适的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共获得169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4.08个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39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2.25%;33份材料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为1.822 5,有效等位基因为1.575 5,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25 4,Shannon信息指数为0.475 8;利用UPGMA法将33份材料分为3类,遗传距离介于0.174 1~0.586 6之间,亲缘关系树状图从分子水平显示了33个家系个体...
关键词:
马尾松 二代育种 遗传多样性 ISSR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碧球 黄凤宽 黄所生 韦素美
对水稻品种ARC5833进行抗稻瘿蚊不同生物型抗性评价及遗传分析。结果表明ARC5833高抗稻瘿蚊中国Ⅱ型和Ⅳ型;ARC5833对稻瘿蚊中国Ⅱ型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和一对隐性基因控制,该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Ⅱ型的抗性基因与IET2911(Gm2)、BG404-1(Gm3)、ARC5984(Gm5)和多抗一号(Gm6)的抗性基因等位,与OB677(Gm4)的抗性基因不等位;该品种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对稻瘿蚊中国Ⅳ型的抗性基因则与IET2911、BG404-1、OB677、多抗一号的抗性基因均不等位,但与ARC5984的抗性基因等位。
关键词:
水稻 稻瘿蚊 生物型 抗虫性 遗传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志伟 陈粟 李维明
稻瘿蚊是亚州稻区主要害虫之一 ,采用抗虫品种进行防治是最理想的办法 ,而抗稻瘿蚊品种的收集和鉴定、抗虫机制的研究、抗性的遗传分析和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定位等方面研究对抗稻瘿蚊品种的选育和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上述几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 ,并指出了抗稻瘿蚊遗传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