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80)
2023(3848)
2022(3308)
2021(3201)
2020(2709)
2019(5830)
2018(5868)
2017(11042)
2016(6672)
2015(7271)
2014(7108)
2013(7177)
2012(6814)
2011(6397)
2010(6454)
2009(6063)
2008(5989)
2007(5713)
2006(5202)
2005(4457)
作者
(22396)
(19725)
(19169)
(18215)
(12071)
(9627)
(8401)
(7816)
(7415)
(7145)
(6891)
(6438)
(6379)
(6269)
(6135)
(6063)
(5796)
(5692)
(5541)
(5404)
(5283)
(5036)
(4935)
(4567)
(4500)
(4475)
(4370)
(4302)
(4272)
(4246)
学科
(43809)
农业(29169)
(25335)
经济(25313)
(23988)
业经(10733)
农业经济(9597)
(8849)
农村(8842)
(7910)
管理(7530)
(7177)
土地(6747)
(6492)
劳动(6492)
地方(6362)
及其(6336)
农业劳动(6277)
发展(6245)
(6241)
人口(6067)
中国(6050)
(6041)
收入(5985)
方法(5762)
动力(5745)
劳动力(5718)
农业人口(5672)
分配(5559)
建设(5396)
机构
学院(95783)
大学(89572)
(54098)
农业(41792)
研究(39480)
(36511)
经济(35858)
业大(31805)
管理(31661)
科学(29697)
中国(29661)
理学(27705)
理学院(27360)
管理学(26724)
管理学院(26593)
农业大学(25734)
(23770)
研究所(22062)
(21003)
(19922)
(19086)
中心(18546)
(16775)
科学院(15469)
(13890)
经济管理(13348)
(13045)
(12578)
(12370)
实验(12139)
基金
项目(69122)
科学(52205)
基金(48643)
(46470)
国家(45989)
研究(45989)
科学基金(36184)
(30881)
(30043)
社会(26700)
基金项目(26563)
自然(25462)
自然科(24792)
自然科学(24789)
(24617)
社会科(24590)
社会科学(24582)
自然科学基金(24348)
编号(19402)
教育(18506)
资助(18374)
(16918)
(16607)
计划(16212)
科技(16123)
重点(15905)
农业(15613)
成果(14387)
(14150)
(14062)
期刊
(61371)
(49154)
经济(49154)
农业(41674)
学报(28586)
中国(23274)
科学(23079)
研究(21113)
大学(20889)
学学(20726)
(19156)
业经(16942)
农业经济(13124)
农村(12677)
(12677)
业大(11765)
(10585)
金融(10585)
农业大学(9865)
(9645)
林业(9248)
农村经济(8607)
问题(8509)
中国农业(7604)
经济问题(7477)
世界(7426)
(6982)
社会(6168)
技术(6133)
资源(6106)
共检索到145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秋华  陆作楣  
运用简单重复序列 (SSR)技术 ,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 (BSA)进行了水稻农林 8号m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分子定位。结果表明 ,农林 8号m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属于隐性单基因 (bsl) ,该基因位于水稻第 3染色体上 ,并获得了与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连锁的 2个SSR标记RM135 0和RM385 6 ,遗传距离分别为 15 0cM和 14 1cM。标记与基因间的排列顺序为 :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 14 1cM RM385 6 0 9cM RM135 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兰芝  侯茂林  吴孔明  彭于发  王锋  
【目的】研究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对大螟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为转基因抗虫水稻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活体取食生测的方法系统研究苗期、分蘖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4个生育期的转cry1Ac+CpTI基因水稻KF6和ⅡYouKF6对大螟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结果】两转基因水稻在苗期对大螟的致死效应最为明显,其对50%和100%个体的致死作用时间最短,大螟在该生育期的转基因水稻上取食3d及6d后,校正死亡率最高;其次为分蘖拔节期,两转基因水稻在4.0d和10.0d内能分别对50%和100%的大螟个体产生致死作用,在该生育期的两转基因水稻上取食6d后,校正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孕穗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飞  章元明  
假定某一质量性状受单基因控制,且在纯合显性(或纯合隐性)时会致死,造成不符合M endelian分离比。在F2群体中,根据分子标记和该基因的连锁关系,获得标记与性状的各种表型类别、频率和植株数,通过F isher最大似然法,推导出估计重组率的方程和标准误公式。Monte Carlo模拟研究表明,最大似然法得到的重组率估计值与真值接近,并验证了重组率估计值标准误公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飞  蔡跃  汪鹏  尤小满  张杰  江玲  张文伟  万建民  
[目的]本试验旨在对水稻温度敏感型黄叶突变体yl2(t)进行表型分析和基因定位,为图位克隆该基因奠定基础。[方法]在连续20℃温度处理下测定突变体yl2(t)叶绿素含量和观察其叶绿体结构;构建yl2(t)与籼稻品种‘南京11’的杂交F2群体,借助SSR和In Del分子标记,选取隐性极端个体进行基因定位;利用qRt-PCR测定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20℃持续处理15 D,yl2(t)幼苗表现黄叶;若处理时间延长至20 D,yl2(t)幼苗则不能继续生长最后死亡,处理15 D后转移至30℃或在30℃连续生长时叶色正常。田间生长条件下,yl2(t)的农艺性状与野生型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艳  刘跃武  刘伯涵  陈信波  
以水稻品种N22为材料,通过数据库检索和文献挖掘,筛选出47个在高温胁迫和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在花药和授粉雌蕊中均差异表达的敏感基因,并对其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47个敏感基因主要富集到HSP20、HSP70、四肽重复、ClpA/B、Dna J、FKBP型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和EF–hand蛋白结构域,且绝大多数敏感基因在高温胁迫和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的花药和授粉雌蕊中表达上调,有利于水稻花器官对抗胁迫诱导的胞内蛋白损伤;47个敏感基因主要参与了与胁迫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代谢途径,与类固醇激素受体的HSP90伴侣循环和蛋白质甲基化也有关。通过预测,获得13个敏感基因的28个上游mi RNAs,其中osa–miR164、osa–mi R156和osa–mi R5162可能是水稻生殖期间逆境胁迫下对水稻育性、抽穗、衰老以及磷脂代谢中起关键作用的miRNAs。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艳  刘跃武  刘伯涵  陈信波  
以水稻品种N22为材料,通过数据库检索和文献挖掘,筛选出47个在高温胁迫和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在花药和授粉雌蕊中均差异表达的敏感基因,并对其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47个敏感基因主要富集到HSP20、HSP70、四肽重复、ClpA/B、Dna J、FKBP型肽脯氨酰顺反异构酶和EF–hand蛋白结构域,且绝大多数敏感基因在高温胁迫和高温干旱复合胁迫下的花药和授粉雌蕊中表达上调,有利于水稻花器官对抗胁迫诱导的胞内蛋白损伤;47个敏感基因主要参与了与胁迫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代谢途径,与类固醇激素受体的HSP90伴侣循环和蛋白质甲基化也有关。通过预测,获得13个敏感基因的28个上游mi RNAs,其中osa–miR164、osa–mi R156和osa–mi R5162可能是水稻生殖期间逆境胁迫下对水稻育性、抽穗、衰老以及磷脂代谢中起关键作用的miRNAs。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铁军  陈雄辉  崔玉梅  罗方雄  张泽民  彭海峰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光温敏感度对两系杂交水稻的繁殖与制种有重要影响。为了定位影响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低温敏感度QTL,以冷繁结实率存在明显差异的2个温敏核不育水稻N38S和N727S为亲本构建的F_2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人工气候箱的低温处理和SSR标记技术,结合Mapmaker 3.0及WinQTLCart 2.5软件分析,检测低温敏感度QTL位点。结果显示,共检测到3个低温敏感度QTL,其中QTL1位于水稻第1染色体的PSM12与RM583之间,QTL2和QTL3分别位于第4染色体的PSM194与RM273之间和RM273与PSM103之间,它们加性效应均为负值,对育性转换的贡献率分别为7%,16%,3%。基于分子标记的位置信息可知,3个QTL位点与已定位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相关基因不等位。综上,QTL1、QTL2和QTL3可能是新基因位点,N727S携带的等位基因起到提高繁种产量的作用,在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时,应选择N727S的标记类型。这3个低温敏感度QTLs的定位可能对于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易于转育繁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  张福耀  詹鹏杰  于纪珍  赵婧  
通过田间和实验室相结合把低木质素、高消化率基因bmr和光周期敏感基因PS聚合到饲草高粱中,以提高饲草高粱的产量和品质。以含PS基因的EBA-3和含bmr基因的Tx623B配制杂交组合,构建了F2代分离群体。根据表型分离比例分析,光敏和褐色中脉可能分别受两对彼此独立的非等位基因控制,并且基因之间存在着互作。光敏基因之间存在互补作用,褐色中脉基因之间存在抑制作用。根据高粱的遗传连锁图谱,选取相应的SSR标记。经连锁遗传分析,找到了2个SSR标记,Xtxp7与bmr基因连锁,Xtxp20与PS基因连锁。由于Xtxp7位于连锁群B,Xtxp20位于连锁群G,据此认为高粱有一个bmr基因位于B染色体上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小毛  柏连阳  陈桂华  谭辉华  申雄兵  刘孝琨  
为了解水稻对胺苯磺隆的敏感性,为水稻品种的选择种植提供依据,室内测定了金优974,新香优80,八两优96,威优46,金优402等5个水稻品种对胺苯磺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胺苯磺隆对水稻种子的发芽没有影响;对水稻的茎、根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对根的抑制作用比对茎的抑制作用更强.5个水稻品种中,新香优80对胺苯磺隆最敏感,胺苯磺隆对其株高、株鲜重、主根长、主根鲜重的IC50分别为1.0962,1.0396,0.8099,0.7437mg/L(水培法)和5.58,5.19,2.05,1.96μg/kg(土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闫海霞  王晓国  蒋月喜  关世凯  黄昌艳  何荆洲  邓杰玲  卜朝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汉来  张自国  元生朝  李玉珍  张端品  
在14.5小时长光照下,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农垦58S和W6154S于幼穗分化不同时期分别进行不同温度处理。育性结果表明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为颖花原基分化期至单核花粉期,W6154S的温敏期为雌雄蕊形成期至单核花粉期。农垦58S的温敏期较长,育性受低温影响后在高温下要较长时期才能恢复不育;W6154S育性易受低温影响,但温敏期较短,在高温下不育性恢复快。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感温性鉴定中,建议在雌雄蕊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末期进行温度处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潘英华  余建平  张强  熊海燕  朱汝财  李自超  
利用穗粒数和穗长差异较大的2个粳稻品种日本晴与大穗型粳稻种质B0801组配群体,对水稻穗粒数、穗长和着粒密度等穗部性状进行数量基因位点检测,共检测到11个QTL,分布于第1,2,5,7以及9号染色体上,QTL的贡献率范围为0.21%~68.20%。其中,4个控制穗粒数的QTL分别位于第1,2,7,9号染色体,其贡献率为0.21%~25.06%。第9号染色体RM1328~RM3533标记区间的控制穗粒数性状的qGNP9-1位点,为主效QTL;控制穗长的QTL 4个,4个QTL分别位于第1,2,5,9号染色体。其贡献率范围为0.28%~61.19%,其中qPL9-1的LOD值为31.88,对表型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卫华  韩召军  张国华  
用氟虫腈亚致死剂量分别处理浙江苍南县抗性二化螟和安徽太湖县敏感性二化螟。结果表明 ,处理后两种群的存活率、产卵量、孵化率都明显降低 ,幼虫期延长 ;氟虫腈对抗性种群存活率的持续影响作用大于对敏感种群的。此外 ,亚致死剂量处理后 ,敏感种群的酯酶 (CarE)活性比对照明显升高 ,敏感、抗性种群的Km 值均增大 ,表明酯酶对底物的亲和力都有所降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明  刘烨  张海清  刘爱民  肖层林  唐荣  杨永标  蒋凌云  李雪雪  
以培矮64S、Y58S、广占63–2S、H638S为材料,R527为恢复系,在育性敏感期利用人工气候室以24、27、30、33、36℃5个温度连续处理6 d,以田间自然温度条件作对照(CK,平均温度29.8℃),研究温度对不育系幼穗生理生化特性和抽穗开花期异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培矮64S和Y58S在27℃处理时柱头总外露率最高,分别为86.81%、86.06%,广占63–2S和H638S在24℃处理时柱头总外露率最高,分别76.24%、81.76%;4个不育系的柱头活力系数均在24℃处理时表现最好,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志全  
通过阐述太阳光照射时间长度几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提出生物生理生态光敏感特性鉴定指标应为光照时间.再根据日地关系,推算出光照时间的计算方法,并按此方法计算出湖南5个和海南3个代表站每月15日的光照时间.分析比较不同气候及光照度条件下光照时间与可照时间之间的数据差异,说明可照时间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生态光敏感特性鉴定中的不足.最后还提出了一种有效估算不同光照度下人工模拟光照时间的试验方法,并探讨光照时间在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光敏感特性鉴定中的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