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12)
- 2023(4739)
- 2022(4367)
- 2021(4035)
- 2020(3762)
- 2019(8848)
- 2018(8886)
- 2017(17328)
- 2016(9993)
- 2015(11561)
- 2014(11939)
- 2013(12058)
- 2012(11583)
- 2011(10485)
- 2010(10646)
- 2009(10130)
- 2008(10316)
- 2007(9659)
- 2006(8117)
- 2005(7325)
- 学科
- 济(42540)
- 经济(42505)
- 业(25534)
- 管理(24921)
- 方法(22534)
- 数学(20344)
- 数学方法(20183)
- 企(19229)
- 企业(19229)
- 农(12750)
- 财(10673)
- 中国(10003)
- 学(9481)
- 贸(8854)
- 贸易(8854)
- 易(8578)
- 地方(8501)
- 农业(8243)
- 业经(7628)
- 制(7520)
- 和(6702)
- 务(6551)
- 财务(6538)
- 财务管理(6516)
- 银(6216)
- 银行(6188)
- 企业财务(6116)
- 行(5857)
- 融(5829)
- 金融(5826)
- 机构
- 大学(151238)
- 学院(150575)
- 济(60339)
- 经济(58963)
- 管理(54750)
- 研究(53426)
- 理学(46966)
- 理学院(46383)
- 管理学(45486)
- 管理学院(45212)
- 中国(38835)
- 农(35562)
- 科学(35463)
- 京(32496)
- 所(30000)
- 农业(29006)
- 业大(27647)
- 研究所(27550)
- 财(26685)
- 中心(24926)
- 江(23763)
- 财经(21426)
- 北京(20292)
- 范(19554)
- 师范(19330)
- 经(19308)
- 经济学(18669)
- 州(18601)
- 农业大学(18599)
- 院(17862)
- 基金
- 项目(98804)
- 科学(74693)
- 基金(69033)
- 研究(68782)
- 家(61995)
- 国家(61474)
- 科学基金(49829)
- 社会(40915)
- 省(40123)
- 社会科(38625)
- 社会科学(38605)
- 基金项目(36919)
- 划(34304)
- 自然(33272)
- 自然科(32434)
- 自然科学(32419)
- 教育(32140)
- 自然科学基金(31846)
- 资助(29107)
- 编号(28896)
- 成果(23882)
- 重点(23012)
- 部(22119)
- 发(22079)
- 计划(20493)
- 课题(20109)
- 创(20094)
- 科研(19684)
- 创新(18873)
- 科技(18454)
共检索到217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莉 蒋开锋 张涛 赵建国 郭小蛟 杨乾华 万先齐 游书梅 曹应江 罗婧 郑家奎
以‘日本晴’与‘泸恢99’及其构建的RIL群体的188个家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含207个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同一地点两年再生力及6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7个性状共检测到20个QTL,分布于除4、6、10、11号染色体外的8条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为0.01%~13.85%,单个性状QTL个数为1到6个。其中再生力QTL3个,位于第7、8染色体上,贡献率3.4%~5.39%。7个性状共检测到4对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但均不显著。单株产量、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检测到了较明显的环境互作效应。再生力与单株有效穗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立勇 占小登 庄杰云 郑康乐 程式华
应用 16 8个DNA标记 ,对水稻中 15 6 (高产 )×谷梅 2号 (低产 )的重组自交系 (RIL)群体进行基因型检测 ,构建了全长为 14 4 7.9cM、覆盖水稻基因组 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于 2 0 0 1年分单季和连作晚季两季 ,在杭州中国水稻研究所试验场以完全随机区组设计 ,种植该群体的 30 4个株系及双亲 ,考查穗长、单株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及千粒重等 6个产量构成性状。采用QTLMapper1.0 1统计软件进行QTL定位、上位性分析及其与环境 (季别 )的互作效应分析 ,共检测到产量构成性状的 30个加性主效应QTL ,分别位于除第 5、9染色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进 姚晓云 李清 张宇 任春元 王嘉宇 徐正进
以粳稻Sasanishiki和籼稻Habataki杂交衍生的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叶片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4个QTL,包括叶长、叶宽、叶面积的QTL各3个和叶厚QTL 5个,分布在第1,2,5,6,7,11和12号染色体上,贡献率在8.65%~24.45%之间。在第6号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QTL聚集区段(R566B-R1888),该区段存在着同时控制剑叶和倒二叶叶宽及叶面积的位点,贡献率均超过16.00%。相关分析表明,叶长、叶宽与叶面积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叶厚相关性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控制叶片厚度的QTL位点与控制叶长、叶宽和叶...
关键词:
水稻 叶片性状 数量性状位点定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辛业芸
水稻许多重要的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QTL定位方法的日趋完善,为水稻数量性状基因(QTL)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综述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的原理、定位群体和常用方法及分子标记在水稻产量性状基因定位中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水稻产量性状QTL定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水稻 产量性状 分子标记 QTL定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荆彦辉 付永彩 孙传清 张培江 徐正进 陈温福 王象坤
采用 2个偏粳品种“光三”/C4 1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构建SSR标记的连锁图谱 ,并以此对水稻穗颈维管束数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QTL(QuantitativeTraitLoci)分析。在第 1,5 ,8和 11染色体上检测到 4个控制穗颈大维管束数的QTL ,在第 5 ,9和 10染色体上检测到 3个控制穗颈小维管束数的QTL ;共检测到产量及 8个与产量相关性状的 30个QTL。通过分析穗颈维管束数与穗一、二次枝梗数 ,穗一、二次枝梗粒数 ,穗粒数 ,结实率 ,单株产量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及连锁关系 ,表明穗颈维管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解剖结构 ;通过增加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可望增加水稻“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洛淼 孙健 赵宏伟 王敬国 刘化龙 邹德堂
【目的】水稻抽穗期、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粒重跟产量密切相关,且受低温影响较大。在冷水胁迫下检测控制水稻抽穗期、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的QTL,为水稻孕穗期耐冷遗传机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粳稻优质品种东农422和耐冷品种空育131为亲本构建的190个重组自交系解析表型变异,构建了覆盖12条染色体,155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连续3年在水稻孕穗期进行冷水灌溉处理,考察始穗期、齐穗期、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粒重5个性状,利用SPSS18.0和GGEbiPLoT进行表型分析,利用QTLnETwoRk2.0,采用逐步联合分析法定位和性状相关的QTL,用超几何函数评价QTL间的相...
关键词:
水稻 冷水胁迫 抽穗期 产量性状 QT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桂枝 蔡庆生 王春明 万建民 朱建国
【目的】了解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穗部性状遗传表达的影响,为今后合理筛选育种材料提供依据。【方法】以粳稻Asominori与籼稻IR24所衍生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s)为材料,在已构建的染色体置换系遗传图谱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水稻穗部性状在FACE(约570μmolCO_2·mol-1)和正常大气CO_2浓度(约370μmolCO_2·mol-1)下的变化及其LOD≥3.0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结果】FACE下,Asominori和IR24的穗长、一次枝梗数、每穗总粒数、瘪粒数、结实率和着粒密度的表型值均高于对照;而Asominori和IR24所衍生的CSSLs的穗部性状对CO...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秀娟 解慧芳 曹红瑞 杨桂英 谢长荣 梁康迳 孙新立
亚洲栽培稻分为籼粳两个亚种,程氏形态指数法已经广泛应用于籼粳分类的研究和生产实践中,但籼粳分化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还多不清楚.本研究以典型粳稻牡丹江8号和典型籼稻明恢63的杂交F2群体为材料,构建遗传连锁图,检测到了11个籼粳分化相关性状(稃毛长、粒长、粒宽、倒一节间长和抽穗期)的QTL.同时定位了13个与这些性状高度相关的株高、穗长和护颖长的QTL.结果表明,检测到5个控制稃毛长的QTL,最大贡献率为25.57%;4个控制穗长的QTL,总贡献率为47.13%;4个控制抽穗期的QTL,分别位于第3、第7染色体上;控制粒长和控制粒长的QTL各检测到1个,贡献率分别为38.03%、20.56%.本研...
关键词:
水稻 籼粳分化 遗传连锁图 QTL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强 张大双 吴健强 张玉珊 王际凤 黄培英 朱速松
为稻米品质分子育种改良提供新的辅助选择标记和理论依据,以籼爪交(籼稻×爪哇稻)组合V20B/CPSLO17衍生的150份重组自交家系(RIL)为作图群体,结合RIL群体的粒形性状表型数据,运用QTL ICIMaPPIng 4.0软件进行粒形性状QTL检测及其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7条染色体(1,2,3,4,5,7,10)上共检测出5个粒长性状QTLS(QgL-1,QgL-2,QgL-3,QgL-7,QgL-10)、3个粒宽性状QTLS(QgW-2,QgW-4,QgW-5)和4个长宽比性状QTLS(QLWR-1,QLWR-3,QLWR-5,QLWR-7)。第3染色体的MaRkeR910209...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树坤 张喜娟 王嘉宇 刘进 张凤鸣 徐正进
利用Nipponbare(粳)/Kasalath(籼)//Nipponbare(粳)的98个BC1F5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及其对应的包含245个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在日本筑波和中国沈阳对水稻粒形相关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厚)进行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析。共检测到16个控制粒形相关性状的QTL,包括在日本筑波检测到的13个QTL和在中国沈阳检测到的9个QTL。它们分布在第1,2,3,5,6,9,10和12号染色体上,其中有6个QTL在2个环境下被同时检测到,分别是控制粒长的qSL3-1和qSL12;控制粒宽的qSW5;...
关键词:
水稻 粒长 粒宽 粒厚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龙植 乔永利 张三元 曹桂兰 叶昌荣 徐福荣 戴陆园 芮钟斗 高熙宗
以籼粳交密阳23/吉冷1号200个F2:3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在北京(正常生长环境)、昆明(自然低温胁迫)、公主岭(冷水胁迫)、韩国春川(正常生长环境和冷水胁迫)等5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进行了水稻秆长、穗长、穗粒数和穗抽出度等主要农艺性状的异地鉴定,并利用SSR标记进行了上述农艺性状的QTL分析。检测结果表明,5种不同环境下检测到与上述农艺性状相关的QTL共44个,分布于除第9染色体外的11条染色体上。qCL1a、qCL1b、qCL5a、qCL6b、qPL1a、qPL3a、qPL6b、qPL6c、qPL7b、qSP8b、qSP1c、qSP11a、qSP12和qPE1至少在2种不同生长环境下均检测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宇 任春元 许娜 刘进 李清 杨贤莉 王嘉宇 徐正进 陈温福
以Sasanishiki(粳)/Habataki(籼)//Sasanishiki(粳)///Sasanishiki(粳)衍生的85个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程氏指数判定各株系的籼粳属性,并结合236个RFLP标记图谱分析,结果表明:该重组自交系中典籼2份,约占2.4%;偏籼22份,占25.9%;偏粳48份,占56.5%;典粳13份,占15.3%。利用完备区间作图(ICIM)法对程式指数性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共检测到10个与程氏指数相关QTL,分布在第1,2,3,4,6,12号染色体上,LOD值为2.61~19.17,单一位点贡献率为5.8%~46.8%,其中共有6个QT...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爱国 华泽田 王嫘 李志彬 苏玉安 肖艳云 王彦荣
将高柱头外露率60B与低柱头外露率辽粳9杂交,以P1、P2、F1和F2为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柱头外露性状(开颖单边外露率、开颖双边外露率、开颖总外露率、闭颖单边外露率、闭颖双边外露率、闭颖总外露率)的遗传效应;并以F2群体为材料,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各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结果表明:柱头外露率的遗传符合E-2、E-1、E-1、E-0、E-1、E-1模型;共检测到控制柱头外露的主效QTLs12个,分别位于第1,2,5,8,9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9染色体上RM257~RM215的位点效应最为显著,其LOD值为12.96,贡献率为32.04%;柱头外露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与QTL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泽福 夏加发 苏泽胜 翟虎渠 万建民
利用由 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 (backcrossinbredlines,BIL)作图群体(BC1F9) ,以及混合线性模型的数量性状位点 (QTL)定位方法 ,对水稻有效穗、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着粒密度和单株产量等 7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分析。共检测到分布在 8条染色体上的 2 6个QTL ,其贡献率差异较大 ,在 5 2 %~ 4 9 2 %之间 ,其中有 4个QTL的贡献率超过 30 % ,分别是控制有效穗的qPN 4、每穗颖花数的qSN 3、每穗实粒数qGN 2和千粒重的qGW 3a。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深广 沈希宏 曹立勇 占小登 冯跃 吴伟明 程式华
【目的】利用QTL定位方法检测水稻产量性状杂种优势QTL,并解释杂种优势产生的可能分子机理。【方法】利用重组自交系与亲本协青早B构建BC1杂种群体,通过两地重复试验,以中亲优势考察6个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表型,利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2.5的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其QTL。【结果】多数产量性状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在两地试验中,共检测到20个产量性状杂种优势QTL,分布在水稻第2、3、6、7、8、10等6条染色体上,包括3个控制单株产量杂种优势的QTL、2个控制单株穗数杂种优势的QTL、6个控制每穗总粒数杂种优势的QTL、4个控制每穗实粒数杂种优势的QTL、4个控制结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