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30)
2023(7085)
2022(5994)
2021(5411)
2020(4524)
2019(9926)
2018(9392)
2017(16984)
2016(9948)
2015(10665)
2014(10248)
2013(10140)
2012(9589)
2011(8645)
2010(8687)
2009(7952)
2008(8027)
2007(6961)
2006(6170)
2005(5261)
作者
(35366)
(29864)
(29765)
(27817)
(19193)
(14723)
(12954)
(11697)
(11575)
(10676)
(10588)
(9973)
(9958)
(9771)
(9571)
(9461)
(9085)
(8806)
(8781)
(8586)
(7988)
(7519)
(7473)
(6826)
(6811)
(6720)
(6624)
(6548)
(6249)
(6228)
学科
(32463)
经济(32414)
(24956)
管理(24520)
(18881)
企业(18881)
方法(15669)
数学(13857)
数学方法(13701)
(12304)
(10872)
(10091)
(8830)
税收(8303)
(8272)
中国(8237)
(7780)
贸易(7780)
农业(7686)
(7584)
业经(7563)
(7273)
技术(6112)
教育(6033)
环境(6010)
(5800)
财务(5797)
财务管理(5788)
企业财务(5533)
研究(5076)
机构
大学(150897)
学院(146538)
研究(58794)
(52096)
经济(50927)
管理(49166)
(45515)
理学(43839)
科学(43331)
理学院(43148)
管理学(42001)
管理学院(41780)
中国(38089)
农业(37126)
业大(34677)
(33487)
(32124)
研究所(31461)
农业大学(24912)
中心(24212)
(24053)
(22776)
(22223)
(21239)
(20914)
(19701)
财经(19653)
实验(19550)
北京(19160)
科学院(19104)
基金
项目(110433)
科学(83788)
基金(80512)
(77138)
国家(76552)
研究(66493)
科学基金(61844)
自然(45237)
(44238)
自然科(44203)
自然科学(44174)
自然科学基金(43433)
基金项目(43179)
社会(41123)
社会科(38934)
社会科学(38921)
(38727)
资助(32358)
教育(30802)
计划(26465)
重点(26255)
科技(24618)
(23411)
编号(23395)
(23174)
(23131)
科研(22832)
创新(22102)
(21775)
(20873)
期刊
(52303)
经济(52303)
学报(43968)
(40757)
研究(39201)
科学(33218)
大学(30269)
学学(29459)
中国(28228)
农业(28167)
(16691)
管理(15234)
(14884)
业大(14531)
教育(13143)
农业大学(12594)
(11284)
财经(9121)
科技(8882)
经济研究(8835)
(8821)
金融(8821)
林业(8702)
业经(8371)
技术(8301)
中国农业(8201)
自然(8150)
(7708)
(7101)
自然科(6930)
共检索到204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梅  谭适娟  孙建光  
【目的】分离鉴定湖南水稻内生固氮菌,研究水稻内生固氮菌的系统发育,分析测定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探讨接种水稻内生固氮菌对稻苗镉(Cd)吸收的影响。【方法】表面灭菌水稻植株样品后采用低氮培养法分离水稻内生细菌,采用PCR扩增、测序检测菌株nif H基因确认分离物是固氮菌,通过16S R RnA基因序列测定、比对初步鉴定菌株,分析菌株系统发育,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讨接种水稻内生固氮菌对稻苗Cd吸收的影响。【结果】从8个湖南水稻植株样品中分离到19株内生固氮菌,这些菌株在系统发育地位上属于BACilluS ARyABHAttAi、B.CeReuS、B.idRienSiS、B.indiCuS、B.liC...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玲玲  陈小龙  蒋涛  姜伟娜  黄琼  
从采自云南禄丰县水稻品种楚粳27的根、茎、叶中分离内生固氮菌,并测定其抑菌作用。用YMA无氮培养基分离获得125株具有潜在固氮作用的内生细菌,对125株内生细菌进行固氮酶基因nifH PCR检测,共有15株内生细菌扩增出固氮酶基因nifH片段,确定其为内生固氮菌。水稻各部位的内生细菌菌群密度不同,依次为:根>叶>茎。通过对水稻白叶枯病、条斑病、稻瘟病、纹枯病和恶苗病等5种主要病害的抑菌试验,筛选出对5种病原菌都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11株;其中同时具有固氮和抑菌作用的有3个菌株,分别为NR-18、NR-64和NR-79。经16SrDNA序列测定表明,NR-18和NR-79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萌  施龙清  解振兴  连玲  吴春珠  张居念  张数标  姜照伟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的多样性,分离鉴定内生固氮菌并筛选具有促生作用的菌株,为水稻生产中固氮菌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无氮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拔节期和抽穗期佳辐占根系中分离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16S rRNA方法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采用透明圈法进行溶磷解钾能力验证;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固氮酶活性。将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单独接种盆栽水稻幼苗,测定其对株高、根长、鲜质量的影响;将内生固氮菌混合菌液接种水稻品种佳辐占和台粳8号,于齐穗期测定倒1、倒2和倒3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结果]从拔节期和抽穗期水稻根系中分别分离出10和20株内生固氮菌,且两个时期水稻根系内生固氮菌群多样性存在差异,拔节期以克雷伯氏菌属为主,而抽穗期以假单胞菌属为主。筛选出7株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的菌株,分别是J3 J10、J23、H27、H30、H33和H37。乙炔还原法测定结果表明,分离的内生固氮菌均具有弱固氮活性,其中H33和H40-2菌株固氮能力相对较强。将固氮菌回接水稻幼苗,H40-2和J3菌株对水稻株高、地上鲜质量、根长均有显著影响,可促进水稻生长。将固氮菌混合回接水稻根系,发现佳辐占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台粳8号显著提高。[结论]分离的内生固氮菌株H40-2和J3在水稻苗期具有明显促生作用,可作为功能性内生固氮菌开发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应平   林冬梅   胡弘正   吴颖   林佳丽   林占熺   刘斌  
【目的】旱稻是一种重要的种质资源,对成熟期旱稻根系内生固氮菌进行筛选与鉴定,以获得对旱稻有较好促生作用的菌株。【方法】采用联合固氮固体培养基培养方法。从成熟期旱稻根系中分离出内生固氮菌,通过扩增固氮酶nifH基因和16S rRNA基因方法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通过生化指标的测定和形态学的鉴定;采用透明圈法进行溶磷、产铁载体能力验证;以褐球固氮菌为阳性对照,利用ELISA测定试剂盒测定菌株分泌固氮酶活性、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采用Salkowski比色法测定生长素(IAA)含量,并研究其生长特征。将分离的固氮菌株以1%浓度(约8×10~(7)CFU/mL)浸泡旱稻谷种进行催芽,研究其促生效果。【结果】分离的菌株URR45为固氮菌,属于嗜温型微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32~50 ℃,最适pH为6.0~6.5,不耐盐。其分泌的固氮酶含量为220.15 U/L,ACC含量为898.69 ng/mL,生长素含量为14.91 mg/L,固氮酶含量和AC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褐球固氮菌。该菌株能够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等碳源,属于发酵型细菌,具有水解明胶、溶磷和产铁载体特性。该菌株经16S rRNA基因测序后通过NCBI BLAST比对,鉴定为Herbaspirillum_seropedicae,隶属于Pseudomonadota门、Betaproteobacteria纲、Burkholderiale目、Oxalobacteraceae科、 Herbaspirillum属,革兰氏染色呈紫色。促生试验结果表明,在主根长度、侧根长度以及测根数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该菌株对旱稻幼苗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在农业上产上可作为功能性内生固氮菌开发利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梅  罗培宇  肖亦农  钮旭光  韩晓日  
从玉米东单90和郑单958健康鲜植株中分离纯化内生细菌,利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分离物的固氮酶活性,得到2株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株SD1A和SD2A,分别为3284.3C2H4.h-1·mL-1和3206.8nmolC2H4·h-1·mL-1;将SD1A和SD2A的纯培养物对植物分别进行土培和水培回接试验,结果均能从植物体内重新分离到出发菌株,表明SD1A和SD2A为内生固氮菌;通过对菌株理化特性试验,结果证明二者均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trevisan)。用SD1A和SD2A处理的植株在水培试验中,株高分别为35.95cm和35.32cm,地上部干重分别为0.106g和0.101g,...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建光  罗琼  高淼  胡海燕  徐晶  周义清  
【目的】了解小麦、水稻、玉米、白菜、芹菜内生固氮菌的主要类群,确定内生固氮菌的系统发育地位。【方法】样品表面灭菌后采用无氮培养基分离、培养内生固氮菌,乙炔还原法测定菌株固氮酶活性;PCR扩增得到菌株16S rDNA,通过序列测定和相似性分析研究菌株的系统发育。【结果】从大田小麦体内分离到内生固氮菌34株,固氮酶活性在0.30—30.24 nmol C2H4/h.mg蛋白,基于16S rDNA序列最大相似性,这些菌株分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根瘤菌(Rhizobium)、芽孢杆菌(Bacillus)、黄杆菌(Flavobacterium)等13属21种,种群分布较为广泛;从大田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辰明  徐烨红  赵海娟  图尔迪  沈其荣  张亚丽  
采用控制条件下的水培试验,对不同氮形态(全铵、铵硝混合(75:25)、全硝营养)条件下水稻苗期的氮素吸收和根系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铵硝混合营养条件下水稻的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最高,全铵和全硝营养之间差异不明显。铵硝混合营养处理的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全铵处理次之,全硝处理最低。全硝处理的水稻植株硝酸盐含量约为全铵和铵硝混合处理的4倍,铵硝混合营养处理的水稻植株硝酸盐含量高于全铵处理,增幅为18%。培养时间为0~5 d时,铵硝混合和全硝处理的水稻根系总长差异不明显,但高于全铵处理。从第5天开始,铵硝混合和全铵处理的根系总长增加迅速,培养到7 d时水稻的根系总长已显著大于全铵和全硝...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黎鹏  黎娟  屠乃美  黄弘毅  谭格  刘定杲  周婕怡  谷亚冰  
以水稻品种黄华占为试材,大棚盆栽水培水稻,添加耐镉内生细菌R3(Pantoea sp.)和R5(Stentrophomonas sp.)菌悬液(未施内生细菌菌悬液的为CK),研究外源耐镉菌对水稻植株Cd吸收和积累的影响,幵利用16S rDNA测序研究水稻植株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在水稻分蘖盛期,R5菌株和R3菌株处理均能显著降低水稻植株各部位的Cd含量;R5菌株和R3菌株处理后的水稻植株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水稻地上部内生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增加,根部内生细菌群落的多样性降低,Escherichia/Shigella和Acinetobacter属在水稻植株内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R5菌株能够成功定殖到水稻的地上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宝军  罗琼  高淼  胡海燕  徐晶  周义清  孙建光  
【目的】了解小麦内生固氮菌数量,筛选具有ACC(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1-氨基环丙烷-1-羧酸)脱氨酶活性的小麦内生固氮菌,确定筛选菌株的系统发育地位与分类地位,为微生物肥料生产收集菌种资源。【方法】样品表面灭菌后采用无氮培养法筛选内生固氮菌,乙炔还原法测定菌株固氮酶活性;采用ACC唯一氮源法筛选ACC脱氨酶阳性菌,比色法定量测定ACC脱氨酶活性;PCR扩增得到菌株16S rDNA,通过序列测定和相似性分析研究菌株的系统发育;通过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种。【结果】小麦体内固氮菌数量为(0.2—17.8)×105cfu.g...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侯伟  彭桂香  许志钧  陈仕贤  谭志远  
从广东箣竹中分离、筛选得到5株固氮酶活性高且稳定、生长势强的内生固氮菌株,对其生理特性、环境适应性及其对植物的促生效果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氮培养、温度18~40℃时,菌株均能生长且有固氮酶活性,其最适生长及固氮的温度为26~37℃;在偏酸(pH值5.0)和偏碱(pH值8.0)的条件下,菌株均能保持较强的生长势和较高的固氮酶活性,并能通过调节自身代谢适应环境的酸、碱变化,使培养液趋近中性;培养液中NaCl浓度在0.5~2.5 g.L-1、(NH4)2SO4浓度在0.05~0.50 g.L-1时,菌株均能保持旺盛生长且有较高的固氮酶活性。接种水稻试验表明:菌株对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标声  汪丽芳  宋昭昭  贾雨雷  林占熺  
采用Ashby和Nfb无氮培养基从巨菌草成熟期根部分离得到1株具有高效固氮性能的内生固氮菌GN02,其在分离的菌落中所占比例最高,且酶活性较高.经16S rDNA序列鉴定,该菌株与克雷伯氏菌属各菌株同源性关系可达99%,结合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为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在含氮源的KP培养基中菌株GN02的生长情况明显优于无氮源的Ashby培养基.菌株GN02在KP培养基中的最优培养条件为:温度37.1℃,pH 5.6,蔗糖25.6 g·L~(-1),在此条件下其D_(600 nm)能达到1.48,比优化前提高了22.31%.响应面优化所得到的培养条件重复性好,准确、可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绍华  曹卫星  丁艳锋  刘胜环  王强盛  
以迟熟中粳稻武香粳 9号为材料 ,研究了基本苗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量增加 ,水稻吸氮量增多 ,但营养器官的氮转运率、氮收获指数和产谷效率显著下降 ;基本苗增加 ,水稻吸氮量也增多 ,而营养器官的氮转运率、氮收获指数、氮素产谷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则明显提高。因此 ,适当增加基本苗是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施氮量的有效方法。研究还发现 ,在 8 5t·hm-2 以上的高产条件下 ,10 0kg稻谷需氮量和氮肥利用率基本稳定 ,每生产 10 0kg稻谷需氮量约为 2 1kg ,氮肥利用率在 4 2 %左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佩   马亚琼   何永超   王彬贤   马玉花  
【目的】对青海野生中国沙棘根际固氮菌进行分离、鉴定及促生能力比较,为挖掘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根际促生菌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纯化培养方法从中国沙棘根际土中分离固氮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和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菌株;对固氮菌的解有机磷、解无机磷、解钾、固氮、种子萌发的能力进行测定;将固氮菌接种空心菜幼苗以验证其促生效果。【结果】鉴定出1株哈夫尼菌(N5)、1株不动杆菌(N6)、4株沙雷氏菌(N1、N2、N3、N4)。培养7 d后,6株固氮菌固氮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D/d)为1.23~1.83,N3的D/d最大,较N5提高48.8%;培养3 d后,6株固氮菌溶解有机磷圈直径为6.43~9.65 mm,溶解无机磷圈直径为3.13~5.50 mm,解钾圈直径为8.18~22.17 mm。平板促生试验结果表明,固氮菌可提高空心菜种子萌芽率,并且可显著促进空心菜生长发育。其中,菌株N3和N6促生效果显著,其鲜质量分别为0.24 g和0.26 g,较对照组(CK)增加了33.3%和44.4%。【结论】固氮菌N3和N6分别为沙雷氏菌和不动杆菌,具有较强的解磷、解钾、固氮能力,且均能提高空心菜种子发芽率,促进空心菜幼苗生长发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长明  秦道珠  徐明岗  申华平  王伯仁  
在田间条件下 ,对包括两系杂交稻在内的 8个水稻品种的氮磷钾吸收特性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早稻仅在分蘖—拔节期出现一个吸氮高峰 ,约占总吸氮量的 6 0 % ;晚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抽穗期出现两个吸氮高峰 ,分别占总吸氮量的 4 0 %和 2 4 %左右。早稻吸收磷钾的高峰期可从分蘖期一直持续到抽穗期以后 ;而晚稻吸收磷钾的高峰期仅在分蘖期 ,其吸收量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 5 5 %以上。在稻谷产量、稻草产量和干物质总积累量方面 ,两系杂交稻比其它品种具有明显的优势 ,分别高出 2 1% ,4 6 %和 32 % ;在这些方面晚稻比早稻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晚稻的磷钾养分 (尤...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江民  杨永杰  黄奇娜  胡培松  唐绍清  吴立群  王建龙  邵国胜  
【目的】研究持续淹水对不同镉(Cadmium,Cd)积累水稻品种Cd含量的影响,通过分析持续淹水条件下土壤有效性Cd、植株Cd含量以及水稻根系Cd吸收转运关键基因表达,揭示持续淹水对水稻Cd积累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水稻品种辐品36(FP36,Cd高积累品种)和中嘉早17(ZJZ17,Cd低积累品种),盆栽条件下(外源加入1.5 mg·kg-1 Cd Cl2)于水稻分蘖始期开始持续淹水处理,分蘖盛期取样分析植株Cd含量及Cd转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测定土壤中有效性Cd、Fe、Mn含量和根膜Cd、F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