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9)
- 2023(1037)
- 2022(1021)
- 2021(964)
- 2020(899)
- 2019(2048)
- 2018(2088)
- 2017(4192)
- 2016(2416)
- 2015(2664)
- 2014(2765)
- 2013(2897)
- 2012(2717)
- 2011(2539)
- 2010(2620)
- 2009(2507)
- 2008(2386)
- 2007(2071)
- 2006(1822)
- 2005(1591)
- 学科
- 济(11395)
- 经济(11385)
- 管理(6913)
- 业(6825)
- 方法(6259)
- 企(5766)
- 企业(5766)
- 数学(5605)
- 数学方法(5572)
- 学(3099)
- 农(2356)
- 财(2295)
- 稻(2133)
- 地方(2112)
- 中国(1967)
- 土地(1882)
- 贸(1739)
- 贸易(1739)
- 关系(1723)
- 资源(1711)
- 易(1647)
- 环境(1629)
- 业经(1606)
- 农业(1585)
- 和(1566)
- 制(1508)
- 发(1491)
- 技术(1481)
- 务(1427)
- 财务(1426)
- 机构
- 大学(38680)
- 学院(38004)
- 研究(15466)
- 农(13146)
- 管理(13129)
- 济(12796)
- 经济(12454)
- 科学(11916)
- 理学(11726)
- 理学院(11518)
- 农业(11217)
- 管理学(11164)
- 管理学院(11128)
- 中国(10311)
- 所(9805)
- 业大(9732)
- 研究所(9204)
- 京(8836)
- 农业大学(7417)
- 省(6591)
- 科学院(6317)
- 业(6195)
- 中心(6179)
- 江(6127)
- 室(5500)
- 财(5441)
- 实验(5186)
- 北京(5176)
- 资源(5059)
- 实验室(4954)
共检索到539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迪秦 唐启源 秦建权 张运波 杨胜海 陈立军 李小勇
以超级杂交稻、普通杂交稻、常规稻各2个品种(组合)分2个播期进行试验,探讨水稻群体光能辐射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一播期,超级稻产量最高;5月22日播种的超级稻产量与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差异显著,且产量都高于6月17日的,超级稻产量最高的原因是有较高的颖花量。6月17日播种的水稻群体光能辐射利用率比5月22日的高。超级稻群体光能辐射利用率最大。播期1,水稻群体光能截获率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从孕穗期到齐穗期与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数、穗粒数、产量及收获指数不相关;播期2,水稻群体光能截获率与结实率只在分蘖中期和齐穗期呈显著负相关,与穗数、穗粒数、粒重、产量和收获指数均无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水稻 播期 光能辐射利用率 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迪秦 唐启源 翟玉光 秦建权 张运波 杨胜海 陈立军
以中籼超级稻两优293为材料,研究了3种氮肥施用模式(实地养分管理模式:施氮量120kg/hm2;实时养分管理模式:施氮量120和210kg/hm2;农民模式:施氮量210kg/hm2)下,水稻群体产量、辐射利用率及纹枯病病情指数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水平下,采用实地养分管理模式对中籼超级稻产量的提高效果好于实时模式,提高了辐射利用率,在施氮量120kg/hm2水平下,产量增加主要是因为群体的有效穗数、中后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总量的显著增加及辐射利用率的提高和群体纹枯病发病率的降低,产量、有效穗、干物质总量和辐射利用率与实时养分管理模式相比,分别提高1.61%、10.3%、13....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师宇 于颖 范文义
【目的】对帽儿山地区主要树种的实测光谱与植被光能利用率进行统计分析,从光化学植被指数定义出发,修正PRI指数,进而得到阳生叶PRI与LUE之间较稳定的定量关系,为碳循环模型准确估计植被初级生产力(GPP)和净初级生产力(NPP)提供基础。【方法】数据采集时间为2016年8月,测量时间为10:00—15:00。LUE测定采用Li-Cor6400光合仪,叶片反射率是通过SVC HR-1024i在实验室测量获得。对实测PRI指数与LUE分针阔树种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多波段反射率与LUE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提取与LUE高相关性波段,重新组合形成新的PRI指数;分针阔树种建立修正后PRI指数与LUE回归关系。【结果】1)传统PRI指数与LUE相关性分析:针阔树种阳生叶PRI与LUE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234(P=0.079);阔叶仅为0.121(P=0.389),相关性低;针叶相对较好为0.467(P=0.174),对针叶进一步进行回归拟合,其R2较低(R2=0.218 2;P=0.174),传统PRI指数在此次研究中适用性较差。2)对多个波段反射率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后得到5个波段反射率组成的多元回归模型,其相关性有所提高(R2=0.402 2,P=0.04);波段518 nm处反射率对LUE的贡献率最大,偏回归平方和R2=0.133 4。基于传统PRI定义,对PRI指数进行修正,用518 nm反射率替换531 nm处反射率,用修正PRI指数与LUE建立新的一元回归模型。3)用修正PRI指数与LUE分树种分别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其回归结果:对于针阔树种阳生叶叶片两者之间R2为0.496 9(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先 刘强 荣湘民 谢桂先 张玉平 彭建伟 宋海星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20%猪粪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B)、施10%的猪粪型生物有机肥代替1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D)和施20%沼肥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F)的水稻产量较高,分别较不施肥处理提高了103.49%、81.62%和74.64%,分别较纯化肥处理提高了38.67%、23.77%和19.02%.氮肥利用率以20%猪粪型生物有机肥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C)最高,达32.64%,比纯化肥处理高了2.66%,且处理B与处理D均比纯化肥处理高,分别提高了1.12%和1.04%.有机肥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关键词:
有机肥 水稻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立军 桑大志 刘翠莲 王志琴 杨建昌 朱庆森
以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 63为材料 ,对不同氮肥管理的农艺和经济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未施氮肥 (空白区 )的产量为 6.8~ 7.4t·ha- 1,表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 (氮肥 2 40kg·ha- 1)相比 ,改良的农民施肥法 (农民习惯施氮量的 70 % )、实时氮肥管理 (依据叶绿素仪测定值进行的施肥方法 )和实地氮肥管理(施氮时期、施氮量和叶绿素仪测定值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分别增产 9.2 %~ 10 .3 %、3 .3 %~ 7.0 %和 8.9%~ 9.3 % ,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110 .5%~ 13 5.6%、2 0 4.3 %~ 2 97.0 ...
关键词:
水稻 施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佳芳 肖厚军 黄宪成 周琴 胡德平
为了以降低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以黔两优58杂稻为材料,贵州省中低产稻田面积最大的黄泥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氮肥实时、实地管理对水稻叶绿素含量、产量、植株吸收氮素含量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实时、实地处理水稻叶片在抽穗灌浆期叶绿素含量(SPAD值)较高;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氮水平(N8、N12和N16);实时、实地处理水稻植株氮素吸收量在主要生育时期介于N8和N16处理之间;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均最高,与3种常规施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水稻 氮肥实时实地管理 产量 氮素利用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邢世和 曹榕斌 沈金泉
利用福建省气象要素观测及林地土壤调查资料,借助GIS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进行区域林地林木产量和光能利用率栅格空间分区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林地林木高、中、低产量区面积分别为230.97×104hm2、657.17×104hm2和3.90×104hm2,分别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25.89%、73.67%和0.44%,表明全省林地总体质量较高,多数林地的林木产量介于13.64m3/hm2~15.99m3/hm2.年,其中高产林地主要分布于南平、龙岩、三明和漳州4市,合计面积183.57×104hm2,占全省高产林地总面积的79.48%。全省林地高、中、低光能利用率区面积分别为473.76×104hm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 魏亚凤 徐少安
在江苏沿江地区,以迟熟中粳品种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270 kg/hm2施氮量、有机氮肥占比40%作基肥施用情况下,分蘖肥和穗肥氮素配比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氮肥(蘖肥)比例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减少。在早施分蘖肥情况下,产量以蘖肥占比20%>10%>30%;蘖肥和穗肥不同配比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间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稻米蛋白质含量随穗肥比例提高而增加,当穗肥占50%时,稻米淀粉RVA谱出现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峰值粘度降低、崩解值减少、消解值增大和糊化温度提高;大田促蘖和保蘖肥各占1...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智 刘红江 张岳芳 周炜 陈留根
【目的】研究氮磷减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为江苏太湖地区水稻生产合理减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大面积生产应用的迟熟中粳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材,采用野外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氮磷减施对水稻剑叶色素含量、光合作用主要参数、稻谷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肥减施对水稻叶片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_n)影响较大。较常规施肥处理(T1)而言,减施15%氮肥处理(T2)条件下,灌浆前期水稻叶片Chla、Chla+b含量及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未显著降低。随氮肥减施幅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小林 刘强 荣湘民 谢桂先 张玉平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不施肥、化肥、猪粪堆肥代替10%、20%、30%化肥、猪粪代替20%化肥、沼肥代替20%化肥和稻草代替10%化肥8个处理,研究猪粪堆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堆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每穗籽粒数和实粒数,提高水稻籽粒产量,促进水稻养分的累积,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早稻产量以猪粪堆肥代替20%化肥处理最高,为5 662.4 kg/hm2,较化肥处理增产8.5%;晚稻产量以猪粪堆肥代替10%化肥处理最高,为6 301.7 kg/hm2,猪粪堆肥代替10%、20%、30%化肥处理分别比化肥处理增产12.5%、11.6%和5.8%;早晚稻氮肥利用...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猪粪堆肥 化肥 氮素利用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洋 王冀川 郭子扬 袁杰 张凯雨 王奉斌 康德锐
为研究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南疆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开展施氮量为主区、栽插密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分析新稻36号的群体LAI、NR活性、氮素吸收与转运及产量变化。结果显示:适当增施氮肥和适宜密植有利于提高群体LAI和叶片NR活性,其中LAI在施氮量360 kg/hm~2、密度20.83万~26.69万穴/hm~2较大,NR在施氮量240~260 kg/hm~2、密度16.67万~20.83万穴/hm~2时较高;施氮量240 kg/hm~2配合27.78万穴/hm~2的栽插密度能获得最大的茎鞘氮转运量和穗部氮增加量,其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处理。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密度可减轻由于施氮量增加而导致的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下降的现象;在240 kg/hm~2的施氮量条件下,配合20.83万~27.78万穴/hm~2的栽插密度能够实现氮素利用及产量协同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祥明 韩宝吉 徐芳森 黄见良 蔡红梅 石磊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地区不同基础地力土壤和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江汉平原水稻主推品种丰两优香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考察分析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优化施肥、农民习惯施肥和不施肥处理的产量、氮肥贡献率、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差异。【结果】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均是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高地力和低地力稻田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平均提高6.9%和5.0%;与不施肥处理比较,产量分别平均提高17.3%和30.3%。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优化施肥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大幅度提高。高地力稻田土壤氮素依存率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锡发 涂仕华 秦鱼生 冯文强 廖鸣兰 喻华
设计了适合四川水稻生产的控释尿素,旨在水稻高产和简化(一次性)施肥。结果表明,控释尿素对水稻的增产作用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在中高肥力土壤上比无氮处理最高增产3943.0kg/hm2(50.78%),比普通尿素一次施用增产1062.0kg/hm2(9.97%);在中低肥力土壤上最高增产2647.7kg/hm2(43.15%),比普通尿素一次施用增产1868kg/hm2(27.01%)。普通尿素分次施用的效果略优于普通尿素一次施用,增产稻谷约2%~10%。在90~150kgN/hm2用量的范围内,控释尿素的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中高肥力土壤施用量为150kgN/hm2时最高,为61.25...
关键词:
控释尿素 中稻 氮 施用量 氮肥利用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春 李小坤 鲁剑巍 徐维明 杨运清 鲁君明
采用多点大田试验,研究施用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尿素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控释尿素处理减量25%氮时,与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相比,增产5.3%~7.8%,与普通尿素分期施用相比,增产2.6%~2.9%;稻谷产量与控释尿素施用量呈二次函数关系,控释尿素处理稻谷产量增加主要由于其显著提高实粒数。养分含量和吸收量结果显示,控释尿素处理水稻地上部氮含量和吸氮量均显著增加;施用控释尿素显著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率,增幅为17.1%~34.1%。当目标产量为8.35~8.41t/hm2时,控释尿素的适宜施用量为氮102~128kg/hm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义月 李阳 汪本福 张枝盛 杨晓龙 张作林 程建平
为研究不同的氮肥运筹处理对机直播水稻的产量、稻米品质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机械直播条件下,以南粳9108和黄华占为材料,在大田总氮量210 kg/hm~2的条件下,设置3种不同的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幼穗分化肥分别为N1(5∶2∶3)、N2(3∶4∶3)、N3(无∶6∶4),并以不施氮肥(N0)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南粳9108和黄华占都在基肥∶分蘖肥∶幼穗分化肥为3∶4∶3时产量最高,分别为9 691.2、11 596.1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随着穗肥比例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N3>N2>N1,垩白率、垩白度随穗肥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表现为N1>N2>N3。水稻各个生育时期在3∶4∶3的处理下,氮素吸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并且氮素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率表现为N2>N3>N1。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运筹N2(3∶4∶3)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而N3(无∶6∶4)处理显著提高稻米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