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09)
- 2023(6028)
- 2022(5649)
- 2021(5017)
- 2020(4658)
- 2019(10930)
- 2018(10710)
- 2017(20776)
- 2016(11875)
- 2015(13748)
- 2014(14222)
- 2013(14295)
- 2012(13558)
- 2011(12210)
- 2010(12390)
- 2009(11727)
- 2008(11799)
- 2007(10907)
- 2006(9184)
- 2005(8116)
- 学科
- 济(51516)
- 经济(51467)
- 业(32281)
- 管理(32187)
- 方法(27846)
- 企(26360)
- 企业(26360)
- 数学(25016)
- 数学方法(24740)
- 农(13746)
- 财(13148)
- 中国(11579)
- 学(11364)
- 地方(10112)
- 业经(9382)
- 贸(9015)
- 贸易(9015)
- 农业(8977)
- 易(8727)
- 务(8444)
- 财务(8418)
- 财务管理(8392)
- 制(8374)
- 和(8364)
- 企业财务(7906)
- 理论(7667)
- 技术(7390)
- 环境(7106)
- 银(7070)
- 银行(7038)
- 机构
- 大学(179198)
- 学院(178126)
- 济(70551)
- 经济(68908)
- 管理(67690)
- 研究(61358)
- 理学(58462)
- 理学院(57781)
- 管理学(56635)
- 管理学院(56320)
- 中国(44746)
- 科学(41240)
- 农(38689)
- 京(38375)
- 所(33423)
- 业大(32045)
- 财(31414)
- 农业(31348)
- 研究所(30751)
- 中心(28618)
- 江(27616)
- 财经(25208)
- 北京(23832)
- 范(23119)
- 师范(22830)
- 经(22719)
- 州(21485)
- 院(21328)
- 经济学(21114)
- 农业大学(20524)
- 基金
- 项目(120136)
- 科学(92056)
- 基金(84480)
- 研究(83425)
- 家(75412)
- 国家(74821)
- 科学基金(61902)
- 社会(50210)
- 省(49316)
- 社会科(47557)
- 社会科学(47535)
- 基金项目(45052)
- 自然(41578)
- 划(41569)
- 自然科(40578)
- 自然科学(40559)
- 自然科学基金(39790)
- 教育(39200)
- 资助(35618)
- 编号(34190)
- 重点(27846)
- 成果(27754)
- 部(26684)
- 发(25935)
- 计划(24536)
- 创(24525)
- 课题(24227)
- 科研(23716)
- 创新(23047)
- 科技(22158)
共检索到2546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艳洪 李海霞 董红霞 曾汉来
为了探讨一种简单适用的可用于水稻品种资源的光合速率高温稳定性评价指标,以指导水稻高温适应性研究和高光效生理育种,利用CIRAS-Ⅰ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在武汉夏日高温和人工控制温度条件下的光合作用日变化进行了多年测定,并用光合高温稳定性较好的品种蜀恢527和稳定性较差的品种特籼占杂交F2群体对光合作用高温稳定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然高温条件下,09:00与13:00的叶片净光合速率之差值能较好反映品种间光合高温稳定性差异,同时气孔导度、光合下降起点温度值也可作为参考指标;蜀恢527/特籼占的F2群体各单株高温下光合速率下降值特性呈连续分布,但偏向高温稳定性好的亲本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显斌 陈玉冲 邓力华 陈芬 凌炎 黄芊 龙丽萍 黄凤宽 罗群昌 肖国樱
目的基因的稳定遗传和稳定表达是转基因水稻的必备特性,也是转基因水稻安全评价的重要科目。采用PCR、Southern杂交、RT-PCR、ELISA和除草剂抗性鉴定技术,对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Bar68-1进行遗传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ar基因已整合在转基因抗除草剂水稻Bar68-1基因组中并可稳定遗传,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均可检测到目的基因的稳定表达,在表型上检测出Bar68-1对草铵膦除草剂具有抗性。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范义荣 童再康 余其龙 陈科风 方流平
浙江省4个8~10年生黄山松种源造林试验点的结果表明:各种源树高、胸径、村积生长量差异极显著,种源与立地的交互作用显著。各试点种源生长量排序不同,说明不同的种源有不同的遗传型和适生环境条件。英山等种源遗传稳定性较差,适合条件好的地区造林;黄山等种源属“稳定低产型”,在浙江无推广价值;庆元、泰顺、遂昌等种源属“稳定高产型”,在4个试点的平均生长量最优,可以推广造林。选择优良种源造林,当入选率20.0%时,材积的遗传增益可达49.9%。
关键词:
黄山松 种源试验 遗传 稳定性 增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予卿 杨静 徐才国 张自国 曾汉来
以来源于农垦58s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8902s及其F1、F2群体为材料,通过不同光温和不同生态条件处理,研究了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的遗传机理,结果表明: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8902s的光敏核不育主效基因等位。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可能均表现为微效基因的作用,且它们分别有独立的作用系统,环境温度对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影响较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兴民 吴疆翀 王有琼 郑益兴 马李一 张燕平
在云南印楝资源全面调查的基础上,以实生株系的种子为研究对象,运用HPLC技术分析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采用描述统计、方差分析、系统聚类和重复力估计,定性、定量分析印楝实生株系种子品质的遗传多样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云南引种栽培印楝实生株系的种子品质存在广泛变异,种子印楝素A、B、AB含量和印楝素A与印楝素B含量比的变异幅度分别为0.28%~0.85%、0.04%~0.39%、0.37%~1.15%和1.69~8.25;种子印楝素A、B、AB含量分为3个类型:高含量型(Az A≥0.69%、Az B≥0.25%、Az AB≥0.92%)、低含量型(Az A≤0.44%、Az B≤0.10%、Az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有明 林汉 班龙海 刘纪红 胡婉仪
The provenance trials of Loblolly Pine(%Pinus taeda)% were planted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of Fujian, Hubei and Zhejiang Provinces in Southern China in 1983. The 19 provenances with the same genetic bases were sele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planting environments on trees site productivity of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霞 陈卫卫 唐红玲 陈镇 张英杰 曾汉来
以光合作用高温稳定性差异明显的籼型水稻品种蜀恢527和特籼占25为材料,研究开花期高温对其功能叶片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光合作用高温稳定型品种蜀恢527的净光合速率及结实率降幅较小,叶片脯氨酸积累量增幅较大,细胞膜伤害率明显较低;同时剑叶Rubisco大亚基、小亚基和Rubisco粗酶液中总蛋白质含量的50.0℃热稳定性均较高。Rubisco的大、小亚基中,以小亚基的稳定性对温度变化反应最为敏感,可为水稻抽穗开花期耐热性资源鉴定、评价及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卓伟 许旭明 张受刚 韦新宇 马彬林
本文比较分析了水稻不同籼粳分化类型材料在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水分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反映光合作用特性的性状指标.本研究基于分子聚类结果选出8个育成恢复系,与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8个水稻不育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8×8)组配成一套包括亲本和F1代在内的2个世代遗传材料,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材料光合特性表现的遗传效应及与产量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结果表明:(1)不同籼粳分化类型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存在差异,籼型品种在齐穗期光合速率较高,成熟期光合作用明显减弱;粳型品种在成熟期仍然保持一定的光合作用,光合功能期较长.(2)不同分化类型的恢复系亲本及所配组合F...
关键词:
水稻 籼粳分化 光合特性 遗传效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毓君
研究了经组织培养筛选出的小麦体细胞无性系抗赤霉病突变体各世代(R_1~R_8)的抗性平均表现、突变体的配合力及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组织培养能诱导抗病突变体,突变体能稳定遗传。利用突变体作亲本,其抗性具有较好的配合力,从其后代中能选出32%~38%的抗性单株,遗传力较高,可作抗源利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姚军 张丽芳 涂炳坤 丁昭全
本研究应用ISSR分子标记,对3个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不同嫁接年限的少果毛一球悬铃木优良品种‘园科115’一球悬铃木Platanus occidentalis‘Yuanke 115’的接穗(13 a、14 a与30 a)以及两个相应的砧木(二球悬铃木)进行遗传稳定性分析。16条引物在5个样品中共扩增出75条谱带,其中27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为36%。根据ISSR标记数据,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聚类分析显示:5个悬铃木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80 0~1.000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77时,5个悬铃木样品归为一类;遗传相似系数在0.98时,3个不同嫁接年限的‘园科115’一球悬铃木接穗归为一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飞 李火根 尤录祥 曹健
种间杂交和杂种优势利用是鹅掌楸Liriodendron spp.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报道了鹅掌楸不同交配类型和不同交配组合子代的生长表现及遗传稳定性,为杂交鹅掌楸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参试鹅掌楸交配组合39个,分属3种交配类型(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及回交),以鹅掌楸自由授粉子代为对照,在3个试验点进行子代测定。通过对各交配组合子代2年生苗进行苗高和地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就苗期生长量而言,鹅掌楸种间杂交、种内杂交及回交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种间杂交组合子代生长最好,种内杂交组合子代次之,回交组合优势较小。种间正反交组合间差异不显著,而同一交配类型的不同组合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表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继红 王涛涛 李汉霞
以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的HY大白菜DH0代及其自交后代DH1群体与HY(F1),共33份材料为试验材料,调查了其株高、球茎和外叶数3个农艺性状,发现不同的株系性状分离较大。同时采用RAPD技术分析了2代之间的遗传稳定性。从106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33条重复性好并且具有多态性的引物,进行扩增。从33份材料中扩增了206条带,其中多态带为136条(66.1%)。通过系统聚类分析,DH0代及其子代DH1代遗传关系近,绝大部分能优先聚在一起。说明纯合的小孢子植株单株性状在遗传中很少发生变异,具有很好的遗传稳定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姜鹏 白俊杰 简清
为了评估转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基因唐鱼新品系的稳定性,研究了RFP基因在不同世代转基因唐鱼中的遗传和表达情况。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RFP基因在F6和F10代所检测的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并且两个世代间相同组织部位的表达水平相似。F6和F10代个体分别配对繁殖实验表明,RFP基因在转基因唐鱼后代中的遗传仍然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而且培育出的转基因个体表型特征无显著差异。利用PCR技术在F2、F6和F10代转基因唐鱼基因组中扩增外源性肌球蛋白轻链2启动子、RFP基因编码区和整合位点上下游侧翼区域(片段总长度为4 883 bp),测序结果显示,3个世代...
关键词:
唐鱼 红色荧光蛋白 基因 表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红盛 汪阳东 徐刚标 陈益存 吴立文 余孟杨 高暝
[目的]对山苍子不同家系幼林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及稳定性分析,为山苍子优良家系选择及推广提供参考。[方法]以13个半同胞山苍子家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重庆万州、湖北京山和福建清流3个试验点营建家系试验林。对23年生山苍子幼林的树高和地径性状进行测定和多点联合分析,并采用AMMI模型对山苍子各家系的生长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1)山苍子家系的树高和地径在家系和地点效应上均达到显著(0. 0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军辉 顾万春 李斌 郭文英 夏良放
对 5个地点 1 3个桤木种源 ,6年生试验林的生长性状作了方差分析及G×E互作分析 ,证实树高、材积在种源间差异极显著 (F =7 93 和F =4 83 ) ,种源内家系间差异不显著 ,种源×环境的互作显著(F =2 70 和F =2 2 1 )。用bi 和s2 di,Wrick生态价和AMMI模型 3种方法对遗传稳定性和生长适应性作了评价 ,AMMI分析与生态价方法的评价结果较一致。 6年生和 1 4年生的树高生长相关显著 (r =0 75 80 ) ,表明桤木早期选择的可靠性。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种源遗传力及其标准误分别为 0 8738±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