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14)
- 2023(3295)
- 2022(2578)
- 2021(2242)
- 2020(1874)
- 2019(3900)
- 2018(3885)
- 2017(6200)
- 2016(4133)
- 2015(4505)
- 2014(4417)
- 2013(4312)
- 2012(4254)
- 2011(3751)
- 2010(3813)
- 2009(3364)
- 2008(3326)
- 2007(3048)
- 2006(2743)
- 2005(2289)
- 学科
- 管理(10472)
- 济(9535)
- 经济(9522)
- 业(7662)
- 企(6196)
- 企业(6196)
- 学(6103)
- 环境(4971)
- 中国(3967)
- 农(3758)
- 划(3183)
- 方法(2882)
- 银(2770)
- 银行(2735)
- 行(2633)
- 融(2613)
- 金融(2610)
- 业经(2587)
- 技术(2585)
- 资源(2458)
- 理论(2437)
- 和(2363)
- 制(2340)
- 发(2326)
- 财(2313)
- 农业(2266)
- 地方(2225)
- 数学(2202)
- 规划(2189)
- 水产(2162)
- 机构
- 学院(57298)
- 大学(56145)
- 研究(25138)
- 农(22956)
- 科学(20594)
- 农业(19140)
- 业大(16498)
- 中国(16332)
- 管理(15387)
- 所(15384)
- 济(15347)
- 经济(14837)
- 研究所(14489)
- 京(12749)
- 理学(12734)
- 理学院(12522)
- 农业大学(12348)
- 管理学(12050)
- 管理学院(11980)
- 室(11597)
- 省(11350)
- 中心(11069)
- 业(10971)
- 实验(10901)
- 技术(10823)
- 实验室(10537)
- 江(10197)
- 重点(9969)
- 科学院(9149)
- 院(8899)
- 基金
- 项目(43350)
- 科学(31357)
- 家(28926)
- 基金(28848)
- 国家(28703)
- 研究(25350)
- 科学基金(22040)
- 省(20371)
- 划(16971)
- 自然(16754)
- 自然科(16342)
- 自然科学(16330)
- 自然科学基金(16011)
- 基金项目(15103)
- 社会(13052)
- 社会科(12303)
- 社会科学(12298)
- 计划(12244)
- 科技(12104)
- 教育(11695)
- 资助(11175)
- 重点(10982)
- 发(10071)
- 业(9609)
- 农(9570)
- 创(9546)
- 专项(9496)
- 编号(9121)
- 创新(9049)
- 科研(8931)
共检索到85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加兴 覃保祥 邱永福 刘芳 张月雄 马增凤 刘驰 李容柏
白化转绿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叶绿体的结构功能与发育以及克隆叶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重要材料。在以广西普通野生稻品系DP30为供体亲本,9311为受体亲本构建染色体片段代换系中发现一个低温白化转绿突变系ds93,研究其表型特征、温敏特性,对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以白化转绿突变系与9311的正反交F2群体对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系ds93转绿白化性状与温度有关,在16、18和20℃时幼苗白化,温度高于23℃时幼苗为正常绿色,推断其转绿临界温度为20℃左右。该突变体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将ds93初步定位在水稻第9染色体上的RM5777与R...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军 杨杰 陈志德 范方军 朱金燕 杨金欢 仲维功
【目的】在温敏型白化转绿突变体v13(t)的表型特征鉴定的基础上,对其控制基因V13(t)进行精细定位。【方法】在籼稻品种9311中获得一个白化转绿自然突变体,并对其进行表型特征、温度敏感临界值的确定,同时对不同温度下叶片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并以v13(t)与武运粳7号的正反交F2群体对其进行遗传分析和基因的精细定位。【结果】在低温(<26℃)条件下,v13(t)前3张叶片均表现为白色,只有叶尖和叶鞘表现出少许绿色,以后逐渐死亡;在28℃条件下,1—3张叶片抽出时叶尖和边缘表现为白色,以后逐渐转绿;在30℃条件下,叶片表现正常。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叶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S...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转绿基因 超微结构 精细定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平荣 王兵 孙小秋 孙昌辉 万春美 马晓智 邓晓建
【目的】对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gra75(green-revertible albino 75)进行基因定位,并对其生理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利用EMS处理粳稻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的迟熟突变体10079,从后代中获得一个白化转绿突变体gra75。对该突变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与分析,并应用(gra75/浙辐802)的F2群体精细定位目标基因,遴选候选基因。【结果】gra75突变体叶片从第4叶开始表现出白化性状,从第8叶开始恢复到正常绿色,之前白化的叶片也会逐渐转为淡绿色,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与野生型没有明显的差异。突变体苗期白化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转绿 叶绿体 叶绿素 V3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喜 周春雷 任雅琨 杨春艳 何旎清 柳周 江玲 万建民
[目的]对水稻叶色白化转淡绿突变体WGL进行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为水稻叶绿素合成与质体发育的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水稻白化转淡绿突变体WGL与‘日本晴’、‘越光’杂交构建F2群体,取隐性极端个体定位基因WGL。[结果]白化转淡绿叶突变体WGL由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籼稻‘南京11’获得,2叶1心期叶片开始转绿,但叶缘和叶尖仍表现白化。4叶期后,WGL叶色表现为淡绿色。与野生型相比,WGL的株高显著降低,剑叶长、剑叶宽、穗长、有效分蘖、千粒质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叶期和抽穗期光合色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3叶期WGL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下降,抽穗期叶绿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邹金财 张维林 夏明辉 邱洋松 王长春 杨玲 张小明
为了挖掘和鉴定更多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用于基因功能的研究。从粳稻品种秀水09的EMS突变体库中发现了一个阶段性温敏白化转绿突变体stgra254,该突变体在28℃恒温条件下,第6片完全展开叶出现白斑,至分蘖盛期融合成片,最终叶片枯萎死亡;在32℃条件下,第6片叶白斑数目及白化程度明显弱于28℃,且3d后逐渐转绿;而24℃下的叶片表现正常。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白斑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过程,伴随着H_2O_2的积累。荧光仪分析显示,光系统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显著下降。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叶色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转绿基因 温敏 基因定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永梅 王嘉宇 王琬璐 王棋 姜鑫 刘振宇 朱琳
水稻叶绿素缺失突变是一种常见的突变类型,对叶绿素缺失突变体基因进行定位克隆和功能分析,可进一步丰富叶绿素代谢的分子机理研究。在辽粳371的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后代中筛选到1个白条纹叶突变体wsl1,经多代自交,其白条纹性状能稳定遗传。利用图位克隆方法定位该基因,同时在孕穗期进行光合色素含量测定和光合参数测定,成熟期考察其穗部农艺性状。该突变体从4叶期开始表现白条纹性状,在茎部、叶鞘、叶缘等不同部位均表现白条纹性状且该性状一直持续到成熟期。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结实率极显著下降,仅为野生型的75.33%;千粒重极显著的增加,比野生型增加7.97%;粒长极显著下降,是野生型的90.15%,粒宽和粒厚极显著增加,分别增加11.51%和7.58%。在孕穗期,突变体wsl1的叶绿素b含量比野生型下降23.20%,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突变体的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野生型的无明显差异。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都显著下降,分别为野生型的85%、72%和95%。而突变体的光能转化效率极显著高于野生型,比野生型高11.88%。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突变体植株叶肉细胞类囊体片层减少,结构模糊。遗传分析表明,水稻白条纹叶突变体wsl1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被定位到第1染色体短臂末端,是一个控制水稻叶色的新基因。该基因的发现有助于深入了解水稻叶色形成和调控的机制,同时丰富了水稻特异种质资源。
关键词:
水稻 白条纹叶突变体 基因定位 生理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备芳 陈玉宇 张迎信 刘群恩 孙滨 向小娇 曹永润 程式华 曹立勇
【目的】对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es5进行遗传分析及精细定位,探索水稻叶片衰老的分子机制。【方法】es5是嘉禾212经EMS诱变获得的一个叶片早衰突变体。利用es5与籼稻中恢8015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分离群体F2。在杭州和海南观察F1和F2的表型,并分析该突变表型的遗传行为。取F2中隐性单株,利用图位克隆方法精细定位该基因。抽穗期时对突变体和野生型叶片进行SOD活性、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测定、组织化学分析、透射电镜观察以及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成熟后调查es5和嘉禾2
关键词:
水稻 早衰 es5 图位克隆 精细定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楼珏 杨文清 卢华金 阮柏苗 郑国楚
本文对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标8S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农艺性状研究,结果表明,该突变基因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与其野生型培矮64S相比,主要农艺性状基本相近,但生育期缩短了2 d,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得到了改善,配合力有所提高。因此,标8S可以作为一种形态标记性状应用于两系杂交水稻育种中。
关键词:
水稻 白化转绿突变体 遗传分析 农艺性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荣华 张书标 章清杞 白德朗 杨仁崔
以杂交稻亲本胚乳糯质基因突变体南恢175wxR、湘恢288wxR、II-32wxB、明恢86wxR、蜀恢527wxR、明恢63wxR、龙特浦wxB以及D62wxB为材料,肉眼鉴定其自交后代胚乳性质,结果发现诱变糯质基因wx发生回复突变(即胚乳性质由糯质回复突变为非糯质),回复突变频率为0~6.34×10-5,平均为3.74×10-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彭卫欣 刘国庆 刘国振 朱立煌 谢晓亮
中籼3037诱变得到新的类病变坏死突变体Sp1801,以粳稻品种02428为父本与其杂交构建分离群体,并利用RAPD技术对此突变相关基因进行了遗传连锁分析,引物OPI11和OPL03扩增的稳定的差异片段与突变性状紧密连锁,两标记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 6cM和5 6cM,并且两差异片段分别为556bp和944bp,因此OPI11 556和OPL03 944可以作为此突变基因的RAPD标记。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OPI11 556与一个抗稻瘟病基因pib有高度同源性。
关键词:
水稻 类病变坏死突变体 RAPD标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礼霞 刘合芹 于新 王林友 范宏环 金庆生 王建军
【目的】对环境诱导卷叶突变体开展生理学特性分析,并对候选的突变基因开展初步定位,为下一步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提供研究基础。【方法】用60Coγ射线诱变粳稻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种子,发现了一份叶片在晴朗天的正午时分高度内卷的突变体,命名为rl15(t)(rolled leaf 15)。通过田间种植鉴定,对该突变体进行表型观察及主要农艺性状调查。采用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处理rl15(t)和野生型,以揭示影响突变体叶片卷曲的环境因素。试验设置3个处理温度(24℃、29℃、34℃)和2个相对湿度(RH=60%或95%),在人工气候箱处理抽穗期的rl15(t)和野生型,以处理1.5 h后的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川丽 王令强 牟同敏
对脆性突变体的表型、主要农艺性状和稻米品质进行了考查,并对脆性基因进行了初步定位。结果表明:脆茎水稻nbc(t)与野生亲本9311在株高等形态特征上无明显区别,仅在机械强度上有区别;nbc(t)的根、茎、叶、穗及种子都很脆,易折断,且表现全生育期脆性。脆茎突变体nbc(t)的主要农艺性状与9311相似,产量略低于9311,除了整精米率偏低以外,其他稻米品质性状与9311相似。脆茎突变体nbc(t)与广占63-4S所配组合的产量和稻米品质与扬两优6号相当。与9311相比,nbc(t)茎秆的抗折力相当,但抗张力明显降低,纤维素含量约降低17%。遗传分析表明,nbc(t)的脆茎特性可能由2个基因位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春德 张迎信 刘群恩 余宁 程式华 曹立勇
【目的】对水稻叶片早衰突变体W330进行遗传分析及精细定位,获得控制突变表型的基因。【方法】用60Co-γ辐射诱变籼型水稻恢复系中恢8015,从突变体库获得一份叶片早衰突变体W330。对该突变体进行表型观察和主要农艺性状调查。利用多代自交稳定的突变体W330与粳稻品种02428杂交,观察F1和F2的表型,并统计F2群体中早衰突变表型与正常野生型的分离情况,分析该突变表型的遗传行为。利用构建的F2群体进行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然后对候选基因进行DNA测序、酶切分析、表达分析、酶活测定及进化分析。【结果】突变体W330从三叶期开始出现叶片衰老,直至抽穗期及黄熟期。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W330株高...
关键词:
水稻 早衰 精细定位 可变剪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桑贤春 林婷婷 何沛龙 王晓雯 廖红香 张孝波 马玲 何光华
【目的】对一个新的水稻显性窄叶突变体进行鉴定,为水稻叶片形态建成的分子机理和株型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水稻籼型恢复系缙恢10号,获得一个窄叶突变体Dnal1,连续7代种植,表型均稳定遗传。开花期,调查Dnal1和野生型剑叶、倒2叶和倒3叶的叶宽及卷曲度,对剑叶最宽处进行石蜡切片分析;灌浆期,测量剑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并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配制西农1A/Dnal1和Dnal1/中花11杂交组合,利用F1和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并利用Dnal1/中花11的F2隐性群体进行基因定位。田间小区种植,设置2个种植密度,株行距分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小珍 王楠 何光华 李云峰 赵甘霖 刘洁 李耘
本研究以lfl突变体作为观察材料,在表型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对lfl突变表型分类,并以lfl与II-32A杂交得到的F2代作为定位群体,进行了遗传连锁分析。结果表明,LFL基因位于第4染色体上SSR标记RM17349与RM17411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19和1.27 cM。综合表型及定位分析可以判断出,lfl是一个新的水稻花器官突变体,此研究对进一步了解水稻花器官发育调控模式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稻 ABCE模型 花发育 基因定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