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34)
2023(12830)
2022(11238)
2021(10525)
2020(8625)
2019(19929)
2018(19966)
2017(37848)
2016(20870)
2015(23433)
2014(23680)
2013(23535)
2012(22109)
2011(19957)
2010(20171)
2009(18199)
2008(17656)
2007(15325)
2006(13622)
2005(12206)
作者
(62607)
(51748)
(51428)
(48615)
(33270)
(24989)
(23246)
(20469)
(19909)
(18708)
(17762)
(17700)
(16635)
(16547)
(16051)
(15904)
(15428)
(15260)
(14957)
(14812)
(13002)
(12903)
(12569)
(11802)
(11661)
(11635)
(11608)
(11467)
(10692)
(10302)
学科
(86297)
经济(86213)
管理(56419)
(54481)
(43639)
企业(43639)
方法(34338)
数学(29225)
数学方法(28881)
中国(25829)
(24081)
地方(23808)
业经(20050)
(19014)
(18523)
农业(16369)
(15617)
(15252)
贸易(15238)
(14692)
环境(14225)
(14131)
技术(13942)
理论(13885)
(13624)
银行(13580)
(13352)
金融(13350)
(13062)
(13017)
机构
大学(294547)
学院(293680)
管理(114707)
(112912)
经济(110056)
研究(105819)
理学(98385)
理学院(97200)
管理学(95515)
管理学院(94993)
中国(76811)
科学(67174)
(65583)
(54836)
(53200)
(50364)
研究所(49918)
中心(46849)
业大(46693)
(44703)
北京(41989)
农业(41767)
(41048)
师范(40653)
财经(39717)
(38685)
(36743)
(36029)
(33457)
技术(32881)
基金
项目(200482)
科学(155997)
研究(146412)
基金(142189)
(124827)
国家(123729)
科学基金(104840)
社会(89097)
社会科(84282)
社会科学(84262)
(80192)
基金项目(76007)
自然(68953)
(67749)
自然科(67283)
自然科学(67268)
教育(66861)
自然科学基金(66026)
编号(60723)
资助(58591)
成果(49541)
(46858)
重点(45162)
(43121)
课题(42842)
(41478)
创新(38609)
科研(38059)
发展(36950)
项目编号(36800)
期刊
(132072)
经济(132072)
研究(90338)
中国(63516)
(49636)
学报(49214)
科学(45135)
管理(42877)
教育(38229)
大学(36471)
(35922)
农业(35644)
学学(34080)
技术(26009)
(25741)
金融(25741)
业经(22603)
经济研究(19967)
(18358)
财经(18334)
图书(17384)
问题(16791)
(15513)
科技(15147)
理论(14645)
技术经济(14007)
现代(13891)
实践(13575)
(13575)
(13480)
共检索到445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忠全  陈德西  封传红  陆明红  向运佳  刘万才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德西  何忠全  封传红  刘万才  陆明红  向运佳  
根据2000-2009年全国153个县点稻区提供的水稻主要病害测报资料,结合水稻病害发生面积等因素,统计各调查点10年期间稻瘟病、稻曲病、稻纹枯病、水稻白叶枯和条纹叶枯病发生程度,并以病害发生程度为病害区划的主要指标。利用arcview3.3软件,采用地理统计学方法中的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法,形成了我国水稻主要病害的分布区划图。结果显示,稻瘟病和纹枯病在全国稻区均有发生,水稻稻瘟病重发生区主要分布在西南稻区的部分地区,纹枯病重发生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和华中优势产区,而稻曲病重发生区主要分布在云南中部、江西北部、福建西南的局部地区,总发生程度呈上升趋势;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程度相对较轻;水稻条纹叶枯病在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保海  翟卿  张亚玲  潘朝晖  梁妍  范瑞英  扎罗  曹龙  
[目的]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林木害虫调查取得的成果进行综述。[方法]依据不同的昆虫种类和生态要素,首次将青藏高原林木害虫划分为人工林和原始林两个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特点进行害虫绿色防控分析。[结果]综述了9种害虫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结论]人工林以入侵害虫危害为主;原始林以土著害虫危害为主。青藏高原林木害虫防治可采用"三改三用"绿色防控,分区管理模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德辉  葛长荣  李强  
酪蝇、腐食酪螨、赤颈椰虫甲、白腹皮蠹、丝光绿蝇5种害虫是目前宣威火腿仓库中的主要害虫,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记述和分析,并提出宣威火腿仓库害虫的防治方法,为火腿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旭  夏先全  姚革  石万成  
初步查明四川烟草大田生长期有害虫75种,分属昆虫纲7目25科70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1目3科5种。并观察研究了烟蚜(Myzus persicae Sulzer)、烟蛀茎蛾(Phthorimaea helopa Lower)、烟草夜蛾(Heliothis assulea Guenee)、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东方蝼蛄(Gryllotalpa orentalis Burmeistr)等重要害虫的发生特点。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闫争亮  刘云彩  胡光辉  刘永刚  孟梦  
对思茅松Pinus kesiya var.langbianensis人工林的不同混交配置模式的树木多样性及其与思茅松主要害虫的发生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连续2 a的研究(2009年和2010年)。思茅松与红木荷Schima wallichii,西南桦Betulaalnoides或高阿丁枫Altingia chinensis的混交林以及栽松留阔思茅松人工林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思茅松纯林,但林地的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并不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一致。思茅松主要害虫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kikuchii,微红梢斑螟Dioryctria rubella,松实小卷蛾Re...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蒲德强  王小强  刘虹伶  戢沛城  龚一耘  叶仕伦  黄静  周肆维  张梅  祝进  李跃建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成都地区番茄主要昆虫群落结构及主要害虫和天敌发生规律。【方法】于2015-2016年采用五点调查法系统调查研究了成都地区番茄主要昆虫群落结构及主要害虫和天敌发生规律。【结果】成都地区番茄田间节肢动物主要包括昆虫纲8目19科37种及蛛形纲2目4科5种共42种,危害较重的害虫主要以粉虱、蛾类及朱砂叶螨为主,天敌资源以捕食性蜘蛛为主。粉虱在2015年7月22日及2016年8月5日分别达到最大值(15和60头/株);捕食性蜘蛛在2015年及2016年的数量变化与番茄主要害虫变化规律趋于一致。【结论】本研究明确了成都地区番茄主要害虫及优势天敌种类及其发生规律,为有效控制害虫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磊  郑国清  赵全志  程永政  冯晓  
利用直线滑动平均法去除水稻趋势产量,从中提取气象产量,并与相邻气象站名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与气象产量相关度较高的气象灾害因子,进一步利用线性多元回归的方法建立水稻产量预测模型,确定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因子。结果表明,分蘖前期平均气温、抽穗开花期平均气温、抽穗开花期日照时数、分蘖后期至抽穗开花期降水量对研究区水稻产量影响较大,可分别作为低温冷害、高温热害、阴雨寡照及干旱发生的区划指标。河南省内,黄河沿岸即开封、濮阳一带属相对较易发生低温冷害地区,信阳淮河以南地区属相对较易发生高温热害地区,信阳淮河以北地区属较易发生阴雨寡照地区,黄河以北水稻种植区属相对较易发生干旱地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宏  徐秋曼  黄树君  赵志模  
研究了瓜类主要害虫的时间、空间、营养生态位及各害虫种间的竞争状况。结果表明:时间、空间、营养多维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黄守瓜(0.3050),其次是温室白粉虱和棉蚜(分别为0.2505和0.2218)。多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的是朱砂叶螨和黄曲条跳甲(0.6012),其次是假穴扭索螺与灰巴蜗牛(0.5795)。同时以时间、空间、营养多维生态位特征值为物种对环境资源利用的相似性指标,通过最短距离法聚类分析,将10种主要害虫划分为三个竞争群和两个分离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鹏飞   余玉珠   李艳枝   郭萍   花育宁   吴香丽   常明山  
【目的】明确广西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leucadendron)纯林及其与桉树和罗汉松混交林的主要害虫群落多样性、分布情况和发生动态,为互叶白千层种植及绿色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调查广西钦州的互叶白千层种植区,以路线踏查和标准地调查为主,定点监测、定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为辅,对广西互叶白千层及其混交林的主要害虫种类、多样性及发生动态进行研究。【结果】广西互叶白千层主要害虫种类有22科28种,分别隶属于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革翅目、缨翅目,其中以鳞翅目和半翅目害虫数量最多。互叶白千层×桉树混交林发现害虫数量较多,对叶片为害较为严重的有眼纹广翅蜡蝉(Euricania ocellus)、桉重尾夜蛾(Bombotelia sp.)、桉小卷叶蛾(Strepsicrates coriariae)、小用克尺蛾(Jankowskia fuscaria)和桃粉蚜(Hyalopterus arundimis),桉重尾夜蛾在3种林分中的为害最严重,互叶白千层×罗汉松混交林发现害虫种类最多,纯林的害虫多样性在三者中最低;2种混交林分中互叶白千层×罗汉松混交林的虫害发生动态更稳定,受害程度更小。不同林分类型林间害虫的多度和Chao1指数均有差异,互叶白千层×桉树混交林的害虫多度指数和Chao1指数高于另外2种林分。不同林分的桉重尾夜蛾和桉小卷叶蛾的发生动态均有差异,互叶白千层×桉树混交林中的桉重尾夜蛾最早爆发,纯林中桉小卷叶蛾较早爆发。【结论】互叶白千层不同林分混交有助于改善林间虫害发生和多样性,3种林分中互叶白千层×罗汉松混交林可减少主要虫害发生。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舒  罗汉钢  张求东  许艳云  邹春华  郭茂禄  何世民  方锡文  张继新  陈其志  
以晚稻中9优288为材料,观察了氮肥和钾肥用量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施氮量增加,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kls、三化螟Scirpophpag in-certulas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水稻产量渐增,至最高产量后,继续增加氮肥施用量,则产量反而下降;水稻施钾量增加,水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发生危害减轻,在供试条件下钾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舒  张巧玲  陈小山  贾贞标  上官清河  吕亮  常向前  杨小林  陈其志  
对旱育免耕抛栽、小苗机插、盘育免耕抛栽、油林免耕套播、常规栽插等5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与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油林免耕套播可抑制水稻苗瘟和叶瘟的发生,5种栽培方式对穗颈瘟和纹枯病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影响,对稻曲病的发生没有影响;小苗机插偏方式下二化螟的发生较轻,其它4种方式之间发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虹伶  石万成  杨东升  陈松  卿莹  李超  刘月悦  焦富玉  刘旭  
本文采取定树观察法,对柑桔园主要害虫消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柑桔树春梢抽发期4-6月是害螨类、蚧类、粉虱类和蚜虫等主要害虫发生危害的高峰期,其周年消长动态: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egregor)和柑桔始叶螨(Eotetranychnskankitus Ehara)呈现明显的"春季"(5月上、中旬)和"秋季"(8月下旬、9月上、中旬)2个为害高峰,矢尖蚧(Unaspis yanonensis Ku-wana)呈现明显的"初夏季"(5月下旬)为害高峰,柑桔粉虱(Dialeurodes citri Ashmead)和黑翅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九生  乔雄梧  王静  秦曙  
采用系统溶剂对杠柳等10种中草药进行提取,以叶片喷雾接虫法或浸渍法测定了粗提液对小菜蛾、菜青虫、菜蚜和棉铃虫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杠柳、烟草、狼毒、苦楝、百部、苦参提取液对供试一种或几种害虫有较强的毒杀或拒食活性,是重要的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杀虫植物品种。就4种害虫而言,所选中草药对小菜蛾、蔬菜蚜虫和菜青虫具有较高的活性,尤以对菜蚜的活性最高,但对棉铃虫活性较低。在石油醚、氯仿、乙醇和水4种提取溶剂中,乙醇是杠柳、狼毒等多数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有效提取溶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翠疃  徐国良  李大乱  
综述了梨木虱及其分泌物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中国梨木虱的生物学特性、发生危害规律及其分泌物的性质、组成,产生霉变的条件、霉菌种类及其综合系统防治等,为彻底控制梨木虱的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