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7)
- 2023(6376)
- 2022(5230)
- 2021(4783)
- 2020(4081)
- 2019(9155)
- 2018(9052)
- 2017(16211)
- 2016(9813)
- 2015(10561)
- 2014(10597)
- 2013(10496)
- 2012(9913)
- 2011(8958)
- 2010(8922)
- 2009(8177)
- 2008(7927)
- 2007(7076)
- 2006(6009)
- 2005(5344)
- 学科
- 济(30185)
- 经济(30147)
- 管理(22404)
- 业(21123)
- 企(16382)
- 企业(16382)
- 方法(12921)
- 学(12246)
- 数学(11292)
- 数学方法(11098)
- 农(9046)
- 中国(8959)
- 财(7947)
- 环境(7407)
- 地方(6797)
- 融(6495)
- 金融(6494)
- 制(6296)
- 银(6268)
- 银行(6224)
- 业经(6139)
- 行(5964)
- 农业(5877)
- 技术(5770)
- 划(5340)
- 理论(5166)
- 务(5133)
- 财务(5115)
- 财务管理(5104)
- 体(5002)
- 机构
- 大学(133283)
- 学院(132848)
- 研究(56812)
- 济(44922)
- 经济(43809)
- 管理(41272)
- 科学(40936)
- 中国(39692)
- 农(36764)
- 理学(35241)
- 理学院(34644)
- 管理学(33598)
- 管理学院(33351)
- 所(33043)
- 研究所(30903)
- 农业(29988)
- 京(29967)
- 业大(27896)
- 中心(24360)
- 江(21801)
- 财(21340)
- 院(21056)
- 州(20547)
- 省(20513)
- 范(19116)
- 室(19106)
- 农业大学(18830)
- 北京(18764)
- 师范(18739)
- 科学院(18130)
- 基金
- 项目(97203)
- 科学(72863)
- 基金(67669)
- 家(65167)
- 国家(64660)
- 研究(61626)
- 科学基金(50942)
- 省(39758)
- 自然(36806)
- 自然科(35909)
- 自然科学(35891)
- 社会(35808)
- 基金项目(35494)
- 自然科学基金(35230)
- 划(35159)
- 社会科(33786)
- 社会科学(33773)
- 资助(28462)
- 教育(28264)
- 重点(23955)
- 计划(23019)
- 编号(22549)
- 科技(21930)
- 发(21397)
- 部(20091)
- 创(19956)
- 科研(19781)
- 创新(18909)
- 成果(18835)
- 课题(18369)
共检索到199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Huang Bihu 严宗卜 Deren Christopher
2011和2012年在阿肯色大学潘布拉夫分校农场,进行了6个两系不育系690s、691s、692s、695s、697s和698s的育性变化试验。在每年8月13日至10月14日分别在抽穗期对参试种选穗套袋,每周1次(2011年9次、2012年10次)。抽穗开始,每品系套袋10个穗子,套袋35 d后收获套袋,考种调查每穗结实率。结果:2011年8月13日至9月4日和2012年8月13日至9月2日较高气温条件下,所有参试品种的结实率为0(较高气温条件下抽穗扬花);在适当低温条件下,不育系690s、691s、692s、695s、697s和698s于2011年于9月10日、9月17日、9月24日、10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易小力
尽管目前有关世界遗产的相关研究比较多,但是在高层次的博士生培养方面的研究,却几乎是一个空白。而我国在遗产相关专业或方向的博士生培养方面,基本上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大多数高校或科研机构存在着指导教师(学术背景)单一、过分追求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篇数、博士生的研究成果欠缺原创性等弊端。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和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希望通过详细地介绍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遗产研究博士项目的主要过程,让我国的遗产相关研究者们更加清楚、明晰地了解国外遗产研究专业或方向高层次教育的动态,并对国内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遗产研究专业或
关键词:
阿肯色州立大学 遗产研究 博士生培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向茂成 黄群策 刘文海 谭长海
以水稻新质源核雄性不育系CIS_(28-10)为研究材料,以V_(20)A、安农S和R_5作对照,进行了生育期、出叶速度、开花习性、育性表现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CIS_(28-10)与V_(20)A相比较,生育期长10天左右,主茎叶片数多2片,每穗颖花数平均多34朵,开花高峰期基本相同。自然条件下,CIS_(28-10各播种期的花粉不育度和不育株牢均达到100%;在长光低温的人控条件下,育性稳定性明显优于安农S。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友琴 高学彪 苏建文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调查和研究了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aoryzae)的田间分布规律和群体季节动态。结果表明:水稻潜根线虫在稻田根内的水平分布接近均匀状态;在水稻根内的垂直分布以根尖段最多,根中段次之,根基段最少。水稻潜根线虫在广东省双季稻区,1年有2次群体密度高峰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晓建 李仁端 周开达 李平 黄国寿
本文系统介绍了我所1990年以来开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生态育种的基本思路,育种程序,技术关键与要点,以及取得的成效。技术关键是在强大的长日低温(约23℃)选择压力下选完全不育株,再在再生和/或短日条件下选可育株。育种成效主要是首次发现可达生产应用程度的核不育系再生复育特性,成功培育出蜀光612S和570S等有实用价值的核不育系。本文还提出了利用再生复育特性来培育育性表达完全或几乎不受浊、光环境因子影响的新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构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建清
①不同的Ⅱ-32A典型保持系单株成对回交后代育性有一定差异。②典型不育单株的细胞质基因,很大程度影响育性,Ⅱ-32A原种提纯要注重典型不育单株选择。③同一典型不育单株与同一典型保持系单株、主穗、分蘖穗成对回交后代育性差异小。
关键词:
原种,亲本,育性,提纯水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汉来 张自国 元生朝 李玉珍 李自成 魏存龙
IVA属低温敏感型雄性不育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为花粉母细胞形成中期至单核花粉期,光照长度对其育性无明显影响。温敏期的平均夜温是影响育性的主导因子,其临界值是20℃,此值在不同海拔高度条件下有差异;温敏期日均温临界值在低海拔点为24℃,在高海拔点略有降低。IVA的生育期感温性甚弱,在不同海拔点有较稳定的生育期。
关键词:
低温敏不育系 育性转换 温敏期 临界夜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圣贤 杨书化 李泽炳
以3204S、HN5S、8906S、安湘S、113S和9451S等6个籼型核不育系为材料,在武昌自然条件下,对其育性转换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除9451S外,其余5个不育系在7~8月不育性是比较稳定的;6个核不育系,9月份都有一个时段出现了一定比率的深染色花粉,育性转换明显;平均自交结实率均低于30%。
关键词:
水稻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 育性转换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益兴 彭兴民 吴疆翀 张燕平
应用Li-6400P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研究了印楝4个种源在不同生长季节、不同冠层间的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印楝种源间光响应曲线因叶龄和冠层部位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征格局;在不同生长季节,印楝各种源的光补偿点和饱和点差异较大。生长初期的光补偿点相对较高,到生长盛期呈下降状态,总体上生长初期>生长末期>生长盛期。印楝光饱和点的季节变化表现为:从生长初期到生长盛期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到生长末期逐渐下降。从不同冠层叶片的饱和点与补偿点来看,各种源排序均为冠上层>冠中层>冠下层,这种排序关系体现了种源间叶片对不同光照条件的生态适应性;在各生长季节中,通过光响应测定所获得的印楝种源(KA种源)最大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童方平 李贵 刘振华
为了探索配方施肥对幼龄翅荚木养分的影响,以湖南省杜家冲试验林场翅夹木配方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于不同生长季节分别在施肥区和对照区采集土壤和叶片进行N、P、K等营养元素的动态分析,并将各生长季节叶片与土壤营养元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区翅荚木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在不同生长季节变化差异显著,其中K、P含量在生长前期、中期、后期及末期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K含量最高达2.20%,最低为0.55%,P含量最高达0.52%,最低为0.14%,而各肥效区组间N含量的变化没有固定模式,最高达0.70%,最低为0.36%;叶片营养与相应的林地土壤营养含量线性正相关,但与本身的生长(胸径、树高)没有...
关键词:
翅荚木 叶片 营养元素 季节变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永相 郭建夫 张建中 何觉民 陈志强
以4个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GD1S、N9S和海3S)为供试材料,研究在自然条件下再生稻与头季稻的育性差异及其与光温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头季稻相比,光温敏核不育系再生稻的不育期明显缩短,育性大幅度提高,各不育系间的再生稻育性恢复程度存在差异;在同一不育系中,创伤性(割蔸、拔穗)再生稻与生理性再生稻的育性变化差异不明显;再生稻的可育花粉率与光温因子多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其光温敏感性较头季稻增强;再生稻育性比头季稻提高的原因与其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提高有关,4个不育系再生稻的育性转换起点温度比头季稻平均高2.8℃。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再生稻 育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敏 翟秀明 姚永红 侯渝嘉 邬秀宏 黄尚俊
采用PAM-2500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测定了5个茶树品种(系)春、夏、秋3季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比较了各参数的季节性差异和品种间差异。结果显示,茶树能通过自身调节机制改变能量耗散中Y(NPQ)和Y(NO)的比例,以适应夏秋季伏旱天气的影响,但不同品种适应能力不尽相同。供试5个品种(系)中,0311、0305两个品系的PSII电子传递速率快,光化学反应启动速率快,最小饱和光强大,表现出较高的光能利用率,具有较高潜在生物产量的生理基础和较强的适应性。
关键词:
茶树 季节性 电子传递速率 最小饱和光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远柱 唐平徕 杨文才 陈运泉 凌文彬
为选育低温钝感的早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 ,从抗罗早与 5 6 90杂交后代中获得一不育株 ,通过自然和人工低温的增压选择 ,育成了水稻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陆 1 8S.该不育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低于 2 3.5℃ ,在湖南稳定不育期达 90 d左右 .开花习性好 ,异交结实率达 5 0 % ,可育期自交结实率在 30 %以上 .具有广亲和性 ,一般配合力强 .农艺性状好 ,米质优 ,耐寒性好 ,中抗稻瘟病 .用其选配的早晚稻组合经参加省 (市 )区试 ,应用前景看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莫俊杰 何觉民 陆建农 何仪
通过分期播种和人工气候箱定温处理试验,研究了CMS系Ⅱ-32A自交繁殖系Ⅱ-32A-4的育性转换机制,确定了其育性转换的临界温度.结果表明:Ⅱ-32A-4为高温不育,低温可育,长日对Ⅱ-32A-4的正常育性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短日则反之.其育性转变的临界温度为25.5℃,而11.87 h/d以下的日长对其育性的恢复也有一定影响.与Ⅱ-32A相比,Ⅱ-32A-4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的不育性稳定性变好,天然异交结实率提高,有效分蘖数增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