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46)
- 2023(6465)
- 2022(5818)
- 2021(5345)
- 2020(4933)
- 2019(11426)
- 2018(11496)
- 2017(22056)
- 2016(12722)
- 2015(14624)
- 2014(15057)
- 2013(15163)
- 2012(14477)
- 2011(13184)
- 2010(13543)
- 2009(12694)
- 2008(12907)
- 2007(11920)
- 2006(10138)
- 2005(9128)
- 学科
- 济(52348)
- 经济(52298)
- 管理(32478)
- 业(31786)
- 方法(26491)
- 企(24888)
- 企业(24888)
- 数学(23388)
- 数学方法(23132)
- 农(14994)
- 中国(13405)
- 财(12936)
- 学(12871)
- 贸(10840)
- 贸易(10837)
- 易(10408)
- 地方(10288)
- 制(9915)
- 业经(9730)
- 农业(9568)
- 银(8614)
- 银行(8575)
- 和(8523)
- 理论(8242)
- 融(8194)
- 金融(8190)
- 行(8126)
- 务(7825)
- 财务(7796)
- 财务管理(7770)
- 机构
- 大学(188022)
- 学院(186987)
- 济(74301)
- 经济(72557)
- 研究(68671)
- 管理(67646)
- 理学(57541)
- 理学院(56848)
- 管理学(55625)
- 管理学院(55288)
- 中国(50725)
- 科学(44951)
- 农(42231)
- 京(41369)
- 所(38572)
- 研究所(34976)
- 农业(34073)
- 财(33916)
- 业大(33718)
- 中心(31386)
- 江(30209)
- 财经(26697)
- 北京(26146)
- 院(24073)
- 范(24014)
- 经(23968)
- 师范(23740)
- 州(23578)
- 省(22730)
- 经济学(22515)
- 基金
- 项目(121929)
- 科学(92486)
- 基金(85130)
- 研究(84970)
- 家(76583)
- 国家(75970)
- 科学基金(62015)
- 社会(50334)
- 省(49516)
- 社会科(47512)
- 社会科学(47495)
- 基金项目(44877)
- 划(41722)
- 自然(41446)
- 自然科(40451)
- 自然科学(40433)
- 教育(40008)
- 自然科学基金(39707)
- 资助(36370)
- 编号(35043)
- 成果(29688)
- 重点(28338)
- 部(26754)
- 发(26183)
- 课题(25330)
- 创(24637)
- 计划(24629)
- 科研(23985)
- 创新(23165)
- 科技(22604)
共检索到282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文邦 何强 肖应辉 邓化冰 陈立云
以 C815S 等 6 个不育系与同一父本配组,用 C815S 为母本与不同的恢复系测交,分别用培两优 288,两优培九作对照,观察其 F1的产量、抗性、生育期、米质等性状优势,并对 C815S 所配组合几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 个同父不同母本组合中 C815S/288 产量的对照优势为 15.31%;C815S 为母本所配组合中产量对照优势的最大值为 33.33%,两者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明 C815S 配合力好;C815S所配组合产量平均的对照优势是 5.63%,表明 C815S 的一般配合力很好;C815S 所配组合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文邦 陈立云 肖应辉 刘国华 邓化冰
用安献零S作母本,培矮64S作父本杂交,通过自然气候条件和人工低温对育性的增压选择,经过5年10代的定向培育,于2002年育成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理想株型、优质、广亲和、高异率、配合力强的两用核不育系C815S,2004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选配出C两优396、C两优87、C两优343、C两优755、C两优1102等一批超级杂交稻新组合通过湖南省审定或在国家和省区试中表现突出.该不育系的育成,是优质超级稻选育的重大突破.
关键词: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 C815S 育性 选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文帮 肖应辉 邓化冰 盛浩文 张桂莲 陈立云
以C815S等5个不育系为母本,与7个优良父本配组,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对F1代9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两用核不育系龙S、7光S052、培矮64S和三系不育系Ⅱ-32A相比,C815S的一般配合力表现最好.C815S在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单株产量和经济系数5个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分别为6.656、6.342、7.236、16.669、6.705,在5个不育系中最大;结实率和千粒重一般配合力分别为0.329和2.353,排第2位;株高的一般配合力为-2.197,排名第4.C815S有效穗数和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较大.C815S在有效穗、着粒密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秋成 王权 刘建丰 李春庚
选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龙S以及配合力表现较好的Y58S和广占63S作母本,与农艺性状优良的4个恢复系配制12个杂交组合,研究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1)龙S的杂种一代单株产量显著超过对照威优46,比对照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的增加,比Y58S杂种一代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千粒重较高,比广占63S杂种一代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单株穗数较多.2)龙S在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生物产量上的一般配合力值高于Y58S和广占63S,杂种一代表现有效穗多、每穗粒数较多和产量较高.3)龙S杂种一代在单株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充实度、千粒重和生物产量上表现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方差.
关键词: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 龙S 配合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伍小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晓建 李仁端 周开达 李平 黄国寿
本文系统介绍了我所1990年以来开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生态育种的基本思路,育种程序,技术关键与要点,以及取得的成效。技术关键是在强大的长日低温(约23℃)选择压力下选完全不育株,再在再生和/或短日条件下选可育株。育种成效主要是首次发现可达生产应用程度的核不育系再生复育特性,成功培育出蜀光612S和570S等有实用价值的核不育系。本文还提出了利用再生复育特性来培育育性表达完全或几乎不受浊、光环境因子影响的新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构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建梅 林荔辉 吴为人 周元昌 陈志伟
采用珍汕97B/秀水13的后代为材料,通过回交转育,育成系列亲籼型不育系.以Ⅱ-32A为对照,按8×6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各不育系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评价其育种价值.结果表明:(1)产量主要性状大多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单株重是一个复杂性状,受显性效应控制.株高、总粒数、生育期和有效穗与结实率的表型、遗传、加性和显性相关均呈负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育种上应注意上述性状的选择,提高后代结实率.(2)株高、主穗长、粒重及生育期的狭义遗传力较高,早期选择有效;而单株重、有效穗、总粒数及结实率的狭义遗传率低,分离世代长,需高世代鉴定.(3)42个籼粳交F1中有18个组合结实率高于80%,...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 亲籼型不育系 杂种优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彩虹 粟学俊 覃惜阴
以汕型野败不育系汕A为母本,15个籼粳中间型恢复系为父本配制的三系亚种组合进行优势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三系亚种间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穗粒数上,穗数和结实率与对照相当,而千粒重呈显著负优势;杂种产量与穗粒数、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呈极显著正偏相关,而这4个性状之间又呈极显著负偏相关。中间型父本的籼粳性与其杂种各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不显著。选育株型理想、千粒重稍大、穗粒结构合理的中间型恢复系是获得更强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关键。
关键词:
杂交水稻,亚种间杂种,杂种优势,性状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小蒙 肖宁 张洪熙 冯彦侠 刘知晓 高勇 戴正元 陈建民
【目的】分析水稻强、弱优势组合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特征,探讨其与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扬稻6号、明恢63、特青配置的9个杂种F1为材料,利用差异显示PCR技术(differential displa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分别分析分蘖期(叶片)、孕穗期(幼穗)、抽穗期(剑叶)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结果】同一时期内强优势组G1(父本扬稻6号)、中优势组G3(父本特青)以及弱优势组G2(父本明恢63)在母本特异表达(UNP1)、父本特异表达(UNP2)、F1特异表达(UNF1)、F1特异缺失表达(ABF1)4个基因差异表达模式上存在明显差异;相关...
关键词:
水稻 杂种优势 表达模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超 黄文娟 牟方生 杨泽湖 戢沛城 龚一耘 马炳田 毛正轩
比较分析抗虫核不育系GA18配制的22个杂交种的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发现,GA18配制杂交种铃重的平均正向中亲优势为5.37%,且有50%的组合具有正向超亲优势,但是衣分的杂种优势不明显。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的中亲优势多数表现为正向优势,有50%的组合具有正向超亲优势,马克隆值的杂种优势多数表现为负向优势,比强度正向中亲优势大于5%的组合占36.4%,超亲优势大于5%的组合占27.3%。结果表明,GA18配制的杂交种纤维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较显著,用GA18配制杂交种有利于提高杂交种的纤维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志 吴凡 唐益文 李乾安 赵德明 黄湘
绵9S是绵阳市农科所杂交选育的新资源实用型两用核不育系。它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23℃以下)、光敏温度范围较宽(27℃以下)、不育期长 (在四川绵阳为55天以上)、配组组合优势强等特点。经西南农业大学人工气候箱鉴定,23℃/14.5小时的低温日和28℃的高温短日处理,花粉败育度和套袋自交不育率均达100% ;在绵阳、峨嵋山的万年寺、宜宾、内江等地分期播种, 7月中下旬始穗基本处于无花粉型, 9月20日左右开始转可育; 在海南省陵水县短光照下, 9月下旬至次年3月均可育, 结实率60% 左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学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德明 林纲 李云武 杨从金
两用核不育水稻5279S,具有明显的可育期和不育期,育性转换明显,不育性稳定,不育起点温度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材料和方法1989年,在农垦58S/IR8F2代群体中选出150余份不育单株,经过4年6代的株系选择,于1992年,在宜宾夏季3次异常...
关键词:
两用核不育水稻,不育性稳定,杂种优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旺兴 卓伟 马彬林 邹文广 韦新宇 张受刚 祁建民 许旭明
【目的】探讨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SR标记分析8个水稻不育系和12个籼粳亚种间杂交衍生系的遗传多样性,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获得96个杂交组合,分析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主要产量性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1)籼粳衍生系杂种后代株高、穗长和千粒重表现为正向优势,变异幅度较小;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虽表现相对不平衡,但均为较强正向优势;有效穗数表现较弱,为负向中亲优势。(2)籼粳衍生系杂种F1在SSR标记遗传距离0.25470.5660,穗长、株高、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单株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利民 张建平 党照 裴新梧 党占海
【目的】研究胡麻两系杂种优势的亲本配合力遗传基础,为胡麻两系杂交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7份温敏型雄性不育系和11份国内外主栽油用及纤用亚麻优良品种为亲本材料,按照遗传交配设计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置77(7×11)份杂交组合,利用DPS软件分析两系胡麻杂交亲本14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及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胡麻两系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主要表现为加性基因效应遗传的性状有:株高、工艺长度、分茎数、分枝数、每果粒数、千粒重和含油率、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