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65)
- 2023(6333)
- 2022(5274)
- 2021(5045)
- 2020(4250)
- 2019(9166)
- 2018(9084)
- 2017(16942)
- 2016(9706)
- 2015(10664)
- 2014(10405)
- 2013(10543)
- 2012(9976)
- 2011(9386)
- 2010(9574)
- 2009(8900)
- 2008(8763)
- 2007(8115)
- 2006(7415)
- 2005(6641)
- 学科
- 农(44431)
- 济(39382)
- 经济(39340)
- 业(30212)
- 农业(29462)
- 学(15497)
- 管理(15303)
- 业经(13012)
- 方法(11319)
- 中国(9984)
- 数学(9898)
- 农业经济(9832)
- 企(9814)
- 企业(9814)
- 数学方法(9758)
- 村(8933)
- 农村(8921)
- 制(8758)
- 发(8471)
- 地方(8020)
- 土地(7615)
- 及其(7557)
- 发展(7231)
- 展(7216)
- 劳(6955)
- 劳动(6952)
- 体(6822)
- 策(6821)
- 收入(6711)
- 人口(6514)
- 机构
- 学院(142430)
- 大学(139927)
- 农(61936)
- 研究(58998)
- 济(55134)
- 经济(54014)
- 农业(48585)
- 管理(46940)
- 中国(43521)
- 科学(41982)
- 理学(40427)
- 理学院(39908)
- 管理学(38955)
- 管理学院(38755)
- 业大(36908)
- 所(33923)
- 研究所(31300)
- 京(30391)
- 农业大学(29975)
- 中心(27210)
- 业(25146)
- 省(24151)
- 江(23985)
- 财(21509)
- 科学院(21039)
- 院(19474)
- 范(19120)
- 师范(18740)
- 室(18421)
- 北京(17985)
- 基金
- 项目(99272)
- 科学(75498)
- 基金(70816)
- 家(66455)
- 研究(65837)
- 国家(65811)
- 科学基金(52735)
- 省(41418)
- 社会(39872)
- 基金项目(37588)
- 社会科(37037)
- 社会科学(37026)
- 自然(36595)
- 自然科(35707)
- 自然科学(35693)
- 自然科学基金(35067)
- 划(34597)
- 农(33460)
- 教育(28264)
- 资助(28195)
- 编号(27167)
- 重点(23492)
- 发(23373)
- 计划(22105)
- 成果(21900)
- 业(21615)
- 部(21280)
- 科技(21061)
- 创(20265)
- 科研(19522)
共检索到220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立爽 郭玉华 林团荣 姜可心 曲明南
以辽粳5号与丰锦杂交的高代系的突变株沈农05-9和其原始株系为材料,采用醋酸洋红染色压片技术及石蜡切片技术,进行了形态学特征、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特征观察。结果表明:该不育突变株花粉表现典败和染败,多数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形成二分体,而形成多核的花粉母细胞;花药表现干瘪且纤维化严重,绒毡层细胞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提前解体。该不育突变株的减数分裂方式类似于萍乡型显性不育系及旱稻昆植不育系。导致败育的直接原因为绒毡层细胞提前解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馨妍 裴荣 姚家玲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水稻OsEMF2b的T-DNA插入杂合突变体的花器官形态、雌雄蕊发育和种子形成等过程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OsEMF2b杂合突变体花器官形态和各部分的数量有变异,但花药和胚珠发育以及花粉和胚囊的育性正常。OsEMF2b杂合突变体出现一定比例的受精卵不分裂、胚胎发育延迟、胚胎畸形,胚乳游离核不能细胞化和胚乳细胞退化解体等异常现象,从而导致其结实率明显低于野生型。OsEMF2b基因可能在水稻的花器官形成和种子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建清 周开达 陶家凤
在水稻不育系开花期接种Neovosiahorrida的细胞学研究表明,病菌对“珍汕97A”比“D90A”“G46A”及“K17A”有较高的侵染率。病菌不进入水稻的细胞,也不侵入胚囊,在菌丝周围的花柱及子房细胞无可见的变化,也都具有正常的质壁分离能力。接种后12小时,水稻子房细胞膜透性高于不接种的对照,但在24小时以后,除“珍汕97A”的细胞膜透性显著上升之外,其余3个不育系接近或低于不接种的水平。
关键词:
稻粒黑粉菌,细胞学,质壁分离,透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莎 姚家玲
应用石蜡切片技术和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对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可育水稻农垦58N的花粉及花药壁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垦58S雄性败育起始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在发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终结于单核晚期,形成典败型花粉;TUNEL检测显示,农垦58S的绒毡层细胞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启动细胞程序性死亡(PCD),但解体过程缓慢,一直持续到花粉发育后期,使单核花粉无法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而败育。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俊兰 姚小兰 林晶 陈仁财 柯庆明 林文雄 梁康迳
在由123个品系组成的Lemont×Dular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F10)中发现了水稻裂颖突变体,该突变体30.64%的小穗颖壳开裂,稃片1-3个,雄蕊3-9枚,子房1-3枚,柱头2-5个,浆片1-3对;颖壳内有2粒或3粒种子连生或分生.经过7代连续种植,裂颖性状能够稳定遗传,根据突变体颖壳特征将其命名为水稻裂颖(split rice glume,SRG)突变体.
关键词:
水稻 SRG突变体 花发育 形态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洁 王有国 崔光芬 王祥宁 蒋亚莲 马璐琳 段青 杜文文 贾文杰
为从细胞学角度研究东方百合雄性不育的机理,本试验利用石蜡切片法对东方百合雄性可育品种及其不育突变体花药发育过程进行比较研究,确定不育突变体花药败育时期及方式。观察结果表明:正常东方百合可育品种的花药,经过造孢细胞、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单核花粉粒等时期,获得成熟的花粉粒;在花粉母细胞阶段,不育突变体花药的绒毡层即停止发育开始解体,花粉母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随着花药的发育,花粉母细胞高度液泡化并逐步解体。研究认为:东方百合不育突变体花粉败育可能发生在花粉母细胞时期,与绒毡层的提前解体有关。
关键词:
东方百合 不育突变体 花粉母细胞 绒毡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克中 赵祥云 梁励 黄善武 张启翔
对王百合雄性不育突变体‘白天使’小孢子败育的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 .结果显示 :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 .花粉母细胞早期出现质壁分离及多核仁现象 ;减数分裂末期Ⅰ ,部分花粉母细胞畸形 ,核结构破坏 ;减数分裂过程中 70 %花粉母细胞出现了染色体结构或数量的变异 .②绒毡层行为异常 .花粉母细胞形成时期至减数分裂末期I ,绒毡层细胞液泡化 ,细胞质稀少 ;有的过度膨胀 ,彼此挤压 ,细胞粘连成团块或分隔成数块 ;单核花粉粒时期 ,绒毡层细胞质浓厚 ,细胞间间隙小 ,与中层细胞联系紧密 ,没有解体 .推测减数分裂及绒毡层行为的异常共同导致了小孢子的败育 .
关键词:
王百合 雄性不育 小孢子败育 显微观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亦楠 朱德蔚 连勇 戴善书 陆长旬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番茄雄性不育突变体 9530 5的小孢子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 ,小孢子的败育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以及单核小孢子时期。绒毡层细胞行为异常 ,表现为小孢子母细胞时期提早被破坏解体 ,或绒毡层细胞多层径向分化 ,异常肥厚 ,挤压单核期的小孢子。此外败育方式还有单核中期小孢子无法进行外壁沉积 ,或小孢子的细胞质被降解成空壳 ,以及花药畸形 ,花药上长出许多附属物等异常现象
关键词:
番茄 雄性不育 小孢子发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鄄胜 李仕贵 肖培村 陈勇 张仁 谢丛简 孙泽武 赵慧霞
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从恢复系"万恢88/内恢92-4"杂交组合F2代不育株选育的细胞质不育系,被暂时定名为"万恢88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利用PAGE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和克隆测序等技术对其不育系和保持系线粒体基因组进行研究,分析其雄性不育的分子基础和分子机理。通过PAGE电泳发现,其不育系线粒体基因组PCR带型与野败型(WA)、印水型(ⅡA)、D型(D i)、冈型(GA)存在差异。对其不育系内香2A和保持系内香2B的差异片段回收测序,获得两条667 bp长度的m tDNA片段2A和2B,通过序列比对和电子杂交分析,获得片段为atp6基因的部分序列及其上游序列。2A和2B相比有3个碱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靳皓然 杨善为 袁蕾慧子 潘倩 侯思璐 范晓明 袁德义
【目的】筛选适合油茶‘华金’Camellia oleifera‘Huajin’未授粉胚珠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并对愈伤组织进行细胞学观察,为油茶单倍体育种提供依据。【方法】以油茶‘华金’为试材,筛选未授粉胚珠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配方,研究基础培养基类型MS培养基、木本植物用培养基(WPM)、MT培养基、1/2MS培养基、B5培养基、生长素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二氯苯氧乙酸(2,4-D)和细胞分裂素苄氨基嘌呤(6-BA)、激动素(KT)、噻苯隆(TDZ)组合,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选取不同外部形态的愈伤组织进行石蜡切片,并根据流式细胞仪的倍性鉴定结果,研究愈伤组织来源及发育进程。【结果】MS作为基础培养基,添加1.0mg·L~(-1) NAA+2.0 mg·L~(-1) TDZ+40 g·L~(-1)蔗糖的诱导率最高,为92.97%,NAA和TDZ对诱导率影响显著(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四元 陈金湘 李瑞莲 刘爱玉
以无蜜腺性状特征陆地棉97014和有蜜腺棉TM-1为材料,对其形态学、细胞学特征进行观察,发现,97014叶片中脉、花萼和苞叶上都缺少蜜腺,成熟叶片叶脉、花萼和苞叶上均无蜂窝状凹陷,叶片除了缺少叶蜜腺外,其他结构与TM-1基本一致;97014缺少蜜腺组织结构,在蜜腺着生处为排列整齐的薄壁细胞,且在下表皮无凹陷的组织结构和褐色的蜜腺分泌物.
关键词:
棉花 无蜜腺性状 形态学 细胞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如霞 武玲萱 崔贵梅
为了确定其花粉败育的时期和细胞学特点,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春萝卜雄性不育系4-05A及其保持系4-05B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表明:不育系和保持系小孢子母细胞都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四分体可以释放出小孢子,不育系4-05A败育发生在单核靠边期,解体后的绒毡层原生质团急剧而彻底地进入花粉囊,渗入花粉母细胞周围,并与花粉母细胞黏连在一起。
关键词:
春萝卜 雄性不育 细胞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先喜 梁作勤 田纪春
应用化学杂交剂Sc2053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形态学和细胞学特征观察结果显示,经处理的小麦植株变矮,植株及麦穗呈现浅绿色,穗子呈爆裂状,花药不开裂,呈现雄性不育株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可做为估算小麦群体化学杀雄效果即绝对不育率的依据。经Sc2053处理的小麦雄性不育有无花粉和花粉败育两种类型。无花粉型是在小孢子刚形成时即发生败育,从而产生无花粉的空壳型花药。花粉败育型是小孢子只发育到单核花粉,二胞花粉或不正常三胞花粉,或者只有花粉壁而无原生质体。无论何种情况,均未观察到花粉囊壁发育的异常现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至辉 李佩芳 彭礼 曾浩 梁玲娇 阮颖
采用形态学和细胞学的方法对银扇草假隔膜特殊形态的发生、发育和显微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假隔膜起源于腹缝线假隔膜原基,它的发育历经雏形期、延展期和成熟期3个时期;延展期假隔膜由表层细胞和内部薄壁细胞构成,薄壁细胞液泡化程度高;超微结构显示完全成熟的假隔膜细胞排列方式有平行、倾斜、垂直等方式,外壁具银色覆饰物。银扇草的假隔膜极度发达,随果实协同发育,属背腹压扁,近圆扇形。发达程度较高的假隔膜其形成可能与果实较大、种子较少有关。
关键词:
银扇草 假隔膜 形态结构 细胞学特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至辉 李佩芳 彭礼 曾浩 梁玲娇 阮颖
采用形态学和细胞学的方法对银扇草假隔膜特殊形态的发生、发育和显微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假隔膜起源于腹缝线假隔膜原基,它的发育历经雏形期、延展期和成熟期3个时期;延展期假隔膜由表层细胞和内部薄壁细胞构成,薄壁细胞液泡化程度高;超微结构显示完全成熟的假隔膜细胞排列方式有平行、倾斜、垂直等方式,外壁具银色覆饰物。银扇草的假隔膜极度发达,随果实协同发育,属背腹压扁,近圆扇形。发达程度较高的假隔膜其形成可能与果实较大、种子较少有关。
关键词:
银扇草 假隔膜 形态结构 细胞学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