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68)
- 2023(6136)
- 2022(5239)
- 2021(5125)
- 2020(4521)
- 2019(10378)
- 2018(10656)
- 2017(19728)
- 2016(11423)
- 2015(13307)
- 2014(13537)
- 2013(13011)
- 2012(11977)
- 2011(10769)
- 2010(11409)
- 2009(10250)
- 2008(10412)
- 2007(9485)
- 2006(8282)
- 2005(7463)
- 学科
- 济(41686)
- 经济(41643)
- 管理(33029)
- 业(30613)
- 企(27248)
- 企业(27248)
- 方法(21991)
- 数学(19456)
- 数学方法(18844)
- 财(12512)
- 中国(10971)
- 理论(10480)
- 农(10430)
- 学(9311)
- 务(9070)
- 财务(9024)
- 财务管理(9000)
- 制(8725)
- 企业财务(8504)
- 业经(8153)
- 教学(8123)
- 教育(7111)
- 银(7097)
- 银行(7060)
- 贸(6870)
- 贸易(6862)
- 易(6656)
- 行(6598)
- 地方(6535)
- 融(6412)
- 机构
- 学院(158185)
- 大学(157736)
- 管理(56483)
- 济(54507)
- 研究(53905)
- 经济(52982)
- 理学(48080)
- 理学院(47474)
- 管理学(45929)
- 管理学院(45680)
- 中国(40951)
- 科学(36044)
- 京(35111)
- 农(32015)
- 所(29449)
- 业大(27459)
- 财(27014)
- 研究所(26588)
- 江(26037)
- 农业(25638)
- 中心(24944)
- 北京(22080)
- 技术(21584)
- 范(20986)
- 师范(20715)
- 州(20690)
- 财经(20649)
- 省(19205)
- 院(19123)
- 经(18646)
- 基金
- 项目(102752)
- 科学(78085)
- 基金(71164)
- 研究(70886)
- 家(64163)
- 国家(63677)
- 科学基金(53031)
- 省(42761)
- 社会(40581)
- 社会科(38311)
- 社会科学(38295)
- 自然(37307)
- 自然科(36543)
- 基金项目(36536)
- 自然科学(36534)
- 教育(36232)
- 划(36037)
- 自然科学基金(35818)
- 资助(32029)
- 编号(29581)
- 成果(24948)
- 重点(24184)
- 课题(22099)
- 部(21986)
- 创(21132)
- 计划(20911)
- 发(20642)
- 科研(19958)
- 创新(19783)
- 大学(19298)
共检索到246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洪程 吴桂成 吴文革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高辉 魏海燕 黄幸福 龚金龙
【目的】寻求水稻稳定超高产的栽培模式。【方法】以早熟晚粳品种武粳15、常优1号为供试材料,其它栽培措施统一在最佳技术指标前提下,就氮肥运筹与穗肥施用叶龄期,设置了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和促前控中3种栽培模式,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单季稻大面积生产上的常规栽培模式为CK,对产量及其结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以及根系活力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同时,在江苏东海、兴化、高邮、常熟等地,以徐稻3号、常优1号、陵香优18、武粳15等品种为材料,进行(15—50)×667m2连片的稳前优中强后超高产栽培综合试验与扩大到100×667m2连片试验田上的生产性验证试验。【结果】2品种稳前优中强后、平衡促进2模式的实产均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邹应斌
本文概述了20多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高产栽培及育种的研究成果。指出水稻进一步高产或超高产栽培的技术策略应与当今和未来的超高产育种目标相一致,选用分蘖能力中等、株高中杆或偏矮杆(90—100cm),大穗型(120—170粒)品种,采用壮杆重穗栽培法,运用“稳前攻中促后”的水肥运筹原则,以壮杆大穗和高结实率而获得高产,是今后水稻超高产栽培的一条可能途径
关键词:
水稻,超高产栽培,壮杆重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刚华 王绍华 杨从党 黄庆宇 李德安 宁加朝 凌启鸿 丁艳锋
【目的】建立水稻单株成穗数通式和有效分蘖叶位理论分蘖数函数,并确定超高产水稻的秧苗分蘖成活率(s)、本田期分蘖发生率(r)、分蘖缺位数(bn)、适宜等穗期及校正系数(a)等相关参数。【方法】选择云南水稻特殊高产生态区,2005年进行杂交籼稻Ⅱ优107密度试验,2005~2006年进行杂交籼稻Ⅱ优107、Ⅱ优318、Ⅱ优7954、Ⅱ优084、Ⅱ优航1号和协优107大区超高产试验。对试验的水稻分蘖消长进行调查分析,并最终测产。【结果】所有参试品种都遵循n-3的叶蘖同伸规律,有效分蘖叶位理论分蘖数(A)可以表示为有效分蘖叶位数(E)的函数,有效分蘖叶位数(E)与主茎总叶龄(N)、伸长节间数(n)、移...
关键词:
超高产 水稻 分蘖 单株成穗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明历 卢开阳 陈鹏 赵合明
对杂交晚籼稻金优928进行密度、氮肥、磷肥、钾肥4个因素、5个水平的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水平的土壤种植该组合时,只要肥力水平运用恰当每公顷可产稻谷6750 kg以上。生产上宜采用每公顷插37.5-45万穴,施纯氮210 kg左右,施P2O560-75 kg,施K2O 90-105 kg。若既要获得高产,又要保证稻米有较优的加工及外观品质时,可适当降低栽插密度和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的用量。
关键词:
杂交晚稻 金优928 栽培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汪汉林 赵立武 文志平 李一平 吴福顺
通过三年(六季)的试验,从品种的生育期、群体生长发育、形态生理特征、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以及后期形成高产的优势和最终的实收产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合湘乡地区双季稻超高产栽培的品种搭配方式是迟配迟的方式增产潜力大,每公顷产量可达17t左右;适合迟配迟的品种有湘早籼19号、V56、V48、V46、培两优特青;迟配中或中配迟的品种搭配方式每公顷产量也可达16t以上,中熟品种有新香优71、V77;作为超高产栽培,中配中的品种搭配方式不宜采用。
关键词:
双季稻 品种 搭配方式 比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祥根 郑寨生 张尚法
通过多项试验,探讨赤霉素、施用穗肥在水稻等蘖穗定向栽培技术中的作用,初步明确了赤霉素施用时期与浓度,以及搁田和施肥与赤霉素联因的较佳时期,为水稻等蘖穗定向栽培提供配套技术。
关键词:
水稻,成穗率,等蘖穗,赤霉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毓珩 张燕之 邹吉承 赵海岩 王昌华 王伯伦 孙国娟
水稻超高产栽培是目前国内外稻作研究的一个热点,作者参与了辽宁省1988年至1991年水稻“丰收杯”竞赛和1990年至1992年“辽河流域水稻高产高效益配套技术开发研究”工作,对产量超过10500kg/ha的超高产田的栽培技术经验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了超高产的原因,总结了超高产的经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费槐林 章秀福 金千瑜 禹盛苗 林贤青 邵国胜
本文阐述了我国水稻旱育稀植、抛秧、直播等轻简栽培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旱育稀植技术随着纬度升高,其增产效果明显提高的生态条件和技术原因。指出了水稻生育进程中出现的弱苗、弱蘖、弱穗、弱花、弱粒现象是影响水稻高产的田间制约因素。对此,相应提出了克服“五弱”的“均衡”栽培对策和理论,重点是依据不同生育阶段的特点,采取诸多栽培技术,形成措施的叠加(累加)效应,全面提高群体动态质量,发挥水稻超高产潜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汪汉林 赵立武 吴福顺 文志平
在湘乡市洙津村水稻超高产栽培样方中,采用选择优良品种,合理的肥料运筹,先进的化学调控,科学的水浆管理等综合栽培技术,获得的试验结果是:①样方前、中期生长发育快,群体结构合理,孕穗期的NAR和CGR平均分别为5.07g/m2·d和31.68g/m2·d,后期光合生产优势强,有利于高产的形成。②样方平均产量为16.226t/hm2,比样方前3年(1993—1995)平均每公顷增产2.115t,增产13.04%,增加净产值3384元;比相邻的新飞村9户农民的稻田平均每公顷产量高1.830t,高11.28%,平均每公顷净产值高2928元。③样方每公顷纯收入为19661.1元,产投比为4.12,劳动报酬...
关键词:
双季稻,样方,超高产栽培,产量,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建昌 杜永 刘辉
水稻和小麦是中国两大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和小麦超高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作者超高产研究与实践,介绍了长江下游稻麦周年超高产(周年产量>21t·ha-1)技术途径与关键栽培技术。主要的技术途径是:在一定穗数基础上,通过主攻大穗扩大库容;提高茎蘖成穗率和粒叶比协调源库关系;增加抽穗期的糖花比/糖粒比提高籽粒库生理活性;培育健壮根系提高结实期物质生产能力,促进物质运转提高收获指数。关键栽培技术为:应用Stanford公式确定氮、磷、钾施肥总量,依据叶绿素测定仪(SPAD值)或叶色卡(LCC)读数确定主要生育期氮肥施用量;分生育阶段依据低限土壤水势或土壤埋水深度进行精确定量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德海 王晓燕 马荣荣 禹盛苗 朱练峰 欧阳由男 金千瑜
【目的】探明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的重穗、超高产与生理特性的关系。【方法】以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轻穗型常规晚粳稻秀水63和中穗型籼型杂交晚稻汕优63为试验材料,进行组合(品种)间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源、流、库"等生理特性的对比考查与测定,研究和探讨甬优6号超高产的生理特性。【结果】重穗型籼粳杂交稻甬优6号突出的生理特性是:①"源足",表现为叶面积指数大、叶片功能期较长、叶绿素含量多、叶片光合速率高、比叶重和粒叶比较大;②"流畅",为齐穗期单株茎鞘物质向成熟期的穗部输出量大、输出率和转换率高;③"库大",为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和有效颖花量多、库容量大、穗重5g以上;④"根强",为次生根发达、根量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太和
岗优151是江油市种子站与四川省种子站合作育成的一个重穗型超高产杂交中稻新品种。于1995~1996年参加四川省中籼迟熟组区试,平均单产8507.1kg/ha,比对照汕优63增产4.64%,两年产量名列第一。在原四川省五大生态区均表现增产,其高产稳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陆建飞 刘锋 陈波
通过对江苏省五大农作物 (小麦、水稻、棉花、油菜、玉米 )超高产栽培的实证研究 ,发现五大农作物在超高产条件下均实现了超高产与高效的同步性 ,其奥秘在于全面依靠科技进步 ,充分放大了农业技术与作物生产的“结合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均 周开达 李贤勇 鲁远源
根据试验研究及大面积调查,初步探明了亚种间大穗型品种Ⅱ优6078高产的生理基础是光合强度的增加,收获指数的提高及根系活力的增强。夺取其高产的重点是争取足穗,主攻大穗,努力提高结实率。并且得出了Ⅱ优6078高产群体与穗粒结构为有效穗195~210×104/ha,着粒数200~220/穗,结实率85%左右。提出了Ⅱ优6078高产栽培技术:适期早播,培育壮秧;本田栽培密度以13.5×104/ha为宜;本田施纯N180kg/ha左右,N、P、K配比1∶0.6∶0.9;水分管理以湿润灌溉为主,适时进行中期晒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敏 马旭洲 王武
【目的】稻蟹共生生态系统是一种新型稻田种养模式,对推动水稻种植变革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稻蟹生态种养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河蟹放养密度、水稻生长情况及产量、水体生态环境和浮游生物等研究,而关于水稻栽插密度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对水稻茎蘖情况、植株生物产量、茎秆构成、产量构成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探索通过优化水稻栽插密度以达到水稻性状指标的最佳及产量效益的最大化,进一步完善稻蟹共作模式的技术和理论体系研究。【方法】试验共设置养蟹田单穴单株水稻(T1)、单穴双株水稻(T2)、单穴四株水稻(T3)和不养蟹田单穴双株水稻(CK)4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
关键词:
稻蟹共生 栽培模式 产量构成 经济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