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04)
2023(3837)
2022(3294)
2021(3069)
2020(2581)
2019(5725)
2018(5695)
2017(10337)
2016(6016)
2015(6778)
2014(6510)
2013(6631)
2012(6269)
2011(5911)
2010(6026)
2009(5243)
2008(5192)
2007(4528)
2006(4176)
2005(3796)
作者
(22239)
(18814)
(18730)
(17602)
(11855)
(9415)
(8152)
(7481)
(7183)
(6741)
(6617)
(6483)
(6466)
(6353)
(6203)
(5844)
(5744)
(5642)
(5574)
(5465)
(5076)
(4839)
(4669)
(4360)
(4317)
(4288)
(4139)
(4081)
(4063)
(4027)
学科
(19233)
经济(19208)
管理(11749)
(11566)
(10668)
(8640)
企业(8640)
方法(7749)
数学(6599)
数学方法(6492)
(6226)
中国(5432)
(4959)
土地(4885)
(4623)
(4438)
税收(4343)
(4309)
农业(4087)
(3915)
土壤(3902)
业经(3744)
地方(3639)
(3547)
贸易(3545)
(3405)
环境(3396)
(3224)
银行(3184)
(3168)
机构
大学(88120)
学院(86361)
研究(41482)
科学(31572)
中国(30213)
(29274)
(28550)
经济(27826)
管理(25390)
(25003)
农业(23974)
研究所(23368)
(21609)
理学(21358)
理学院(20907)
业大(20904)
管理学(20213)
管理学院(20079)
中心(17589)
(15718)
(15615)
(15347)
农业大学(15240)
科学院(14644)
(14623)
实验(14488)
实验室(13956)
北京(13688)
(13344)
重点(13292)
基金
项目(63747)
科学(47967)
(46438)
基金(46173)
国家(46139)
研究(36467)
科学基金(35647)
自然(28063)
自然科(27340)
自然科学(27325)
自然科学基金(26828)
基金项目(24379)
(24012)
(23341)
社会(20278)
资助(19344)
社会科(18977)
社会科学(18970)
计划(16893)
重点(16524)
科技(16133)
教育(15949)
(14145)
科研(13369)
(13347)
专项(12886)
编号(12865)
(12524)
(12508)
创新(11938)
期刊
(32036)
经济(32036)
学报(27424)
(25947)
研究(23695)
科学(22386)
中国(21068)
大学(18303)
学学(17650)
农业(17642)
(10330)
(9713)
管理(9181)
业大(8622)
资源(7446)
教育(7252)
农业大学(7014)
(6706)
金融(6706)
林业(6605)
(6291)
自然(5688)
中国农业(5478)
经济研究(5180)
科技(5028)
财经(4814)
技术(4761)
(4199)
业经(4163)
问题(4057)
共检索到134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邱海华   蒯磊鑫   张璐   刘立生   文石林   蔡泽江  
【目的】以红壤区典型县域祁阳为例,分析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田改为旱地和菜地后土壤酸度和养分含量变化特征,为该区合理利用土地防治酸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8个点位,采集水田及相邻的旱地和菜地,分析土壤pH、交换性酸、交换性盐基离子、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碱性母质发育的土壤pH均显著高于酸性母质发育的土壤。酸性母质发育的水田改为菜地后土壤pH降低了0.48个单位;碱性母质发育的水田改为旱地和菜地后土壤pH分别降低了0.74和0.53个单位。双直线模型拟合分析表明,当水田、旱地和菜地的土壤pH分别低于5.88、5.78和5.63时,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快速升高,且降低一个pH单位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分别增加1.09、2.33和2.93 cmol(+)·kg~(-1)。酸性母质发育的水田改为旱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降低了11.06和0.42 g·kg~(-1),而菜地无显著变化;碱性母质发育的水田改为旱地和菜地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13.88—17.28和0.57—0.71 g·kg~(-1)。碱性母质发育的水田改为旱地和菜地后土壤有效氮含量分别降低了47.66和42.34 mg·kg~(-1)。两种母质发育的水田改为菜地后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0.41—0.48 g·kg~(-1)和26.79—28.69 mg·kg~(-1)。两种母质发育的水田改为旱地和菜地土壤全钾含量无显著变化;碱性母质发育的水田改为旱地和菜地后土壤有效钾含量显著升高,分别升高了36.69和65.76 mg·kg~(-1)。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与土壤交换性钙和镁、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交换性酸和铝与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交换性钙和镁、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酸性母质和碱性母质发育的水田改为旱地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显著降低,而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呈增加趋势;酸性母质发育的水田只有改为菜地后土壤才酸化,而碱性母质发育的水田改为旱地和菜地后土壤均酸化;水田改为旱地和菜地后土壤硝化作用增强和盐基离子淋失增加可能是其酸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楚纯洁  王章涵  周金风  彭舜磊  杨风岭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种植年限的设施菜地和露天菜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为菜地管理及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豫西洪积平原洪庄杨乡附近的露天菜地和设施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大田土壤为对照,以种植年限(0~4,5~9,10~19,≥20年)为采样依据,测定8种土壤重金属(Cu、Zn、Cr、Ni、Pb、Cd、As、Hg)的含量,并运用地累积指数和内梅罗指数,对研究区设施菜地和露天菜地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累积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2类菜地土壤重金属Cu、Ni、Pb、Cd和Hg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而大田对照土壤除Ni外,其他各重金属含量均不超标;除Ni元素外,露天菜地和设施菜地土...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东风  邱孝煊  李卫华  王果  
采用农户问卷调查、田间取样及实验室化验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州市郊11片蔬菜基地的蔬菜施肥现状及菜地土壤养分累积特征,结果表明:(1)蔬菜生产上以施用化肥为主,有机肥为辅,化肥以俄罗斯进口复合肥最为普遍;每茬不同类型蔬菜的平均施肥水平(N、P2O5和K2O总养分)在493.6-1212.2 kg.hm-2之间,氮磷钾比例(平均1∶0.77∶0.75)不协调,磷肥施用量明显偏高;各轮作类型蔬菜平均施肥量(N、P2O5和K2O总养分)在2002.3-3455.2 kg.hm-2.a-1之间.(2)与林坡地自然土壤相比,菜地土壤的全磷(2.04 g.kg-1)、速效磷(182.9 mg.kg-1)、Ca...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彩绒  吕家珑  胡正义  高义明  杨林章  
采用传统统计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太湖典型地区宜兴市大浦镇湖滨公路以东50hm2蔬菜地耕层土壤养分及pH空间变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8种不同土壤因子的空间变异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全P、全N、NH+4-N、速效P和速效K有明显的空间变异结构,其中,速效P经对数转化后符合线性有基台模型,NH+4-N经对数转化后符合线性无基台模型,其他均符合指数模型;全P、NH+4-N、速效P和速效K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土壤pH和全N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8种土壤因子的空间自相关范围具有明显差异,土壤NH+4-N的变程最大,为1226m,速效P和速效K的变程分别是587和498m,其他土壤因子变程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古巧珍  杨学云  孙本华  耿增超  
【目的】研究不同棚龄日光温室蔬菜地土壤主要养分含量及变化规律,为设施蔬菜地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杨凌区3,5和8年棚龄的日光温室蔬菜地和相邻农田0~100 cm土样(每20 cm采一样品),测定土壤各剖面的pH、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P和速效K等主要养分含量,并计算其累积量。【结果】3,5和8年棚龄的日光温室蔬菜地耕层(0~20 cm土层)土壤pH值分别是7.90,7.75和7.55,分别比相邻农田耕层土壤(pH值8.20)降低了0.30、0.45和0.65;0~100 cm土层速效P累积总量分别为574.0,837.4和1 189.8 kg/hm2,分别较相邻农田(89.2 ...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继辉  李炎朋  熊雪  成月  孙逍  
以内蒙古温带草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比例和水平的氮磷输入对土壤pH和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氮磷的对照相比,添加氮磷的土壤pH在氮输入大于30g·m(-2)的情况下显著降低(P<0.05),而在不施加磷肥只施加氮肥的情况下,10g·m(-2)氮输入也显著降低了土壤pH(P<0.05),而且显著低于添加磷肥的处理(P<0.05)。另外,与高比例和水平的氮磷输入相比,低比例和水平的氮磷输入显著降低土壤大量元素(钾、钙和镁)、微量元素(铁、锰、铜和锌)和毒性元素(铝和锰)(P<0.05),而且还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雪勤  孙楠  张旭博  张崇玉  王道龙  申华平  
【目的】研究4种常规施肥模式下,添加生物炭后菜地土壤(褐潮土)CO_2释放量、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含量的变化,阐明添加生物炭对土壤CO_2释放及不同形态碳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恒温好氧培养-气象色谱测定方法,在不施肥(CK)、施有机肥(M)、施化肥(F)、有机无机混施(M+F)4种模式下投入2%和4%(质量比:生物炭/土壤干重)生物炭,定期采集气样和土样,分析土壤CO_2的释放量及DOC、SMBC含量的动态变化,并分析DOC、SMBC含量变化与CO_2释放量变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在F和M+F基础上,添加生物炭处理的土壤CO_2释放速率在培养前期(2—8 D...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原  迟美静  张玉玲  范庆峰  虞娜  邹洪涛  
【目的】分析东北黑土旱地改稻田后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13)C、~(15)N自然丰度值的动态变化,探讨旱地改稻田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的赋存能力及稳定性,揭示旱地改稻田后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全氮的演变规律。【方法】选择东北典型黑土旱地土壤(种植大豆年限大于60年,作为对照)和改种不同年限的稻田土壤(3、5、10、17、20和25年,改稻田前种植作物均为大豆),利用土壤团聚体湿筛分离技术和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研究旱地改稻田后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在0—60 cm土层,与对照土壤相比,改种水稻各年限土壤中2—0.25 mm团聚体组成有所减少,0.25—0.053 mm和2 mm团聚体组成的变化无明显规律,但旱地改稻田不同年限均以2—0.053 mm团聚体为主;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与>2 mm团聚体组成之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或P2 mm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含量与其团聚体组成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或P<0.01或P<0.05);0.25 mm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则受土层深度影响显著。与对照土壤相比,各粒级团聚体中δ~(13)C在改种水稻3年时均明显增加,在改种水稻5年时均明显下降,在改种水稻5—25年间变化不明显,各粒级团聚体中δ~(15)N在改种水稻25年间均略有下降。总体上,在改稻田3—25年间,团聚体中δ~(13)C、δ~(15)N的变化受水稻种植年限和土层深度的显著影响,其数值均随粒级的减少而增加,相同年限各粒级团聚体δ~(13)C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增大,δ~(15)N无明显变化规律。【结论】东北典型黑土旱地改稻田25年间,土壤中非水稳性大团聚体遭受破坏形成了粒径较小的团聚体,2—0.053 mm水稳性团聚体是有机碳、全氮固存的主要载体,较小粒级团聚体赋存的有机碳较为稳定,其稳定性随水稻种植年限延长、土层加深而增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费超  张士荣  梁斌  李俊良  江丽华  徐钰  丁效东  
针对设施菜地磷肥过量施用,以便为设施蔬菜土壤磷肥施用限量标准制定及磷肥增效调控方法建立提供数据支撑,以山东寿光设施蔬菜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并采集150个设施蔬菜温室,其中种植年限0-4年50个(样本n=50)、4-9年40个(n=40)、9年以上60个(n=60),每个样点共采集土壤剖面(030 cm,3060 cm,6090 cm)3层土壤样品,分别测定土壤全磷、有效磷、水溶性磷及微生物量磷及水溶性碳、微生物量碳、有机质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种植年限增加,剖面深度在030 cm,3060 c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朴  王雅洁  胡红青  刘凡  
以红壤(可变电荷土壤)和黄褐土(恒电荷土壤)为材料,通过根垫法分组盆栽种植玉米、油菜等作物,获得2类土壤的根际土、近根际土以及非根际土样品,测定了它们的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机质等含量。结果表明:在种植玉米、油菜等作物的条件下,均为根际土壤碱解氮含量最高,非根际土壤含量最小,意味着根际能活化或富集碱解氮;红壤、黄褐土非根际的有效磷含量比根际分别高28%~44%和29%~57%,表明根际有效磷存在亏缺;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有机质含量有所变化,但差异不明显。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马嘉伟  胡杨勇  叶正钱  王旭东  吴东涛  单胜道  王海龙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竹炭对红壤肥力和青菜Brassica chinensis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处理1为对照(不施肥);处理2为常规化肥,用量为复合肥(N∶P2O5∶K2O=15∶15∶15)2 000 kg·hm-2;处理3为竹炭,用量为2 250 kg·hm-2;处理4为竹炭和化肥配施,竹炭2 250 kg·hm-2,复合肥2 000 kg·hm-2。结果表明:添加竹炭可以提高土壤酸碱度(pH值),提升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P<0.05),但对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无显著影响。同时,竹炭能提高青菜产量,与化肥配施效果更好。竹炭单施降低了青菜含氮量(P<0.05),...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郭茜  陆扣萍  胡国涛  杨兴  袁国栋  沈磊磊  王海龙  
以浙江省临安市板桥镇的田间蔬菜大棚为研究样地,采用空心菜Lpomoea aquatica-小青菜Brassica chinensis轮作模式,研究了死猪炭和竹炭对大棚蔬菜生长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以不施用生物质炭处理为对照(ck),分别设置1次施用(一次性施加20 t·hm-2)与2次施用(20 t·hm-2均分2次施加)2种方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次施用死猪炭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空心菜和小青菜土壤pH值,而竹炭处理对土壤pH值无显著性影响。1次施用和2次施用死猪炭处理使小青菜产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云峰  王擎运  屠人凤  李霞  刘明学  李庆阳  樊剑波  赵怀燕  
依托长期(1989―)定位试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氮磷钾(NPK)、氮磷钾+花生秸秆(NPK+PS)、氮磷钾+绿肥(NPK+FR)、氮磷钾+腐熟猪粪(NPK+PM)、只施氮钾(CK),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旱地红壤剖面磷素形态变化与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施磷肥显著增加红壤中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提升土壤磷活化系数(PAC);相关分析表明,中等活性有机磷(MAOP)和无机磷中的磷酸铝盐(Al-P)、磷酸铁盐(Fe-P)与有效磷呈显著相关(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承孝  吴平  
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石灰和硫酸镁肥均显著地提高供试土壤上油菜的产量;施用石灰提高了土壤pH值,使油菜苗期植株和苔期叶片Mn含量及苗期植株Fe含量下降,这可能是施石灰增产的主要原因;施硫酸镁肥提高油菜苗期植株及苔期叶片Mg及N,P,K,Zn等元素含量,并使苔期叶片Mn含量下降,因此,镁不足是供试土壤油菜的障碍因子,而锰毒害则是苗期油菜生长不良的因素之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立祥  胡霭堂  戈乃玢  
通过两年动态监测和田间试验,研究了苏州市生活污泥的基本性质,及不同用量污泥(0,5.52,10.33.14.09t/hm2·a-1,干重)对6茬蔬菜产量、卫生品质、土壤pH和盐基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污泥有机质及氮、磷含量丰富,有毒重金属含量低,但锌含量较高,未经消化的污泥含较多的病原物.施用污泥明显提高蔬菜产量,但也会提高后茬蔬菜体内锌含量.并会加剧耕层上镶钙、镁淋失.使上壤明显酸化.作者认为菜地大量施用污泥应要严格控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