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02)
- 2023(9524)
- 2022(8566)
- 2021(8076)
- 2020(6781)
- 2019(15954)
- 2018(15946)
- 2017(31478)
- 2016(17060)
- 2015(19143)
- 2014(19157)
- 2013(18969)
- 2012(17303)
- 2011(15346)
- 2010(15109)
- 2009(13645)
- 2008(12994)
- 2007(11078)
- 2006(9621)
- 2005(8209)
- 学科
- 济(67732)
- 经济(67664)
- 管理(47178)
- 业(45325)
- 企(37262)
- 企业(37262)
- 方法(33900)
- 数学(29736)
- 数学方法(29433)
- 农(17366)
- 学(16442)
- 中国(16315)
- 财(16172)
- 地方(14391)
- 业经(14117)
- 农业(12057)
- 贸(11332)
- 贸易(11326)
- 理论(11173)
- 易(10977)
- 和(10909)
- 环境(10461)
- 技术(10420)
- 务(10400)
- 财务(10341)
- 财务管理(10326)
- 制(10298)
- 企业财务(9760)
- 教育(9084)
- 划(9042)
- 机构
- 大学(237921)
- 学院(235641)
- 管理(97336)
- 济(91557)
- 经济(89551)
- 理学(85320)
- 理学院(84407)
- 管理学(82969)
- 管理学院(82561)
- 研究(78037)
- 中国(55763)
- 科学(50592)
- 京(50350)
- 财(40172)
- 所(39156)
- 农(38653)
- 业大(37515)
- 研究所(36158)
- 中心(34865)
- 财经(33079)
- 江(32749)
- 北京(31572)
- 范(30631)
- 农业(30505)
- 师范(30265)
- 经(30181)
- 院(28845)
- 州(26832)
- 经济学(26765)
- 技术(25123)
- 基金
- 项目(169640)
- 科学(132526)
- 基金(122799)
- 研究(122798)
- 家(107471)
- 国家(106612)
- 科学基金(91261)
- 社会(75654)
- 社会科(71684)
- 社会科学(71664)
- 省(66246)
- 基金项目(66179)
- 自然(60835)
- 自然科(59377)
- 自然科学(59361)
- 自然科学基金(58280)
- 划(56041)
- 教育(55722)
- 资助(50880)
- 编号(50065)
- 成果(39931)
- 重点(37726)
- 部(37091)
- 发(35858)
- 创(35149)
- 课题(33907)
- 科研(32923)
- 创新(32747)
- 教育部(31536)
- 大学(31531)
共检索到3281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丽珍 何睿杰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是恢复水生生物种群、促进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修复水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放流装置是保障增殖放流效果的核心要素之一。为推进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科学规范开展,以增殖放流装置为出发点,综述当前研究进展。总结国内外增殖放流发展概况,根据我国增殖放流技术规程和相关标准,以投放方式为分类原则,将放流装置分为滑道式和潜水式2大类,分析了各类装置的特点和优缺点,讨论增殖放流装置对放流生物的影响。滑道放流装置适用于大规模且栖息水层为中上层的鱼类、龟鳖类、蟹类等水生生物,潜水放流装置适用于中小规模且栖息水层多为中下层和底层的鱼类、贝类、蟹类、海参类和珍贵濒危物种等水生生物。针对现阶段增殖放流装置的研究概况,探讨当前装置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增殖放流装置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罗刚 庄平 赵峰 冯广朋 王庆宁 韩枫
增殖放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合理规划放流物种是增殖放流工作开展的核心。为促进增殖放流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根据我国增殖放流工作的制度规范和相关要求,就增殖放流物种选择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包括放流物种的种质来源、优先选择层级、功能定位匹配以及放流公益属性等,提出了增殖放流物种选择需要注意的相关原则以及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增殖放流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为 刘家寿 叶少文 林明利 苑晶 李钟杰 张堂林
鳜(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捕食者,也是我国传统的渔业对象。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导致现阶段湖泊、水库等大水面鳜自然资源衰退严重。增殖放流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恢复的重要措施在世界各国大量开展。近年来针对鳜增殖放流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工作,切实提高了鳜增殖放流的综合效益。本文综述了基于合理放流规格、放流时间、放流地点和放流数量的鳜增殖放流技术,从经济效益、生态效应、社会效益3个方面系统阐述鳜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大水面鳜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鳜 增殖放流 效果评估 大水面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陈祺 黄硕琳
我国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实施水生生物资源增殖行动。着重分析讨论了"公众参与"原则在水生生物资源增殖中的立法实践、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最终提出:在充分发挥政府保护公共资源的主导作用下,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广泛动员和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并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关键词:
公众参与 水生生物资源 增殖放流 政策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邓景耀
中国对虾是我国开展种苗放流试验的首选对象,一方面日本1964年开始在濑户内海进行了日本对虾种苗放流试验,70年代初开始规模性放流,并取得了成功;另一方面对虾生命周期短、经济价值高。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就对其渔业生物学、种群动态和资源管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70年代末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日臻完善,为开展种苗放流试验奠定了基础。 1981年7月中旬黄海水产研究所和下营增殖站首先在莱州湾潍河口进行了对虾种苗放流试验,共放流体长30mm种苗370万尾。1982~1984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在象山港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柳凌 刘宪亭 章龙珍 鲁大椿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马杭柯 孙金秋 徐莞媛 阎斌伦 高焕
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括CRISPR/Cas9技术和CRISPR/Cpf1技术,与以往的基因编辑技术相比,具有高效、简便、低廉等优点,因此在过去短短的几年里,该基因编辑技术被大量应用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小鼠(Mus musculus)、猪(Sus scrofa)等陆生生物基因编辑相关研究中。目前,该技术在水生生物中也得到了应用,如在模式生物与疾病模型的构建、基因功能解析与筛选、水生生物新品种选育、疾病控制及海洋药物研发等方面。在阐述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结构、作用机制和与其它基因编辑技术比较的基础上,对其在水生生物多个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们提供帮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国成 许木启 戴家银 曹宏 李雪梅
硫丹是一种有机氯杀虫剂,广泛应用于蔬菜、水果、茶叶、棉花、烟草、林木等害虫的防治。然而,在杀灭害虫、提高农产品产量的同时,硫丹也会对非目标生物,特别是对栖息在水环境中的生物体产生一定影响。本文综述了硫丹对水生生物急、慢性毒理效应,初步归纳了硫丹影响水生生物代谢的机制,阐述了硫丹在水体、底泥和生物体中的分布情况,旨为评价硫丹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行为及其对人类健康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硫丹 水生生物 毒理效应 研究进展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秦传新 潘莞倪 于刚 左涛 席世改 朱文涛 马鸿梅
水生生物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养殖、运输以及展示等过程中福利水平低下现象层出不穷,寻求合适的方法来解决水生生物福利低下的问题,成为保障并提升水生生物福利的一大重要工作。环境丰容作为一项能够通过对圈养动物生存环境进行优化,提升圈养动物福利水平,使得圈养动物获得生理和心理健康,展示其自然行为的技术,成为保障和提升水生生物福利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与国外相比,国内对水生生物环境丰容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利用环境丰容技术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保障并提升水生生物福利水平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为此,本文综述了环境丰容的定义,发展历程,环境丰容与动物福利的关系,以及环境丰容技术在水生生物中的4种主要丰容技术。同时,就水生生物环境丰容技术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水生生物环境丰容提供更多方案参考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
环境丰容 动物福利 综述 水生生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林 许恒毅 杨孟 熊勇华 黄小林
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迅速,人工纳米材料(MNMs)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和建筑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大量MNMs不断进入水环境,人工纳米粒子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调研人工纳米粒子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对人工纳米粒子在5个方面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进行综述:1)对水生生物个体生长的毒性效应;2)对肝组织、鳃组织和脑组织等在组织细胞水平的毒性效应;3)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对DNA结构、mRNA和相关蛋白质表达的影响;4)对水生生物的生殖毒性效应和机制;5)对其他生理作用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毒性影响。同时还分析了MNMs对食物链的影响,进一步对MNMs在水体环境中的毒...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程家骅 姜亚洲
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是一项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管理措施。本文简要回顾了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过去一百多年来各国增殖放流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介绍了当前倡导的负责任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理念,以期为中国今后的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渔业管理 增殖放流 生态效益 负责任措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崇良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渔业资源增殖是修复受损生物资源和维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十年来在我国以及全球许多国家有着较快发展。有研究指出全球很多资源增殖项目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甚至带来了负面的生态影响,这对资源增殖产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重要警示。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以及全球渔业资源增殖的现状,重点围绕渔业资源增殖研究当中所关注的科学问题,总结了资源增殖策略与增殖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对增殖生态系统的认识,阐述了资源增殖中的关键生态过程、生态机制与时空尺度等问题,从基本原理、生态效应和空间尺度三个方面探讨了资源增殖评估研究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增殖生态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与动态,因此渔业资源增殖应基于对生态系统的全面了解,以前瞻性的评估研究指导资源增殖的规划和合理避险。通过探讨增殖评估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发展方向,本文旨在为渔业资源增殖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云涛 郭美玉 詹诚 杨晓龙 董云霞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淡水鱼类的产卵场及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渔业资源日益衰退。近年来,人工鱼巢被广泛应用于淡水流域及河口渔业资源及其生境的修复和管理,为保护淡水流域生物多样性和制定渔业管理措施等方面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对国内外人工鱼巢的类型、构造、材质进行了总结归纳,阐述了人工鱼巢的效应、布设方式及管理应用,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人工鱼巢在渔业资源增殖效应方面的研究实例,并对今后人工鱼巢的构造和材质选择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人工鱼巢 淡水水域 生境 增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陆嫔 黄硕琳
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成效显著,但在基础研究,实施管理机构、放流规范、放流效果评估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放流工作的实际效果,制约了该项工作的发展。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增殖放流管理现状和我国增殖放流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今后我国渔业增殖放流管理的完善方向,并初步构建了我国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效果评价体系和增殖放流管理框架,以进一步提高增殖放流效益,增强放流管理科学性。研究亮点: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研究,技术层面的较多,管理层面的较少。该文从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增殖放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完善了...
关键词:
增殖放流 渔业资源 渔业管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波 金显仕 吴强 谢周全
为了解增殖放流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生长、分布、摄食和食物竞争等状况,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在莱州湾进行了9次底拖网调查,其中仅4个航次的调查捕获了中国明对虾。体重瞬时增长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7月份是莱州湾放流中国明对虾的快速生长期,7月底至8月初达到生长拐点,以后生长减慢。其活动和分布规律表明,中国明对虾放流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适应后才开始溯河,8月初移出河道向深水扩展,集中分布在莱州湾西部,8月中旬主要集中在莱州湾的西部和湾口,9月初至10月中旬主要分布在莱州湾湾口和湾外。中国明对虾成虾的摄食范围较广,是偏重摄食底栖动物饵料的杂食性种类,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