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75)
- 2023(18953)
- 2022(15839)
- 2021(14680)
- 2020(12083)
- 2019(27274)
- 2018(26964)
- 2017(51641)
- 2016(28514)
- 2015(31816)
- 2014(31731)
- 2013(30713)
- 2012(28022)
- 2011(25180)
- 2010(25454)
- 2009(23757)
- 2008(22970)
- 2007(20444)
- 2006(18269)
- 2005(16566)
- 学科
- 济(110150)
- 经济(110005)
- 管理(87011)
- 业(78718)
- 企(65466)
- 企业(65466)
- 方法(44100)
- 数学(37527)
- 数学方法(37033)
- 农(32726)
- 中国(32122)
- 财(31193)
- 业经(26989)
- 地方(25577)
- 制(25346)
- 学(23786)
- 农业(21451)
- 环境(20231)
- 贸(19664)
- 贸易(19651)
- 易(19066)
- 务(18955)
- 财务(18867)
- 财务管理(18829)
- 理论(18678)
- 银(18577)
- 银行(18534)
- 和(18088)
- 企业财务(17836)
- 行(17675)
- 机构
- 学院(398248)
- 大学(396933)
- 济(157556)
- 管理(154682)
- 经济(153894)
- 研究(135044)
- 理学(132808)
- 理学院(131315)
- 管理学(129066)
- 管理学院(128332)
- 中国(101427)
- 京(84948)
- 科学(82772)
- 财(76540)
- 所(67310)
- 农(62437)
- 中心(61027)
- 江(60967)
- 研究所(60851)
- 财经(59674)
- 业大(57071)
- 范(54323)
- 经(54053)
- 师范(53869)
- 北京(53647)
- 院(49832)
- 州(48847)
- 农业(48360)
- 经济学(47033)
- 财经大学(44052)
- 基金
- 项目(268880)
- 科学(211997)
- 研究(200914)
- 基金(193438)
- 家(167621)
- 国家(166199)
- 科学基金(142997)
- 社会(126495)
- 社会科(119774)
- 社会科学(119749)
- 省(105439)
- 基金项目(101831)
- 教育(92261)
- 自然(91192)
- 自然科(88960)
- 自然科学(88940)
- 划(88417)
- 自然科学基金(87280)
- 编号(83568)
- 资助(78682)
- 成果(68727)
- 重点(60576)
- 部(58879)
- 发(58168)
- 课题(58010)
- 创(55573)
- 创新(51822)
- 国家社会(51758)
- 制(51648)
- 项目编号(51007)
- 期刊
- 济(180510)
- 经济(180510)
- 研究(121011)
- 中国(80407)
- 学报(60191)
- 财(58567)
- 农(58169)
- 管理(57878)
- 科学(55955)
- 教育(49591)
- 大学(46056)
- 学学(43129)
- 农业(39710)
- 融(37409)
- 金融(37409)
- 技术(34075)
- 业经(30816)
- 财经(28834)
- 经济研究(28116)
- 经(24653)
- 问题(23404)
- 图书(20435)
- 业(20084)
- 理论(18749)
- 科技(18746)
- 现代(18533)
- 版(18352)
- 技术经济(17953)
- 资源(17556)
- 贸(17355)
共检索到596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穆兰 方兰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必然选择,水是其他生态稳定的基础,因此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城镇化进程协调发展是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必由之路。从生态文明的概念分析水生态文明的内涵,通过规划引导、发展方式变革、水文化培育和水文明制度建设构建了水生态文明视阈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机制,提出基于城镇化质量提升机制的对策建议,从而建立和谐的水生态文明城镇。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 提升 城镇化 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文清 谷树忠 李维明
机制是制度化的方法。水质保护机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水质保护效果,是事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永续利用并发挥其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基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3省8市(区)的实地调研发现:中线水源地水质保护虽建立了相应的机制,但水质保护协调机制临时,多主体水污染防治机制滞后,河湖健康保障机制、生态补偿机制、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机制和水资源价格机制等不健全,导致水质保护措施难以落实、水安全难以保证。为此,文章建议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水质保护机制改革与创新,以确保中线工程运行安全高效、水质稳定达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熊勇清 杨评防 白云
结合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将欧洲环境局的DPSIR环境管理模型应用到新型城镇化的评价中来,在传统DPSIR模型的基础上融合新型城镇化的四个核心支点,改进的DPSIR模型将生态要素因子作为驱动力对压力作用的衔接桥梁,能更好地描述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建设协调发展关系,DPSIR框架下生态文明视阈的新型城镇化是提高驱动力,缓解压力,改善状态,消除影响和全面响应。选取广西三城市作为分析样本,实例应用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可操作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冠军
立足新时代的要求,以生态文明为重要依托,探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并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深度分析了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全面探究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障碍,以此为据,提出了新时代下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新型城镇化 协调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胜武 韩日 李小胜 宋马林 刘海猛
新型城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如何通过新型城镇化来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是淮河生态经济带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论文在解析城镇化影响水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2006—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淮河生态经济带综合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均呈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即城镇化先抑制、达到一定阈值后转为促进水生态文明建设;(2)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城市的人口城镇化在2014年皆达到拐点值,而综合城镇化水平尚未达到拐点值,需要加快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切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3)淮河生态经济带城镇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显著的倒“U”型溢出效应,同时,在当前研究期内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负向外溢效应。论文为深入解析城镇化与水资源互动关系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也为深化新型城镇化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借鉴和经验证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宏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亿人增加到2013年的7.3亿人,城镇化率达到53.73%,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然而,部分城镇为片面追求规模扩张而牺牲生态环境的现象较为突出,雾霾天气等重度空气污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文秀 李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常会遇到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调等问题。生态文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文章以河北省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文明角度对河北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化规模盲目扩大、工业农业等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环保以及城镇化政策缺失等问题制约了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步伐。在此基础上,从改善城乡二元结构,合理规划城镇产业布局,加强环境保护、强化政府引导等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生态环境背景下河北省城镇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小力
以五大发展观为引领,加快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实现"绿色发展"和"特色城镇化"有效互动,具有重大意义。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探讨西部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推进的战略、发展时序与科学布局。该研究对于我国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西部民族地区 特色城镇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晓燕
我国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生态补偿已成为我国生态保护、恢复和建设的主要手段,流域水生态补偿是我国生态补偿的重要内容,它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区域利益冲突,促进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战略的全面实施,为流域水生态补偿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机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春雨 刘英英 李萍 陈秋霞
[目的]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测度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明确新型城镇化的优缺点,有利于经济与环境、城市与乡村之间协调发展。[方法]文章以泉州市为靶区,从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3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确定指标权重,并通过评价模型定量估算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结果](1)在2000—2015年,在社会发展系统和经济发展系统上晋江市发展最好,洛江区发展最差;在生态环境系统上南安市发展最好,发展最差是惠安县, 3个层面内都有一定的波动。(2)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处于0.246 5~0.805 0之间,呈现"中间高,边缘低"的空间分布;泉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中晋江市(0.805 0)最高,洛江区(0.246 5)最低,它们之间差距近2倍,城市差异明显,存在一定的聚集状态。[结论]今后,亟需从社会生活系统、经济发展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3个层面同步发展,推动泉州市新型城镇化永续发展,以期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定量研究提供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舜 毋庆刚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必须聚焦于"人的城镇化",优化城镇化的布局和形态,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文明体系,基于产业生态、自然生态、居住生态、文化生态、农村生态的综合视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士斌
城镇化与工业化在不同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的关联特性,非农劳动收入与城镇化水平存在"S"形关系。当前中国实际上已迈入了由工业化和收入增长的阶段性特征而导致的内生城市化发展道路。随着城镇化发展和进城农村劳动力收入的提高,内需市场也会随之扩大。因此,政府并不需要刻意采取措施直接推动城镇化进程,而只要通过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构建农民工收入持续增长的机制,以及为新市民发展城镇公共设施和公共福利,即旨在服务于城镇化可以更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关键词:
城镇化 投资与消费 关联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瑞 刘婷 张跃胜
从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三个层次考察了城镇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三者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454、-0.107和-0.012,人口城镇化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促进效应,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的累计值、偏离度和综合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均具有显著影响;由于经济、产业和国土空间的差异,城镇化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效应存在空间异质性。据此,从制定精准城镇化发展规划和促进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多维度视域 城镇化 生态文明 影响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红霞 赵爽 金益多
新型城镇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热点问题,如何将生态文明的理论融入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生态文明为视角,从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等五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CritiC方法对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显示: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处于转型后期阶段。本文依据测度结果,从城镇产业结构、城乡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城镇居民生活方式等角度提出了提升河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新型城镇化 Critic方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爱华
工业文明的兴盛直接开启了人类社会对生态文明的反思,在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企业发展与其生态责任之间难以磨合的冲突成为了人们争论的焦点。在生态文明的大战略中,如何促使企业从被动需要承担到主动自觉承担其生态责任成为了整个战略部署中的核心环节。企业生态责任的培育机制包涵企业生态责任披露机制、政府税收与行政打击手段以及媒体报导与市场教育,该机制有助于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与承担生态责任之间的博弈中,更加理性和主动地承担起生态责任。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企业生态责 培育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