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6)
2023(10890)
2022(9192)
2021(8492)
2020(6754)
2019(15091)
2018(14693)
2017(28022)
2016(14852)
2015(15972)
2014(15685)
2013(15421)
2012(14388)
2011(13200)
2010(13320)
2009(12102)
2008(11477)
2007(10143)
2006(9091)
2005(8289)
作者
(42702)
(36180)
(35783)
(34183)
(22898)
(17477)
(16121)
(13785)
(13737)
(12670)
(12529)
(12092)
(11795)
(11261)
(11201)
(11086)
(10430)
(10385)
(10361)
(10251)
(8929)
(8730)
(8457)
(8366)
(8183)
(7989)
(7819)
(7600)
(7302)
(7004)
学科
(80047)
经济(79989)
管理(40177)
(32007)
方法(24881)
(24153)
企业(24153)
地方(23370)
数学(21941)
数学方法(21669)
环境(18313)
中国(18293)
(17893)
(17555)
业经(14867)
地方经济(14278)
(13097)
农业(12333)
(11092)
(11048)
(10096)
资源(9763)
(9755)
金融(9752)
(9724)
(9579)
贸易(9573)
生态(9458)
经济学(9129)
(9092)
机构
学院(210933)
大学(208857)
(93190)
经济(91280)
研究(79049)
管理(74839)
理学(64173)
理学院(63259)
管理学(62100)
管理学院(61700)
中国(57767)
科学(48926)
(44741)
(40119)
(39864)
研究所(36576)
中心(35617)
(34315)
财经(31990)
(31963)
业大(30590)
经济学(29814)
(29647)
师范(29395)
(28903)
(28873)
北京(28144)
农业(26551)
经济学院(26500)
(25987)
基金
项目(144004)
科学(113550)
基金(104662)
研究(103332)
(92200)
国家(91477)
科学基金(78183)
社会(68348)
社会科(64797)
社会科学(64776)
(56583)
基金项目(56090)
自然(49862)
自然科(48559)
自然科学(48544)
自然科学基金(47639)
(47409)
教育(45230)
资助(41666)
编号(39892)
(33304)
重点(32937)
成果(31070)
(30434)
国家社会(29110)
(29064)
课题(28284)
创新(27335)
科研(27165)
发展(26813)
期刊
(112484)
经济(112484)
研究(65505)
中国(40839)
学报(32802)
科学(31885)
(31134)
(30091)
管理(27045)
大学(24733)
学学(23712)
农业(21373)
经济研究(18862)
(18155)
金融(18155)
技术(17183)
教育(16786)
业经(16771)
财经(16107)
问题(14415)
(14051)
资源(13370)
(11084)
技术经济(10717)
(9968)
统计(9961)
(9768)
现代(9743)
(9591)
世界(9467)
共检索到320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许国钰  杨振华  任晓冬  肖杰  高洋  刘立冰  
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水环境系统质量下降,导致水环境脆弱性逐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协调水环境与人口—经济—生态空间格局,文章从水环境脆弱性评价的角度,利用模糊集对分析法对贵阳市水环境脆弱性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人口—经济—生态空间格局的优化对策,结果表明:(1)贵阳市水环境脆弱性分区为轻度、中度、重度脆弱性,所有分区均存在劣V类水质河段,COD、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排放比重均值达54.38%,整体水环境质量有待改善;(2)通过人口—经济—生态空间格局的统筹优化,提出"水源地空间生态化、水旱地交替布置、居民点城镇集聚、工矿点下游集聚"的优化对策,为贵阳市水环境的有效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懿  时蓓蓓  刘小迪  
将"过度依赖旅游业"作为导致经济脆弱性的主要诱因,构建旅游经济依赖型目的地经济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而运用S/R模型和障碍度模型评价脆弱性值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张家界市、阿坝州、丽江市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极端脆弱或很脆弱状态,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不足、过度依赖旅游业、旅游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旅游繁荣导致的去工业化和去农业化是经济脆弱性高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海玲  马蓓蓓  薛东前  江军  刘精慧  
依据脆弱性评价的"暴露性—敏感性—适应能力"准则,将丝路经济带战略下的快速全球化、工业化和城镇化作为外部扰动风险,采用TOPSIS法对当前我国西北地区丝路沿线城市的综合脆弱性和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分要素脆弱性进行评价,探讨其空间分异、要素关联、影响因素及与城市类型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城市综合脆弱性属于高度脆弱,非均衡特征明显,随着丝路经济带的向西推进呈倒"U"型曲线,高度脆弱区集中在西北地区中部。社会和生态环境脆弱性对综合脆弱性影响较大,经济与社会要素的正向耦合关系显著,"资源诅咒"风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媛媛  卢荣旺  唐波  林琳  
基于PSR理论构建贫困地区生态—经济脆弱性评价体系,以韶关市8个贫困县为案例地分析其脆弱性时空格局并探讨耦合度和障碍因子,研究发现:(1)生态脆弱性整体呈"U"型走势,经济脆弱性呈匀速下降趋势,生态—经济脆弱性呈倾斜且平滑的"L"型阶段性下降趋势。(2)县域生态脆弱性空间差异较大,经济脆弱性空间差异缩小,生态—经济脆弱性形成"东高西低、中部适宜"的格局。(3)大部分地区生态—经济耦合脆弱性在中度水平以下,耦合度较高的县主要集中在中部片区。(4)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是影响该地区耦合脆弱性的主要障碍因子,年降水、气温和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状态指标是基础障碍因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响应指标重要性有所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媛媛  卢荣旺  唐波  林琳  
基于PSR理论构建贫困地区生态—经济脆弱性评价体系,以韶关市8个贫困县为案例地分析其脆弱性时空格局并探讨耦合度和障碍因子,研究发现:(1)生态脆弱性整体呈"U"型走势,经济脆弱性呈匀速下降趋势,生态—经济脆弱性呈倾斜且平滑的"L"型阶段性下降趋势。(2)县域生态脆弱性空间差异较大,经济脆弱性空间差异缩小,生态—经济脆弱性形成"东高西低、中部适宜"的格局。(3)大部分地区生态—经济耦合脆弱性在中度水平以下,耦合度较高的县主要集中在中部片区。(4)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是影响该地区耦合脆弱性的主要障碍因子,年降水、气温和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状态指标是基础障碍因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响应指标重要性有所提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苏飞  张平宇  
基于经济系统脆弱性内涵,从石油城市经济系统对区域可采石油资源逐渐枯竭的敏感性及应对能力两个方面构建了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利用熵值法和综合指数法对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以大庆市为例,分析其2001年以来经济系统脆弱性时序变化特征,同时选择5个典型地级石油城市与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脆弱等级;与其他石油城市相比,2006年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低于西部城市,高于中东部城市,与东北其他城市相近。最后提出了降低经济系统脆弱性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石油城市经济转型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於琍,曹明奎,李克让  
未来100年气候变暖速度将比上一世纪提高2-10倍,势必对生态系统的格局、过程和服务功能产生巨大影响,威胁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评价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脆弱性是当前全球变化和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气候变化以及生态系统对其响应和适应的复杂性,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进展缓慢。本文在阐明生态系统脆弱性概念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及其脆弱性评价研究的现状、方法,归纳和介绍了脆弱性评价研究的三种主要方法--模型模拟研究、指标评价研究以及类比研究,指出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足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崔连翔  
通过构建耦合模型和脱钩状态模型,定量研究1990—2015年郑州市要素空间极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5年郑州市要素空间极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二者之间的关联度较高,整体上表现为高度耦合和基本协调,说明要素空间极化与生态环境脆弱性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关系。(2)从二者之间的脱钩指数来看,表现为整体上升但局部剧烈波动的演变特征,具体分为两个阶段:脱钩指数小于1(1990—2007年、2015年)和脱钩指数大于1(2007—2014年)。随着极化度的增长,生态环境脆弱性也呈增长态势,表明生态环境受要素空间极化的影响程度逐步加大。(3)借助Eviews 8.0判断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要素空间极化是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格兰杰原因。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天国  
随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经济进入大调整阶段,各经济体发展状况更趋分化。金砖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不同经济体出现债务规模扩大、出口疲软造成的经常账户余额减少和汇率大幅贬值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把握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通过政府总债务、汇率下降幅度以及经常项目收支等指标分析金砖国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金砖国家探索防范系统性风险新模式,完善金砖开发银行功能与国内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陈钟鸣  尹文强  宋俊伟  唐昌海  丰志强  闻庆柱  孙葵  
目的:对新医改后山东省村卫生室经济脆弱性情况进行研究。方法:筛选了卫生室经济脆弱性评价指标,并运用集对分析法和障碍性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4年村卫生室经济敏感性和应对力水平均较高,敏感性指数和应对力指数分别达到0.87和0.96以上,卫生室脆弱性水平较低,脆弱性指数均在0.26以下,呈先降后升的态势。诊疗收入是卫生室经济敏感性的主要贡献因素,2012—2014年,其障碍度系数分别为0.046 8、0.042 6和0.389 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总额是卫生室经济敏感性应对力的主要障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鹤  张平宇  
基于国内外脆弱性研究文献资料的回顾,对脆弱性研究的演进过程、研究现状与进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指出了脆弱性研究对于推动地理学人地系统研究的借鉴意义。作为当前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性科学领域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脆弱性研究得到了地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广泛关注,呈现出跨学科、综合集成的研究趋势,在概念体系、分析框架、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进展丰富,但尚未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独立完善的理论与方法论体系。随着脆弱性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文与自然要素综合作用下的耦合系统脆弱性过程与机制,脆弱性研究在分析人地相互作用的尺度嵌套问题、促进人地系统研究的综合集成与学科交融、增强人地系统研究的实践指导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平星  樊杰  
生态系统脆弱性受到自然与人文因素双重影响。以广西西江经济带为例,采用VSD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分解脆弱性,构建包含自然和人为因素25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开展脆弱性评价与分区。结果表明,不脆弱区、一般区、脆弱区、很脆弱区和极脆弱区分别占11.31%、22.63%、27.60%、24.39%和14.07%,东西部地区脆弱性较高,中部地区脆弱性较低;自然因素导致的脆弱区主要分布于东西部山区,人为因素主导的脆弱区分布于中部盆地的城镇及其周边;经济带约53%的建设用地分布于很脆弱区和脆弱区,未来新增建设用地需要重点向不脆弱区和一般区转移。根据分区结果和诱因差异,提出了不同类型区开发与保护的相...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朝辉  王太祥  
生态退化与经济贫困是荒漠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障碍与主要矛盾。通过对新疆和田地区的考察,建立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HP与EVM方法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设计了和田地区县级尺度的生态脆弱性与社会经济贫困耦合协调模型,显现了和田荒漠干旱区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生态脆弱区与经济贫困区高度重叠,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显著负向耦合,和田地区生态治理与贫困消除陷入厄运循环;(2)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的耦合态势揭示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现实价值与实践依据,为和田地区精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增贤  解利剑  
文章将经济系统脆弱性理论引入旅游城市研究,以我国传统旅游城市桂林为例,构建旅游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权重,测度1999~2009年桂林经济系统的脆弱性。研究表明,旅游城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本质上是结构型脆弱性,产业多元化发展总体上能够降低旅游城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但桂林产业多元化是围绕旅游业建立,旅游业的波动必然带来城市经济的震荡,表现出较高的脆弱性。根据研究结论,文章认为产业多元化并非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也非旅游城市发展的唯一诉求。如果城市发展能够更多地照顾社区利益,藏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士君  王永超  冯章献  
石油城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的一种,具有许多有别并严重于其它综合性城市的脆弱性问题。其中,石油资源主导下的经济系统脆弱性尤为突出并亟待调整规避。以石油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的过程、机理和特征。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四方面分析了石油城市经济系统的特殊发展条件;指出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的四个过程,即:城市形成期——脆弱性产生、城市成长期——脆弱性增强但具有隐蔽性、城市成熟期——潜在脆弱性巨大、城市转型期——脆弱性接近最大化。认为"刚性的产业结构、接续产业发展不完善、替代产业不发达、产业转型困难、石油资源日益枯竭"是石油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发生的主要因素。构建脆弱性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以大庆市为例进行脆弱性程度评估,进而得出大庆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呈逐步降低趋势,但是仍处在中等脆弱水平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