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72)
2023(4028)
2022(3450)
2021(3283)
2020(2814)
2019(6320)
2018(6466)
2017(11699)
2016(6733)
2015(7838)
2014(7939)
2013(7771)
2012(7562)
2011(6820)
2010(6988)
2009(6338)
2008(6421)
2007(5939)
2006(5179)
2005(4567)
作者
(22879)
(18995)
(18985)
(17917)
(11811)
(9423)
(8594)
(7480)
(7311)
(6911)
(6664)
(6527)
(6015)
(5975)
(5910)
(5895)
(5840)
(5696)
(5533)
(5415)
(4842)
(4822)
(4782)
(4351)
(4314)
(4309)
(4159)
(4149)
(4039)
(3949)
学科
(30710)
经济(30684)
管理(19533)
(14700)
方法(12744)
(11411)
企业(11411)
数学(11183)
数学方法(10980)
(8161)
(7216)
中国(6361)
地产(5306)
(5306)
房地(5306)
房地产(5306)
(4977)
环境(4865)
业经(4824)
农业(4787)
理论(4719)
(4331)
贸易(4328)
(4322)
城市(4240)
(4193)
(4088)
地方(4017)
城市经济(3853)
经济管理(3634)
机构
大学(102584)
学院(101181)
研究(37666)
(36228)
经济(35388)
管理(34841)
理学(29879)
理学院(29408)
管理学(28544)
管理学院(28378)
中国(28275)
科学(27177)
(24588)
(23126)
(21028)
业大(20043)
农业(19757)
研究所(19475)
中心(17188)
(15935)
(15922)
北京(14380)
(14218)
师范(13984)
农业大学(13421)
(13266)
财经(12766)
(12569)
技术(12523)
(12226)
基金
项目(69375)
科学(53163)
基金(49912)
(46238)
国家(45866)
研究(44857)
科学基金(37667)
(27011)
社会(26986)
自然(26795)
基金项目(26760)
自然科(26156)
自然科学(26150)
自然科学基金(25705)
社会科(25536)
社会科学(25528)
(23881)
教育(21234)
资助(21035)
编号(17362)
重点(16234)
计划(15064)
(14798)
(14402)
成果(14168)
(13769)
科研(13680)
科技(13325)
创新(12961)
大学(12580)
期刊
(40345)
经济(40345)
研究(26629)
学报(24047)
中国(21986)
(21964)
科学(20239)
大学(17526)
学学(16698)
农业(15002)
管理(12479)
(12329)
教育(11828)
技术(8449)
(8085)
(7575)
金融(7575)
业大(7460)
(6777)
财经(6411)
农业大学(6294)
资源(6266)
经济研究(5993)
(5659)
业经(5412)
科技(5157)
问题(5149)
统计(5134)
图书(5025)
技术经济(4815)
共检索到151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正康  陆天水  陈伟华  庄康  
实验动物为14头安装临时性颈静脉血管瘘管的乳用水牛.手工挤乳过程中间隔采取血样和记录乳房内压.放射免疫法检测表明,挤乳引起血液催产素浓度大幅度升高,约1.5min 达峰值(平均865±190pg/ml);同时乳房内压发生相应变化,挤乳中期平均高达4666Pa 左右.注射外源催产素5~20IU,可迅速解除排乳抑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文东  范洁  王志豪  徐永平  郭晓  金秀芳  董伟  付蒙洲  
【目的】研究催产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OTR)在雌性山羊颈前神经节中的分布情况。【方法】以健康未怀孕的成年雌性山羊为研究对象,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研究雌性山羊颈前神经节中OTR的分布特点。【结果】OTR在雌性山羊颈前神经节中分布广泛,OTR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神经元胞质,有的呈黄褐色,为中等阳性,有的呈棕褐色,为强阳性;细胞核呈空泡状,着色极淡或不着色,为阴性。支持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内也有少量OTR阳性产物存在,呈淡黄色,为弱阳性。图像分析表明,颈前神经节内神经元细胞OTR的相对表达量与非神经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在雌山羊颈前神经节中,OTR主要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钢春  杜富宽  黎燕  张勇  徐跑  
为了丰富刀鲚人工繁殖理论,探明LHRH-A2对刀鲚的催产效果及其雌鱼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2冬龄人工养殖刀鲚为研究对象,通过注射LHRH-A2进行人工催产,并分析催产效果;同时应用放射性免疫、化学发光等方法,对人工催产过程中刀鲚雌鱼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按照雌鱼30μg/kg、雄鱼减半的剂量注射LHRH-A2,刀鲚亲鱼死亡率为16.67%±3.34%;存活刀鲚亲鱼群体中,效应时间为21~24 H,催产率为83.33%±3.34%,受精率为75.06%±6.19%。注射催产素21 H内,血浆中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2)、催乳素(pRoLActin)...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华加敏  田雨  何生平  刘小军  向明慧  周天赐  徐晨杰  陈芳慧  蔡亚非  
[目的]酮病是高产奶牛常发的代谢性疾病,本试验旨在通过分析奶牛泌乳早期的生产性能DHI(奶牛群体改良)以及外周血的血细胞成分分析数据,阐明酮病发生与以上指标的相关性,及早预警牧场牛群酮病的发展。[方法]连续3年(2018—2020年)追踪江苏省境内某规模化牧场高产奶牛产后前3个月酮病高发期的生产性能数据,筛选出25头健康和20头酮病奶牛,进一步采集2020年产后第1个月的外周血进行血细胞分析;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对酮病的预警作用,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确定各指标对酮病的预警值。[结果]奶牛生产性能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脂率与酮病显著正相关,乳糖率与酮病显著负相关;奶牛血细胞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细胞数和嗜酸性粒细胞数是与酮病正相关的指标;进一步相关分析发现:鲜牛乳中乳脂率和血液中淋巴细胞数两项联合指标对奶牛酮病具有显著的预警作用,其中乳脂率的最佳分界值为4.21%,淋巴细胞数的最佳分界值为4.815×10~9 L~(-1)。[结论]生鲜奶中的乳脂率和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数可作为奶牛产后发生酮病的预警依据,用于指导牧场及时做好调控管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树新  许尚忠  李金泉  高雪  任红艳  陈金宝  马云  
为了有效地防控奶牛乳房炎,并掌握其发病原因,试验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品种、年龄、胎次、泌乳月和采样季节诸因素对奶牛乳房炎的影响。结果发现:乳用牛比乳肉兼用型牛更容易患乳房炎;随着年龄的增长,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上升;在潮湿多雨的季节里,奶牛更容易得乳房炎;随着泌乳月的加大、胎次的升高乳房炎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恒蕊  谢洋洋  葛丽岩  张潇  田博文  罗军  史怀平  李杰  胡建红  张迎锐  
【目的】探究奶山羊不同泌乳时期乳房类型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泌乳性能的影响。【方法】以99只健康、产奶期相近的初产泌乳西农萨能奶山羊为试验对象,对其5个泌乳时间点(14,70,126,182和211 d)的乳房类型(乳房外形分为方圆形、长条形和宽扁形,乳房基部分为半球形和柚子形)和日产奶量进行记录,同时采集乳样对乳成分(脂肪率、蛋白率、乳糖率、总固体和非脂率)和体细胞数进行检测,并利用SPSS软件对试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泌乳时间的增加,方圆-半球型(Sh)乳房数量占比呈下降趋势,长条-柚子型(Lg)乳房数量占比呈上升趋势;乳房外形由方圆形(S)和宽扁形(W)趋向长条形(L)转变,乳房基部由半球形(h)趋向柚子形(g)转变; 5种乳房类型整体趋向长条-柚子型(Lg)乳房变化。泌乳70 d时,方圆-半球型(Sh)乳房和长条-半球型(Lh)乳房的奶山羊产奶量显著高于长条-柚子型(Lg)乳房和宽扁-柚子型(Wg)乳房(P0.05)。【结论】奶山羊的乳房类型随着泌乳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泌乳70 d时,方圆-半球型(Sh)乳房和长条-半球型(Lh)乳房奶山羊的产奶量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盼  孙宇  李莲  毛杰  柳许娟  王根林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p38通路及相关因子与乳房炎的关系。[方法]选择正常和患临床乳房炎2组共6头荷斯坦奶牛进行研究。收集2组奶牛的乳样、血样以及组织样品,利用石蜡包埋和HE切片染色对奶牛乳腺组织进行观察,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对p38、TLR4、TNF-α和IL-1βmRNA水平的表达进行分析,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对p38、TLR4、TNF-α和IL-1β蛋白水平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患乳房炎奶牛乳腺组织中p38、IL-1β和TNF-αmRNA水平表达显著升高(p<0.05)。ELISA结果表明:两组样品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水平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超群  李帅鹏  张申  谢顺  魏开赟  黄显会  
【目的】头孢洛宁为第一代半合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临床以每个乳区250mg用于治疗亚临床感染引起的乳房炎。头孢洛宁通过与敏感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相结合,从而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目的。笔者开展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乳期)在牛奶中的残留消除规律研究,以期为该药的合理使用和乳品安全生产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头进入干乳期的健康奶牛,每个乳区分别注入一支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平均干乳期为50 d,奶牛产犊开始泌乳后的6、12、24、36、48、60、72、96和120 h,将每头奶牛每次采集的4个乳区的奶混合。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150mm×2.1mm,3.5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洗脱,流速0.25 mL/min,柱温为35℃,进样量为5.0μL。头孢洛宁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离子化,正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电喷雾电压(IS)为4k V,雾化气压力(GS1)为55psi,气帘气(CUR)为15 psi,辅助气流速(GS2)为35psi,离子源温度(TEM)为600℃;定量离子对为m/z→459.4/337.3。样品自然解冻,取5 g牛奶,置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20 mL乙腈,涡旋混匀2min,在10℃条件下10 000 r/min离心10 min。将上清液用15 mL75%乙腈水溶液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两次的提取液,并加入10 mL乙腈饱和的正己烷,震荡1 min,弃掉正己烷,把提取液移至100 mL鸡心瓶中,在40℃用旋转浓缩仪旋转蒸发除去乙腈。向已除去乙腈的样品溶液中加入20 mL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 H8.5。将样品提取液以3 mL/min的流速通过HLB固相萃取柱,先用5 mL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洗涤鸡心瓶并过柱,再用2 mL水洗柱。用2 mL乙腈洗脱,收集洗脱液于刻度样品管中,在40℃下用氮气浓缩仪吹干,用2 mL水溶解残渣,摇匀后,过0.22μm滤膜,取样供LC-MS/MS检测。【结果】头孢洛宁在2—200μg·kg~(-1)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1—0.997之间。该方法检测限为0.5μg·kg~(-1),定量限为2μg·kg~(-1)。头孢洛宁在2、20、40和200μg·kg~(-1)四个添加水平上的平均回收率为73.60%—103.52%,批内变异系数为1.85%—10.41%,批间变异系数为3.41%—8.97%。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回收率和变异系数满足残留检测定量分析要求。使用头孢洛宁干乳期乳房注入剂的初产奶牛,在产犊后96 h低于定量限。经产奶牛在产犊36 h低于定量限,24h均低于MRL。【结论】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干奶期)按推荐剂量4个乳区(250 mg/乳区)给药后,其产犊泌乳后牛奶中的弃奶期为24 h。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广栋  吕东颖  田秀芝  姬鹏云  郭江鹏  路永强  刘国世  
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是影响世界奶牛业发展的主要常见疾病之一。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病原体引起的临床和隐形乳房炎对动物性食品安全及畜牧业的正常发展构成巨大安全隐患,全球每年因奶牛乳房炎导致的经济损失多达数十亿美元。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测序成本的不断降低,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多组学时代,其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奶牛乳房炎来说,传统的组织病理学筛查、体细胞计数、牛乳pH检测、牛乳电导率检测、酶活检验、红外热显影等诊断技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充分全面地阐明其发病机理,已不能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组学技术即Omics,主要包括基因组学技术、蛋白质组学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等。通过基因组学研究不仅能从转录层面上揭示奶牛乳房炎复杂性状的表型变异及遗传基础,还能从转录后调控(miRNAs、LncRNAs等)和表观遗传学修饰(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层面挖掘出相关的DNA和RNA变化及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奶牛乳腺组织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机制,筛选鉴定出乳房炎抗性的信号通路及关键候选基因,从而提高基因组预测或选择的准确性。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能够对不同环境不同状态的牛乳及乳腺组织的蛋白质种类、表达丰度、蛋白互作、翻译后修饰等进行比较分析,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经过COG功能注释、数据库比对、GO和Pathway富集分析,可以从蛋白水平揭示乳房炎发生及防御过程中的复杂调控机制,同时还能发现乳房炎诊断的标记分子,进而为乳房炎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潜在的精准靶点。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代谢组学研究,能够同时对机体在内、外环境等复杂因素作用下及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如氨基酸、脂类、碳水化合物等)进行精准、高效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阐明相关的代谢途径;其作为基因表达的最下游,能使基因和蛋白质表达的微小变化在代谢物水平上得到放大,进而可以更充分地反映细胞功能。将代谢组学技术应用到奶牛乳房炎研究中,能够分析出差异代谢物、鉴定出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进而揭示奶牛乳腺的生理及病理变化过程。总之,将各组学技术及多组学整合关联分析应用到奶牛乳房炎研究中可以更深入地揭示其病原防御机制,进而为乳房炎的预测、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本文就最近几年组学技术在奶牛乳房炎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奶牛健康及奶业安全发展提供指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塔娜  浩毕斯哈拉图  邓振军  王桂琴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多发的疾病之一,严重制约着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文章对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这将对内蒙古自治区奶牛养殖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饶义平  唐文浩  胡朝源  
德昌水牛血液中元素背景值的研究饶义平,唐文浩,胡朝源关键词:德昌水牛,血液,元素,背景值,比例ASTUDYONTHEBACKGROUNDVALUESOFELEMENTSINDECHANGWATERBUFFALOES'BLOOD¥RaoYiping;T...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龙  王丙云  朱祖康  J.Gonzalez-GalleGo  毛鑫智  
将8头经粪便检查和Dot-ELISA检测确认无肝片吸虫感染的雄性去势水牛随机分成感染组(n=5)和对照组(n=3)。感染组每天每头经口感染60个囊蚴,连续20d。结果表明:水牛慢性感染肝片吸虫后,红细胞CR1花环率从感染后第2周即显著降低,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则显著升高;白细胞数的总体水平在19周前高于对照组,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加,而淋巴细胞则有所下降;在淋巴细胞中可见T细胞比例显著下降,B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并引起血清白细胞介素-2水平的降低和抗肝片吸虫的IgG含量的显著升高。激素变化主要表现为皮质醇水平在感染初期升高,胰岛素在高于对照组的水平上波动,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未见与对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强  王聪  姜俊兵  张魏魏  杨效民  贺东昌  
【目的】研究丙二醇对泌乳早期奶牛采食量、泌乳性能、体重变化、能量平衡、血液代谢产物和尿酮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2头经产奶牛,根据泌乳期、上一泌乳期305d产奶量和预产期,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2-丙二醇0、150、300和450ml·d-1,测定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体重、血糖和尿酮等浓度的变化。【结果】日粮添加丙二醇对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乳蛋白率、乳糖率、乳干物质率和饲料转化效率无显著影响,450ml·d-1组乳脂率显著低于0和150ml·d-1组(P<0.05)。添加丙二醇后,300、450ml·d-1组血浆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显著高于0组(P<0.05)...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兆玉  周岩民  王根林  王恬  刘永刚  
选用16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按拉丁方设计进行试验,研究饲粮中补充0、8、12和16 g.d-1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产奶量、乳成分以及血液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补饲过瘤胃蛋氨酸能够提高奶牛乳蛋白、乳脂率和酪蛋白水平。补饲过瘤胃蛋氨酸对产奶量较高(>22 kg.d-1)的奶牛有增加产奶量的趋势,对产奶量低的奶牛没有积极作用,能提高高产奶牛乳蛋白和乳脂肪量。选用9头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在补饲过瘤胃蛋氨酸和普通蛋氨酸前后连续采血44 h,探索蛋氨酸的吸收变化曲线,发现奶牛补饲过瘤胃蛋氨酸后12~16 h达到吸收高峰,过瘤胃蛋氨酸能显著提高奶牛血清蛋氨酸水平,而补饲普通蛋氨酸则无明显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直  蒋振国  徐一树  张冬梅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7头黑白花奶牛发情周期血液中5种生殖激素的含量。FSH:平均值8.90±21.68ng/ml,第1天2.34±1.49ng/ml,之后处于低水平,8天出现高峰28.58±64.45ng/ml;LH:平均值4.13±10.68ng/ml,发情后12h最高29.15±16.62ng/ml,之后处于低水平;PRL:平均值20.45±12.00ng/ml,全周期变化较大,1天出现高峰43.1±28.62ng/ml,6天和14天有两个较高的峰35.43±31.33ng/ml和34.88±27.58ng/ml;P4:平均值2.96±1.85ng/ml,全周期变化不大,0天2.70±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