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71)
- 2023(18065)
- 2022(15052)
- 2021(13901)
- 2020(12198)
- 2019(27519)
- 2018(27494)
- 2017(52661)
- 2016(28626)
- 2015(32236)
- 2014(32034)
- 2013(31746)
- 2012(29135)
- 2011(26116)
- 2010(26350)
- 2009(24877)
- 2008(25074)
- 2007(22894)
- 2006(20077)
- 2005(18098)
- 学科
- 济(122932)
- 经济(122770)
- 业(108505)
- 管理(96459)
- 企(90010)
- 企业(90010)
- 方法(57556)
- 农(49413)
- 数学(48109)
- 数学方法(47581)
- 财(39491)
- 业经(35464)
- 农业(32535)
- 中国(29601)
- 制(28427)
- 务(26858)
- 财务(26803)
- 财务管理(26746)
- 企业财务(25413)
- 贸(21598)
- 贸易(21587)
- 技术(21433)
- 学(21211)
- 易(21015)
- 地方(20409)
- 体(20355)
- 理论(19735)
- 和(19702)
- 策(19418)
- 银(19327)
- 机构
- 学院(415998)
- 大学(410901)
- 济(173441)
- 经济(169965)
- 管理(165256)
- 理学(142225)
- 理学院(140852)
- 管理学(138554)
- 管理学院(137803)
- 研究(132260)
- 中国(105361)
- 京(85253)
- 财(83513)
- 农(80932)
- 科学(80090)
- 所(66645)
- 财经(65580)
- 业大(64731)
- 江(64685)
- 中心(63820)
- 农业(62737)
- 研究所(59843)
- 经(59478)
- 经济学(52761)
- 北京(52656)
- 州(50405)
- 范(49102)
- 师范(48545)
- 财经大学(48194)
- 经济学院(47769)
- 基金
- 项目(274355)
- 科学(217296)
- 基金(201119)
- 研究(199715)
- 家(174710)
- 国家(173165)
- 科学基金(149997)
- 社会(128499)
- 社会科(121656)
- 社会科学(121624)
- 省(108506)
- 基金项目(106284)
- 自然(97314)
- 自然科(95102)
- 自然科学(95070)
- 自然科学基金(93409)
- 教育(91470)
- 划(89881)
- 资助(81940)
- 编号(81200)
- 成果(65111)
- 部(61217)
- 重点(61188)
- 创(58918)
- 发(58292)
- 课题(54733)
- 创新(54623)
- 制(53526)
- 国家社会(53442)
- 科研(52932)
- 期刊
- 济(195763)
- 经济(195763)
- 研究(116994)
- 中国(80458)
- 农(79133)
- 财(69140)
- 学报(63990)
- 管理(62921)
- 科学(59680)
- 农业(53146)
- 大学(49601)
- 学学(47342)
- 融(42118)
- 金融(42118)
- 技术(37831)
- 业经(36483)
- 教育(36167)
- 财经(33129)
- 经济研究(29583)
- 业(28776)
- 经(28360)
- 问题(26351)
- 技术经济(22313)
- 版(21506)
- 统计(20865)
- 财会(19567)
- 世界(19560)
- 理论(19482)
- 策(19289)
- 贸(19026)
共检索到619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惊柱
化肥投入造成的面源氮、磷源已成为水源涵养地水体面源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东江湖库区作为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其农业生产投入的化肥已给该地保持Ⅱ类水质带来了很大压力。通过基于农民保留效用的生态补偿方式来控制农业生产的化肥投入是水源涵养地面源污染控制的有效措施。文章基于东江湖库区2012年的技术水平、生产条件和物价水平,测算出补偿标准为:水稻9967.35元/公顷,玉米4109.4元/公顷,生姜37 477.35元/公顷,板栗8121.75元/公顷,茶树12 910.20元/公顷,橘树20 522.4元/公顷。若要分阶段进行,首先应该控制橘树的化肥投入。补偿金可以通过东江湖的生活供水收入、发电收入和...
关键词:
水源涵养地 农业生产 化肥投入 面源污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佳彬 王洋
[目的]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精准化发展,有助于维稳国家粮食安全,尽早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发展目标。[方法]文章利用对黑龙江省13市47村298个玉米种植户的微观数据,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技术无效率模型,实证检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是否产生重要影响。[结果]目前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平均值在75%左右,有较大提升空间;农资供应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机作业服务均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但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农业信息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其次是农机作业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和农资供应服务;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担任村干部、是否有农地流转、玉米收入占比对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是否兼业对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要从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农户认知水平等方面入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饶静 纪晓婷
本文基于农户调查数据来分析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困境的情况。研究认为,农业面源污染不能完全归咎于"高产、高效"的农业技术发展,而是由于施用现代农业技术的过程中,政府的农业公共服务供给出现了问题,导致可以"高产、高效、低投入"的农业变成"高产、低效、高投入"农业。农民养成"高度依赖化肥和农药"的农业生产习惯,政府缺少正向的经济激励,农民采取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积极性受挫。农业面源污染调控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微观层面的农户自觉调整自身的生产行为。这就需要政府认识到目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困境,加大政府公共农业技术支持,采取长期的、有效的正向经济激励措施,使农民积极地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治理困境 微观视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伟咏 漆雁斌 余华
基于20022013年全国各省市面板数据,本文构建并实证分析了农资补贴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效应和EKC假说下的化肥面源污染影响因素,同时验证了农资补贴对化肥要素市场扭曲行为。结果表明:农资补贴对农业化肥面源污染TN、TP存在正向激发效应;化肥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农资补贴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效果低于非主产区;农资补贴扭曲了化肥要素市场,且扭曲系数呈上升趋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于伟咏 漆雁斌 余华
基于2002~2013年全国各省市面板数据,本文构建并实证分析了农资补贴对化肥面源污染的影响效应和EKC假说下的化肥面源污染影响因素,同时验证了农资补贴对化肥要素市场扭曲行为。结果表明:农资补贴对农业化肥面源污染TN、TP存在正向激发效应;化肥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农资补贴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效果低于非主产区;农资补贴扭曲了化肥要素市场,且扭曲系数呈上升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郁 刘洁 杨青山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黑龙江垦区在获得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的同时,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农业生产与面源污染的脱钩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与施用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之间多次出现扩张性耦合关系,粮食增产对化肥的依赖仍很大;粮食生产与源于农药的面源污染之间关系复杂,弱脱钩类型居多,也存在强脱钩与强耦合类型;畜牧业生产与其面源污染之间以弱脱钩类型居多。以宝泉岭分局为例、应用SD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到2020年,牲畜养殖造成的面源污染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化肥施用造成的面源污染,农药施用造成的面源污染下降空间最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郁 刘洁 杨青山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黑龙江垦区在获得粮食生产"十二"连增的同时,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农业生产与面源污染的脱钩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与施用化肥造成的面源污染之间多次出现扩张性耦合关系,粮食增产对化肥的依赖仍很大;粮食生产与源于农药的面源污染之间关系复杂,弱脱钩类型居多,也存在强脱钩与强耦合类型;畜牧业生产与其面源污染之间以弱脱钩类型居多。以宝泉岭分局为例、应用SD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到2020年,牲畜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玲玲 孙倩 穆月英
为了解由于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导致化肥投入增加及农业面源污染加重的问题,在对农业补贴政策、要素投入和农业面源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采用2004—2009年分省的面板数据,构建化肥的需求函数,具体分析补贴对化肥投入量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农业补贴并没有使化肥的投入量显著增加,由此得出结论,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加重由化肥引起的农业面源污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维理 徐爱国 冀宏杰 Kolbe H.
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分析指出,中国各主要流域的面源污染控制仍然有较大误区,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对点源和面源污染进行分类控制。目前即使在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主要原因的流域,仍以河口、河道地带等末端控制工程建设为主。由于没有遵循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基本原则:整个流域统一布局,充分考虑当地农村经济条件和现有种植结构,最大限度照顾农民利益,在源头上对不同类型的污染实行总量控制,因此许多地区高氮、磷养分用量的菜果花农田面积目前仍在大幅度增长,对今后流域治污造成更大难度。根据中国现状,目前在水体污染严重的流域和高污染风险地区,应尽快建立不同类型面源污染的源头控制,从水源保护...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苍靖
农业化肥中的氮、磷等污染已是造成我国河湖水质不断恶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以补贴形式置换农户一部分土地,在被保护水域与农田之间建设植被缓冲带已被公认为最有效的农业污染削减政策措施之一,通过建立有植被缓冲带约束的农户生产模型分析表明,在不减少农户土地收入的前提下,在当前我国经济状况、农业经营体制下,提高植被缓冲带补贴可以有效增加植被缓冲带建设的面积,从而实现环境效益和维护农民利益双赢的目标。
关键词:
化肥污染 农户生产模型 植被缓冲带 补贴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向涛 綦勇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传统农业背景下的粮食安全与农业面源污染的冲突越来越激烈。文章利用2002—2009年农地禀赋与化肥投入强度的72国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方法研究了粮食安全状况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农地禀赋既会直接影响化肥投入强度,也会通过农业保护和粮食进口间接地影响化肥投入强度,其中,农地禀赋通过农业保护途径降低了化肥投入强度,而通过粮食进口途径提高了化肥投入强度;(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别,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所产生的间接效应更明显,而发展中国家的农地禀赋所产生的直接效应更明显。文章为我国政府在制定粮食安全政策和农业环境保护政策方面提供了启示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方志
农户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事关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序推进,探讨农户信贷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根据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与Tobit模型,研究农户信贷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尤其是探讨农村金融信贷分配行为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户信贷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与信贷分配行为有着密切关系;如果信贷资金被用于农业生产之外,则不会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反而会降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如果信贷资金被用于农业生产的中间投入,则会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如果信贷资金被用于劳动投入,则会减低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研究结论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农业信贷 信贷分配行为 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栾江 李婷婷 马凯
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部门转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其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却较少受到关注。本文以当前最主要的农业污染源——化肥为例,通过建立实证模型,证明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确实存在:随着大量劳动力离开农村,留在农村的劳动力不得不使用较多的化肥来弥补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劳动力转移导致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大幅增加,从而加重了化肥面源污染;同时,随着劳动力的转移,农户家庭收入得到提高、农业种植结构趋于"非粮化",这将增加整体施肥水平,从而间接加重化肥面源污染。此外,研究还发现,在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如果积极推动农户土地流转、扩大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则有助于从整体上缓和劳动力转移对化肥面源污染造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学玉 张海鹏 李世平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经济价值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激励。本文基于江苏省安全农产品生产户的入户调查数据,运用条件价值法(CVM)分析了影响农户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支付意愿的因素,采用Tobit模型估计了农户愿意支付的金额(WTPA),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经济价值。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江苏省安全农产品生产户一次性愿意支付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金额现值为250603.92万元;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经济价值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苏北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经济价值为125930.74万元,高于苏中、苏南两地124673.18万元的农业面...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马九杰 杨晨 崔恒瑜 王雪
本文以化肥面源污染为例,探究了农业保险的环境效应。首先构造了农业保险对化肥面源污染影响的"规模-结构-技术"的分析框架;其次,基于2001-2018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计算出氮污染、磷污染和等标污染等化肥面源污染的排放强度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别对农险的环境效应及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保险发展有助于减少化肥面源污染的排放强度,即农业保险具有环境保护效应;农业保险对化肥面源污染强度的削减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虽然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都显著存在,但东部更为显著;农业保险发展有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农作物结构调整,进而减轻化肥面源污染强度;农业保险发展虽然能够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但对环境保护没有体现出明显中介效应;量化分解结果显示规模化经营和作物结构调整对总体环境影响效应的贡献不同,其中,规模化经营效应占总效应的19.85%~20.20%,结构效应占10.49%~17.77%。据此认为,应将农业保险作为促进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政策工具,继续大力推广农业保险,特别是加快针对粮食主产区、适度规模经营农户的高保障型农业保险试点、推广,同时开发与绿色、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挂钩的绿色农业保险产品。
关键词:
农业保险 面源污染 环境保护 中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