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57)
2023(15872)
2022(13469)
2021(12570)
2020(10632)
2019(24454)
2018(23967)
2017(46491)
2016(24954)
2015(27862)
2014(27965)
2013(27539)
2012(25349)
2011(22575)
2010(22501)
2009(20857)
2008(20670)
2007(18620)
2006(15981)
2005(13955)
作者
(71843)
(60765)
(60181)
(57377)
(37926)
(29335)
(27494)
(23786)
(22713)
(21505)
(20456)
(20402)
(18941)
(18852)
(18744)
(18561)
(18525)
(17681)
(17336)
(17332)
(14895)
(14760)
(14731)
(13880)
(13702)
(13618)
(13364)
(13362)
(12316)
(12251)
学科
(105242)
经济(105135)
(75566)
管理(70290)
(53805)
企业(53805)
(51613)
方法(48270)
数学(42916)
数学方法(42367)
农业(34235)
(29024)
业经(26679)
中国(24603)
地方(22036)
(21012)
(20178)
(18753)
贸易(18747)
(18267)
环境(18213)
(17049)
财务(17001)
财务管理(16958)
企业财务(16160)
技术(15813)
(15134)
银行(15105)
(15086)
(14745)
机构
学院(358307)
大学(353373)
(145683)
经济(142682)
管理(139955)
理学(122077)
理学院(120824)
管理学(118630)
管理学院(118000)
研究(116492)
中国(88662)
(76955)
科学(73616)
(72568)
(65049)
业大(59679)
农业(59383)
(58597)
中心(56509)
研究所(53513)
(52877)
财经(52448)
(47820)
(45790)
师范(45319)
北京(44323)
经济学(44097)
(42120)
(41651)
经济学院(40125)
基金
项目(248344)
科学(195502)
基金(180774)
研究(179460)
(158468)
国家(157109)
科学基金(134650)
社会(115122)
社会科(108810)
社会科学(108776)
(98389)
基金项目(96321)
自然(87483)
自然科(85400)
自然科学(85372)
自然科学基金(83824)
(82016)
教育(81417)
资助(73166)
编号(72914)
成果(57815)
重点(55912)
(55155)
(53867)
(51459)
课题(49196)
科研(48335)
创新(48193)
国家社会(47939)
教育部(46747)
期刊
(157225)
经济(157225)
研究(94575)
(77026)
中国(64900)
学报(58710)
科学(53909)
农业(52376)
(50745)
大学(45118)
管理(44660)
学学(43181)
业经(32080)
(32032)
金融(32032)
教育(30863)
技术(30218)
(25476)
财经(25009)
经济研究(23340)
问题(22349)
(21470)
(20252)
统计(17892)
资源(17889)
技术经济(17612)
科技(16564)
(16486)
世界(16020)
业大(15710)
共检索到508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林丽梅  刘振滨  许佳贤  郑逸芳  
基于福建省南平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周边农村427户农民的实地调研数据,通过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收入水平农户改善生活环境愿望的强烈程度、环境偏好及其影响因素差异,为更有效地开展水源地保护区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依据。调查表明,村庄到县城的距离是影响不同收入层次农户对农村环境治理效果评价的共同因素。村庄类型、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年龄、政策支持、环境政策执行评价、村委组织动员评价、农村环境治理参与的重要性以及参与方式对部分收入组别的农户评价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据此,提出应强化基层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承上启下功能,构建开放、参与和合作的农村环境多元社会共治格局,并建立以农户需求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同洋  朱宁  李玉新  徐磊  
[目的]分析水源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农户参与及付费行为。[方法]运用单边界加支付卡式的改进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以东江源水源地500户农户调查微观数据为基础,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农户付费行为差异及关键因素。[结果](1)不同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下样本农户同意进入付费情景的概率不同,支付意愿也不同,但差距不大;接入城(集)镇处理管网的农户平均支付意愿为8.55元/月/户,接入村落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户平均支付意愿为4.42元/月/户,采用农户分散处理模式的农户平均支付意愿为5.63元/月/户。(2)村集体的参与、农户对水环境的感知变量均对农户付费行为有显著影响。其中,在第一阶段中区县变量、河流水质变化的感知、河流水质变化与污水处理关系认知、是否是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覆盖村、文化程度、是否是村干部变量通过了显著检验,是影响受益农户是否同意付费的关键因素;在第二阶段中区县变量、本村生活污水处理治理成效满意度、收入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是影响受益农户支付水平的关键因素。[结论]应建立县级可持续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机制,明确污水处理设施管护责任主体,划分各主体职责,可探索推行受益农户适当缴费或出工等生活污水治理管护方式,提高农户自觉参与设施管护的积极性,加强对农民的环境感知及认知教育,提升农户对水环境保护的认知水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正华  张俊飚  许志祥  杨新荣  
以洞庭湖湿地保护区水稻主产区为例,借助现场访谈和调查问卷,初步分析了在农村生活环境综合整治过程中农户的认知与行为响应的一些整体特点,结果表明,在农村生活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中,农户已经充分认识到农村生活环境的重要性,但农户普遍存在依赖思想和观望情绪,主动采取行动参与不够;农户收入水平对农户认知与行为响应存在显著正相关;民众受教育程度与农户认知不相关,但与农户行为响应存在显著相关;女性对农村生活环境认知与行为响应程度明显高于男性;从认知到行动响应过程中,农户认知对行动响应呈正相关,而农村生活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区域集体行动、激励与监督制度是刺激农户行为响应的外部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万纯  
本文基于农户的视角对农村生活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农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饮用水水质有待改善,厕所无害化程度有待提高,清洁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有待增加,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有待形成体系。农村生活环境公共服务供给效果主要受到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家庭需求和"公共地悲剧"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尚凯  施国庆  丁守森  
文章提出了水源地保护对保护区内居民收入影响分析的方法,并以山东省TH水库水源地保护为例,通过对水库水源保护区内外的不同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水源地保护措施实施以后,保护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保护区外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在逐渐扩大,直接给保护区内的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采取合理的水库水源地保护补偿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爱敏  葛颜祥  耿翔燕  
构建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行为选择不同,影响到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与实施,进而对水源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文章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并分析其利益诉求,将生态补偿中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受偿者与补偿者,二者在生态补偿中的行为形成了一种博弈关系。利用博弈理论与方法,通过构建受偿者与补偿者的支付矩阵,分析了在水源地保护区的生态补偿中受偿者与补偿者的行为选择机理,给出了双方行为选择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点,从而得出了受偿者与补偿者的行为优化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降低补偿者的风险偏好、监管成本以及受偿者不保护生态环境的超长收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梁爽  姜楠  谷树忠  
城市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对于维持城市水资源可持续供给具有重要意义。而水源地农户对于水环境的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环境保护支付意愿直接影响到水源地环境。本文以首都水源地密云为例,通过支付意愿调查方法,利用密云水库周边实地调查的数据,得到水库周边农户的环境保护支付意愿,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户环保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9%的农户没有支付意愿,有支付意愿的农户年支付额平均只有11.16元;家庭年均收入、环保意识、年龄、是否有非农收入以及受教育水平是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娟莉  
农村道路设施及其服务体系是农村居民必需的功能性基础公共产品。中国自实施新农村政策以来,农村道路建设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高,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城乡社会协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采用Heckman-Probit两阶段模型,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关于农村道路供给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道路的维护状况是影响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评价农村道路供给效果的关键因素,村庄类型、村庄距县城的距离、是否是村干部、政策支持、农户参与满意度、村内道路类型、能否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变化情况、比较优势及农户交通状况满意度对部分收入组农户评价农村道路供给效果的影响也比较显著。因此,各级政府对农村道路的投资不仅要关注道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蕾  朱玉春  
基于陕西省623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从农户收入异质性视角分析了影响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评价的因素。结果表明,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整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随着对农业收入依赖程度的加强,农户对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效果的评价出现了"U型"趋势,且影响农户评价的因素逐渐增多。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顾岗  陆根法  蔡邦成  
生态补偿机制及其建立是目前生态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区际生态补偿由于涉及到不同的行政区域,具有较大的实施难度。本文以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为例,从保护区改善水质所带来正面效益的角度,探讨了跨流域调水所涉及的生态补偿问题,提出了建立南水北调水源地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同洋  靳乐山  
为探究农户认知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意愿的影响机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单边界加支付卡式的改进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450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农户付费行为差异及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生活污水治理模式下样本农户同意进入付费情景的概率不同,支付意愿也不同,没有接入任何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户同意支付概率与支付水平均最低。农户参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意愿逻辑符合计划行为理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年龄、是否是党员、健康状况、家庭总收入变量均对农户付费行为有显著影响。综上,应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农户认知对其参与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护的促进作用,鼓励党员、以及环保意识较强的农户率先参与污水处理设施管护,部分地区可探索推行受益农户适当缴费或出工等管护方式。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邓俊淼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持村容整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南水北调水源区农户为调查对象,分析农户对生活垃圾处理的认知及支付意愿。实证结果显示:58.29%的农户愿意为保护生活环境进行付费,平均付费金额为10.57元;影响农户支付意愿的关键因素为:教育程度、政治身份、性别、对环境污染的认知、收入水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齐文浩  李佳俊  曹建民  滕超  
本文对农村产业融合提高农户收入的机理进行分析,根据2019年入户调研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检验了产业融合与农户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产业融合可以使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提高收入,而且有利于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水平,减小与高收入水平农户之间的差距;产业融合引致的人力资本提升在农村产业融合推进过程中能显著提高农户收入,但处于低收入水平的农户,并不会因为受教育程度或整体健康状况的改变而有效缩小与处于高收入水平农户收入差距,但技能培训能有效缩小处在中等及以上收入水平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相比于传统农业,从事现代农业会显著促进处在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收入提高。本文建议根据异质性农村所具备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合理有效的进行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户增收、农民生活幸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格格  葛颜祥  李颖  张化楠  
[目的]为检验生态补偿在水源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发展方面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在调整DFID生计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改进基于生计资本测量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生态补偿前后东平湖水源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变化情况。[结果]从整体上看,实施生态补偿政策以来东平湖水源地保护区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得到显著增强,可持续生计能力从补偿前的0.300 2增至补偿后的0.322 5,但当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仍处于较弱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从生计资本来看,补偿后自然、社会、金融、人力、物质、信息、环境资本指数值分别为0.016、0.459、0.258、0.384、0.450、0.508、0.901,自然、金融、人力资本存量较低是当地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值得注意的是,补偿后信息资本与物质、金融、环境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提高,而自然资本与物质、人力资本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降低,表明水源地农户的生产方式正逐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或非农行业过渡。[结论]当地政府应致力于提高自然、金融、人力资本存量,实施多样化的生态补偿方式,积极引导水源地农户寻找替代生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萍萍  胡仪元  
以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深入调研汉江水源地农户的环境意识、环保行为和生态补偿意愿及其利益诉求现状。结果表明:汉江水源地农户整体上缺乏环境保护知识,对当地生态环境价值、水生环境问题和水源保护政策及其责任主体的认知程度较低,农户生态环保行为整体呈现弱化状态,但种植绿色农产品意愿较高,价格诉求为普通农产品的2倍,生态补偿意愿强烈,补偿标准为每户每年1 200元以上。据此,在分析农户环保行为弱化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对策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