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
2023(1)
2017(4)
2016(1)
2014(1)
2012(1)
2011(2)
2010(2)
2006(1)
作者
(3)
(2)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存根(1)
(1)
(1)
(1)
(1)
(1)
(1)
(1)
明亮(1)
杨明(1)
(1)
(1)
(1)
学科
(6)
环境(6)
经济(6)
(5)
区域(5)
区域环境(5)
(5)
(5)
环境规划(5)
管理(5)
规划(5)
经济学(4)
土地(3)
业经(2)
中国(2)
(2)
农业(2)
农业经济(2)
(2)
发展(2)
(2)
产业(1)
信息(1)
信息产业(1)
(1)
(1)
劳动(1)
劳动法(1)
及其(1)
地方(1)
机构
学院(11)
大学(6)
研究(6)
(3)
四川(3)
(3)
师范(3)
师范大学(3)
民族(3)
民族学(3)
民族学院(3)
(3)
研究院(3)
管理(3)
(3)
设计(3)
(3)
200433(2)
上海(2)
业大(2)
中国(2)
中心(2)
会计(2)
(2)
农业(2)
农业大学(2)
(2)
(2)
(2)
发展(2)
基金
研究(8)
项目(8)
(6)
基金(6)
(6)
青年(6)
人文(5)
(5)
国家(5)
成果(5)
社会(5)
社会科(5)
社会科学(5)
科学(5)
2015(4)
国家社会(4)
(4)
(4)
科学基金(4)
编号(4)
课题(4)
重点(4)
保护(3)
发展(3)
四川(3)
四川省(3)
大学(3)
(3)
(3)
开发(3)
期刊
(8)
(7)
经济(7)
农业(6)
中国(5)
资源(5)
业经(4)
农业经济(4)
(2)
中国农业(2)
(2)
区划(2)
国土(2)
土地(2)
学报(2)
环境(2)
中国人(1)
人口(1)
农村(1)
农村经济(1)
农林(1)
国人(1)
(1)
大学(1)
学学(1)
(1)
探讨(1)
(1)
(1)
(1)
共检索到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全区总面积491 km2,辖4个街道,277个行政村,人口23万。峡山区交通便利,胶济铁路和济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潍胶路环区而过。拥有山东省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水域面积144 km2,库容14.05亿m3,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耘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国家对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江流域发展的最新明确的战略定位。本文分析了长江流域的区位优势及其地位和作用;从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总体特征、流域不同区段生态环境特征及主要问题、自然灾害、水利工程影响等不同方面梳理和讨论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基于以上分析讨论,提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中需重点关注的相关领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杜明义  
产权正义是产权权益保障的根本,我国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农地产权正义缺陷显现,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为此,应从农地产权制度正义、产权行为正义、产权程序正义等方面,完善我国农地产权正义,有效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顺利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建辉  李统华  郭松  于少康  
本文系统梳理总结了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主要做法及管理制度建设探索,并针对目前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汤红美  
在中国,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农民的土地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的重大问题,能够很好地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影响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然而,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情况下,农民的土地财产却在逐渐的丧失,如何才能够保证农民土地财产权,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主要对我国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现状进行阐述,研究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对策,确保城乡一体化的健康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国印  
传统工业发展模式教会世人如何开发和生产,也教会世人怎样消费和享受,把人类带向以扩大物质享受为根本导向的物欲横流的社会。膨胀化的物欲与非对称性的科技进步之间的互动,在极大地推动物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社会陷入“经济—环境”怪圈之中:经济增长异化出制约经济持续增长的“对立面”—生态环境危机。我国近年来全面承袭西方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因而也陷入“经济—环境”怪圈之中,这样的严峻形势警示国人:统筹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已刻不容缓。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天  邱玲  陈存根  
生态单元制图作为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之一,能够提供研究区域内基础详细的、保护或规划定向的、便于使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信息,该方法已经成为一些国家自然保护和城乡规划工作的基本工具。论文首先简明介绍了生态单元的定义和功能以及制图的两种主要方法。着重探讨了生态单元制图在国外30多年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生态单元制图在自然保护和城乡规划中应用的3个方面:物种和生境保护、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以及不同尺度景观规划和管理。另外,论文还对生态单元制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深入研究的思路进行探讨。目前生态单元制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态单元调查的主观性、制图比例尺和G IS技术等方面。最后分析了生态单元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屈志一  
我国城乡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农村生产结构转变带来了劳动关系的新问题。这与城乡协同发展背景下农村生产关系转变有关,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乡村产业振兴与城乡产业交流使得农村劳动关系具有复杂性,对此,如何保护好农民劳动权益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与保障。为了保障乡村振兴与城乡协同稳定发展,本文给出保护农民劳动权益的法律对策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浩天   肖延玉  
数字经济-生态保护-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效应是检视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和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城乡融合发展最高,生态保护居中,数字经济最低;从时间上看,研究期内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低水平段位呈上升状态;从空间上看,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作为制约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人口素质、经济驱动、政府调控、科技支撑的驱动效果依次递减。因此,要制定差异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构跨区域协作机制,实现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城乡融合发展的互构式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明  骆江玲  明亮  
替代生计作为一种调适生计与环境的技术在生态保护和移民等项目中广泛运用,也越来越引进政府、学界和社会的重视,但替代生计能否像国内外赞誉的那样可以破解因环境的变化所造成的生计矛盾。针对此,本研究以亚洲开发银行在三江平原所实施的以社区为基础的项目为载体,探讨替代生计对于改变当地人收入和对环境影响的效果。研究发现:目前来说,发展一种既对"环境友好"又能持续改善农户收入水平的替代生计方式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因为其成功与否并不能仅仅考虑技术上的问题,而更多的考虑需要结合政治、经济和当地的文化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振业  
今年3月下旬,湖南省安乡县因水土保护和生态建设成绩突出被确定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同时被列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白皮书单位。近年来,安乡县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生态安乡"建设的发展战略,以规划计划管理为龙头,以节约集约用地为重点,以土地整治为途径,大力推进生态国土、低碳国土建设,实行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共鸣、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同步,确保了耕地总量增加、耕地质量提高、环境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志远  
[目的]通过探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广西乡村景观开发与保护策略,借此对健全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理论体系,促进各地乡村景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地区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广西为例对其乡村景观要素民众喜好程度以及乡村景观开发、破坏和保护程度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结果]在乡村旅游体验中,游客对乡村自然风光尤为喜欢,大多数游客很喜欢参观极具民族特色的村落建筑,体验民风民俗,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村劳作,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让自己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呼吸乡野新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志远  
[目的]通过探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广西乡村景观开发与保护策略,借此对健全国内乡村生态旅游理论体系,促进各地乡村景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地区景观资源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广西为例对其乡村景观要素民众喜好程度以及乡村景观开发、破坏和保护程度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结果]在乡村旅游体验中,游客对乡村自然风光尤为喜欢,大多数游客很喜欢参观极具民族特色的村落建筑,体验民风民俗,品尝农家美食,参与农村劳作,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让自己缓解紧张的工作压力,呼吸乡野新鲜空气,欣赏乡村自然风光。广西超过50%的乡村景观资源开发层次不够深入,属于轻度开发状态,早先已经开发的景观资源又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且这些景观所在的村寨原本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毁坏。大部分乡村景观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即使采取了相关措施,也是表面工作,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结论]很多游客热衷于乡村生态旅游,喜欢体验农村生活,但是作为乡村旅游基础的乡村景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保护,导致旅游资源受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需要采取相关的办法和措施切实保护乡村环境和景观资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宗兰  
乡村民俗生态旅游开发与传统的乡村旅游开发比较更注重对自然、人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有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民俗生态旅游开发以突出核心民俗旅游资源的原生性、真实性、文化性、独特性为根本出发点,在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的基础上以资源的类型和重要程度划区域、分层级在一定范围内系统综合循环开发,在当地农牧民的积极参与下突出特色民俗文化,采用农户加公司的集体经济模式,在充分保护、利用乡村民俗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精准扶贫,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彭宗兰  
乡村民俗生态旅游开发与传统的乡村旅游开发比较更注重对自然、人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有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民俗生态旅游开发以突出核心民俗旅游资源的原生性、真实性、文化性、独特性为根本出发点,在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的基础上以资源的类型和重要程度划区域、分层级在一定范围内系统综合循环开发,在当地农牧民的积极参与下突出特色民俗文化,采用农户加公司的集体经济模式,在充分保护、利用乡村民俗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农村精准扶贫,解决农民脱贫致富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