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00)
- 2023(7062)
- 2022(6074)
- 2021(5450)
- 2020(4514)
- 2019(9837)
- 2018(9356)
- 2017(17696)
- 2016(9812)
- 2015(10446)
- 2014(10056)
- 2013(9880)
- 2012(8912)
- 2011(7978)
- 2010(7799)
- 2009(7166)
- 2008(6758)
- 2007(5825)
- 2006(5105)
- 2005(4219)
- 学科
- 济(36168)
- 经济(36132)
- 管理(24741)
- 业(23541)
- 企(17572)
- 企业(17572)
- 方法(16801)
- 数学(14066)
- 数学方法(13916)
- 农(11390)
- 学(10715)
- 地方(9035)
- 财(8863)
- 业经(8568)
- 中国(8383)
- 农业(8290)
- 贸(7818)
- 贸易(7814)
- 易(7516)
- 环境(6799)
- 制(6210)
- 技术(5563)
- 务(5211)
- 财务(5196)
- 财务管理(5188)
- 理论(5031)
- 划(4959)
- 企业财务(4935)
- 银(4907)
- 产业(4891)
- 机构
- 学院(138576)
- 大学(136703)
- 研究(50454)
- 管理(50432)
- 济(49620)
- 经济(48600)
- 理学(44353)
- 理学院(43706)
- 管理学(42811)
- 管理学院(42570)
- 科学(37722)
- 中国(36445)
- 农(35520)
- 业大(28751)
- 京(28604)
- 农业(28520)
- 所(27326)
- 研究所(25865)
- 中心(23228)
- 财(20777)
- 江(19668)
- 农业大学(19277)
- 范(18808)
- 师范(18427)
- 院(18338)
- 省(17872)
- 北京(17607)
- 财经(17174)
- 室(17146)
- 科学院(16858)
- 基金
- 项目(105448)
- 科学(81669)
- 基金(77067)
- 家(72327)
- 国家(71757)
- 研究(65613)
- 科学基金(59798)
- 自然(42891)
- 省(42577)
- 基金项目(42421)
- 社会(42327)
- 自然科(41876)
- 自然科学(41858)
- 自然科学基金(41126)
- 社会科(40168)
- 社会科学(40154)
- 划(36226)
- 资助(30954)
- 教育(28248)
- 重点(24487)
- 计划(23615)
- 发(23410)
- 编号(23285)
- 创(21550)
- 科研(21514)
- 科技(21381)
- 部(21132)
- 创新(20255)
- 业(19137)
- 国家社会(17924)
共检索到188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泽斌 刘德富 姚绪姣 方丽娟 杨正健
三峡水库水环境问题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以浮游植物功能群为基础,通过对2010年1~12月香溪河库湾水温、浮游植物等进行跟踪监测,探究支流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趋势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2010年共出现18个浮游植物功能群,其中B、X1、P、Y、X2、D、LO、J、MP、G是代表性功能群;水温分层的季节性发育和消失是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演替的主要影响因素;冬季以耐受水温及光照限制的CS/S策略藻种为主;春季弱分层时,CR/R策略藻种适宜生长;夏季汛期时,呈现CR/R/C/CS多种策略藻种混生格局,强分层时,适宜稳定生境的S型策略藻种占据优势;秋季分层被打破,群落结构演替为耐受频繁波...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永锋 谭路 蔡庆华 叶麟
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利用高频溶氧仪直接获取水体溶解氧数值的方法估算了香溪河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状况,探讨了香溪河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一年四季当中初级生产力(GPP、NPP、R)数值大小趋势均一致,都为夏季最高,春季次之,随之是秋季,最后冬季最低,GPP、NPP、R在四季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Mann-Whitney U检验,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丽娜 毕永红 胡征宇
用黑白瓶法调查了香溪河库湾夏季水华期间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探讨了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分布格局、光照强度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以及香溪河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的代谢类型。结果表明:河口、峡口、吴家湾和平邑口总初级生产力最大值分别为6.33、3.89、6.51和4.67 gO2/(m2.d);平邑口、吴家湾、峡口、河口0~5 m水柱日生产量分别为6.95、6.78、5.17和4.65 gO2/(m2.d)。除平邑口的最大生产力出现在水下0.5 m以外,其余3个样点的生产力垂直变化均表现为表层最高,随水深增加而逐渐降低。吴家湾、峡口、河口三位点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与相对应水层的平均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香溪河库湾 初级生产力 浮游植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敏 毕永红 艾鹰 胡建林 朱孔贤 胡征宇
为了揭示三峡水库不同藻类对水流速度的响应,2008年8月,利用香溪河库湾原水进行了人工控制条件下水流速度对浮游植物生长和群落组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光照及营养盐相同的条件下,水流条件对藻类的细胞密度和组成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的S-N-K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实验设定的流速范围内针杆藻(Synedrasp.)在高流速(0.139m/s)下的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其他流速组(p<0.05);微囊藻(Microcystisspp.)各实验组间细胞密度无显著差...
关键词:
三峡水库 香溪河库湾 水流速 浮游植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文 董双林 李德尚 张兆琪 王芳
:于 1997年 4月至 1998年 9月对山东高青赵店乡渔场 34口盐碱池塘浮游植物季节演替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共采集 387个浮游植物定量水样。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的季节变动并不遵循同一模式 ,种类组成上硅藻生物量的优势地位在各类型池塘中均很突出 ,裸藻和蓝藻主要在夏季高温季节大发生 ,金藻在春季和秋冬季数量较大 ;生物量上季节变动的特点是一般都有盛夏和初秋的生物量主高峰和鱼类放养早期的春季生物量次高峰 ,浮游植物多为小于 10 μm的种类 ,且小三毛金藻致鱼死亡现象时有发生。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存在着明显的周日和垂直变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中伟 徐韧 刘材材 邓邦平 季晓
为探明轻质油对海洋浮游植物毒性效应机制,并对海洋溢油污染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室内模拟了4季温度(10、16、20和28℃)变化下轻质油对两种海洋微藻的毒性胁迫实验,研究轻质油对两种海洋微藻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轻质油对两种海洋微藻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通过抑制率曲线得出轻质油对东海原甲藻的96 h抑制浓度为2.40 mg/L,对赤潮异弯藻的96 h抑制浓度为4.10mg/L。同时基于轻质油高挥发性的特点,随着实验过程中轻质油浓度降低,东海原甲藻及赤潮异弯藻生长速率得以恢复。轻质油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作用还与温度变化有关,温度越高,影响越明显,即冬季影响最小,而夏季影响最为明...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马婕 申利亚 何培民 田潇岑 陈立婧
苏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其城区河道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为探讨苏州城区河道浮游植物功能群的结构组成、周年演替以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本研究于2018年对苏州城区河道进行每两月一次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全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85属209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可划分出29个功能群,其中19个(B、C、D、G、H1、J、Lo、M、MP、P、S1、S2、T、TC、W1、X1、X2、Y、Z)为该区的优势功能群。浮游植物功能群呈现出B+C+D+H1→W1+H1→P+G+H1→M+S1+H1的周年演替特征,功能群H1在全年占据绝对优势。RDA分析表明,水温、总氮、总磷和电导率是影响该水域浮游植物功能群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超伦 张永山 孙松 吴玉霖 方建光 张继红
根据2006年4、7、11月和2007年1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桑沟湾水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调查期间共采集浮游植物28属92种(含变种和型),主要由硅藻类(74种)和甲藻类(11种)组成。优势度指数分析显示,硅藻是绝对优势种。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全湾平均变化范围在1.91~2.74之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桑沟湾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及其水平分布格局的季节变化较大,细胞密度冬季最高(平均为188.4×104cells/m3),春季(平均为63.0×104cells/m3)和秋季(平均为11.7×104cells/m3)次之,夏季最低(平...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苏家齐 朱长波 李俊伟 李婷 陈素文 颉晓勇 张博
流沙湾是中国海水珍珠"南珠"的主产区和广东省重要的贝类养殖区。为评估湾内养殖活动的环境效应,于2015~2016年对流沙湾海区进行了夏(8月)、秋(11月)、冬(2月)、春(5月)4个季节的浮游植物和海水理化因子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171种,包括硅藻门43属122种、甲藻门10属44种、蓝藻门2属2种、金藻门2属2种和裸藻门1属1种。流沙湾内湾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0.05~79.04)×10~4个/L,夏季>春季>秋季>冬季,且夏季丰度远大于其他三季,内湾和外湾差异不显著。春季须状角毛藻(Chaetoceros crinitus)、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和明壁圆筛藻(Coscinodiscus debilis)为主要优势种,夏季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秋季优势种主要为拟弯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奇异棍形藻(Bacillaria paradoxa)、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lorenzianus),冬季主要优势种为威氏圆筛藻(Coscinodisuswailesii)、柔弱根管藻(Rhizosolenia delicatula)、岛脆杆藻(Fragilaria islandica)。其中,奇异棍形藻为春、秋、冬季的优势种,红海束毛藻为春、夏、秋季的优势种。冗余分析表明,流沙湾浮游植物优势种在春季与水温和氨氮密切相关,夏季受透明度显著影响,而在秋、冬季受亚硝酸氮含量影响显著。流沙湾不同养殖区的浮游植物多态性和丰度有明显季节差异。与2012年相比,流沙湾外湾的养殖覆盖率提高了近50%,内湾的珍珠贝养殖减少了近90%,养殖品种、规模和分布格局都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流沙湾的浮游植物群落特征正是对其变化的一种响应。夏季鱼类网箱养殖提高了水域营养盐水平并降低了浮游植物多样性。大规模的扇贝养殖则导致了扇贝养殖区浮游植物丰度的降低。
关键词:
流沙湾 浮游植物 聚类分析 养殖活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莹蓓 罗潋葱 韦桂峰 翟海涛 李凤欢
为了解广东省江门市大沙河水库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特征,自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通过每月中旬对沙河水库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4种(属),隶属于6门,其中绿藻门有27属,占总数的42.19%;硅藻门有19属,占总数的28.13%;蓝藻门有13属,占总数的21.88%;甲藻门、裸藻门及金藻门共占总数的7.81%。常见的优势种主要有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湖沼色球藻(Chroococcus limneticus)、隐球藻(Apha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栾青杉 吴强
于2011年5―10月对莱州湾渔业资源与栖息环境进行了6个航次的逐月大面调查,研究了春末至秋中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演替,并利用广义可加模型分析了其与主要小型中上层鱼类资源密度的关系。共记录浮游植物33属78种,总丰度在春、秋季各出现1个峰值,分别为265×10~4 ind/m~3和111×10~4 ind/m~3。春末夏初优势种主要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和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夏中至秋中圆筛藻(Coscinodiscus)、角毛藻(Chaetoceros)、角藻(Tripos)和原多甲藻(Protoperidinium)属逐渐形成优势。夏末至秋中,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皆呈现上升的趋势。将环境和浮游植物群落指标作为解释变量逐步优化后的广义可加终模型,对4种鱼类CPUE总偏差的累积解释率达到了76.5%,月份、海表温度、夜光藻丰度、圆筛藻丰度、甲/硅藻比5个预测变量皆达到显著水平以上,甲/硅藻比的升高对渔业资源密度分布表现出正向的作用。结果表明,莱州湾浮游植物群落长期演变后的类群结构和丰度水平,对鱼类群落结构及其资源量现状的可持续性有着积极的意义。本研究为深入探讨渔业种群关键栖息地早期补充和食物网过程的影响因素,从浮游植物饵料基础变动的角度提供了数据资料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群落演替 中上层鱼类 莱州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映雪 王瑞 屈霄 夏文彤 辛未 郭传波 陈宇顺
湖泊鱼类养殖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水产养殖方式,然而不同鱼类养殖和管理方式对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及其季节动态尚不明确。2016年3月~2017年1月按季度调研了长江中游9个湖泊的浮游植物,所研究湖泊包括以下4组:水库极低密度放养组(SR组)、禁养组(SN组)、低密度养殖组(SL组)和高密度养殖组(SH组)。研究表明:4组湖泊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10属,以绿藻、硅藻和蓝藻为主。水库组优势种季节演替明显,其余3组均存在比较稳定的优势种,其中禁养组与高密度养殖组为平裂藻,低密度养殖组为假鱼腥藻。4组湖泊浮游植物丰度的季节变化规律不同,依赖于蓝藻优势度的变化。根据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判断,4组湖泊水体污染状态(即营养状态)存在季节差异,Shannon-Wiener指数与Pielou指数对水体污染状态的评价结果较为一致。对4组湖泊四季的浮游植物的数量进行了层序聚类分析与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显示水库组单独为一类;禁养组与高密度养殖组除了夏季外,其余季节均为一类。不同鱼类养殖方式对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及季节动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短期的禁养并没有明显改变湖泊浮游植物群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海雷 赵文 李晓东 刘胥 何志辉
选择辽宁盘锦光合水产有限公司养殖基地为试验场所,于2002年春季4~5月进行试验。选择5个具有代表性的土池作为试验池,同时另选一土池作为对照池。研究相同N/P比值下不同施肥量对室外土池多盐水体的水化学和浮游植物群落、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以及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下行效应。共检出浮游生物42种。其中,浮游植物33种,浮游动物9种。浮游植物生物量高达288.2 mg.L-1,优势种为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esa)。叶绿素a含量为5.89~325.44μg.L-1。各池在第2次施肥后5~6天,叶绿素a含量达到高值,之后开始下降,8~9 d后恢复到原来水平。初级生...
关键词:
浮游植物群落演替 施肥 多盐水池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柴然 冯娟 陈碧鹃 夏斌 孙雪梅 王晓晓 陈聚法 崔正国 曲克明
为了解山东省青岛市崂山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6~2017年的春、夏、秋3个季节在该海域设置15个监测站位进行调查,并同步监测海区环境因子。结果显示,共检出浮游植物2门31属69种。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为绝对优势门类,共25属60种,甲藻门(Pyrrophyta)有6属9种。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732.10~1142.19)×10~4 cell/m~3,平均为937.15×10~4 cell/m~3。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季节变化明显,2016年最高峰出现在秋季;2017年最高峰出现在夏季;空间分布上,春、夏2个季节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指数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较好,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春季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季节变化不大,2016和2017年相似性高达70%左右,但夏、秋季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季节变化较大,相似性仅为40%左右,这主要与环境因子变化有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平均值与化学需氧量(COD)的相关系数最高,最高值为0.536,其次与之相关的双因子组为pH与COD、COD与无机氮(DIN)、溶解氧(DO)与COD。因此,崂山近岸海区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关键限制因子为COD、pH、DIN和DO。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崂山近岸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冯波 陈俊辉 卢伙胜
2003年8月、12月和2004年2月、5月在大放鸡岛海域多个站位进行了浮游生物调查,对该海区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不同季节各站位的细胞丰度分布、优势种及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四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7种,大多数属浮游硅藻。角毛藻属、丹麦细柱藻、脆根管藻和尖刺菱形藻为全年优势种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大致为8月>12月>5月>2月。5月和8月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较高,12月和2月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较低。2月和5月群落均匀度较高,较为稳定,而8月和12月群落均匀度较低,稳定性差,少数种类因此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类群,成为赤潮暴发的潜在生物要素。
关键词:
浮游植物 优势种 多样性 茂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