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71)
2023(7032)
2022(5819)
2021(5271)
2020(4361)
2019(9475)
2018(9036)
2017(17306)
2016(9502)
2015(9861)
2014(9568)
2013(9298)
2012(8480)
2011(7531)
2010(7179)
2009(6437)
2008(6315)
2007(5379)
2006(4421)
2005(3740)
作者
(30091)
(25381)
(25179)
(23750)
(16095)
(12526)
(11115)
(9902)
(9500)
(8810)
(8751)
(8275)
(8246)
(8086)
(8044)
(7877)
(7690)
(7505)
(7306)
(7288)
(6662)
(6220)
(5931)
(5768)
(5682)
(5657)
(5468)
(5430)
(5207)
(5183)
学科
(34391)
经济(34347)
(27067)
管理(26239)
(21196)
企业(21196)
方法(17789)
数学(16123)
数学方法(15982)
(10432)
(9646)
(9311)
中国(8443)
(8172)
贸易(8172)
(7994)
业经(7479)
(6975)
财务(6970)
财务管理(6959)
技术(6796)
企业财务(6733)
农业(6733)
(6526)
(5955)
银行(5911)
(5678)
金融(5678)
环境(5585)
(5570)
机构
大学(134161)
学院(133142)
(53116)
经济(52239)
管理(49554)
研究(47768)
理学(44506)
理学院(43969)
管理学(43125)
管理学院(42902)
(34078)
科学(33694)
中国(33523)
业大(27992)
农业(27487)
(27191)
(25811)
研究所(24366)
(22971)
中心(21023)
财经(19480)
农业大学(18592)
(18334)
(18035)
(17501)
经济学(16923)
北京(16182)
(15759)
经济学院(15592)
(15263)
基金
项目(102546)
科学(79765)
基金(76852)
(72197)
国家(71641)
研究(63813)
科学基金(59569)
社会(42574)
自然(42039)
基金项目(41481)
自然科(41162)
自然科学(41142)
社会科(40553)
社会科学(40540)
自然科学基金(40474)
(39646)
(34416)
资助(30577)
教育(28582)
重点(23661)
计划(22432)
(22077)
(21825)
编号(21760)
(21104)
科研(21069)
创新(20522)
科技(20170)
(19840)
国家社会(18772)
期刊
(48050)
经济(48050)
学报(33676)
研究(32037)
(29229)
科学(27373)
大学(23835)
学学(23351)
中国(21099)
农业(19503)
(17247)
管理(15727)
(10653)
(10479)
金融(10479)
业大(10061)
财经(9579)
经济研究(9316)
(8599)
业经(8361)
农业大学(8355)
(8143)
科技(7944)
林业(7846)
技术(7656)
教育(7159)
问题(6865)
商业(6440)
中国农业(5834)
技术经济(5724)
共检索到175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白林利  李昌晓  
三峡水库"冬蓄夏排"的反季节水位调度管理方式,使库区水位(在海拔145~175 m之间)呈现周期性消涨变化,这导致消落带岸生树种处于水淹与陆生的周期性交替变化环境之中,受到相应的水分胁迫(Li et al.,2006;Jiang et al.,2006)。研究岸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秀君  董胜君  毛红玉  
该文通过选用3种不同育苗基质及4种不同规格的容器袋对黄栌进行容器育苗试验,并对一年生黄栌容器苗与二年生裸根苗进行反复干旱处理,认为可选用混合土代替表土作为育苗基质,选用扁径8cm,袋高18cm(即8×18)无底无孔的容器袋作为育苗容器.在平均气温30.6℃条件下反复干旱处理,黄栌容器苗存活率为52.2%,苗高、地茎胁迫指数分别为0.8368和0.878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林利  韩文娇  李昌晓  
【目的】探明三峡库区库岸消落带植物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的水分生理响应特性,为消落带种群构建和植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土壤水分变化格局,以2年生水杉树苗为试材,设置对照组(C)、半淹组(HS)、全淹组(FS)以及对照-干旱组(CD)、半淹-干旱组(HSD)、全淹-干旱组(FSD)等6个不同处理,通过先后进行的水淹处理、干旱处理、恢复供水试验,研究水杉树苗在不同条件下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超氧根离子(O-·2)含量及抗氧化酶(SOD、POD、ASP、CAT)活性的变化,分析前期水淹对水杉树苗后期干旱胁迫响应的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朝英  李昌晓  张晔  
三峡工程建设完工后在坝前高程上形成了垂直落差达30 m的消落带(罗芳丽等,2008)。库区水位大幅度涨落导致消落带内原有物种大部分因不能忍受其生境的剧烈变化而逐渐死亡,其"冬蓄夏排"的反季节水位调度管理方式进一步加剧消落带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现象,威胁库区的持久健康发展(王勇等,2005)。目前,筛选适宜的乡土树种重建库区植被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科学方法。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武斌  李新海  肖木辑  谢传晓  郝转芳  李明顺  张世煌  
【目的】了解53份玉米自交系的苗期耐旱性,挖掘耐旱玉米种质。【方法】采用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保水力和叶片丙二醛含量,结合水分胁迫下的幼苗存活率,评价了53份玉米自交系的苗期耐旱性,筛选出耐旱系13份、中等耐旱系16份和旱敏感系24份。【结果】在水分胁迫下,耐旱系的叶片相对含水量较高、叶片保水力强、丙二醛含量低,胁迫解除后,植株能恢复生长。随着胁迫强度增大,旱敏感系的叶片保水力下降、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丙二醛含量迅速降低,复水后植株不能恢复生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保水力是玉米耐旱性的重要指标,可用于评价玉米自交系的苗期耐旱性。利用63对SSR引物分析了53份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出245个等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晓庆  唐茂昌  黄洁  刘子凡  徐娟  陆小静  
采用盆栽试验,比较水分胁迫下14份木薯种质苗期的耐旱性强弱。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得出了14份木薯种质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Pr)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及株高、茎径等6个指标对应的耐旱系数变幅分别为0.14~4.00、0.12~3.28、0.55~1.76、0.33~1.70、0.68~1.09、0.62~1.05;按6个指标与综合主成分F值的相关系数排序,6个指标从大到小依次为POD活性、Pr含量、株高、Pro含量、茎径、MDA含量,其中,POD活性、Pr含量与F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OD活性与Pr含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经综合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润梅  石晓东  王林  韩娜  
【目的】研究土壤干旱对华北落叶松幼苗生长与生理的影响,揭示该种的苗期耐旱性与生长策略,预测干旱气候对幼苗更新的影响,为评估未来气候变化下该种的种群动态与制定合理的经营措施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干旱地区的人工林营造特别是苗木管护提供依据。【方法】以当年生华北落叶松幼苗为试验材料,在盆栽条件下,采用称重控水法,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控制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80%(对照)、50%~60%(轻度干旱)、35%~50%(中度干旱)和20%~35%(重度干旱),研究不同干旱处理对华北落叶松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的影响,分析幼苗耐旱性,确定该种的干旱胁迫阈值。【结果】轻度干旱对华北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婧瑶  王婧  蒋春姬  赵新华  邢丽婷  张鹤  于海秋  
近年来辽宁地区逐渐成为优质花生产区,以其低含量的黄曲霉菌而闻名,而苗期干旱是制约辽宁省花生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严重影响花生产量的稳定和品质的提高,生产上筛选耐旱性强的品种尤为重要。选取辽宁地区选育或大面积种植的23份花生种质,培养至第4片真叶展开,取出根部,采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考察不同花生种质的耐旱性,通过分析干旱胁迫和正常水分处理下花生的离体叶片失水速率、相对植株鲜重、伤害率和植株萎蔫指数等指标变化,探究不同花生幼苗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各种质离体叶片失水速率在8.4~11.4mg·g-1·s-1之间,最大的为NH23,最小的为NH20;相对植株鲜重在66.83%~82.77%之间,其中最大为NH14,最小为FH18;叶片伤害率在7.31%~43.45%之间,其中最大为NH16,最小为NH13;植株干旱胁迫下各种质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萎蔫状态,其中FH18、FH24、BS1016和NH11萎蔫程度最大,萎蔫指数为4.17,NH5萎蔫程度最小,萎蔫指数为2.85。综合以上各个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进行耐旱指标的综合评定,鉴定出强耐旱种质NH5、HY22,其平均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884和0.833,干旱敏感种质为NH16、FH18,平均隶属函数仅为0.288和0.304。研究结果可以为花生耐旱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可以为耐旱花生品种选择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常青  洪波  李建科  高俊平  
选用地被菊品种White Snow 10 叶龄扦插生根幼苗进行自然失水胁迫和PEG 胁迫处理。划分了不同处理萎蔫指数,测定了鲜样质量保持率、叶片水势、叶片溶质渗透势、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表明,萎蔫指数划分的主要形态特征因胁迫方法而异。自然失水胁迫8 h 为幼苗恢复极限;在恢复极限内复水,幼苗鲜样质量保持率、叶片水势、MDA 含量和SOD 以及CAT 活性的变化规律显著。20%PEG 胁迫4 h 为恢复极限;复水期间的鲜样质量保持率、叶片溶质渗透势、MDA 含量和SOD 活性的变化规律显著。综合上述,这2 种方法都可以用于地被菊花幼苗耐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吉跃  贺军  
在温室条件下,控制不同的土壤干旱梯度,从苗木的水分生理生态特点研究了2年生火炬树的耐旱特性及其机理.研究表明,火炬树不属于典型的低水势忍耐脱水耐旱的树种,而是具有高水势延迟脱水的一些耐旱特征,但其延迟脱水的能力又比典型的高水势耐旱树种(如油松)差.这种相对被动的耐旱特点使其耐旱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静  刘帆  李自卫  王建华  番兴明  
干旱是造成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首要原因。本研究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为水分处理,设水分充足和干旱胁迫2个水平;副处理为玉米组合,包括145个杂交玉米新组合,试验期间收集与产量和耐旱性相关的主要农艺和生理性状,通过两个水分处理下各性状的比较、方差分析、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研究干旱对玉米各性状的影响以及各性状与产量和耐旱性的相关性,鉴定出与产量紧密相关且表达稳定、可可靠用于耐旱选择的鉴定指标,并筛选一批产量高、耐旱性强及其他农艺性状优良的玉米新品种。结果表明,组合B119、B148、B85、B143、B95在2个水分处理下产量都高,其它性状也表现优良,是优良的高产、耐旱玉米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裴保华  周宝顺  
用盆栽法设置三种土壤相对含水量,研究紫穗槐、沙棘、柠条的耐旱能力。测定了生长指标,计算出耐旱生产力;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蒸腾日进程和叶保水力的影响;用压力室和PV技术测定并计算了水分胁迫对苗木渗透调节能力和水分状况等影响。综合上述三类指标,得出柠条的耐旱性最强,其耐旱生产力,蒸腾、保水力和渗透调节能力最高。沙棘和紫穗槐的耐旱性接近,沙棘的蒸腾和保水力的调节能力大于紫穗槐,但渗透调节能力却低于紫穗槐,它们的耐旱生产力很接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庭  王运华  王爱敏  刘运权  刘伟  
利用多效唑(PP333)能矮化植株、提高植物抗性的功能,研究其对簕杜鹃(Bougainvillea)生长及耐旱性的影响,为解决株型调控、提高簕杜鹃耐旱性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簕杜鹃叶面积、叶片长宽比等7项指标进行检测,对植株光合作用、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含量、萎蔫时间、落叶时间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P333处理能有效延缓簕杜鹃的生长速率,达到株型调控的目的;PP333处理可提高植株的耐旱性,这与处理后植株中渗透性物质和抗氧化物质的含量增加相关。以上结果表明,PP333可以有效调控簕杜鹃株型,提高簕杜鹃耐旱性,减少人工养护成本。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伏丽  王丛鹏  刘沙  焦志银  尹伟伦  夏新莉  
为了探究外源油菜素类固醇(brassinosteroid,BR)和IAA对杨树耐旱性的影响,本文选取3种欧美杨无性系NE19、R270、107的1年生盆栽苗木,分别喷洒10μmol/L BR和100 mg/L IAA,并同时控制土壤含水量为20%,对其进行为期15 d的干旱处理和非干旱处理,对它们的生长和生理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无激素组相比,BR与IAA均可显著提高干旱条件下3种欧美杨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Pn)、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叶绿素含量、叶片保水能力。BR处理NE19、R270、1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延双  方文  王欣彤  赵秀婷  廖国莉  段劼  马履一  
【目的】红花玉兰根系为肉质根,对水分极为敏感,本文对红花玉兰苗木进行水淹胁迫试验,探讨水淹环境对其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确定红花玉兰栽植适合生长的水环境及推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红花玉兰苗木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水淹方法,设置对照(CK)、水淹4 d(W4)、7 d(W7)、11 d(W11)和15 d(W15)共5个处理,并分别在水淹第1、4、7、11、15天以及胁迫解除后的第2天(R2)、5天(R5)、8天(R8)天测定红花玉兰苗木生长过程中的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红花玉兰苗木对水淹胁迫的响应及其水淹胁迫后的自我恢复能力。【结果】随着水淹胁迫时间的增长:W4、W7、W11植株存活率分别降低至95.00%、70.00%、60.00%,W15苗木在解除胁迫2 d后,全部死亡;苗高和地径的增长量呈下降趋势,W11苗木胁迫解除后生长恢复基本停滞;光和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W11、W15与CK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均呈下降趋势,P_n的各处理均显著低于CK,W11、W15的Gs与CK差异显著;蒸腾速率除W4外均与CK差异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各处理下MDA含量均与CK差异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除W4外均与CK差异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表现为先增加而后降低,W11和W15处理下的SOD和POD均与CK差异显著,CAT活性除W4外均与CK差异显著。【结论】随着水淹胁迫时间的增长,红花玉兰苗木生长和生理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在水淹胁迫解除后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且胁迫时间越短恢复能力越强。水淹胁迫持续到11 d左右,基本上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耐涝潜力。当水淹胁迫持续至15 d时,超过了植株自身的调节能力,导致其死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