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66)
2023(6670)
2022(5778)
2021(5231)
2020(4417)
2019(9481)
2018(9520)
2017(17369)
2016(9645)
2015(10592)
2014(9775)
2013(9394)
2012(8465)
2011(7684)
2010(7728)
2009(7281)
2008(6930)
2007(6068)
2006(5397)
2005(4806)
作者
(29215)
(24321)
(23969)
(22823)
(15535)
(11884)
(10771)
(9379)
(9305)
(8500)
(8321)
(8287)
(7874)
(7846)
(7715)
(7610)
(7507)
(7306)
(7236)
(7011)
(6289)
(6045)
(5997)
(5657)
(5567)
(5539)
(5293)
(5219)
(5042)
(4959)
学科
(30580)
经济(30531)
管理(22657)
(20805)
(16974)
企业(16974)
方法(12340)
(10802)
数学(10299)
数学方法(10071)
(9449)
中国(8910)
(8639)
业经(7152)
(6946)
贸易(6942)
(6732)
(6601)
农业(6181)
理论(5945)
地方(5891)
(5303)
银行(5265)
(5247)
金融(5246)
(5199)
(5108)
(5060)
(4972)
财务(4961)
机构
学院(128434)
大学(127885)
研究(50048)
(45403)
经济(44299)
管理(42159)
中国(36466)
理学(36032)
理学院(35529)
科学(35067)
管理学(34490)
管理学院(34293)
(29213)
(28193)
(27587)
研究所(25476)
农业(23601)
业大(23367)
中心(22399)
(21936)
(20333)
(18723)
(17843)
北京(17575)
师范(17503)
(16946)
财经(16876)
技术(16467)
(16182)
(15473)
基金
项目(90606)
科学(69288)
基金(64045)
研究(60966)
(59749)
国家(59296)
科学基金(48129)
(36231)
社会(36230)
社会科(34141)
社会科学(34133)
自然(33679)
基金项目(33137)
自然科(32898)
自然科学(32885)
自然科学基金(32272)
(31879)
教育(28267)
资助(26897)
编号(24412)
重点(21957)
(20131)
成果(19870)
计划(19536)
(18911)
(18868)
科研(18429)
课题(18008)
创新(17724)
科技(17585)
期刊
(51339)
经济(51339)
研究(36845)
学报(28901)
(26746)
中国(26691)
科学(24089)
大学(20333)
学学(19388)
农业(18454)
(16394)
管理(15905)
教育(15620)
(10252)
金融(10252)
(10051)
经济研究(9381)
技术(9193)
业经(9085)
业大(8081)
财经(7705)
(7613)
科技(6885)
林业(6721)
(6655)
农业大学(6521)
问题(6121)
图书(5817)
资源(5730)
(5706)
共检索到193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锦平  曾成城  马文超  刘媛  贾中民  魏虹  刘永贤  
【目的】研究秋华柳在水淹-镉胁迫下的生长适应性及其在水淹条件下的镉积累特征,探究秋华柳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变化及其适应性管理途径,为更好利用该植物改善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秋华柳扦插苗为材料,采取向土壤添加外源镉(CdCl_2·2.5H_2O)的形式,共设0、0.5、2,10 mg·kg(-1)4个镉处理浓度,每个镉处理浓度下又设置常规供水和水淹2个水分条件,研究秋华柳植株各组分生物量及镉含量的变化。【结果】1)秋华柳在水淹-镉胁迫下的总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茎、叶生物量与对照无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东  黎明  李伟  刘幼平  温华军  李鹏飞  
在天鹅洲湿地,原位测定了在水淹及未水淹条件下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 Kükenth.)的光合特征,利用神经网络对2种条件下灰化苔草的光合特征进行了研究,全面评价了不同条件下灰化苔草光合速率对环境因子响应程度。结果表明:水淹导致灰化苔草光合速率下降。通过神经网络,可以很好地预测灰化苔草光合速率的响应,水淹和未水淹2种条件下,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E),气温(Ta),叶温(Tl)和外界水分含量(Ha)均表现出极大的差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连润  杨松光  刘家迅  陶磅  高正清  孔令明  姚青  钟利  
以草炭与珍珠岩(体积比1∶1)及以红土、松针腐殖土与锯末(体积比1∶1∶1)混合作为栽培基质,取侵染率为65.6%的2年生南高丛蓝莓幼嫩根段作为菌剂进行接种,比较接种与非接种处理条件下南高丛蓝莓扦插苗生长差异情况。结果表明,在2种栽培基质下接种处理均促进了南高丛蓝莓扦插苗的生长,其中接种在草炭与珍珠岩基质中的蓝莓,其枝数、枝长、叶片数及根长平均比非接种处理增加了91.67%、114.20%、144.29%及5.79%;在红土、松针腐殖土与锯末基质中的蓝莓,其枝数及根长平均比非接种处理减少7.25%和3.42%,而新枝数、枝长及叶片数平均比非接种处理增加了86.67%、91.22%和177.04...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媛  魏虹  马文超  张雯  曾成城  周翠  王婷  
【目的】探讨Cd在秋华柳各器官及叶片亚细胞组分中的分布特征,为深入了解秋华柳的耐受解毒机制,进一步指导其在Cd污染地区的植物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试验方式,设置CK(0 mg·L~(-1)Cd~(2+))、T_1(2 mg·L~(-1)Cd~(2+))、T_2(10 mg·L~(-1)Cd~(2+))、T_3(20 mg·L~(-1)Cd~(2+))、T_4(50 mg·L~(-1)Cd~(2+))5种Cd处理浓度,测定秋华柳各营养器官和0、6、12、18天叶片中亚细胞组分的Cd含量。【结果】1)不同浓度Cd处理下,秋华柳根部积累的Cd含量远高于茎和叶,表明秋华柳通过根系对Cd的滞留效应,可降低Cd向地上部分的转运,从而减少Cd对地上部分的毒害。2)时间和浓度处理均显著增加秋华柳各亚细胞组分中的Cd含量,但细胞壁和细胞质中Cd含量的增幅远大于细胞器,且其亚细胞组分中Cd含量的分布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器,表明细胞壁的固定和液泡的区室化均为秋华柳的重要解毒作用,但细胞壁对Cd的结合和固定作用占主导。3)相同处理时间下,与CK相比,低Cd浓度处理时,细胞壁组分中的Cd含量显著增加,而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细胞壁组分中的Cd含量及百分比呈降低趋势,细胞质组分中的Cd含量及百分比显著增加。同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秋华柳细胞质组分中的Cd含量百分比上升,而细胞壁组分中的Cd含量百分比下降。高Cd含量和长时间胁迫时,细胞壁对Cd的固定能力有所下降,而液泡的区室化作用显著提高,这可能是秋华柳耐受高Cd含量和长时间胁迫的一种策略。4)时间和浓度的交互作用对秋华柳亚细胞组分中Cd含量的增加效应大于单一时间处理或单一浓度处理效应,表明在Cd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双重影响下,秋华柳细胞壁的固定作用和液泡的区室化作用更加显著。【结论】1)器官水平上,秋华柳通过根系对Cd的滞留效应限制其向地上部分的转运,从而降低Cd对地上部分细胞器的毒害,增强秋华柳对Cd的耐受能力。2)在亚细胞水平上,细胞壁固定和液泡区室化是秋华柳对Cd胁迫的重要解毒机制,且以细胞壁的固定作用占主导地位,这是秋华柳为确保其核心细胞器免受Cd毒害而产生的耐受策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朝英  李昌晓  张晔  
三峡工程建设完工后在坝前高程上形成了垂直落差达30 m的消落带(罗芳丽等,2008)。库区水位大幅度涨落导致消落带内原有物种大部分因不能忍受其生境的剧烈变化而逐渐死亡,其"冬蓄夏排"的反季节水位调度管理方式进一步加剧消落带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现象,威胁库区的持久健康发展(王勇等,2005)。目前,筛选适宜的乡土树种重建库区植被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科学方法。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邓森文   张德朝   方建林   王博   杨帆   罗斐晖   黎婷   张大为  
油菜具备耐受镉(Cd)污染同时安全生产的潜力。为了给利用油菜进行Cd污染农田的生态修复与安全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利用24个全国冬油菜区广泛种植的油菜品种为材料,于2020年10月在湖南省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实验基地,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考察了不同油菜品种根、主茎、分枝、叶、角果皮、籽粒在低浓度污染农田(全Cd含量0.54 mg/kg,有效Cd含量0.23 mg/kg)中对Cd的积累差异。在不同小区土壤中有效Cd含量无显著差异的情况下,油菜成熟期不同组织对Cd的吸收和积累存在差异,其中叶片中平均Cd含量最高,根、茎和角果皮次之;籽粒中Cd含量最低,低于国家规定的食品污染物标准(0.1 mg/kg)。不同油菜品种根中Cd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在主茎、分枝、角果皮和籽粒中Cd含量存在差异。对不同品种组织中转运系数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之间转运系数存在差异,在庆油1号中,叶片、角果皮的转运系数较高,但在籽粒中相对较低,沣油737、扬油9号在分枝和叶片中较高,在籽粒中处于中等。对油菜收获部分单株总Cd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杂62、庆油1号等品种总Cd含量高且籽粒Cd含量低。因此,油菜具有富集Cd的能力,华杂62、庆油1号等品种具备修复农田土壤轻度Cd污染同时安全生产的潜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延双  方文  王欣彤  赵秀婷  廖国莉  段劼  马履一  
【目的】红花玉兰根系为肉质根,对水分极为敏感,本文对红花玉兰苗木进行水淹胁迫试验,探讨水淹环境对其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为确定红花玉兰栽植适合生长的水环境及推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年生红花玉兰苗木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水淹方法,设置对照(CK)、水淹4 d(W4)、7 d(W7)、11 d(W11)和15 d(W15)共5个处理,并分别在水淹第1、4、7、11、15天以及胁迫解除后的第2天(R2)、5天(R5)、8天(R8)天测定红花玉兰苗木生长过程中的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红花玉兰苗木对水淹胁迫的响应及其水淹胁迫后的自我恢复能力。【结果】随着水淹胁迫时间的增长:W4、W7、W11植株存活率分别降低至95.00%、70.00%、60.00%,W15苗木在解除胁迫2 d后,全部死亡;苗高和地径的增长量呈下降趋势,W11苗木胁迫解除后生长恢复基本停滞;光和色素含量呈下降趋势,W11、W15与CK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和气孔导度(G_s)均呈下降趋势,P_n的各处理均显著低于CK,W11、W15的Gs与CK差异显著;蒸腾速率除W4外均与CK差异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各处理下MDA含量均与CK差异显著,可溶性蛋白含量除W4外均与CK差异显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表现为先增加而后降低,W11和W15处理下的SOD和POD均与CK差异显著,CAT活性除W4外均与CK差异显著。【结论】随着水淹胁迫时间的增长,红花玉兰苗木生长和生理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在水淹胁迫解除后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且胁迫时间越短恢复能力越强。水淹胁迫持续到11 d左右,基本上能够通过调节自身的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减轻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从而表现出一定的耐涝潜力。当水淹胁迫持续至15 d时,超过了植株自身的调节能力,导致其死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林利  韩文娇  李昌晓  
【目的】探明三峡库区库岸消落带植物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的水分生理响应特性,为消落带种群构建和植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的土壤水分变化格局,以2年生水杉树苗为试材,设置对照组(C)、半淹组(HS)、全淹组(FS)以及对照-干旱组(CD)、半淹-干旱组(HSD)、全淹-干旱组(FSD)等6个不同处理,通过先后进行的水淹处理、干旱处理、恢复供水试验,研究水杉树苗在不同条件下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超氧根离子(O-·2)含量及抗氧化酶(SOD、POD、ASP、CAT)活性的变化,分析前期水淹对水杉树苗后期干旱胁迫响应的影...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白林利  李昌晓  
三峡水库"冬蓄夏排"的反季节水位调度管理方式,使库区水位(在海拔145~175 m之间)呈现周期性消涨变化,这导致消落带岸生树种处于水淹与陆生的周期性交替变化环境之中,受到相应的水分胁迫(Li et al.,2006;Jiang et al.,2006)。研究岸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琳倩  何钢  王静  王蕾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水淹胁迫下不同浓度的新型氧肥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氧肥可显著增强水淹胁迫下的土壤脲酶活性,氧肥浓度和土壤脲酶活性的关系达到显著正相关,并得到施加的最适新型氧肥浓度为5g/kg;随着新型氧肥作用时间延长,土壤脲酶活性增加的幅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新型氧肥浓度的增大,新型氧肥影响脲酶的定浓抑制率绝对值增大,而脲酶的变浓变化率则差别不大。该试验确定了水淹胁迫下新型氧肥对土壤脲酶活性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并确定了最适新型氧肥浓度,为今后应用于洪涝灾害的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茜靥  赵志淼  兰燕月  张筱  徐成龙  张饮江  
研究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种子和幼苗在盐度和水淹时长作用下的生存机制,为长江口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通过模拟潮汐控制不同水淹时长(8、10、12、14 h/d)和盐度(0、5、10、15)进行实验,分析其对发芽率、发芽指数、叶绿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生长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对海三棱藨草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海三棱藨草幼苗MDA影响最大;盐度和水淹时长的交互作用对海三棱藨草幼苗叶绿素和SOD影响最大。在盐度为0、水淹时长为12 h/d时发芽率最高;盐度15是海三棱藨草种子萌发的临界盐度;盐度为10、水淹时长12 h/d分株数最高;叶绿素在0盐度和12 h水淹时长交互处理下最高;SOD总活性在盐度为10、8 h/d水淹时长处理下最高;盐度为10、12 h/d水淹时长处理下MDA含量最低。这说明海三棱藨草在中等盐度(5、10)和中等水淹时长(10、12 h/d)时适应性最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荣  程瑞梅  肖文发  潘磊  曾立雄  
根据三峡库区初期水位涨落情况,以空间代替时间法,连续两年对典型消落带区域地上植被进行调查,通过计算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来分析不同水淹时间下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一年水淹区段在未水淹时,植物生态位宽度普遍较窄,此时生态位明显特化,而第二年水淹极大的增加了适应干湿变化的物种的优势度。水淹前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只有12对,小于0.2种对为189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103对;水淹后生态位重叠值大于0.5的有24对,小于0.2种对为53对,其中生态位重叠值为零的为6对,说明生境由干燥到湿润的变化,对湿润环境相对适应的物种存活,优势植物生态位重叠明显增加。经两年水淹区段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晔  李昌晓  
三峡水库"冬蓄夏排"的反季节水位调度管理方式,使得三峡库区在每年的6—9月份处于145m低水位状态运行,与最高蓄水位175m相差30m。自7月份开始进入高温天气以来,三峡库区暴雨洪水增多,水位变化频率加快。在此过程中,库岸带植物因水位上升出现短期水淹,又因接踵而来的放水调节至低水位暴露于夏季高温中而出现短时间干旱,由此形成水淹-干旱交替胁迫现象,这将很可能打乱库岸带植物的生理节律,影响这些库岸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生长发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红利  邓华平  孙振元  赵梁军  韩蕾  巨关升  钱永强  
以菊花‘夏黄’扦插苗为试材,研究了自然干旱条件下,叶面喷施茉莉酸甲酯(M J)对菊花扦插苗抗旱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 mg.L-1M J处理使菊花扦插苗叶片含水量升高,叶绿素含量在处理8~12 d显著增加,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处理第12天,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达2.7 mg.L-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比对照高29.6%和70.5%。各处理相比,在生根扦插苗移植前4~8 d,喷施1mg.L-1M J提高菊花扦插苗抗旱性的效果最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汤永坚  王朝欢  林娇  程思忍  肖婷  莫钊文  潘圣刚  唐湘如  
为了研究机插苗数和分蘖施氮对华南双季水稻产量、干物质积累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杂交水稻组合超优1000和超级稻品种Y两优1173为研究材料,在基肥施用纯氮量180 kg/hm2条件下,设置2个机插苗数(D1:每穴3苗;D2:每穴5苗)和2个分蘖肥施氮量处理(N1:纯氮0 kg/hm2和N2:纯氮90 kg/hm2),研究了机插苗数和分蘖肥施氮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量、群体生长率、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D2处理显著增加水稻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分蘖肥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