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20)
- 2023(16087)
- 2022(13909)
- 2021(13043)
- 2020(10903)
- 2019(25357)
- 2018(24754)
- 2017(47652)
- 2016(25400)
- 2015(28631)
- 2014(28007)
- 2013(27602)
- 2012(25155)
- 2011(22606)
- 2010(21977)
- 2009(20039)
- 2008(19187)
- 2007(16148)
- 2006(13697)
- 2005(11727)
- 学科
- 济(105675)
- 经济(105566)
- 管理(72285)
- 业(67721)
- 企(55504)
- 企业(55504)
- 方法(53611)
- 数学(47836)
- 数学方法(47285)
- 中国(28402)
- 农(26684)
- 财(25737)
- 业经(22290)
- 贸(20852)
- 贸易(20844)
- 学(20533)
- 易(20297)
- 地方(18561)
- 农业(17891)
- 制(16851)
- 环境(16819)
- 务(16282)
- 财务(16213)
- 财务管理(16181)
- 技术(15870)
- 和(15729)
- 理论(15492)
- 企业财务(15377)
- 银(14840)
- 融(14830)
- 机构
- 大学(358607)
- 学院(354482)
- 济(149468)
- 经济(146735)
- 管理(144852)
- 理学(127577)
- 理学院(126279)
- 管理学(124094)
- 管理学院(123472)
- 研究(117002)
- 中国(87463)
- 京(74811)
- 科学(70953)
- 财(65217)
- 所(56176)
- 财经(54399)
- 中心(53398)
- 农(53007)
- 研究所(51872)
- 业大(51765)
- 经(49987)
- 江(46941)
- 北京(46878)
- 经济学(46695)
- 范(45080)
- 师范(44672)
- 院(42991)
- 经济学院(42450)
- 农业(41647)
- 财经大学(41110)
- 基金
- 项目(254461)
- 科学(202202)
- 基金(188932)
- 研究(185131)
- 家(164511)
- 国家(163242)
- 科学基金(141663)
- 社会(119634)
- 社会科(113672)
- 社会科学(113644)
- 基金项目(99680)
- 省(95754)
- 自然(92074)
- 自然科(90025)
- 自然科学(90004)
- 自然科学基金(88389)
- 教育(84716)
- 划(81521)
- 资助(78517)
- 编号(73763)
- 成果(58152)
- 部(57420)
- 重点(56492)
- 发(53285)
- 创(52809)
- 国家社会(50673)
- 教育部(49873)
- 课题(49484)
- 创新(49358)
- 科研(49068)
- 期刊
- 济(147852)
- 经济(147852)
- 研究(101104)
- 中国(58837)
- 学报(54588)
- 科学(50982)
- 管理(50739)
- 财(47529)
- 农(46430)
- 大学(42216)
- 学学(39761)
- 教育(34100)
- 农业(33007)
- 技术(30214)
- 融(27098)
- 金融(27098)
- 财经(25966)
- 经济研究(25514)
- 业经(23284)
- 经(22179)
- 问题(19512)
- 图书(18069)
- 业(17484)
- 统计(17323)
- 技术经济(16968)
- 理论(16801)
- 贸(16688)
- 科技(16465)
- 策(15525)
- 资源(15511)
共检索到492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茜 罗连化 杨永福
一带一路战略为海洋经济发展带来良好契机,但海洋污染正逐渐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多数海洋污染来自陆源污染的背景下,如何明确海洋污染防治的权责问题值得深究。基于"搭便车"现象和政府污染治理效果的观察,通过分析2003-2013年中国地级市数据,运用OLS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实证辨析中国的废水排放是否存在"海洋边界效应",即沿海地区的废水排放量是否显著低于非沿海地区。结果表明,沿海城市的污水排放量显著少于非沿海城市,污水排放量存在至少-
关键词:
水污染 海洋边界效应 海洋经济 陆源污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茜 罗连化 杨永福
"一带一路"战略为海洋经济发展带来良好契机,但海洋污染正逐渐成为制约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多数海洋污染来自陆源污染的背景下,如何明确海洋污染防治的权责问题值得深究。基于"搭便车"现象和政府污染治理效果的观察,通过分析2003-2013年中国地级市数据,运用OLS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实证辨析中国的废水排放是否存在"海洋边界效应",即沿海地区的废水排放量是否显著低于非沿海地区。结果表明,沿海城市的污水排放量显著少于非沿海城市,污水排放量存在至少-10%的"海洋边界效应"。研究对于鼓励环境治理区域合作、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推进"五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
水污染 海洋边界效应 海洋经济 陆源污染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荣辉 原毅军
本文以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为切入点,利用2003-2012年中国27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在区分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线性计量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进一步从产业集聚动态演化的视角考察了集聚发展阶段变迁对污染减排的差异化影响。线性模型的结果表明,基于环境保护的角度,多样化集聚的发展模式优于专业化集聚。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对环境污染产生了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两者之间呈现一种"U"型关系;多样化集聚的面板门限模型具有3个门限值,表明技术创新、专业的环保产业、闭合的物质循环系统,以及"拥塞效应"、路径依赖和结构僵化等因素的交替作用,使多样化集聚与污染减排的关系更为复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秦晓丽 于文超
基于中国29个省、259个地级以上城市在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本文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地级市环境污染的影响。通过精确计算地级市之间的地理距离来构造空间权重矩阵,并采用空间面板的SLM模型、SEM模型来控制空间自相关性,再控制影响环境污染的关键变量如能源消费量、产业结构、资本密集度等,实证结果显示"污染避难所"假说并不成立,相反地,FDI能够显著地降低工业二氧化硫和工业粉尘的污染物排放,从而能够改善地区环境质量。除此之外,本文还在空间面板回归中检验了产出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证实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确实存在,产出与环境污染呈现倒U型的关系,即随着产出的增加,环境污...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斌 卢娟
本文从水平差异、垂直差异供给视角构建公共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高效、高级、绿色、协调四维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体系,测算异质性公共服务与产业结构升级得分,分析异质性公共服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并进行分位数回归检验。结果发现,在水平差异供给中,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经济性公共服务的投资效应在低层次产业结构升级阶段更显著,而社会性公共服务的科技效应则更利于高层次的产业结构阶段升级;在垂直差异供给中,保障性公共服务的城市化效应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性公共服务更利于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升级;在考虑异质性公共服务空间滞后项的分位数回归中,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空间滞后项只在高分位产业结构升级条件下显著为正,保障性公共服务在低分位数中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发展性公共服务则在高分位数中存负向溢出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斌 卢娟
本文从水平差异、垂直差异供给视角构建公共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高效、高级、绿色、协调四维构建产业结构升级指标体系,测算异质性公共服务与产业结构升级得分,分析异质性公共服务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并进行分位数回归检验。结果发现,在水平差异供给中,经济性公共服务和社会性公共服务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且经济性公共服务的投资效应在低层次产业结构升级阶段更显著,而社会性公共服务的科技效应则更利于高层次的产业结构阶段升级;在垂直差异供给中,保障性公共服务的城市化效应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性公共服务更利于高层次的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段莉芝 陈乐一 李玉双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方法:在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影响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中国地级市数据,实证检验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1)短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长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2)短期土地资源错配对经济波动的负向影响,主要通过降低密度边际波动与降低扩展边际波动来实现;长期对经济波动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增大密度边际波动来实现。研究结论:虽然在短期土地资源错配能够稳定经济增长,减缓经济波动,但是从长期来看,土地资源错配会导致服务业发展滞后,不利于地区创新能力提升,从而降低经济的稳定性,容易引发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佳宾 孙晓谛
本文阐述了工业效率的提升对增长极形成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选用了城市区域贡献率水平、城市区域增长率水平和城市区域发展水平三个判定条件,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对2001—2018年中国200个地级市,是否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极进行了筛选和识别。本文实证检验了工业效率提升对增长极形成的作用机制,发现工业效率的提升能够显著推动增长极形成,其作用的过程机理是工业效率的提升一方面直接推动增长极形成,另一方面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间接地推动增长极的形成。同时发现,道路基础设施和互联网基础设施是通过促进工业效率提升,间接影响增长极的形成。人口规模和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对增长极的形成也有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
增长极 工业效率 核密度估计 基础设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煜 李红昌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枢纽的建设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对交通枢纽与城市集聚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然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性交通枢纽对于城市集聚经济的影响较小,其影响体现在对周围城市第二产业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性枢纽和地区性枢纽对于当地及周围城市的集聚经济都有正向影响,其中区域性枢纽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地区性枢纽则对于周围城市的二、三产业都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应当更加注重发展区域性枢纽与地区性枢纽,通过交通枢纽的均衡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交通枢纽 集聚经济 空间溢出 新型城镇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煜 李红昌
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枢纽的建设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对交通枢纽与城市集聚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然后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国性交通枢纽对于城市集聚经济的影响较小,其影响体现在对周围城市第二产业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性枢纽和地区性枢纽对于当地及周围城市的集聚经济都有正向影响,其中区域性枢纽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地区性枢纽则对于周围城市的二、三产业都有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应当更加注重发展区域性枢纽与地区性枢纽,通过交通枢纽
关键词:
交通枢纽 集聚经济 空间溢出 新型城镇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鲁元平 杨芳
本文基于中国税收收入持续增长、税负感知争议较大的背景,对税负、税收表达权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发现:我国居民的税收与其主观幸福感呈倒"U"型关系,税收表达权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税负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主要处于倒"U"型的上升阶段,说明我国税负对居民幸福感的损害从平均意义上而言并不严重;税负对低等教育程度、低等经济地位和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较为显著,对中高等教育程度、中高等经济地位和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税负 税收表达权 幸福感 实证研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鲁元平 杨芳
本文基于中国税收收入持续增长、税负感知争议较大的背景,对税负、税收表达权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论发现:我国居民的税收与其主观幸福感呈倒"U"型关系,税收表达权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税负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主要处于倒"U"型的上升阶段,说明我国税负对居民幸福感的损害从平均意义上而言并不严重;税负对低等教育程度、低等经济地位和农村居民幸福感影响较为显著,对中高等教育程度、中高等经济地位和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税负 税收表达权 幸福感 实证研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凡
基于中国地级市数据,采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探究竞争性的银行业结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结果表明,竞争性银行业结构通过信贷供给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U型"曲线效应:当竞争性的银行业结构未超过临界值时,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促进银行竞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区域信贷供给,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当竞争性银行业结构超过临界值后,银行业集中度的降低、银行竞争的提高反而会降低区域信贷供给,对区域经济增长造成抑制作用。研究表明,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落实需要平衡性银行业结构的支持。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民春 韩青江 夏蕾
利用2013—2017年中国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制造业就业总量存在显著的负影响,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提升1单位将导致制造业就业总量下降3.35个百分点。针对影响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实证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东部、西部地区有显著的负影响,对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对制造业细分行业、低技能劳动者和男、女劳动者就业均存在普遍的负影响,对高技能劳动者就业存在正向影响,但不显著。深入研究后发现,工业机器人替代不是导致制造业就业下降的根本原因,而是对制造业就业岗位的补充与延伸。政府在制定针对智能制造的产业政策时,应根据地方制造业劳动供给与企业生产需求进行灵活安排。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制造业就业 机器人渗透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扈爽 朱启贵
利用全国人口普查及抽样调查数据和地级城市特征数据,重点考察城市舒适物对人才的吸引程度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城市舒适物能够显著提高人才分布水平,证实城市舒适物对人才存在吸引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城市舒适物能够通过满足消费需求、优化创业环境和促进社会融入三方面作用渠道发挥对人才的吸引力。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经济水平提升以及人口规模扩大,城市舒适物人才吸引力有所增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舒适物人才吸引力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效应,同时公共和社会两方面舒适物是城市舒适物人才吸引力的重要来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