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3)
2023(7009)
2022(6209)
2021(5785)
2020(4969)
2019(11899)
2018(11763)
2017(23225)
2016(12931)
2015(15062)
2014(15489)
2013(15555)
2012(14848)
2011(13465)
2010(13665)
2009(13052)
2008(13467)
2007(12651)
2006(10866)
2005(9951)
作者
(40674)
(34258)
(33949)
(32631)
(21733)
(16543)
(15689)
(13417)
(12868)
(12296)
(11649)
(11544)
(10769)
(10757)
(10708)
(10690)
(10688)
(10134)
(9975)
(9902)
(8476)
(8451)
(8408)
(7783)
(7737)
(7721)
(7690)
(7582)
(6999)
(6953)
学科
(58939)
经济(58882)
管理(38130)
(35453)
方法(29936)
(28765)
企业(28765)
数学(26566)
数学方法(26284)
(15383)
(14605)
中国(13793)
(13524)
(12034)
贸易(12026)
(11639)
(11386)
业经(10592)
环境(10521)
地方(10164)
(9707)
金融(9705)
(9526)
银行(9498)
农业(9457)
(9365)
财务(9343)
财务管理(9313)
(9034)
(8809)
机构
大学(202477)
学院(199416)
(83971)
经济(82121)
管理(75617)
研究(67853)
理学(64421)
理学院(63705)
管理学(62525)
管理学院(62161)
中国(53011)
(43104)
科学(41990)
(39060)
(37048)
(35935)
研究所(32278)
中心(32159)
财经(31164)
(30966)
业大(30911)
农业(29575)
(28143)
北京(27164)
经济学(26463)
(25339)
师范(25053)
(24293)
经济学院(23975)
(23439)
基金
项目(125955)
科学(98018)
基金(91828)
研究(89045)
(80289)
国家(79660)
科学基金(67444)
社会(55673)
社会科(52734)
社会科学(52712)
基金项目(48734)
(48681)
自然(44726)
自然科(43693)
自然科学(43676)
自然科学基金(42911)
教育(41427)
(41376)
资助(38906)
编号(36045)
成果(29855)
(28572)
重点(28351)
(26608)
(25307)
科研(24684)
课题(24551)
教育部(24290)
大学(23936)
创新(23801)
期刊
(93180)
经济(93180)
研究(57651)
中国(38334)
学报(34089)
(33178)
(31867)
科学(30045)
管理(26454)
大学(25110)
学学(23744)
农业(21847)
(21076)
金融(21076)
教育(18201)
技术(17061)
财经(16554)
经济研究(14417)
业经(14220)
(14204)
问题(12764)
(11938)
技术经济(11138)
(11052)
理论(10741)
统计(10574)
(10404)
实践(9641)
(9641)
商业(9524)
共检索到2998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柳鑫  陈曦  于彤  
将演化博弈理论运用于排放权交易之中,分别通过对排污权交易中的交易企业之间以及交易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复制动态及其进化稳定策略进行分析,求出了各自的复制动态方程以及进化稳定策略,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研究表明:排污权交易企业之间的演化博弈存在唯一的进化稳定策略;交易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演化博弈情况复杂,在不同的监管成本、监管程度、企业合谋收益下,存在不同的进化稳定策略,其中(H,H)演化策略是期望的系统演化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袭亮  赵群  
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标志着该地区进入大开发、大发展的新阶段。该区域水环境承载力匮乏的现状将成为制约该区域进行大规模发展的一大"瓶颈"。严峻的现实要求必须不断创新环境保护政策和手段,寻求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的新途径。由此,在该区域引入排污权交易机制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山东省业已进行的水环境容量核算工作、较为完备的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良好的产业经济发展基础以及山东省已有排污权交易的宝贵经验使得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实施排污权交易成为可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宇燕  扈航  
大气污染治理是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实践中从治理力度来看,地方地级城市显然要弱于一线大城市,原因在于治理模式、治理区域、治理产业、治理手段、治理理念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状态。其原因较为复杂,有思想方面的,也有制度方面的,还有实践操作方面的。对于地方而言,以市为单位空间区域,建立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权交易机制并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有利于实现治理大气污染市场化,同时也可以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庞瑞芝  孙长悦  王亮  
本文构建了基于环境技术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定义了三种情形:总量控制情形,排放权跨区交易情形以及排放权跨期跨区交易情形,建立了排放权交易增长效应和生态效应的分析框架,并测算了1998-2012年期间中国30个省市在不同排放权交易机制下的增长效应和生态效应。结果显示:排放权交易机制能够实现增长效应,两种排放权交易情形下增长效应相差不大,但是各省市之间增长效应差异显著;排放权交易机制可以带来一定的生态效应,但部分省市在样本期间存在生态恶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刚  史会剑  谢锋  汪涛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地方性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以来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综合分析,阐述了地方排放标准在促进"两高"行业节能减排、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的作用。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三个转变"的历史时期,地方排放标准是综合利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环境管理的有力抓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迎春  李峰  朱昌雄  杨正礼  
农田非点源污染带给我国水环境的污染负荷越来越大,现行的水资源保护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且明显缺位,难以对农田水环境污染进行定量化管理和控制。本文分析了建立农田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必要性,阐述了建立该标准应遵循的原则,构建了将农田管理与污染物排放相协调的农田水污染控制标准框架与体系,探索该标准在实践过程中的推行机制,为该标准制定和实施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苗壮  周鹏  王宇  孙作人  
本文借鉴"零和博弈"的分配思想,结合环境生产技术,提出针对多个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分配模型,以研究兼顾节能目标与"减霾"目标的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权分配机制,并实证分析了中国2015年30个省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权的区域分配,首先讨论基于节能潜力与"减霾"潜力的效率分配,其次结合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指标进行地区分类,并对ZSG效率分配机制与国家行政分配机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①经过多阶段计算分配后,各省份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同时处于共同DEA前沿面上,从而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前提下的整体帕累托最优;②基于节能潜力与"减霾"潜力的分配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节能是实现"减霾"目标的主要路径,绝大多数省份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建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技术给出一类经济结构变动对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分析模型,该方法着重分析了各产业部门的生产技术变动、最终需求变动及收入变动对环境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保留  罗宏  薛婕  
通过近十余年来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及经济发展的统计数据,从年际变化特征、行业分布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三个角度,对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随时间推移基本呈下降趋势,污染物排放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热力行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且行业集中度均超过60%;污染物排放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其中河北、内蒙古、河南、山西为重要控制地区。对"十五"以来的三个"五年计划"期内的污染控制政策效果分析表明,大气污染物政策目标基本实现,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控制。而为了进一步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还需针对污染物基本的排放特征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未来的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参考和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敏  冯宗宪  
文章利用省际动态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单位根检验、面板协整检验和面板因果检验方法,分别考察了"超标收费"阶段(1989~2003年)和"总量收费"阶段(2004~2010年)排污收费对工业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超标收费"的排污收费制度没有对任何一种污染物排放产生影响,"总量收费"的排污制度影响了工业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排放,但未能影响工业废气的排放。无论是"超标收费"阶段还是"总量收费"阶段,现行排污收费制度都未能收到筹措治污资金的效果。最后,提出建立以污染消费品为征收对象的环境税收制度、并适当提高征收标准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章政   郭雨蕙   吴瀚然  
在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大背景下,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度作为我国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其“以新代旧、以严替宽”的动态提升是我国工业减排的主要驱动力。基于手工搜集的中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信息构建政策变量,利用2001—2014年中国水污染企业微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系统研究标准提升的减排效应、作用机制和差异化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标准提升显著降低了以化学需氧量为表征的企业水污染排放,基于多种方法开展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这一结论是可靠的。机制分析显示,企业减排没有以减产停产为代价,而是通过前端清洁生产和末端污染去除的方式共同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标准提升的减排效应在制定出台地方标准、标准提升幅度适中、企业达标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更为明显。为此,应持续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有序推进排放标准的覆盖、优化和更新,对不同水平企业分层分级设定排放限值,促使污染企业“劣者趋良、良者趋优、优者更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侃  樊杰  刘汉初  
本文基于地级行政单元的水污染物排放和社会经济截面数据,分析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的流域特征与时空分异,定量解析环渤海地区及高强度排放聚集区内水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海河流域是环渤海地区纳污量最大、增量最突出的流域,其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分别占区域排放总量的38.94%、39.23%。(2)2005年以来,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高排放区从零星分布向连片分布转变,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已成为水污染物高排放区的叠加区域。(3)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关联程度呈增大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侃  樊杰  刘汉初  
本文基于地级行政单元的水污染物排放和社会经济截面数据,分析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的流域特征与时空分异,定量解析环渤海地区及高强度排放聚集区内水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海河流域是环渤海地区纳污量最大、增量最突出的流域,其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分别占区域排放总量的38.94%、39.23%。(2)2005年以来,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高排放区从零星分布向连片分布转变,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已成为水污染物高排放区的叠加区域。(3)环渤海地区水污染物排放具有显著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关联程度呈增大趋势,水污染排放热度呈沿海向内陆递减态势,海河流域热度显著高于其他流域,沿海合作区显著高于内陆协作区;京津冀长期处于热点区和次热区,热区覆盖范围由海河向淮河流域拓展。(4)不同水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因素差异显著,对化学需氧量排放而言,经济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因素呈较强的正向带动,而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程度表现出显著负向影响;对氨氮排放来说,人口规模呈正向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亦有一定正向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则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宏伟  朱继业  王腊春  窦贻俭  
水环境已经成为整个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为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对水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至关重要。在对无锡城北地区水污染物负荷、水环境现状及水环境功能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区域的水文特征和排水规划,统计分析出区域内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根据污水集中处理方案,计算出区域水污染物的削减量,然后运用河网水质模型,预测水污染物削减后河流水质改善状况,以改善后水环境质量为本底值,以下游水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功能为控制要求,反推该区域在污水实行集中处理后所能接纳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通过科学计算得知区域水环境纳污能力为19.8t/d,由此确定的经济规模有限,必将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出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侃  王强  樊杰  
基于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数据集,构建影响因素计量模型,探讨经济集聚同水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效应及其在不同规模城镇下影响程度的差异性,采取双变量空间自相关解析中国经济集聚对水污染物排放的溢出效应,以期为促进经济集聚与污染减排良性互动提供参考。结论如下:(1)从全国总体样本来看,经济集聚能有效降低区域水污染排放强度,经济集聚度每增长1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将分别减少0.491%和0.166%;(2)经济集聚对中小城市水污染排放的减排效应更为突出,在化学需氧量估计模型中,中等城市、小城市样本的经济集聚度弹性系数分别为-0.679、-0.546,而大城市及特大城市样本仅为-0.252;(3)经济集聚同水污染物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且呈现高集聚—高排放、低集聚—低排放、低集聚—高排放等空间关联模式,其中,高集聚—高排放区从京津冀向山东半岛绵延分布,还包括哈长城市群、苏北和苏中、长株潭、珠三角等地区。政策启示包括:积极培育中小城市并发挥其经济聚集的减排效应,促进生产技术更新和扩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投入;合理控制大城市经济与人口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强化环境规制以防止"污染避难所"效应;遏制经济集聚对水污染物排放的溢出效应,重点推进高集聚—高排放区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