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79)
- 2023(10124)
- 2022(8506)
- 2021(7612)
- 2020(6442)
- 2019(14346)
- 2018(14106)
- 2017(26444)
- 2016(14969)
- 2015(16264)
- 2014(16270)
- 2013(15778)
- 2012(14730)
- 2011(13025)
- 2010(13083)
- 2009(11903)
- 2008(11910)
- 2007(10746)
- 2006(9275)
- 2005(8120)
- 学科
- 济(57016)
- 经济(56947)
- 管理(42540)
- 业(39173)
- 企(30890)
- 企业(30890)
- 方法(24388)
- 数学(21308)
- 数学方法(21081)
- 财(17506)
- 农(16485)
- 学(16274)
- 中国(15068)
- 制(12653)
- 业经(12027)
- 贸(11809)
- 贸易(11802)
- 易(11461)
- 地方(11415)
- 农业(11248)
- 务(11072)
- 财务(11044)
- 财务管理(11022)
- 企业财务(10462)
- 环境(10329)
- 银(10241)
- 银行(10179)
- 体(9829)
- 融(9798)
- 金融(9790)
- 机构
- 大学(211288)
- 学院(210929)
- 济(83334)
- 经济(81679)
- 研究(80096)
- 管理(74557)
- 理学(64601)
- 理学院(63756)
- 管理学(62369)
- 管理学院(62025)
- 中国(59040)
- 科学(53571)
- 农(50654)
- 京(45835)
- 所(43593)
- 农业(40554)
- 研究所(40306)
- 业大(39794)
- 财(38631)
- 中心(35425)
- 江(32172)
- 财经(30562)
- 院(28940)
- 北京(28288)
- 经(27835)
- 范(26594)
- 农业大学(26406)
- 省(26327)
- 师范(26098)
- 经济学(25427)
- 基金
- 项目(148655)
- 科学(114906)
- 基金(108198)
- 家(100061)
- 国家(99287)
- 研究(98591)
- 科学基金(81837)
- 社会(62272)
- 社会科(58974)
- 社会科学(58959)
- 省(58456)
- 基金项目(57745)
- 自然(56208)
- 自然科(54932)
- 自然科学(54908)
- 自然科学基金(53935)
- 划(50564)
- 教育(44857)
- 资助(43395)
- 编号(36993)
- 重点(35097)
- 部(32099)
- 发(31891)
- 计划(31433)
- 创(30813)
- 成果(29685)
- 科研(29476)
- 创新(29013)
- 科技(28140)
- 业(26881)
共检索到311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巧 吉艳芝 郭艳杰 张丽娟 张杰 韩建
【目的】探究不同水氮调控下鲜食葡萄园土壤N_2O、CO_2和CH_4 3种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及其增温潜势,以期了解水氮调控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旨在筛选出更为合理的水氮调控管理模式,从而为减缓葡萄园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葡萄产业可持续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于2017年4—12月,选择在河北省葡萄主产区—昌黎,以鲜食葡萄‘红地球’为供试葡萄品种,通过田间小区设置传统水氮、移动水肥、优化水氮和优化水氮+DMP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一种新型的硝化抑制剂) 4个处理,采用密闭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鲜食葡萄园土壤3种温室气体(N_2O、CO_2和CH_4)排放量进行监测,比较其综合增温潜势差异,并测定葡萄产量。【结果】N_2O排放通量施肥后呈现单峰趋势,在施肥灌水后的1—2 d出现峰值。氮肥能显著提高土壤N_2O排放通量,与传统水氮相比,减氮控水处理能降低73.03%—88.19%的N_2O平均排放通量,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在整个试验期间,各处理土壤N_2O排放总量从高到低依次是传统水氮、优化水氮、移动水肥和优化水氮+DMPP,分别为3.90、2.83、2.76和2.65 kg·hm~(-2),排放系数介于0.58%—0.67%。与传统水氮处理相比,减氮控水处理(移动水肥、优化水氮和优化水氮+DMPP)可使N_2O总排放累积量降低27.56%—32.09%;各处理土壤CO_2和CH_4的累积排放量,分别为传统水氮(3 816.05 kg·hm~(-2)、0.060 g·hm~(-2)),移动水肥(3 387.33 kg·hm~(-2)、-0.075 g·hm~(-2)),优化水氮(3 410.95 kg·hm~(-2)、-0.036 g·hm~(-2))和优化水氮+DMPP(3 412.06 kg·hm~(-2)、-0.030 g·hm~(-2))。减氮控水处理可分别使CO_2排放累积量降低10.59%—11.23%,CH_4总排放累积量降低150.23%—224.38%。结合葡萄产量,减氮控水处理葡萄产量较传统水氮处理增加8.81%—19.35%,其中以优化+DMPP处理增幅最大,且比优化水氮和移动水肥处理也高出9.69%和2.25%。【结论】与传统水氮相比,优化水氮+DMPP处理土壤N_2O、CO_2和CH_4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32.09%、10.59%和150.23%,总GWP降低了12.82%,实现了葡萄园温室气体减排,同时可使葡萄产量增加19.35%,达到了经济与环境双赢,综合评价为本研究中最佳水氮调控措施。
关键词:
葡萄园 水氮调控 温室气体 全球增温潜势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婷婷 程春颖 杨帆 张亮 徐国前 李茹一 王江林 张立霞 梁泽炫 周建华
为缓解清耕的弊端以及解决葡萄冬剪枝条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问题,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葡萄园中生草与枝条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草和枝条覆盖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孔隙度,提高了水分含量,提高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并促进了土壤结构的形成;2)在覆盖措施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增加;3)生草与枝条覆盖使土壤微生物量增加,微生物结构也得到改善;4)养分的增加会驱动微生物丰度以及群落结构的改变;5)生草与枝条覆盖激发了不同粒径团聚体之间的形成及转化。综上,生草和枝条等有机覆盖措施对于葡萄园的土壤健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葡萄园 生草覆盖 枝条覆盖 土壤微生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惠竹梅 岳泰新 张瑾 程建梅 李华
【目的】在葡萄园行间生草条件下研究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变化及其相关性,阐明土壤生物学指标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方法】在酿酒葡萄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测定土壤5种微生物数量、6种土壤酶活性及8个养分指标,分析其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结果】行间生草总体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提高,但高羊茅处理使脲酶和蔗糖酶活性降低;行间生草均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升高,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园土壤碱解N、全N、速效K含量升高,高羊茅处理使其降低,禾本科牧草高羊茅活化P的作用较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N、碱解N、全P、速效K与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尚洁 刘杏认 李迎春 柳晓婉
【目的】农业生态系统增温潜势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部分。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明确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增温潜势的影响,以期为减缓气候变化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山东省桓台县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中开展了3年田间定位试验,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①对照(CK);②施用生物炭9.0t·hm~(-2)·a~(-1)(C);③全量秸秆还田(S);④秸秆还田配施9.0 t·hm~(-2)·a~(-1)生物炭(CS)。4个处理均施等量的氮磷钾化肥,其中氮肥为尿素,用量为200 kg·hm~(-2)·a~(-1),磷肥为过磷酸钙,用量为55 kg·hm~(-2)·a~(-1),钾肥为硫酸钾,用量为40 kg·hm~(-2)·a~(-1)。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各处理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_4)的排放通量并计算净全球增温潜势(N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分析连续施用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及增温潜势的影响。【结果】(1)综合3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与CK处理相比,S和CS处理的年平均生态呼吸排放量(Re)分别增加了47.8%和67.9%(P<0.05);C处理的年平均N_2O累积排放量降低了20.3%(P<0.05),而S和CS处理的N_2O年平均累积排放量分别增加了23.6%和41.4%(P<0.05)。(2)与CK处理相比,C、S和CS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年平均变化量(ΔSOC)均有显著增加,其中CS处理增幅最大,增加了150.6%(P<0.05)。与第1年相比,C、S和CS处理第3年的ΔSOC均有显著增加(P<0.05),分别增加了21.7%、20.8%和17.8%。各处理的NGWP和GHGI均存在显著差异,与CK相比,C、S和CS处理的年平均NGWP分别降低了163.5%、171.7%和273.0%(P<0.05),与第1年相比,C、S和CS处理第3年的NGWP均有显著降低(P<0.05),分别降低了73.4%、58.8%和54.7%。与CK相比,C、S和CS处理的年平均GHGI分别降低了236.2%、253.3%和388.9%(P<0.05),C、S和CS处理第3年的GHGI较第1年分别降低了126.3%、98.2%和108.6%(P<0.05)。就产量而言,C、S和CS处理的作物产量保持相对稳定,有轻微增长,但与CK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与单施化肥相比,在施化肥的基础上添加生物炭、秸秆还田、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的措施均能够在不影响作物产量的前提下抑制增温潜势,其中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农田增温潜势,因此秸秆还田配施生物炭是增加农田固碳、缓解气候变化的一项有效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泰新 惠竹梅 孙莹 张振文 南海龙 成宇峰
【目的】探讨行间生草对葡萄园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方法】在葡萄园行间分别种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分别在葡萄萌芽期、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采集葡萄园行间种草区0~40 cm土样,对土壤微生物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与清耕(对照)相比,在葡萄萌芽期、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各处理之间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含量差异大多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生草处理土壤细菌含量在开花期最高,放线菌含量在萌芽期最高。与清耕相比,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提高了土壤微生物C(SMBC)和土壤微生物N(SMBN)含量;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处理与高羊茅、清耕(对照)处理土壤SMBC和SMBN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庞群虎 王竞 孙权 许兴 王锐
[目的]探讨生草和覆盖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土壤养分、浆果品质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贺兰山东麓5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供试材料,分别覆膜(黑膜)、生马齿苋、生地锦草,以清耕(CK)为对照,研究不同地面管理方式对酿酒葡萄园土壤养分及浆果品质的影响。[结果]生草和覆膜均能有效提升酿酒葡萄园0~20 cm土层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其中,覆膜对碱解氮和有效磷提升效果最好,较清耕分别提升46.76%和55.92%;马齿苋对速效钾、有机质和全氮提升效果最好,较清耕分别提升58.07%、34.03%和70.45%。各处理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提升均有显著效果。其中,覆膜对可溶性糖、总酚以及花色苷的提升效果最好,分别较清耕提升14.12%、65.45%和59.05%;马齿苋对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还原性糖的提升效果最好,较清耕分别提升21.22%、65.38%和25.08%。生草和覆膜均能提升酿酒葡萄株产量,其中以马齿苋提升效果最好。酿酒葡萄园种植地锦草对百粒重、粒径和穗长提升效果显著,与清耕相比分别提升9.24%、3.20%和5.88%。[结论]在贫瘠干旱酿酒葡萄园进行生草覆盖,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提升土壤速效养分、浆果品质以及单株产量,但对土壤全量养分影响甚微。其中,覆膜和种植马齿苋对表层土壤养分及浆果品质提升效果最好,适宜在该类区域广泛应用。
关键词:
生草覆盖 酿酒葡萄 土壤养分 果实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超 王晓玲 刘思 李辉 张军翔
【目的】为推广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在贺兰山东麓产区地施行。【方法】本试验以葡萄园自然生草1年和清耕为对照,研究了贺兰山东麓金山兰山云昊酒庄自然生草对葡萄园不同土层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自然生草1年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高于清耕对照,pH、全盐、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则降低;自然生草1年的葡萄园土壤中不同土层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有所提高,且深土层(40~60 cm)较表土层(0~20 cm)明显;自然生草1年对葡萄园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尤其是对表土层(0~20 cm)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更为明显。【结论】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可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条件,降低土壤pH,减少土壤盐含量,增加土壤微生物,提高土壤酶活性,可为葡萄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进而提升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是贺兰山东麓葡萄园土壤良好的管理方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小卓 秦太峰 张乃明
目前,国内外对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葡萄园的土壤肥力状况研究很少,本研究采集云南弥勒县酿酒葡萄原料基地10个生产核心区域的土壤样品,分析了pH值、CEC、有机质、氮、磷、钾等肥力指标,并采用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了该基地土壤的肥力特征。结果表明,弥勒县酿酒葡萄原料基地土壤酸碱性适宜,有机质缺乏,平均含量为0.72%;碱解氮含量偏低,平均值为67.81 mg/kg;速效磷、钾含量一般;全氮、磷、钾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呈现养分区域不平衡现象。Nemerow肥力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基地土壤肥力为Ⅱ级,即一般肥力水平。单项肥力指数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处于贫瘠水平,其他指标处于一般肥力水平或较高...
关键词:
葡萄 酿酒 土壤肥力 评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妍 惠竹梅 程建梅 庞学良
为了探讨生草对葡萄园土壤肥力的影响,采集葡萄试验园行间播种高羊茅、紫花苜蓿、白三叶草区域不同土层土样,以清耕土样为对照,对土样中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均呈递减趋势;生草区域土壤微生物总量普遍高于清耕(对照),其中以细菌为主,其数量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90%以上,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少,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不到1%;紫花苜蓿处理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纤维素酶活性是其他3个处理的1.15~2.23,1.10~2.17,1.70~3.21,1.03~1.30倍;过氧化氢酶随土层的变化不明显;经相关分析发现,除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惠竹梅 李华 张振文 刘延琳 卫高利
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为材料,研究了行间生草覆盖对葡萄园微气候和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赤霞珠生产园行间播种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和白三叶草,可起到平稳地温、调节空气湿度的作用。葡萄园生草可使地面最高温度降低5.7~7.3℃,地面温度日较差降低6.7~7.6℃,树冠内空气温度日较差提高1.1~2.4℃,也可使不同土层温度有所降低,这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提高。行间生草可使果实还原糖含量增加,含酸量降低,使葡萄酒中pH值、花色素苷、单宁含量升高,酒体颜色加深,结构感增强,其中以播种紫花苜蓿效果较明显。
关键词:
葡萄园 行间生草 微气候 葡萄酒品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义民 同延安 马文娟
分析了陕西关中地区葡萄园土壤的养分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连续4年的平衡施肥试验,研究了葡萄养分平衡施肥技术体系及其对葡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葡萄园分别有100%,97.8%和58.7%的土壤样品有效N、F e和Zn含量处于临界值以下;化肥对葡萄产量的增产率为12.4%~38.0%,各种肥料对葡萄产量贡献率大小的顺序为:氮肥>钾肥>磷肥,钾肥对葡萄品质有明显促进作用;氮磷钾平衡施用才能使葡萄产量最高、品质最佳、效益较好;葡萄养分平衡施肥体系为:N 0.18 kg/株,P2O50.15 kg/株,K2O 0.2 kg/株,并增施适量铁、锌微肥。
关键词:
陕西关中 葡萄园 土壤养分 平衡施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新宇 李茜 刘松涛 何俊 孙兆军
[目的]对宁夏贺兰山东麓老龄葡萄园土壤真菌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明析老龄葡萄园葡萄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特征,为老龄葡萄园的科学管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宁夏贺兰山东麓种植20年葡萄园不同土层(0~20,20~40和40~60 cm)的根际土壤(分别记为CS20、CS40和CS60)与非根际土壤(分别记为NCS20、NCS40和NCS60),采用CTAB法提取土壤基因组DNA,对内转录区间(ITS1-ITS2)扩增后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定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群落分布丰富度指数(Chao1和ACE)分析表明,根际土壤中的真菌群落丰富度均高于非根际土壤,且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海 周刚 李旭光 周军 张彤晴 王桂民
为探讨夏季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河蟹)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及综合增温潜势,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池塘养殖河蟹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排放进行原位测定。结果显示,夏季河蟹养殖池塘均表现为CO2、CH4和N2O的源,其中CH4夏季排放量达(42.62±9.55~95.09±10.89)g/m2,CO2排放量达(6.91±2.18~12.52±3.11)g/m2,N2O有微弱排放;夏季河蟹池塘保持一定的水生植物覆盖能显著减少CO2/CH4的排放,较无水草种植区域,减少CO2排放52.47 g/m2,减少CH4排放5.61 g/m2,对N2O排放无显著性影响;种植水生植物减缓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艺 王春梅 许可 韩金锋 杨欣桐 林嘉莉
为研究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温室气体(CO2、CH4、N2O)对氮沉降初期的响应,本研究以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为研究对象,设置了对照(0 kg/(Hm2·a),Ck)、低氮(10 kg/(Hm2·a),LN)、中氮(20 kg/(Hm2·a),mN)及高氮(80kg/(Hm2·a),HN)4个施氮水平,在生长季(5—9月)每月原位施加NH4NO3进行氮沉降模拟,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观测了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CO2、CH4和N2O在高氮处理下的平均排放通量为(224.961±13.875)、(0.114±0.002)和(0.059±0.003)mg/(m2·H),...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玉龙 万军 芶剑渝 王慎强 李青山
【目的】探究化肥配施有机肥及不同配施比例对植烟土壤的供氮能力及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及调整和优化烤烟施肥措施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菜籽饼(RC)、猪粪(PM)、炭基有机肥(BOF)和花生秸秆(MS)等氮替代30%和50%化肥;通过盆栽试验,比较各施肥处理间烤烟农艺性状、生物量、土壤矿质氮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施用化肥(对照)处理相比,除配施炭基有机肥(BOF)处理外,其他配施有机肥处理均土壤矿质氮含量均降低,降幅团棵期为22.9%~57.8%、旺长期为4.97%~66.04%、现蕾期为25.59%~83.82%、成熟期为33.58%~68.90%;除配施花生秸秆(MS)处理外,各有机肥配施处理烤烟根、茎、叶生物量没有显著变化;CO_(2)排放量仅配施猪粪(PM)和花生秸秆(MS)处理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23.74%~33.40%和61.75%~87.54%;各有机肥配施比例为50%的N_(2)O排放量均显著增加,为7.73~21.89倍;各有机肥配施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碳含量均增加,增幅分别为1.56%~20.68%和2.77%~16.63%;土壤C/N比配施菜籽饼(RC)处理显著降低、花生秸秆(MS)显著增加、猪粪(PM)和炭基有机肥(BOF)无显著影响。【结论】从植烟土壤供氮能力、烟株生物量、N_(2)O排放量方面考虑,烤烟种植有机肥宜选用炭基有机肥,配施比例30%左右,不宜高于50%;为维持植烟土壤碳氮平衡,低C/N比菜籽饼(RC)和高C/N比花生秸秆(MS)不宜单独及连续配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