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40)
2023(5664)
2022(4746)
2021(4187)
2020(3478)
2019(7486)
2018(7088)
2017(13321)
2016(7414)
2015(7663)
2014(7261)
2013(7113)
2012(6528)
2011(5822)
2010(5589)
2009(5115)
2008(4888)
2007(4127)
2006(3601)
2005(3054)
作者
(24656)
(20696)
(20562)
(19291)
(13083)
(10226)
(8953)
(8162)
(7948)
(7292)
(7177)
(6822)
(6687)
(6643)
(6610)
(6443)
(6216)
(6138)
(6082)
(5803)
(5423)
(5110)
(4896)
(4748)
(4703)
(4522)
(4456)
(4446)
(4320)
(4186)
学科
(26185)
经济(26151)
(20558)
管理(20102)
(15107)
企业(15107)
方法(12579)
数学(11519)
数学方法(11450)
(8832)
(8394)
(8241)
税收(7913)
(7883)
(7109)
(6781)
贸易(6780)
(6628)
农业(6379)
中国(6193)
业经(5957)
环境(5158)
技术(5105)
(4729)
财务(4727)
财务管理(4723)
企业财务(4505)
(4218)
产业(4101)
(4068)
机构
大学(105609)
学院(104972)
(40883)
经济(40206)
管理(38858)
研究(38351)
理学(34968)
理学院(34533)
管理学(33843)
管理学院(33696)
(30982)
科学(28043)
中国(26871)
农业(25486)
业大(24418)
(22019)
(21359)
研究所(20125)
(18435)
农业大学(17544)
中心(16717)
财经(15237)
(15065)
(14249)
(14066)
科学院(13440)
(13385)
(13222)
(13138)
北京(12848)
基金
项目(81345)
科学(62930)
基金(60887)
(57932)
国家(57499)
研究(48994)
科学基金(47531)
自然(34228)
自然科(33465)
自然科学(33451)
基金项目(33147)
自然科学基金(32886)
社会(32464)
(31703)
社会科(30909)
社会科学(30900)
(27895)
资助(23488)
教育(21251)
计划(18881)
重点(18816)
(17350)
编号(17279)
(17124)
科技(17108)
(17021)
科研(16663)
创新(16363)
(16107)
(14562)
期刊
(37531)
经济(37531)
学报(28679)
(27124)
研究(25128)
科学(22260)
大学(19490)
学学(19118)
农业(19012)
中国(17208)
(12418)
管理(11517)
(10373)
业大(9253)
农业大学(8142)
经济研究(7104)
(6975)
资源(6849)
业经(6824)
财经(6797)
(6256)
金融(6256)
科技(6131)
中国农业(5798)
(5791)
(5742)
技术(5657)
问题(5474)
自然(5460)
(5398)
共检索到140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绍华  曹卫星  丁艳锋  田永超  姜东  
以迟熟中粳稻武香粳9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水稻吸氮量增多,稻草中氮滞留增加,营养器官氮转运率降低,氮素利用率和产谷效率下降;水分胁迫过强,则水稻吸氮量减少,氮素产谷效率下降;水分胁迫适度,则水稻氮素吸收保持不变,且可更多地调动和利用营养器官中的储存氮,提高氮素利用率和产谷效率;水与氮存在明显互作作用,水分胁迫增强,则减弱了氮肥促进水稻吸氮的作用,增强了氮肥降低水稻氮素利用率的效应。结合产量表现,提出采用适度的水分胁迫,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减少稻田氮损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绍华  曹卫星  丁艳锋  刘胜环  王强盛  
以迟熟中粳稻武香粳 9号为材料 ,研究了基本苗和施氮量对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氮量增加 ,水稻吸氮量增多 ,但营养器官的氮转运率、氮收获指数和产谷效率显著下降 ;基本苗增加 ,水稻吸氮量也增多 ,而营养器官的氮转运率、氮收获指数、氮素产谷效率和氮肥利用率则明显提高。因此 ,适当增加基本苗是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减少施氮量的有效方法。研究还发现 ,在 8 5t·hm-2 以上的高产条件下 ,10 0kg稻谷需氮量和氮肥利用率基本稳定 ,每生产 10 0kg稻谷需氮量约为 2 1kg ,氮肥利用率在 4 2 %左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万邦   王晓媛   于蓉   杜慧莹   刘声锋   田梅   郭松   魏兆辉  
为了筛选适宜宁夏引黄灌区设施西瓜适宜的水氮组合,试验设计不同水氮处理,研究水氮互作对西瓜叶片SPAD值、果实品质、产量和氮素吸收及利用等影响。结果表明,W1N4、W2N3、W2N4、W3N3、W3N4处理的SPAD值较高,施氮量为N2、N3时品质较佳,W3N4处理产量最高,为76 565.36 kg/hm2,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8.34%~37.57%;相比较其他灌水水平,灌水量为W1时,设施西瓜灌溉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其中,W1N3、W1N4处理灌溉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分别达到43.91,45.32 kg/m3,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14.00%~56.40%;W3N4处理果实氮积累量和总氮积累量显著最高,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22.75%~192.36%,17.00%~123.39%;W3N2处理氮肥偏生产力与氮肥利用率显著最高,氮肥偏生产力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11.00%~343.68%,氮肥当季利用率比其他处理提高了3.34~10.02百分点。相关性分析表明,SPAD值、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氮积累量相互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植株氮积累量呈正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呈负相关。总之,施氮量为N2(80 kg/hm2)、N3(160 kg/hm2)时设施西瓜品质较好,灌水量W3(2 200 m3/hm2)与施氮量N4(240 kg/hm2)组合的增产效果最佳,高灌水量与高施氮量互作有利于西瓜吸收氮素,而低施氮量与高灌水量互作有利于氮肥的利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雷昌  汤利  董艳  郑毅  
[目的]探明根系互作对玉米大豆氮、磷吸收利用的影响,为作物高产优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水培试验,来实现根系互作效应,共设3个处理:单作玉米、单作大豆、间作玉米大豆。处理13、31、45、57 d时采样分析植株各部位的氮、磷含量。[结果]根系互作提高了玉米各器官与地上部氮、磷累积量,而大豆各器官及地上部氮、磷累积量则表现出了根系互作劣势。与单作相比,间作玉米地上部氮累积量在处理13和31 d分别提高了224.6%和24.0%(P<0.05)。与单作相比,处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鲁艳红  廖育林  汤海涛  黄铁平  夏海鳌  李向阳  左光华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增加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水稻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和稻草N含量及氮素积累量,但施氮量达到一定水平后,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产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均以施氮180kg/hm2处理最高;籽粒、稻草N含量,稻草氮素积累量及氮素总积累量则以施氮225kg/hm2处理最高,而N180处理仅次于N225处理;氮肥用量对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影响明显,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收获指数(NHI)、氮素农学效率(NAE)、氮肥利用率(RE)和氮肥偏因素生产力(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谷晓博  李援农  黄鹏  杜娅丹  陈朋朋  方恒  
【目的】针对西北地区冬油菜蕾薹期干旱频发,农民大量灌溉和施氮导致的环境问题,探究西北地区冬油菜蕾薹期适宜的灌溉量和施氮量。【方法】通过2年田间试验,研究分析蕾薹期不同灌溉量(不灌溉(I0)、灌60 mm(I1)和灌120 mm(I2))和施氮量(不施氮(N0)、施氮80 kg·hm-2(N1)和施氮160 kg·hm-2(N2))下,地上部干物质量、籽粒产量、氮素吸收与分配、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其中全生育期不施氮(不基施、不追施)和不灌溉为对照处理(CK)。【结果】蕾薹期灌溉或施氮能显著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莫钊文  李武  段美洋  潘圣刚  田华  唐湘如  
【目的】分析常规施磷钾条件下减氮对不同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品种产量、品质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为水稻精确减量施肥及氮高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大田常规施磷钾条件下,研究了3个不同水平氮肥处理(常规施氮肥(纯氮187.5kg/hm2)、减氮28%(纯氮135.0kg/hm2)和不施氮肥(纯氮0kg/hm2))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粤晶丝苗2号"、"桂香占"和"天优998")产量、品质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施氮相比,减氮条件下"粤晶丝苗2号"和"桂香占"的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增加但有效穗数减少,对"天优998"产量构成因子无显著影响。减氮28%处理对水稻的碾磨品质和蒸煮品质无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周  李磊  孙传范  赵全志  杜彦修  张静  彭廷  
以大穗型粳稻品种豫粳6号为材料,在孕穗和结实期采用不同的灌溉处理和穗肥施用方式,研究水氮互作对籽粒灌浆速率、籽粒充实度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和穗肥一定的条件下,随着穗肥施入时期的推迟及后期施肥量的增大,稻穗的千粒重和籽粒充实度出现逐渐变大的趋势。倒2叶期施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籽粒灌浆后期的灌浆速率,缩短了强势粒的灌浆时间。干湿交替的灌溉方式可以改善弱势粒灌浆的滞后性,显著提高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干湿交替和倒2叶期施肥的水氮组合显著提高了弱势粒二次枝梗的平均灌浆速率及最大灌浆速率,从而提高了水稻的千粒重、籽粒充实度及产量,为最佳的水氮运筹方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智勇  吕凯  罗凤  练兴明  
以10份干物质生产效率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用土培盆栽试验研究4种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干物质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水稻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但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对施氮的响应程度不同。随施氮水平的提高,不同基因型水稻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以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上升,但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明显下降。植株氮素积累量与植株氮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植株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植株氮含量、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种植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的土壤氮素表观平衡间存在显著差异,此差异随施氮水平提高而更加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晓果  徐春梅  陈松  计成林  章秀福  王丹英  
【目的】测定不同水稻品种对外界铵浓度(Ammonium ion,NH4+)的响应,通过分析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NH4+浓度下的表型差异及NH4+吸收特性,揭示水稻品种间氮利用差异的机理。【方法】采用水稻品种齐粒丝苗(QLSM,氮高效品种)和沪科3号(HK3,氮低效品种),以营养液培养方式在苗期进行3种不同NH4+浓度(低、中、高)处理,15 d后分析两个水稻品种的株型特征、氮含量和氮积累量、根系活力及根系呼吸强度,并采用扫描离子选择电极技术分析根系NH4+流通量。【结果】氮高效品种QLSM在低NH4+条件下生长较好,其株高、分蘖与对照(CK)相比无显著差异,总干物质重和根部氮积累量分别增加2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娜  杨志远  代邹  孙永健  徐徽  何艳  严田蓉  蒋明金  郭长春  王春雨  马均  
【目的】探究不同氮效率水稻根系形态和氮素吸收利用与产量关系的规律,明确水稻高产根系形态特征,提出相应的水氮优化管理措施。【方法】2013年以氮高效品种川农优498和氮低效品种川优6203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穗肥运筹比例的裂区试验;2014年以相同试验材料进行穴苗数和促花肥、保花肥配比的裂裂区试验;2015年以氮高效品种德香4103和氮低效品种宜香3724为试验材料,进行水分管理方式和氮肥施用模式的裂裂区试验;分别以上述3个大田试验获得的产量、根系形态及氮素吸收利用相关指标为样本,通过计算方差膨胀因子诊断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黎泉  李刚华  陈依露  杨镒铭  徐晶晶  刘正辉  王绍华  丁艳锋  
2010—2011年在大田试验下以富铁品系H9405和对照W1240为试验材料,设5个氮肥水平处理,研究不同铁含量水稻对Fe吸收和分配的差异及其对氮素的响应。结果表明:富铁品系H9405成熟期整个植株以及穗部枝梗、颖壳、米糠和精米4个部位铁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品系W1240,主要原因是富铁品系H9405抽穗至成熟期Fe吸收量及成熟期Fe元素向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系W1240。随施氮量增加,两品系成熟期植株各部位Fe含量、穗中Fe的分配均增加;精米中Fe含量也呈增加的趋势,最大增幅H9405比W1240多。表明:氮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精米中的Fe含量,并且在富铁品系H9405中效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绪猛  郭九信  高丽敏  孔亚丽  刘田  刘福来  凌宁  郭世伟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供锌水平对水稻锌的吸收、累积与分配的影响,为氮锌肥料配施提高水稻的锌营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2个施氮量(200和300kg·hm-2)和3个供锌水平(0、25和50kg·hm-2)处理对水稻(镇稻11号)锌营养的影响。[结果]水稻地上部锌含量和锌累积量均随供锌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不同的施氮量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分蘖期、开花期和成熟期)不同部位(叶、茎鞘、籽粒)锌含量和累积量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别。水稻各生育期各器官的锌含量变幅为20.1~50.6mg·kg-1,除开花期和成熟期茎鞘外,低施氮量下Zn25和Zn50处理的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的锌含量分别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延江  张文忠  张小明  
以寒地粳稻为试验材料,在节水控灌与常规灌溉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控灌降低了水稻分蘖期的氮素积累量,提高了抽穗期和成熟期水稻氮素积累量。施氮能够显著提高植株氮素积累量,且氮素积累量随着施氮量的提高而增加。同一施氮水平下,磷素积累量表现为节水控灌高于常规灌溉,不同生育时期植株磷素积累量均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积累量最高值先后出现在氮肥125 kg·hm~(-2)和150 kg·hm~(-2)水平处理。与常规灌溉相比,节水控灌提高了成熟期植株钾素积累量,对分蘖期至抽穗期钾素积累量无影响,施氮肥能够提高水稻植株的钾素积累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徐徽  杨志远  秦俭  彭玉  马均  
【目的】研究水氮管理模式与磷钾肥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水稻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稻冈优725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1N1)"、"控制性交替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2N1)"、"旱种+氮肥优化运筹(W3N2)"3种水氮管理模式及不同的磷钾肥配施处理,分析对水稻氮、磷、钾吸收特点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生理特性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水氮管理模式和磷钾肥配施对水稻氮、磷、钾素的吸收、生理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的影响;W2N1管理模式与磷、钾肥施用量均为90 kg.hm-2的配施(P90K90处理)组合能促进抽穗及成熟期各养分的累积,提高剑叶光合速率(Pn)...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