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44)
- 2023(5390)
- 2022(3913)
- 2021(3412)
- 2020(2804)
- 2019(6100)
- 2018(6264)
- 2017(11348)
- 2016(6900)
- 2015(7569)
- 2014(8005)
- 2013(7557)
- 2012(6742)
- 2011(6001)
- 2010(5917)
- 2009(5568)
- 2008(5540)
- 2007(5128)
- 2006(4516)
- 2005(4197)
- 学科
- 济(24898)
- 经济(24875)
- 业(15282)
- 管理(14855)
- 企(11444)
- 企业(11444)
- 中国(9138)
- 农(9031)
- 学(8584)
- 方法(7999)
- 业经(7333)
- 数学(6475)
- 数学方法(6379)
- 农业(6162)
- 地方(5887)
- 发(5344)
- 财(4651)
- 制(4639)
- 发展(4517)
- 展(4511)
- 产业(4327)
- 贸(4118)
- 贸易(4112)
- 易(3980)
- 和(3977)
- 环境(3967)
- 理论(3824)
- 体(3798)
- 策(3670)
- 银(3597)
- 机构
- 学院(98616)
- 大学(98159)
- 研究(42669)
- 济(33521)
- 经济(32766)
- 科学(32304)
- 农(30832)
- 管理(29951)
- 中国(29575)
- 理学(25628)
- 所(25351)
- 理学院(25183)
- 农业(25083)
- 管理学(24387)
- 管理学院(24238)
- 研究所(23811)
- 京(22882)
- 业大(22591)
- 中心(17692)
- 江(16732)
- 省(16328)
- 农业大学(16060)
- 院(15583)
- 科学院(15024)
- 室(14986)
- 财(14242)
- 北京(14007)
- 业(14002)
- 实验(13766)
- 范(13558)
- 基金
- 项目(72378)
- 科学(53711)
- 基金(49809)
- 家(48853)
- 国家(48489)
- 研究(44633)
- 科学基金(37735)
- 省(29906)
- 自然(27109)
- 自然科(26447)
- 自然科学(26438)
- 基金项目(26180)
- 划(26133)
- 社会(25992)
- 自然科学基金(25945)
- 社会科(24468)
- 社会科学(24461)
- 资助(20051)
- 教育(19590)
- 重点(18150)
- 计划(17510)
- 科技(17229)
- 编号(17016)
- 发(16801)
- 科研(14431)
- 创(14299)
- 业(14173)
- 部(14094)
- 农(13867)
- 成果(13603)
共检索到147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清旭 张奇 马华燕 冯常青 张伟彬 李家玉 王海斌 何海斌
以1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采用水培法培养,并添加水杨酸诱导,分析水稻化感潜力和生理、形态指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生物测试结果表明,水杨酸诱导后,大部分品种的叶片浸提液和种植液对莴苣生长的抑制率均有显著提升.水稻生理、形态指标分析结果表明,PI312777、特优884、协青早B3个水稻品种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氮含量、根长、株高、干重等均显著升高,其余水稻品种变化规律不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化感潜力与上述生理、形态指标均呈正相关.水稻叶片叶绿素、氮含量对水稻种植液化感潜力的影响高于水稻叶片浸提液化感潜力,而水稻根长、株高、干重对水稻叶片浸提液化感潜力的影响高于水稻种植液化感潜力.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杨酸诱导后,不同水稻的化感潜力与生理、形态指标的区分主要分为两大主成分,主成分1的贡献率为38.52%,主成分2的贡献率为26.90%.水稻叶片浸提液化感潜力与水稻株高、干重、根长显著相关,而水稻种植液化感潜力与水稻叶绿素含量、氮含量显著相关.
关键词:
水稻 水杨酸 化感潜力 生理指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宝海 王世维 郑文静 刘志恒 张丽霞
选用丽江新团黑谷和以其为背景的水稻单基因系Pi9为试验材料。试验分2组进行,一组以0.01 m M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将2个品种5叶期幼苗做喷雾处理,另一组喷清水作为对照,2 d后,2组同时喷雾接种稻瘟菌孢悬液,病原菌选取2012年辽宁省优势菌株ZA1,以无菌水接种做对照。接种稻瘟病病菌后1~5 d对水稻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进行研究,间隔24 h取样1次,连续检测5次。试验结果表明,SA处理组POD和SOD的活性明显比清水对照组提高,接种稻瘟菌处理组的酶活性高于无菌水对照组;Pi9单基因系高于丽江新团黑谷的酶活性。同时到显症期SA...
关键词:
水稻 水杨酸 稻瘟病 抗氧化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亚洲 张翠 孙一丁 杨奕 李铷 卢红 郭怡卿
[目的]肉桂酸-4-羟化酶(C4H)是苯丙烷合成途径次生代谢的重要酶,通过对不同化感潜力水稻中4个C4H基因:Os01g0820000、Os02g0467000、Os02g0467600、Os05g0320700的表达分析,研究它在不同化感潜力水稻中的区别,有助于揭示水稻化感抗(耐)性的内在机制。[方法]选用非化感水稻Lemont和化感水稻PI312777,进行水杨酸(SA)和茉莉酸(JA)处理,通过q-PCR对4个C4H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比较,同时以水稻叶片水浸提液测定其对稗草根生长的影响。[结果]经过JA和SA处理的非化感水稻Lemont叶片水浸提液对稗草根生长的抑制率分别提高了22%和18%,而化感水稻PI312777的抑制率分别提高了40%和28%。q-PCR结果表明,JA和SA处理后,Os01g0820000和Os02g0467000在2种水稻中相对表达量相似;而Os02g0467600和Os05g0320700两个基因在PI312777中相对表达量上调程度均高于Lemont,表明这2个基因在PI312777中可能更多的参与到C4H的合成代谢。[结论]JA和SA处理后的2种水稻化感潜力增强,Os02g0467600和Os05g0320700在PI312777和Lemont中表达差异较大,因此推测这2个基因是造成2种水稻化感潜力不同的重要因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智慧 聂燕芳 何磊 李云锋 王振中
采用0.1mmol/L的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喷雾处理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水稻CO39和C101LAC。结果表明:脂氧合酶(LOX)、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不同亲和性互作水稻中均在早期上升,与亲和性互作水稻CO39相比,高度非亲和性互作水稻C101LAC3种酶的诱导活性增加明显、速度快;过氧化氢酶(CAT)的诱导活性则在不同亲和性互作水稻中均下降。对病程相关蛋白(PR蛋白)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测定结果表明,高度非亲和性互作水稻2种酶诱导活性的出现高峰期和强度也明显要早且高于亲和性互作水稻。对内源水杨酸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亲和性互作水稻...
关键词:
水杨酸 水稻 防御酶 PR蛋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岳峰 郑其向 马晓 李家庆 伍宝朵 胡丽松 范睿
【目的】研究明确外源喷施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对胡椒抗瘟病的影响及生理生化变化。【方法】以中国主栽品种"热引1号"胡椒苗为实验材料,给胡椒苗单独和混合方式喷施5 mmol·L~(-1) SA、1 mmol·L~(-1) JA处理。【结果】处理第20天时,单独喷施SA和混合喷施JA/SA的试验苗幼嫩的茎叶出现了不同程度损伤。在此基础上采用连续15 d和间隔2 d喷施处理"热引1号"胡椒苗,接种病原菌后经表型鉴定。间隔2 d喷施5 mmol·L~(-1) SA、1 mmol·L~(-1) JA和JA/SA混合的3种方式抗病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处理。与对照相比,这3种处理均使叶内源JA、SA增加,在接种病原菌后使叶片内源JA、SA、ETH含量达到了最高水平;随着接种后时间延长,胡椒叶片内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一直降低,对照下降程度较为明显;防御酶PPO、PAL活性都出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较优处理中维持较高水平。【结论】1 mmol·L~(-1) JA和5 mmol·L~(-1) SA外源处理可通过调节防御酶活性等,减缓胡椒病斑面积的扩大,不同方式处理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姝江 朱天辉 黄艳娜 韩珊 谯天敏
采用载玻片萌发法测定水杨酸(SA)对山茶灰斑病菌的影响。浓度为0~5mmol.L-1的SA对山茶灰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没有抑制作用,其诱发抗病性可持续10~15天,诱导最佳间隔期为3天。用SA喷雾涂布叶片诱导山茶抗性,植株内丙二醛、木质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化指标对山茶灰斑病菌诱导信号有不同响应。MDA含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减少,膜脂的过氧化程度降低,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这种诱导抗性的作用逐渐减弱,且在不同浓度处理间存在差异,在诱导并挑战接种的处理中,各处理表现为初期低于对照、后期缓慢上升;诱导并挑战接种的处理中,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只诱导处理基本相似,高浓度诱导的木质素积累量大于低浓度;诱导并...
关键词:
诱导因子 抗病性 灰斑病 七心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霞 王振中 纪春艳 李云锋 董章勇
采用平板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研究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诱导处理水稻后产生的小分子的抗菌物质对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杨酸诱导处理后的水稻叶片提取物质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水杨酸诱导处理后,水稻的2个品系CO39和CA101A51产生了分支酸、丁子香酚、稻壳酮A(Momilactone A,MA)、稻壳酮B(Momilactone B,MB)4种化合物,且水杨酸甲酯、苯酚、豆甾醇和β-谷甾醇、2种酯类物质、十一碳烷等化合物含量均发生变化。水杨酸诱导处理可以调动抗病相关的次生代谢...
关键词:
水杨酸 抗菌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嘉曼 傅俊范 王燕平 周如军 严雪瑞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锈腐病是由人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Zinns.)Scholten]引起的根部病害之一,在人参生产中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水杨酸(SA)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诱导物质,目前将其应用于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相关研究已成为热点。在温室可控条件下进行,用浓度为200mg.L-1的SA溶液处理2年生人参移栽苗,然后接种人参锈腐菌,接种后3,6,9,12,15,20,25,30d取样。通过测定参根内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细胞膜电解质外渗率,探索其诱导抗性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经SA处理后,接种人参锈腐菌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冉隆贤 谷文众 吴光金
在毒性测定中,1~20mmol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对桉树青枯病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通过淋根,1~5mmol的SA可以诱导桉树苗显著地增强对青枯病的抗性,但以5mmol最佳。过氧化物酶(POX)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在0 1~5mmolSA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升高相应增强;SA淋根3~9d后挑战接种青枯病菌均能诱导桉树显著地提高对青枯病的抗性,但以间隔5~7d效果最好,且POX和PPO的酶活性与抗病性的变化趋势相符,均在第7天升至最高值,分别比对照高2倍和1倍。POX酶灵敏快速,更能准确地反映植株抗病性的变化;叶片注射SA不能诱导桉树抗青枯病。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侯盼盼 陈安良 费莉玢 马良进
【目的】探究水杨酸(SA)诱导紫楠Phoebe sheareri对炭疽病的抗性。【方法】以2年生紫楠为材料,用0、50、100、200、500 mg·L~(-1)质量浓度SA对紫楠进行喷雾处理,以无菌水喷洒不接种为对照(ck)。喷雾后选择不同时间采集紫楠叶片,采用离体刺伤接种法测定对炭疽病病斑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紫楠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结果】不同质量浓度SA处理的紫楠叶片均对炭疽病病斑有抑制作用,100 mg·L~(-1) SA处理对病斑抑制率达64.28%,在SA喷雾的同时接种炭疽病孢子悬浮液后,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SOD、CAT和POD在1~7 d内升高,达到峰值时可溶性蛋白质为ck的2.57倍,SOD活性为ck的1.21倍,CAT活性为ck的2.04倍,POD活性为ck的1.46倍,7 d后呈下降趋势,15 d内各生理指标均显著高于ck。【结论】SA可诱导紫楠叶片可溶性蛋白质、SOD、CAT和POD升高,对炭疽病产生抗病性。图3参2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石亚莉 周会玲 唐永萍 贺军花 马利菁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处理后苹果灰霉病发生情况及与抗病性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探明SA对苹果灰霉病的抗性诱导机理,为苹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150mg/L水杨酸(SA)浸泡苹果果实20min,以清水浸泡作为对照,20℃下放置2d后接种灰霉病菌灰葡萄孢,接种后19d,调查灰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及总酚、类黄酮、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采后SA处理可
关键词:
苹果 水杨酸 灰霉病 诱导抗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军 陈绍红 黄永芳 孙思
应用水杨酸溶液喷洒油茶叶片可有效诱导植株产生对炭疽病的局部性和系统性抗性。浓度150 mg.L-1诱导抗性效果最好,其对嫩叶的局部诱导病斑减小率为54.15%,对老叶的病斑减小率为61.55%。该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喷洒对油茶炭疽病的系统性诱导抗性可使病斑减小率达46.7%;田间试验防治效果达到45.32%。水杨酸诱导油茶产生的局部性抗性可持续20 d而抗性水平无明显下降。扫描电镜显示在诱导处理的油茶叶片上,分生孢子能够萌发,但是芽管的生长受抑制,甚至异常变形卷曲。
关键词:
水杨酸 油茶 炭疽菌 诱导抗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群 陈慧勤 赵淑清 赵占军
系统研究了水杨酸对拟南芥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和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用10 μg/ mL SA喷雾处理生长28 d的拟南芥植株,结果发现,经SA处理后,拟南芥叶片中PAL,POD,PPO和LOX活性都迅 速增强,PAL活性在处理后12 h达到高峰,较高的PAL活性可维持到48 h。POD,PPO和LOX活性在SA处理后48 h达到高峰,而在24-96 h内都可保持较高的POD和PPO活性。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与SA诱导拟南芥植物的抗病 性相吻合。
关键词:
水杨酸 拟南芥 防卫酶系 诱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汤晓莉 薛红芬 邓国宾 杨明挚 王燕云 陈小兰
以感病品种夏波蒂为材料,研究外源水杨酸(SA)在温室马铃薯种薯生产中,对种薯疮痂病的感病指数和植株生长的影响。通过分析植株叶片过氧化物酶、PAL活性、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多种生理指标的变化,探索诱导抗性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外源SA能显著降低种薯感病率;同时矮化植株,抑制地上部分生长,增强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合成。通过诱导抗氧化酶系活力的提高,SA能有效降低叶片中超氧自由基和MDA的含量,增强植株对疮痂病的系统抗性。
关键词:
马铃薯 疮痂病 水杨酸 诱导抗病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丽 乔枫
【目的】本研究对青稞进行水杨酸(SA)、硫酸铜(CuSO_4)单因素与水杨酸+硫酸铜双因素处理,分析不同逆境对青稞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以期为青稞育种及其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青稞(北青6号)为材料,测定其叶片在不同浓度硫酸铜和水杨酸处理下POD、SOD、APX、MDA的活性变化,以及种子的发芽率、幼苗的株高、根长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等生理指标。【结果】在SA、CuSO_4单因素与SA+CuSO_4双因素处理下,北青6号的各生理指标均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叶片MDA积累,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增加,株高、根长、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发芽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其中在处理4(100μM SA+600μM CuSO_4)达到最低点,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青稞对生长环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不同处理条件对其生理响应存在明显差异;青稞在低浓度的CuSO_4、SA胁迫环境中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高浓度影响其生长发育,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引起毒害作用。
关键词:
青稞 硫酸铜 水杨酸 生理生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