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93)
- 2023(5502)
- 2022(4579)
- 2021(4104)
- 2020(3394)
- 2019(7365)
- 2018(7050)
- 2017(12874)
- 2016(7364)
- 2015(7707)
- 2014(7358)
- 2013(7242)
- 2012(6576)
- 2011(5841)
- 2010(5462)
- 2009(5017)
- 2008(4893)
- 2007(4109)
- 2006(3372)
- 2005(2788)
- 学科
- 济(25844)
- 经济(25810)
- 管理(20120)
- 业(19954)
- 企(15584)
- 企业(15584)
- 方法(13581)
- 数学(12357)
- 数学方法(12270)
- 学(7989)
- 财(7829)
- 农(7498)
- 贸(6907)
- 贸易(6907)
- 易(6762)
- 中国(6054)
- 业经(5864)
- 农业(5308)
- 务(5163)
- 财务(5158)
- 财务管理(5153)
- 企业财务(4934)
- 环境(4807)
- 技术(4753)
- 制(4148)
- 产业(3896)
- 划(3837)
- 地方(3716)
- 银(3708)
- 出(3704)
- 机构
- 大学(104981)
- 学院(104253)
- 济(39501)
- 经济(38891)
- 研究(37792)
- 管理(37649)
- 理学(34169)
- 理学院(33717)
- 管理学(32922)
- 管理学院(32771)
- 农(32133)
- 科学(28943)
- 中国(26281)
- 农业(26168)
- 业大(25240)
- 京(21398)
- 所(21142)
- 研究所(20110)
- 农业大学(17959)
- 中心(16696)
- 财(16040)
- 室(14507)
- 江(14269)
- 实验(13931)
- 财经(13697)
- 业(13608)
- 院(13465)
- 省(13463)
- 实验室(13376)
- 科学院(12841)
- 基金
- 项目(81909)
- 科学(62976)
- 基金(61216)
- 家(58339)
- 国家(57895)
- 科学基金(47864)
- 研究(47823)
- 自然(35187)
- 自然科(34419)
- 自然科学(34404)
- 自然科学基金(33841)
- 基金项目(33376)
- 省(32719)
- 社会(31156)
- 社会科(29642)
- 社会科学(29634)
- 划(28205)
- 资助(23991)
- 教育(21149)
- 计划(19538)
- 重点(18949)
- 科技(18156)
- 创(17475)
- 科研(17144)
- 发(16900)
- 部(16856)
- 业(16701)
- 创新(16454)
- 编号(15881)
- 农(15249)
共检索到134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红军 秦晨亮 丁玲
为研究水杨酸(SA)对‘赤霞珠’葡萄果皮中总类黄酮和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在花后10d,使用25、50、100mg/L的水杨酸(SA)对‘赤霞珠’葡萄果穗进行喷施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测定葡萄果皮白藜芦醇和总类黄酮的含量,分析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对果皮中总类黄酮和白藜芦醇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赤霞珠葡萄发育过程中,果皮中总类黄酮的含量在花后35d最低,之后开始上升,直至成熟。白藜芦醇含量呈双峰型变化趋势,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35和80d。且经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后,总类黄酮和白藜芦醇含量均得到提高,其中分别以25和50mg/L水杨酸处理效果最好。与总类黄酮和白藜芦醇合成...
关键词:
葡萄 水杨酸 总类黄酮 白藜芦醇 酶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瑞民 张娟 李凯 谢一民
以宁夏三大品牌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反式白藜芦醇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对提取条件和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15mg/L,定量限为0.03mg/L;在0.03mg/L~3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1.1161x+0.0137,R~2=0.9996;重复性较好,标品的RSD为0.23%,样品的RSD为0.18%;准确度较高,加标回收率范围在92.3%~97.1%之间;研究表明反式白藜芦醇的含量与酒的品牌、葡萄品种有较大的关系,供试样品中反式白藜芦醇含量在1.97mg/L~3.70mg/L之间.
关键词:
反式白藜芦醇 高效液相色谱 干红葡萄酒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兴华 李兴林 周鑫 王丹丹
【目的】获得葡萄(Vitisvini fera L.)松散型愈伤组织,并了解其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方法】以葡萄的叶、叶柄和茎分别作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组合(6-卞氨基嘌呤(6-BA)、激动素(KT)、吲哚丁酸(I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的培养基(以B5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含30g/L蔗糖和6g/L琼脂)上,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培养,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来源愈伤组织中的白藜芦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以葡萄叶为外植体时,诱导的愈伤组织出愈率很低;以叶柄和茎为外植体时,愈伤组织的出愈率均较高。利用叶柄和茎获得松散愈伤组织时,其诱导培养基组成分别是:B5培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聃璐 林拥军
将来源于2个葡萄品种的白藜芦醇合酶基因以组成型表达的强启动子Ubiquitin驱动,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引入粳稻品种中花11中。通过对单拷贝转基因家系基因表达量及白藜芦醇目标物的检测,发现大多数转基因家系的外源基因可稳定表达,但检测到的最终产物不是白藜芦醇,而是白藜芦醇苷(亦称云杉新苷),最高检出量达到了10.26μg/g,是野生型对照的1 000倍,推测这是在生成白藜芦醇的基础上,水稻内源的糖基转移酶作用的结果。虽然经抗病检测发现转基因植株并没有对稻瘟病菌表现出明显抗性,但是高含量的云杉新苷转基因家系可以作为提升水稻潜在营养价值的材料进行使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车金鑫 师俊玲 罗光武
【目的】评价毛葡萄的营养与功能活性,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14年采自广西罗城的13个株系的毛葡萄为材料,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从毛葡萄中提取多酚、黄酮和白藜芦醇等抗氧化活性物质,用比色法测定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藜芦醇含量,用DPPH、ABTS和还原力等方法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所选样品的多酚、黄酮、白藜芦醇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在不同株系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多酚含量为1.973.14mg/g,黄酮含量为0.411.35mg/g,白藜芦醇含量为0.758.81μg/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晓玲 张建文 郭守华 刘永军 刘贵荣 程秀娟
用 0 ,5 0 0 ,10 0 0 ,2 0 0 0mg·L- 1的水杨酸溶液浸泡马铃薯块茎 2 4h ,以清水作对照 ,然后于 2 5℃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定期测定其发芽情况和酚类物质含量及多酚氧化酶 (PPO)和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结果表明 ,5 0 0mg·L- 1的水杨酸能促进马铃薯块茎发芽 ,而 10 0 0mg·L- 1和 2 0 0 0mg·L- 1的水杨酸则对块茎发芽起抑制作用 ;5 0 0mg·L- 1水杨酸处理能提高块茎中酚类物质的含量 ,降低PPO活性 ,10 0 0mg·L- 1和 2 0 0 0mg·L- 1的水杨酸处理则使块茎中酚类物质含量降低 ,PP...
关键词:
马铃薯 水杨酸 发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邓雅楠 严俊鑫 杨慧颖 许凌欣
开展水杨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MeSA)诱导植物抗性研究,可为东北玉簪(Hosta ensata)的绿色防控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通过喷施不同浓度MeSA,研究其对东北玉簪单宁含量及抗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01、0.1、1.0、1.5mmol·L~(-1) MeSA处理对东北玉簪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单宁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上述结果表明,喷施水杨酸甲酯对东北玉簪抵御害虫危害和适应逆境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这种促进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性和时间持久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洪强 夏惠 王进 邓群仙 梁东 吕秀兰 唐礼平
检测‘夏黑’葡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内4种类黄酮化合物(黄酮醇、黄烷醇、原花色素和花色素苷)及总类黄酮的含量,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夏黑’葡萄果皮黄酮醇含量在花后21~31d达峰值,为0.185~0.195 mg/g,花后52 d降至最低,为0.009 mg/g,随后再次缓慢升高直至果实成熟;黄烷醇和原花色素含量的变化相似,均是花后21~42 d迅速增加至峰值,分别达到3.238 mg/g和8.604 mg/g,之后随果实成熟逐渐下降,至花后80d时降至最低值;花色素苷含量则至花后42d后才能检测到,并随果实生长开始增加,直至成熟时达到峰值9.664 mg/g;类黄酮含量花后21~31 d逐步下降,但花后42 d时迅速升高达到峰值,为18.723 mg/g,然后随果实生长含量逐渐降低;黄酮醇合酶基因(FLS)在转色前表达水平低,之后显著上升,临近成熟时再次下降,与黄酮醇含量变化不一致;无色花色素双加氧酶基因(LDOX)和UDP–葡萄糖–类黄酮–3–O–糖苷转移酶基因(UFGT)的表达水平从转色期前开始升高,直到果实成熟达到最高值,与花色素含量变化一致;无色花色素还原酶基因(LAR)和花色素还原酶基因(ANR)的表达水平随果实成熟逐渐降低,与黄烷醇和原花色素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
关键词:
葡萄 果皮 类黄酮 基因表达 果实发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智慧 聂燕芳 何磊 李云锋 王振中
采用0.1mmol/L的水杨酸(salicylicacid,SA)喷雾处理抗稻瘟病近等基因系水稻CO39和C101LAC。结果表明:脂氧合酶(LOX)、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不同亲和性互作水稻中均在早期上升,与亲和性互作水稻CO39相比,高度非亲和性互作水稻C101LAC3种酶的诱导活性增加明显、速度快;过氧化氢酶(CAT)的诱导活性则在不同亲和性互作水稻中均下降。对病程相关蛋白(PR蛋白)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的测定结果表明,高度非亲和性互作水稻2种酶诱导活性的出现高峰期和强度也明显要早且高于亲和性互作水稻。对内源水杨酸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亲和性互作水稻...
关键词:
水杨酸 水稻 防御酶 PR蛋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洪冰 崔莹 崔崇士
从贝达葡萄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克隆到了白藜芦醇合酶(resveratrol synthase,RS)基因的全长cDNA。将其与圆叶葡萄(Vitis rotundifolia)、华东葡萄(Vitis pseudoreticulata)、河南毛葡萄(Vitis ficifolia)、河岸葡萄(Vitis vulpine)、酿酒葡萄(Vitis virufera)、羊蹄甲(Bauhinia)、花生(Arachis hvpogaea)、虎杖(Polygonum cuspiaatum)、大黄(Rheum officinale)进行氨基酸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分离的RS基因与其他葡萄的R...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月婷 黄家权 娄庆任 晏立英 雷永 廖伯寿
以来自花生重组自交系群体的青枯病抗感家系J109和J112为材料,研究了青枯菌接种后在花生叶片和茎中CAT、POD、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以及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枯菌侵染后,在接种叶片中,感病家系J112的CAT和POD活性低于对照或与对照一致,而抗病家系J109分别在第3天起和第1天后CAT和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在茎中,抗病家系J109的CAT和POD活性显著高于感病家系J112和对照;抗感家系在叶片和茎中的SOD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抗感家系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CAT和POD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CAT和POD活性可以作为花生青枯菌抗性的一个...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建平 姜丰 杨国顺
以巨峰和红地球葡萄的不同组织为试材,利用不同培养基对其愈伤组织进行诱导,测定愈伤组织中的白藜芦醇含量.结果表明:在B5基本培养基附加6mg/LNAA和0.6mg/L6-BA的培养条件下,巨峰葡萄果皮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达87%.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均高于其对应外植体中的含量,其中巨峰葡萄果皮愈伤组织中的白藜芦醇含量最高,达11.184μg/g.经6次继代培养可诱导出生长势强、白藜芦醇含量为14.296μg/g的巨峰葡萄优良愈伤组织.
关键词:
葡萄 细胞培养 白藜芦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惠竹梅 李华 刘延琳 任玉巧
研究了赤霞珠葡萄园行间播种紫花苜蓿对葡萄果实与葡萄酒总氮、游离氨基酸、蛋白质、Vc含量及葡萄酒理化指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耕相比,行间播种紫花苜蓿使葡萄与葡萄酒中总氮含量降低,葡萄果皮和葡萄酒中氨基酸总含量降低,而葡萄汁中氨基酸总含量升高;行间播种紫花苜蓿和清耕(对照)葡萄汁、葡萄果皮中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2.66%~35.22%,其次是精氨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23.48%~27.17%,葡萄酒中也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分别占氮基酸总含量的82.78%及86.81%;行间播种紫花苜蓿使葡萄汁中Vc含量升高,葡萄酒中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花色素苷含量及pH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惠竹梅 张振文 马新丽 马少青 李华
【目的】研究葡萄园行间生草对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与葡萄酒中含氮化合物的影响。【方法】在酿酒品种赤霞珠葡萄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在果实成熟期及酒精发酵结束后,采用凯氏定氮法及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分析各处理葡萄果皮、果肉、种子及葡萄酒中的总氮、可溶性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结果】除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清耕(对照)外,行间生草总体使葡萄果皮、果肉及种子中的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果实中不同部位总氮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有差异,种子中总氮含量最高,占葡萄果实总氮含量的41.6%,果肉与果皮分别占总氮含量的33.9%及24.5%;葡萄果实中可溶性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军贤 张振文
【目的】研究架式与新梢留量对葡萄酒中单体酚的影响。【方法】以赤霞珠为试材,采用HPLC分析法,研究不同新梢留量、单篱架与"V"形架栽培条件下所酿干红葡萄酒中单体酚的种类及含量。新梢处理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延长1m架面留新梢10、13和16个。【结果】(1)单体酚总量随单位新梢留量的降低而增加(119.08—146.40mg·L-1),且各处理间存在极显著差异;"V"形架栽培下的葡萄酒单体酚总量(133.47mg·L-1)高于单篱架(119.08mg·L-1)。(2)各处理条件下葡萄酒中非类黄酮含量(100.13—123.46mg·L-1)均高于类黄酮含量(17.08—25.25mg·L-1),...
关键词:
架式 新梢留量 赤霞珠 葡萄酒 单体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