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36)
- 2023(8929)
- 2022(7971)
- 2021(7662)
- 2020(6407)
- 2019(14913)
- 2018(15045)
- 2017(29093)
- 2016(15876)
- 2015(17828)
- 2014(17824)
- 2013(17596)
- 2012(16008)
- 2011(14270)
- 2010(14001)
- 2009(12574)
- 2008(12007)
- 2007(10198)
- 2006(8772)
- 2005(7362)
- 学科
- 济(59979)
- 经济(59912)
- 管理(45905)
- 业(43000)
- 企(36604)
- 企业(36604)
- 方法(30043)
- 数学(25889)
- 数学方法(25599)
- 农(15415)
- 中国(14594)
- 学(14445)
- 财(14401)
- 业经(13551)
- 地方(12423)
- 理论(10901)
- 和(10516)
- 农业(10391)
- 技术(10360)
- 贸(10307)
- 贸易(10302)
- 易(9983)
- 环境(9838)
- 务(9530)
- 财务(9472)
- 财务管理(9455)
- 制(9429)
- 企业财务(8957)
- 教育(8940)
- 划(8785)
- 机构
- 大学(222295)
- 学院(219907)
- 管理(92335)
- 济(81545)
- 理学(81393)
- 理学院(80487)
- 经济(79622)
- 管理学(79021)
- 管理学院(78646)
- 研究(70331)
- 中国(50079)
- 京(47353)
- 科学(46782)
- 财(35584)
- 业大(35475)
- 农(35395)
- 所(34990)
- 研究所(32369)
- 中心(31493)
- 江(29878)
- 北京(29696)
- 财经(29449)
- 范(29262)
- 师范(28978)
- 农业(27904)
- 经(26849)
- 院(25824)
- 州(25013)
- 技术(23623)
- 师范大学(23561)
- 基金
- 项目(159569)
- 科学(124983)
- 研究(115638)
- 基金(115508)
- 家(100593)
- 国家(99745)
- 科学基金(86043)
- 社会(70688)
- 社会科(66826)
- 社会科学(66807)
- 省(62791)
- 基金项目(62729)
- 自然(58045)
- 自然科(56681)
- 自然科学(56669)
- 自然科学基金(55646)
- 教育(52842)
- 划(52767)
- 编号(47656)
- 资助(47310)
- 成果(37794)
- 重点(35092)
- 部(34515)
- 创(33356)
- 发(33199)
- 课题(32155)
- 创新(30957)
- 科研(30725)
- 项目编号(29776)
- 大学(29732)
共检索到302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新宇 黄建松 郑舒燕 苏妍 林瑞余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电化学法研究了水杨酸(SA)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法结果表明,SA与DNA的相互作用为嵌插方式。在pH 5.8的NaH2PO4-Na2HPO4缓冲液中对SA进行循环伏安扫描,SA在玻碳电极上于1.070 V(Ag/AgCl参比电极)有1个阳极氧化峰,随着DNA的加入,氧化峰电流降低,峰电位正移,进一步表明SA嵌插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中,二者相互作用生成了一种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复合物。通过电化学方法可计算出SA与DNA复合物的结合比为3∶1,结合常数β为2.53×1012。
关键词:
水杨酸 DNA 电化学 紫外光谱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挪威 丁明星 刘国艳 宋巍巍 柴春彦
为制备特异性识别能力强的琥珀酸氯霉素分子印迹膜,进一步探索利用该膜进行电化学检测琥珀酸氯霉素残留的新方法,试验通过偶联的紫外光引发聚合和相转换成膜过程,制备了HS-CAP分子印迹聚砜膜,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该膜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本试验制备的分子印迹膜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电化学方法进行检测时,对琥珀酸氯霉素分子表现出了良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沈国强
<正>电化学试题涉及的化学电池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在提高多碳产物的生成率,制造低成本、高能量的能源存储系统,降低氯碱工业能源消耗,实现电镀废液的浓缩再生,回收利用工业废气中的CO_2和SO_2,实现无隔膜流动海水电解法制,实现海水直接制备氢气技术的绿色化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一、运用化学电池提高多碳产物的生成率例1.(2023年全国甲卷)用可再生能源电还原CO_2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军福
制备了由阳离子交换聚合物AQ和阴离子聚合物PVP组成的复合修饰电极。考察了该电极在pH为1时0.05mol.L-1H2SO4底液和含亚硝酸根H2SO4底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结果显示该电极对亚硝酸根具有明显电催化作用。
关键词:
聚合物 复合修饰电极 亚硝酸根 电催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姝江 朱天辉 黄艳娜 韩珊 谯天敏
采用载玻片萌发法测定水杨酸(SA)对山茶灰斑病菌的影响。浓度为0~5mmol.L-1的SA对山茶灰斑病菌的孢子萌发没有抑制作用,其诱发抗病性可持续10~15天,诱导最佳间隔期为3天。用SA喷雾涂布叶片诱导山茶抗性,植株内丙二醛、木质素、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化指标对山茶灰斑病菌诱导信号有不同响应。MDA含量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减少,膜脂的过氧化程度降低,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这种诱导抗性的作用逐渐减弱,且在不同浓度处理间存在差异,在诱导并挑战接种的处理中,各处理表现为初期低于对照、后期缓慢上升;诱导并挑战接种的处理中,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只诱导处理基本相似,高浓度诱导的木质素积累量大于低浓度;诱导并...
关键词:
诱导因子 抗病性 灰斑病 七心红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衍荣 王小菁 张晓云 文锋
观察了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豇豆枯萎病病菌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感病品种挑战接种后幼苗发病率、-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于2.0 mmol/L的SA溶液都能显著地抑制豇豆枯萎病病菌孢子的萌发;在1.0~10.0 mmol/L范围内,SA浓度越大对菌丝的抑制作用越强;在不影响豇豆感病品种幼苗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以5.0 mmol/L的SA最为有效,幼苗发病率仅为23.2%;感病品种经SA处理后引起了-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升高,挑战接种后的酶活性变化比未经SA处理的上升早且快。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砚美 杨晗 王芳 熊绪杰 张万举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在模拟生理条件下(pH=7.23)对紫外线吸收剂2-苯基苯并咪唑-5-磺酸(PBSA)与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SA能够与DNA相结合形成复合物,引起了PBSA紫外吸收的降低和荧光的猝灭;PBSA与DNA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两者间的结合位点数为1.1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军 陈绍红 黄永芳 孙思
应用水杨酸溶液喷洒油茶叶片可有效诱导植株产生对炭疽病的局部性和系统性抗性。浓度150 mg.L-1诱导抗性效果最好,其对嫩叶的局部诱导病斑减小率为54.15%,对老叶的病斑减小率为61.55%。该浓度的水杨酸溶液喷洒对油茶炭疽病的系统性诱导抗性可使病斑减小率达46.7%;田间试验防治效果达到45.32%。水杨酸诱导油茶产生的局部性抗性可持续20 d而抗性水平无明显下降。扫描电镜显示在诱导处理的油茶叶片上,分生孢子能够萌发,但是芽管的生长受抑制,甚至异常变形卷曲。
关键词:
水杨酸 油茶 炭疽菌 诱导抗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石亚莉 周会玲 唐永萍 贺军花 马利菁
【目的】研究水杨酸(SA)处理后苹果灰霉病发生情况及与抗病性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探明SA对苹果灰霉病的抗性诱导机理,为苹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用150mg/L水杨酸(SA)浸泡苹果果实20min,以清水浸泡作为对照,20℃下放置2d后接种灰霉病菌灰葡萄孢,接种后19d,调查灰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斑直径,测定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活性及总酚、类黄酮、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相比,采后SA处理可
关键词:
苹果 水杨酸 灰霉病 诱导抗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传琴 熊娟 常明慧 谭文峰
以湖北省九宫山土壤腐殖酸和合成的方解石(CaCO3)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胡敏酸(JGHA)和富里酸(JGFA)与方解石的吸附与溶解过程,结合对吸附前后物质的表征,探讨二者间的作用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方解石选择性吸附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结构较复杂的腐殖酸组分,且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R~2>0.95)。JGHA相对分子质量大,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量大于JGFA,但吸附密度远小于JGFA。方解石对JGHA和JGFA的吸附量随pH值的升高而减小,表明吸附过程具有pH依赖性;方解石吸附JGHA的pH依赖性强于JGFA,且pH依赖性随腐殖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疏水性强的JGHA分子吸附于方解石表面而抑制其溶解,相对分子质量小、酸性官能团含量高的JGFA促进方解石的溶解;JGHA和JGFA对方解石溶解的影响随腐殖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本研究表明,干旱、半干旱区含碳酸盐土壤中有机碳的吸附固定与稳定性、无机碳的溶解与沉淀取决于土壤有机质的分子特性及官能团组成。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甘志良 钟忆青 何飘 易小艺
三联吡啶钌配合物和DNA相互作用已有大量报道,但基于类三联吡啶配体,如双吡啶吡咯,稳定的金属配合物和DNA作用却鲜见报道.利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CD)和紫外-可见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4个已知的双吡啶吡咯钌配合物与DNA结合性质:[(PDP)Ru(COD)X],其中HPDP=2,5-bis(2’-pyridyl)pyrrolide,COD=1,5-环辛二烯,X=Cl~-(1), NO~-_3(2);[(PDP)Ru(COD)(H_2O)](BF_4)(3);[(PDP_(Cl))Ru(COD)Cl](HPDP_(Cl)=2,5-bis(2’-pyridyl)-3,4-dichloropyrrolide(4).发现化合物1以经典嵌插方式和DNA结合,2和3可能为部分或非经典嵌插结合DNA,4主要以静电相互作用结合DNA.此外,通过MTT法考察了配合物1~4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云青 闵顺耕 段志青 熊艳梅
利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二代抗凝杀鼠剂溴敌隆(BRD)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t-DNA可使BRD的紫外吸收光谱发生增色,但试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光谱红移及等吸收点的出现;ct-DNA对BRD的稳态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方式;通过热力学分析判断BRD与ct-DNA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作用。吸收光谱、竞争试验、阴离子猝灭试验以及离子强度影响试验一致表明,BRD与ct-DNA之间主要以沟区结合方式发生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强 蒲俊文 周舒珂 邢勉
为了研究不锈钢基PbO2电极对纸浆的漂白效果,该文以不锈钢为基体,通过电沉积法制备出高催化性能的PbO2电极,并以所制备的电极作阳极,应用于三倍体毛白杨化学浆的漂白。同时,对比研究了以不锈钢作阳极时的漂白效果。结果表明:相同的电化学处理条件下,PbO2为阳极时,纸浆的白度、木素脱除率比不锈钢阳极稍低,但其脱木素选择性明显高于不锈钢阳极,有利于纤维素及半纤维素的保护。这表明,不锈钢基PbO2电极在漂白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较高的脱木素选择性。
关键词:
电化学漂白 PbO2阳极 三倍体毛白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岳峰 郑其向 马晓 李家庆 伍宝朵 胡丽松 范睿
【目的】研究明确外源喷施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对胡椒抗瘟病的影响及生理生化变化。【方法】以中国主栽品种"热引1号"胡椒苗为实验材料,给胡椒苗单独和混合方式喷施5 mmol·L~(-1) SA、1 mmol·L~(-1) JA处理。【结果】处理第20天时,单独喷施SA和混合喷施JA/SA的试验苗幼嫩的茎叶出现了不同程度损伤。在此基础上采用连续15 d和间隔2 d喷施处理"热引1号"胡椒苗,接种病原菌后经表型鉴定。间隔2 d喷施5 mmol·L~(-1) SA、1 mmol·L~(-1) JA和JA/SA混合的3种方式抗病效果明显优于其它处理。与对照相比,这3种处理均使叶内源JA、SA增加,在接种病原菌后使叶片内源JA、SA、ETH含量达到了最高水平;随着接种后时间延长,胡椒叶片内的总黄酮、总多酚含量一直降低,对照下降程度较为明显;防御酶PPO、PAL活性都出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较优处理中维持较高水平。【结论】1 mmol·L~(-1) JA和5 mmol·L~(-1) SA外源处理可通过调节防御酶活性等,减缓胡椒病斑面积的扩大,不同方式处理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