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40)
- 2023(12519)
- 2022(10852)
- 2021(10091)
- 2020(8387)
- 2019(19381)
- 2018(19407)
- 2017(36755)
- 2016(20504)
- 2015(22997)
- 2014(23141)
- 2013(22687)
- 2012(20848)
- 2011(18761)
- 2010(18531)
- 2009(16805)
- 2008(16152)
- 2007(14091)
- 2006(12310)
- 2005(10649)
- 学科
- 济(74850)
- 经济(74755)
- 管理(57299)
- 业(51513)
- 企(43230)
- 企业(43230)
- 方法(34612)
- 数学(29608)
- 数学方法(29216)
- 学(21308)
- 农(20253)
- 中国(20121)
- 财(18596)
- 业经(16703)
- 地方(15611)
- 制(14622)
- 理论(14367)
- 环境(13854)
- 农业(13289)
- 和(13209)
- 贸(12839)
- 贸易(12834)
- 易(12434)
- 技术(12379)
- 教育(11682)
- 银(11653)
- 划(11613)
- 银行(11586)
- 务(11473)
- 财务(11401)
- 机构
- 大学(286784)
- 学院(284510)
- 管理(110323)
- 济(103988)
- 经济(101461)
- 研究(100489)
- 理学(95604)
- 理学院(94475)
- 管理学(92576)
- 管理学院(92101)
- 中国(72215)
- 科学(67562)
- 京(62654)
- 农(55729)
- 所(52560)
- 业大(49211)
- 研究所(48535)
- 财(46876)
- 中心(44443)
- 农业(44291)
- 江(42019)
- 北京(39480)
- 范(37869)
- 财经(37592)
- 院(37384)
- 师范(37313)
- 经(34205)
- 州(33954)
- 技术(33725)
- 省(31313)
- 基金
- 项目(203081)
- 科学(156484)
- 基金(144478)
- 研究(143345)
- 家(129318)
- 国家(128242)
- 科学基金(107441)
- 社会(86132)
- 社会科(81291)
- 社会科学(81265)
- 省(81159)
- 基金项目(76879)
- 自然(73082)
- 自然科(71304)
- 自然科学(71283)
- 自然科学基金(69962)
- 划(69015)
- 教育(65313)
- 资助(60017)
- 编号(58103)
- 成果(47374)
- 重点(45955)
- 部(43173)
- 发(43133)
- 创(42222)
- 课题(41162)
- 计划(39784)
- 科研(39663)
- 创新(39405)
- 大学(36706)
共检索到413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伟 曹顶臣 李池陶 匡友谊 尹家胜
利用人工授精的方法,进行水晶彩鲫、红鲫、锦鲤和荷包红鲤的相互杂交试验,测定各个杂交组合子代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体色分离比例。结果表明:4种鱼能够相互杂交受精,孵出鱼苗。孵化率锦鲤自交最低为46.4%,其它组合为70%~80%;杂交鱼苗经28d的人工饲养,水晶彩鲫与荷包红鲤、锦鲤的正、反杂交,同其它杂交组合比较有明显的差别,其生长速度慢,个体之间差异大,成活率低;杂交子代的体型分为3类:鲫鱼型、鲤鱼型和鲤鲫型。鳞片反光组织(虹彩细胞或鸟粪素细胞)为2类:完全型、缺失型。体色分离复杂多样,水晶彩鲫与红鲫杂交是水晶彩鲫,红鲫与锦鲤、荷包红鲤杂交是青灰色鲤鲫杂种,水晶彩鲫与锦鲤、荷包红鲤杂交都会出现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伟 李池陶 曹顶臣 尹家胜
对水晶彩鲫(Carassius auratus transparent coloredvar.)、红鲫(C.a.redvar.)和锦鲤(Cyprinus carpio ornamentalvar.)腹膜脏层黑色素进行肉眼观察和密度分布统计。结果表明,这3种鱼的不同体色个体,腹膜脏层黑色素的密度不同。依据黑色素的密度,将其分为Ⅰ~Ⅵ级。水晶彩鲫的腹膜脏层黑色素密度:肉白a个体为Ⅰ级(无黑色素分布),肉白b和红白个体多数在Ⅰ~Ⅱ级,红色个体多数在Ⅰ~Ⅳ级,杂色个体多数在Ⅳ~Ⅵ级,密度表现出依次递增的趋势。红鲫的腹膜脏层黑色素密度:白色个体分布在Ⅲ级,红白个体分布在Ⅲ~Ⅳ级,红色个体分布在Ⅲ~Ⅴ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纯 刘少军 李涛 刘筠
红鲫属于鲤科、鲤亚科、鲫属,染色体数目为2n=100,核型为22m+34sm+22st+22t;鲤属于鲤科、鲤亚科、鲤属,染色体数目为2n=100,核型为22m+34sm+22st+22t。已有研究表明,红鲫(♀)×鲤(♂)杂交第一代(F1)和第二代(F2)为二倍体,F2能产生染色体数不减数的配子,在第三代(F3)中形成四倍体鱼。通对F1和F3进行胚胎染色体制片,在染色体水平上探讨红鲫和鲤远缘杂交的多倍体发生途径及F2产生不减数配子的潜能。结果表明,F1混合胚胎都为二倍性胚胎,没有发现单倍性和多倍性胚胎,但F3混合胚胎中则有染色体数为100,150,200甚至300的染色体分裂相,推测F2生殖...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庆飞 郭青松 虞炯莹 操文杰 王卫民
为了解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var.pengsenensis)♀×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 var.singuonensis)♂杂交四倍体子代的细胞遗传特性,本研究以彭泽鲫♀×兴国红鲤♂杂交四倍体子代为研究对象,以彭泽鲫雌核发育子代为内参,采用流式细胞仪测量其DNA相对含量,并对彭泽鲫雌核发育子代与杂交四倍体子代进行红细胞形态、大小的比较,另取杂交四倍体子代肌肉、鳍条组织块进行细胞培养,制作染色体标本,对其进行染色体计数及核型分析。结果显示:杂交四倍体子代仍为四倍体,其红细胞长轴、表面积、体积、核长轴、核表面积、核体积均显著大于彭泽鲫雌核发育子代。从形态上看,杂交四倍体子代红细胞相较于彭泽鲫雌核发育子代更长,辅助证明杂交四倍体子代为四倍体。杂交四倍体子代染色体组由200+条染色体组成,核型公式为4n=42m+64sm+62st+32t, NF=368,多出的染色体为超数染色体,未发现有异型性染色体,杂交四倍体子代属于中位演化类群。综上表明,彭泽鲫♀×兴国红鲤♂杂交四倍体子代仍为四倍体。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高俊生 孙效文 梁利群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荷包红鲤抗寒品系与柏氏鲤进行杂交所获得的F2代个体进行亲子鉴定分析。从1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5个多态性较丰富的引物,并对其产生的多态性DNA片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双亲的RAPD谱带全部在F2代中表现出来,而子代中产生的所有谱带在双亲中的表现率在AB02、AB05、AC20、AI10、AI13几个引物中分别为87.0%、100.0%、92.1%、82.8%、92.6%。这也表明RAPD技术在对鲤的亲子鉴定中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克俭 高健 张景龙 何玉明 王维善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制备杂交鲫(F1)及其双亲的染色体。结果表明,白鲫染色体的2n=100,其组型是2n=20m+28sm+38st+14t,NF=148;散鳞镜鲤的2n=100,组型是2n=20m+26sm+30st+24t,NF=146;杂交鲫的2n=100,组型是2n=20m+27sm+34st+19t,NF=147.经分析比较证实,杂交鲫的染色体是由双亲各提供一组单倍体而组成的。此外,在受检的20尾杂交鲫中存在一尾三倍体(3n=150±3)的个体。
关键词:
白鲫,散鳞镜鲤,杂交鲫,杂交,染色体组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文骁 朱晓磊 陈宏
采用全红体色日本彩鲫(Carassius auratus)与青灰色建鲤(Cyprinus carpiovar Jian)杂交,对所获得鲤鲫F1(建鲤♀×彩鲫♂)和鲫鲤F1(彩鲫♀×建鲤♂)两个杂交群体的个体及其父母本的外形特征进行研究,从而了解建鲤与彩鲫正反交后代的形态特征。试验分别从大学实验室随机取样50尾,对体型指数、可量性状、可数性状和肥满度分析比较。在体型指数体长/全长中,鲫鲤F1偏向母本,而在体高/体长中,鲤鲫F1偏向母本;头高/体高、头高/头长、尾柄长/尾柄高都偏向建鲤,头长/体长这一体型指数处于亲本之间,属于杂交性状。进而推测生长性能出现离散现象,控制体色的基因来自母本。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豪 王成辉 杨新鑫 王军 马玉清
为了解瓯江彩鲤红、白两种体色差异的分子基础,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SSH)技术对这两种体色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初步研究,以"全红"体色(全身体表为红色)彩鲤的cDNA为检验cDNA(Tester),以"粉玉"体色(全身体表为粉白色)彩鲤的cDNA为比对cDNA(Driver),进行抑制差减杂交。对筛选出的42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序列比对,发现16条EST序列,其余26个克隆为空载体序列。在16条EST序列中,6条为鲤的线粒体DNA序列(鲤的线粒体:16S rRNA序列,COⅢ),5条为斑马鱼的相关基因序列(斑马鱼的骺蛋白聚糖、核心蛋白聚糖、光蛋白聚糖等相关基因;斑马鱼新型免疫型受体基因,Olf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雪松 李池陶 徐伟 曹顶臣 贾智英 石连玉
利用电子标记跟踪同期孵化、同池饲养的黑龙江鲤(YL)、德国镜鲤选育系(JL)及荷包红鲤抗寒品系(HL)的生长过程。在135d(越冬前)、325d(越冬后)、385d及445d测定相关生长性状,评估3种鲤生长性能,并探讨越冬体重损失同越冬前体重的关系及其对越冬后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JL的特定增重率仅在1~135d显著高于YL和HL(P<0.05);YL体长的特定增长率在1~135d和325~385d显著高于JL和HL(P<0.05);3种鲤品种内个体间生长差异较大,体重的变异系数在各测定时段均超过20%;在445d时,3种鲤的性腺重和性腺成熟系数均为雄性显著高于雌性(P<0.05),但同一品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庆飞 操文杰 廖寿力 魏怡飞 王卫民
为评估彭泽鲫(Carassius auratus pengsenensis)♀×兴国红鲤(Cyprinus carpiouar singuonensis)♂四倍体子代的生长性能,探讨彭泽鲫新品种的开发及应用前景,以彭泽鲫♀×兴国红鲤♂四倍体子代及彭泽鲫雌核发育子代为研究对象,通过180 d饲养试验,统计孵化后0、30、60、90、120、150、180 d时各平行组体质量、体长数据,分析二者生长性能。结果显示:在180 d试验过程中,四倍体子代体质量、体长分别高出彭泽鲫子代30.18%(P<0.05)、7.70%(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冯浩 刘少军 张轩杰 罗琛 周工健 姚占洲 刘筠
采用血细胞培养制片法和肾脏细胞直接制片法对红鲫 (♀ )×湘江野鲤 (♂ )杂交种F2 和F3 代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比较分析 ,得出F2 代染色体数目为 10 0条 ,染色体组型为 :2 2m +34sm +2 2st +2 2t ,NF =156;F3代染色体数目为 4n =2 0 0 ,染色体组型为 :4 4m +68sm +44st +44t ,NF =312。为证明红鲫×湘江野鲤杂交后代由异源二倍体转变为异源四倍体发生于F2 与F3代之间提供了直接证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细华
运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红鲫(♀)×湘江野鲤(♂)杂交一代卵黄发生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卵黄发生过程中,有卵母细胞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参与,一部分线粒体也可直接转化为卵黄颗粒;同时,卵母细胞通过微胞饮作用积累大量卵黄物质。
关键词:
鲫鲤杂交一代 卵黄发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佟雪红 袁新华 董在杰 缪为民 苏志烽 岳春梅 林连升
以建鲤、黄河鲤为亲本,建立了建鲤自交JL(建鲤♀×建鲤♂)、正交JH(建鲤♀×黄河鲤♂)、反交HJ(黄河鲤♀×建鲤♂)3个试验组合,PIT标记后在养殖157、398、598d时测定生长参数。结果表明:(1)157、398d时增重率均为HJ>JH>JL,HJ与JL差异显著(PJH>HJ,子代差异不显著(P>0.05)。(2)体长、体重的变异系数在157、398d时HJ>JH>JL,598d时JL>HJ>JH。体长的变异系数小于体重的变异系数。(3)肥满度随养殖时间增加而增长,JL的肥满度最高并与JH、HJ差异显著;(4)雌、雄鱼生长差异显著,雌鱼生长始终快于JL;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志新 周大颜 甘习军 黄彩林
相同室外网箱养殖条件下,比较白鲫自交F_1及其与散鳞镜鲤、黑龙江野鲤、禾花鲤和兴国红鲤四种鲤鱼杂交F_1鱼苗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的差异。结果显示:全长/体长、体长/体高、体长/头长、头长/头高等可量性状参数比值差异显著,可作为几者之间形态区别主要参数。其中白鲫(♀)×黑龙江野鲤(♂)的全长为体长的1.64倍,体长为体高的3.00倍,为头长的3.50倍,为尾柄宽的7.68倍,尾柄长为尾柄宽的1.48倍。各方面指标显著优于其他组别。从数据可以看出白鲫(♀)×黑龙江野鲤(♂)体略高,头略短,尾柄略窄长,体型较修长,表明该杂交组合鲫鱼体长体重增长率方面都显著优于其他组合,体型合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