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2)
2023(8617)
2022(7830)
2021(7492)
2020(6263)
2019(14580)
2018(14736)
2017(28413)
2016(15689)
2015(17650)
2014(17654)
2013(17499)
2012(15845)
2011(14179)
2010(13902)
2009(12518)
2008(11982)
2007(10094)
2006(8582)
2005(7237)
作者
(46303)
(38358)
(38139)
(36072)
(24262)
(18429)
(17153)
(15359)
(14495)
(13572)
(13101)
(12667)
(11968)
(11906)
(11794)
(11735)
(11572)
(11448)
(10794)
(10695)
(9668)
(9267)
(9199)
(8632)
(8628)
(8591)
(8504)
(8334)
(7801)
(7771)
学科
(58127)
经济(58062)
管理(43515)
(41168)
(34825)
企业(34825)
方法(29557)
数学(25587)
数学方法(25296)
(15075)
(14006)
中国(13960)
(13793)
业经(12918)
地方(12016)
理论(10435)
(10196)
农业(10131)
(10019)
贸易(10015)
(9709)
技术(9697)
环境(9529)
(9215)
财务(9158)
财务管理(9144)
(8951)
企业财务(8662)
教育(8628)
(8380)
机构
大学(218714)
学院(217129)
管理(89346)
(78976)
理学(78634)
理学院(77762)
经济(77106)
管理学(76389)
管理学院(76024)
研究(71385)
中国(49476)
科学(48308)
(46825)
(39471)
业大(37022)
(36548)
(34182)
研究所(33899)
中心(31701)
农业(31432)
(29482)
北京(29248)
(28460)
财经(28432)
师范(28162)
(25930)
(25596)
(24690)
技术(24097)
师范大学(22881)
基金
项目(158342)
科学(122966)
基金(113850)
研究(113199)
(100445)
国家(99611)
科学基金(84692)
社会(68296)
社会科(64595)
社会科学(64576)
(62976)
基金项目(61666)
自然(57613)
自然科(56240)
自然科学(56224)
自然科学基金(55185)
(53210)
教育(51422)
资助(46704)
编号(46569)
成果(37132)
重点(35098)
(34115)
(33235)
(33211)
课题(31608)
创新(30897)
科研(30710)
计划(30128)
大学(29184)
期刊
(81818)
经济(81818)
研究(59730)
学报(39805)
中国(36642)
(36073)
科学(34786)
管理(31113)
大学(28375)
学学(26784)
农业(25676)
(23934)
教育(23826)
技术(18199)
(13915)
金融(13915)
业经(13897)
(13304)
图书(13052)
财经(12688)
经济研究(12443)
科技(11961)
理论(11647)
实践(11051)
(11051)
业大(10786)
问题(10625)
(10567)
(10432)
情报(10277)
共检索到297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美荣  李岩华  张俊灵  王瑞生  王国红  申淑珍  
在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中,采用渐近杂交法使目标性状得到有效的组合,采用水、旱地交叉选育法,为杂种后代基因型的潜在遗传特性的充分表达和选择提供了条件,使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大了选择压力和频率,提高了选种质量和效率,为选育抗旱、高产、稳产小麦品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曲正伟  周春菊  诸葛爱燕  谢波  茹颜飞  李彦  
通过大田试验,着重研究了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长4640、长6878和长6154灌浆结实期的冠层温度和旗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结果表明:在小麦灌浆结实期间,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长4640、长6878和长6154有着优良的冷温特性,其冠层温度持续偏低,甚至低于冷型对照品种小偃6号,它的其他性状如旗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细胞膜透性等指标优于暖型品种,一些指标亦优于小偃6号,在灌浆结实后期表现尤为明显,显示出长4640、长6878和长6154有着优异的冷温特性,以长6154表现更为明显。为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方正  
运用基因─性状概念,以日本品种小罂粟作为半矮秆株型的Rht1、Rht2-矮生基因源,以智利的欧柔、罗马尼亚的洛夫林13等为早熟、抗病基因的供体,以本地高产品种白蚰包麦为丰产基因的供体,采用多亲本渐近杂交法与水旱地鉴定法,育成了抗旱高产品种鲁麦13号。经良种良法配套后,在非灌溉条件下创造厂亩产616.3kg的记录,耗水系数为0.6838mm/亩·kg。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施万喜  乔岩  盖琼辉  
陇育4号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2000年以西峰20号作母本,中210作父本,经有性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结果表明:陇育4号2008-2010年甘肃省及国家北部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922.50~4089.45 kg/hm2,比统一对照增产13.39%~6.05%,增产差异极显著,3年增产均居第1,第1位率100%,增产点(次)率86.7%;2010年甘肃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722.9 kg/hm2,比对照西峰27号增产15.21%,2年国家区域试验Shukla变异系数3.9576%~7.3098%,变异系数17.19%~29.34%,适应度77.8%~80%,抗旱指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兰真  杨会武  杨会民  冯新常  
利用早熟大穗品种偃师4号与抗病、灌浆快的大粒品种陕农7859杂交,通过协调穗粒数与千粒重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确定合理的株型模式,选育成高产、稳产、抗病、落黄好、灌浆快且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多穗大粒型冬小麦新品种豫麦39号。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济麦22(原代号984121)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产广适中筋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鲁农审2006050号和国审麦2006018。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叶片较窄,起身拔节偏晚,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多。穗层整齐,纺锤形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硬质。株形紧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强生  朱维云  王婉仪  
充分利用本区灌浆期光温条件优势及大粒亲本资源,积极协调穗粒数较多与熟期及抗寒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是京冬6号突破高产的主要途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秀敏  谢俊良  孙书娈  乔文臣  孟祥海  
采用单交与回交相结合的方式和水旱交替的选择方法,经异地异种条件定向培育,田间自然与模拟限水抗旱节水性以及抗病性专业鉴定,选育成了多穗抗倒、抗病、抗旱节水、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的新品种衡4041,适宜黑龙港缺水区及冀中南高产麦区黄淮北片部分冬麦区种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松山  王奉芝  陆丽  张焕英  张宪营  
沧 60 0 1小麦品种是用临汾 6154作母本 ,冀麦 32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 ,经两圃平行交替选择法培育而成。该品种突出的特点是抗旱、耐盐、抗寒、优质、丰产稳产。这些优良特性的结合 ,丰富的遗传背景 ,逆境和非逆境选种环境以及杂种后代交替选择育种技术起了决定性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佩度  张守忠  王秀娥  王苏玲  周波  冯祎高  刘大钧  
将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 ,以本所育成的高抗白粉病普通小麦簇毛麦 6VS/ 6AL易位系与丰产适应性好的扬麦 15 8杂交 ,再用扬麦 15 8回交 ,通过连续多代抗白粉病鉴定、外源易位染色体分子、细胞遗传学追踪和农艺性状鉴定 ,选育出高抗白粉病的高产新品系南农 9918。经 2年区域试验和 1年生产试验 ,该品系均表现高抗白粉病 ,具有穗大、粒重的特点 ,较对照品种扬麦 15 8增产 1 88%~ 2 2 0 %。 2 0 0 2年 8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正式定名为南农 9918。该品种较好地综合了簇毛麦高抗白粉病及扬麦 15 8的丰产适应性 ,适于长江中下游麦区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栗雨勤  张文英  谢俊良  彭海成  李建兵  卜俊周  
针对我国北方干旱缺水,水资源日趋匮乏的特点,研究了农作物高产品种抗旱性鉴定方法、评价指标,编制了我国第一个有关农作物品种抗旱性鉴定的地方标准,完善了农作物品种的育种程序。河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小麦和玉米等农作物新品种在参加区域试验的同时进行抗旱性鉴定试验。抗旱指数成为我国小麦和旱稻等作物的抗旱性鉴定指标和标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邦发  
绵阳26是以自创的“连续优势型”及“稳一攻二法”选育方法与技术培育成功的一个优良小麦新品种。“连续优势型”选育方法就是指:在遗传资源复合聚敛远缘基因的基础上,选择最新最优材料作亲本,设定超亲本,对照种和最优品种作为多重单株选择标准,加大对后代的选择压和淘汰力度,自早世代起在小麦早、中、晚整个生育过程中,连续多代定向选择各时期都具备有优势的“连续优势型”个体,并稳定其中一个因素,主攻另外两个因素的提高,从而获得优于对照,较易实现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绵阳26成功地实践了上述方法与技术。突破了集“多抗、丰产、优质、广适”于一体的育种难关。一投入生产,深受种子、粮食、加工、营销等行业及广大农民欢迎,至1...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庄瑞林  黄爱珠  董汝湘  王德斌  陈永忠  蔡肖群  苏明媚  邓晓安  匡元玉  曾庆南  贾桂仁  
采用大树嫁接方法,选择40个优良无性系进行全国区域性测定;经连续四年测产及果实品质测定,选育出赣_1(区4)、亚林_4(区24)等19个高产新品种。选出的新品种平均每公顷产油450 kg以上,比参试无性系均值高15%以上;比现有茶林产油高3~5倍以上。这是我国第一批经三轮选择、测定而选育出的高产新品种。同时,研究和解决了优良无性系造林搭配及可配性大小等问题。现已营造的大面积采穗圃及示范林,在造林和低产林改造中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志龙  王长有  张宏  蔡东明  王亚娟  王秋英  薛秀庄  吉万全  
应用染色体工程结合系谱选择,以普通小麦单、缺体为工具材料,将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黑麦(Secalecereale)、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dicoccoides)、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和小伞山羊草(Aegilopsumbellulata)的抗条锈病或抗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创制出抗条锈病或抗白粉病种质N9207,N9209,N9134,N9628-1,N9628-2和N9659,并育成含有外源抗条锈病基因的小麦品种陕麦8003,陕麦8007,陕麦150和远丰175。利用创制的抗性种质与农艺亲本多方式组配杂交,将优异基因进行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中育12号,2008年9月通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08003),已申请品种保护,品种申请号:20080360.9一、品种来源中育12原名04中70,1998年利用改良的百农64矮败小麦为轮回选择群体,选择可育单株,采用改良系谱法经多代选择,于2004年育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