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03)
- 2023(11262)
- 2022(9918)
- 2021(9312)
- 2020(7916)
- 2019(18499)
- 2018(18376)
- 2017(35979)
- 2016(19355)
- 2015(21829)
- 2014(21891)
- 2013(21830)
- 2012(19804)
- 2011(17773)
- 2010(17668)
- 2009(16032)
- 2008(15527)
- 2007(13267)
- 2006(11411)
- 2005(9716)
- 学科
- 济(83934)
- 经济(83860)
- 管理(54473)
- 业(52362)
- 企(44385)
- 企业(44385)
- 方法(42581)
- 数学(37005)
- 数学方法(36481)
- 贸(22572)
- 贸易(22558)
- 易(21866)
- 农(20087)
- 中国(18551)
- 业经(18430)
- 地方(18054)
- 财(17169)
- 学(16565)
- 理论(13954)
- 技术(13378)
- 农业(13083)
- 和(12659)
- 产业(12500)
- 环境(12276)
- 制(11712)
- 务(11339)
- 财务(11273)
- 财务管理(11255)
- 划(10814)
- 企业财务(10557)
- 机构
- 学院(275713)
- 大学(275709)
- 管理(113878)
- 济(112558)
- 经济(110326)
- 理学(100275)
- 理学院(99235)
- 管理学(97298)
- 管理学院(96831)
- 研究(88730)
- 中国(62394)
- 京(57840)
- 科学(55776)
- 财(46378)
- 所(43732)
- 业大(42102)
- 农(41890)
- 研究所(40245)
- 中心(39295)
- 财经(38590)
- 江(37780)
- 北京(36163)
- 范(35174)
- 经(35042)
- 师范(34881)
- 经济学(33072)
- 农业(33028)
- 院(32661)
- 州(31199)
- 经济学院(30135)
- 基金
- 项目(195939)
- 科学(154084)
- 研究(142691)
- 基金(142028)
- 家(123156)
- 国家(122205)
- 科学基金(105541)
- 社会(89252)
- 社会科(84821)
- 社会科学(84801)
- 省(77385)
- 基金项目(75735)
- 自然(69467)
- 自然科(67865)
- 自然科学(67855)
- 自然科学基金(66572)
- 教育(64961)
- 划(64303)
- 资助(59677)
- 编号(58083)
- 成果(45728)
- 重点(43416)
- 部(42729)
- 发(42144)
- 创(41015)
- 课题(39531)
- 创新(38128)
- 科研(37508)
- 教育部(36712)
- 人文(36433)
- 期刊
- 济(115373)
- 经济(115373)
- 研究(77205)
- 中国(44546)
- 学报(42065)
- 管理(40554)
- 科学(38855)
- 农(37178)
- 财(32282)
- 大学(31800)
- 学学(30112)
- 教育(27811)
- 农业(26891)
- 技术(24363)
- 业经(20112)
- 经济研究(19532)
- 融(17541)
- 金融(17541)
- 财经(17392)
- 问题(16469)
- 贸(15696)
- 经(14849)
- 技术经济(14242)
- 科技(14085)
- 图书(13965)
- 业(13807)
- 统计(13614)
- 理论(13375)
- 商业(13302)
- 国际(12827)
共检索到3832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敬峰
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从20世纪后期开始,主要集中在水平型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区分研究上。理论研究认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是解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基础,而比较优势与完全竞争则可以解释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经验研究基本上证实了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相对重要性以及比较优势的基础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恕立 刘军 胡宗彪
本文基于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的动机差异及服务产品的异质性特征,将FDI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研究拓展至服务领域。通过构建服务业资本市场的局部均衡模型,证明了市场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两种动机的服务业FDI均对服务产品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前者的促进效应要大于后者。为验证这一理论假说,本文首先从资本密集度视角测算了具有垂直质量差异服务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经验检验结果与理论假说相一致,且根据要素禀赋差异细分总样本后的估计结果显示,与母国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地区)是总样本估计呈现上述结论的主要贡献者。研究结论对于一国服务业引资政策的制定、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贸易促进机制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启...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高越
文章在Dixit-Stiglitz垄断竞争的框架下,分析了在产品的生产环节可以任意分割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在国内外配置生产环节的决定因素,并分析了为分割生产而进行的垂直型投资对贸易和消费者福利产生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垂直型投资的传统研究不同,为分割生产进行的垂直型投资和贸易的动态关系始终是替代关系,跨国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分割生产行为正好使消费者福利水平达到最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石静 王鹏
Greenaway和Milner细分法很好地刻画了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是评判一国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重要指标。通过梳理产业内贸易理论和研究文献,本文针对我国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提出了8个假设命题,并利用2001~2005年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人均收入差异、工业发展水平、国际直接投资和东亚生产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季 赵放
基于Fukao等人(2003)的模型对FDI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分析结果表明,在FDI成本与贸易成本较低的条件下,当两国存在资源禀赋差异时,FDI会引起两国间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进一步利用1988年至2009年中日贸易数据的指数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两国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SITC 7类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特征尤为明显,而中日产业内贸易比重的提升则主要得益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而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的结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文争为
作者通过对中国-东盟的贸易结构及模式的研究,发现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模式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模式。2005年中国-东盟在HS1996,85类产品的垂直产业内贸易水平高达65%,这与垂直产业内贸易的理论也是不一致的。上述现象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工的结果。
关键词:
中国 东盟 垂直产业内贸易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昭玲
二战以后,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主流,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垂直专业化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从理论上分析,这两种贸易形式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动因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两种贸易形式存在密切关系,二者均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并且垂直专业化构成产业内贸易的另一重要起因。文章对两种贸易形式的发展趋势、理论基础、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相关启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耿伟 左昊华
本文基于我国2000~2003年间制造业30个行业的数据,运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产业特征因素对我国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形成的影响,以检验国际水平与垂直产业内贸易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只有资本密集度的检验系数与预期符号相悖。产品差异系数的符号虽然与预期一致,但对中国产业内贸易没有显著影响。厂商数目和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中国水平产业内贸易与垂直产业内贸易都发挥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盛文军 廖晓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际贸易形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垂直专业化贸易、公司内贸易和产业内贸易。本文在分析这三种贸易形式发展的基础上 ,探讨了其内在形成机制 ,并就中国企业的战略选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苏振东 侯铁珊
本文通过在标准的D ixit-Stiglitz模型中引入基于Yang-Heijdra公式的全新解法,构建了全新的产业间贸易、垂直投资一体化模型。这一模型的理论贡献有二:一是在一般均衡理论框架内将垂直型国际直接投资成功地融合在“新贸易理论”框架内;二是采用基于Yang-Heijdra公式的全新解法对模型的两种均衡结构进行了一般均衡分析、边际和超边际比较静态分析,并得出了许多与传统解法不同的相关结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三兴
本文利用联合国SITC(REV.04)标准和2009年的数据,对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分析表明: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等与中国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其他东盟成员国与中国的G-L指数较小。Probit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出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因行业不同而不同,并不具一致性。如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东盟与中国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但对制造业无明显影响。而教育支出则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间规模最大的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7)行业内贸易,但对其他行业影响不大。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利民 崔日明
当前国际产品内贸易发展水平的测度主要包括联合国广义分类法(BEC)、加工贸易替代法以及垂直专业化指数法(VSS)。以VSS方法计算的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初级产品部门和资源密集型行业国际产品内贸易水平都呈下降趋势;高技术部门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内贸易水平提升较快;服务贸易内各行业的国际垂直分工也有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中间产品 垂直专业化指数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钱学锋 黄汉民
本文在总结中美贸易不平衡的两个典型的结构性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在新的国际分工背景下,垂直专业化和公司内贸易是中美贸易不平衡不断扩大最为重要的原因。中美贸易不平衡反映的是东亚作为一个整体对美的产业链效应,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为"美一美"贸易不平衡。计量检验进一步支持了我们的结论。因此,不能仅就中美贸易不平衡的表象来理解中美在贸易中的利益,仅仅依靠迫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单边手段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有格局。
关键词:
垂直专业化 公司内贸易 中美贸易不平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雯
1994年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正式实施以来,东盟经济合作得到较快的发展,东盟区内贸易份额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那么,东盟区内贸易的扩大主要来源于何种形式——产业间贸易还是产业内贸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为此,本文将就此进行实证分析,以考察东盟区域贸易合作的代价。
关键词:
东盟 区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资树荣 曾伟
本文运用调整后的G-H-M方法,对中国与东盟五个主要贸易国的15类主要贸易产业类别的垂直性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现阶段,中国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几类产业上,且主要是以低质量产品市场的垂直性产业内贸易和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为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