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26)
2023(5014)
2022(4222)
2021(3904)
2020(3333)
2019(7161)
2018(7091)
2017(13052)
2016(7602)
2015(8524)
2014(8687)
2013(8453)
2012(8582)
2011(7744)
2010(8411)
2009(8351)
2008(7617)
2007(6866)
2006(6163)
2005(5569)
作者
(25326)
(21286)
(21168)
(20172)
(13585)
(10426)
(9533)
(8218)
(8136)
(7623)
(7518)
(7491)
(6922)
(6862)
(6798)
(6557)
(6416)
(6360)
(6220)
(6171)
(5458)
(5431)
(5230)
(4929)
(4825)
(4725)
(4690)
(4669)
(4481)
(4479)
学科
(33416)
经济(33377)
管理(19951)
(16738)
(13608)
企业(13608)
方法(12219)
(10660)
地方(10570)
数学(10139)
数学方法(9907)
中国(8201)
(7944)
地方经济(7087)
环境(6595)
(6519)
金融(6517)
业经(6183)
(6081)
理论(5887)
(5550)
农业(5347)
(5221)
(5199)
银行(5196)
(5140)
贸易(5136)
(5030)
(5024)
(4912)
机构
大学(119182)
学院(117139)
研究(45887)
(42295)
经济(41230)
管理(38290)
中国(33586)
理学(32681)
科学(32440)
理学院(32130)
管理学(31147)
管理学院(30940)
(26471)
(25580)
(24595)
研究所(23636)
中心(20219)
农业(19721)
业大(19432)
(19201)
(19105)
(18487)
师范(18214)
(16519)
北京(16372)
财经(15379)
(15170)
师范大学(14881)
科学院(14290)
(14265)
基金
项目(78943)
科学(61314)
基金(56838)
研究(53514)
(51867)
国家(51481)
科学基金(42359)
社会(33129)
社会科(31224)
社会科学(31214)
(31097)
基金项目(29810)
自然(28580)
自然科(27885)
自然科学(27868)
自然科学基金(27330)
(27090)
教育(24563)
资助(23520)
编号(20862)
重点(18983)
成果(18118)
(17913)
(16884)
计划(16140)
(15531)
课题(15443)
科研(15393)
创新(14741)
科技(14564)
期刊
(50083)
经济(50083)
研究(32775)
学报(25750)
中国(24399)
科学(22470)
(22366)
大学(18476)
学学(17522)
农业(15334)
管理(14147)
教育(14088)
(14017)
(10511)
金融(10511)
技术(9202)
(8139)
财经(7773)
(7761)
资源(7208)
业大(7201)
经济研究(7197)
业经(6885)
(6786)
问题(6408)
图书(6237)
农业大学(5965)
科技(5873)
(5553)
统计(5550)
共检索到1785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廖光萍  
微塑料听起来是个新鲜词汇,关于微塑料的污染问题也是个新领域。实际上2015年联合国就已将微塑料污染作为一类新型的环境污染,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污染等一起并列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绿色和平组织在2019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英国所有河流均发现了塑料微粒,微塑料对水环境造成的污染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微塑料污染无处不在现在的环境监测手段越来越先进,监测广度和深
关键词: 微塑料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夏斌  杜雨珊  赵信国  朱琳  陈碧鹃  孙雪梅  曲克明  
海洋塑料污染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其中尺寸小于5mm的塑料碎片或颗粒(微塑料)更是倍受全球关注的新型污染物。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洋渔业水域中广泛存在,而且,作为人类优质蛋白重要来源的海洋渔业生物也已受到微塑料的污染。因此,微塑料在海洋渔业水域中的污染现状及其生物效应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总结了海洋渔业水域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现状,归纳了微塑料对海洋渔业生物的主要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探讨了微塑料沿食物链的传递作用及其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潜在影响,剖析了当前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科学评估微塑料对海洋渔业资源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雄   刘心悦  
<正>微塑料已经被发现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的环境样本之中,包括大气、山区、极地、冰川、雨水、江河、海洋等。这一发现充分说明了微塑料在环境中分布的广泛性,以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威胁。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微塑料只存在于海洋和土壤中,如今很多研究表明,微塑料同样广泛存在于空气中。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雄   刘心悦  
<正>微塑料已经被发现广泛存在于全球各地的环境样本之中,包括大气、山区、极地、冰川、雨水、江河、海洋等。这一发现充分说明了微塑料在环境中分布的广泛性,以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威胁。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微塑料只存在于海洋和土壤中,如今很多研究表明,微塑料同样广泛存在于空气中。
关键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解红娥  
中国的薄膜覆盖栽培技术自1979年从日本引进以来,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覆盖面积基本稳定在500万hm2左右,成为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大的国家,应用领域从最初的棉花、蔬菜扩展到花生、瓜果、烟草、甜菜等经济作物和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领域。覆盖方...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莹   赵信国   隋琪   孙雪梅   朱琳   夏斌   曲克明  
微塑料污染已成为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耗竭和海洋酸化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其污染特征及生态环境风险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城市近岸海域往往是高强度人类活动区域,其海底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状况可能更为复杂。但至今为止,城市近岸海域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现状、分布特征仍不清楚,亟待研究。为此,本研究以典型滨海旅游和海洋城市青岛市为例,对其崂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形状、颜色和聚合物类型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青岛市崂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处于9.06~34.48 ind./kg之间,平均丰度为(21.97±8.32) ind./kg;微塑料主要形态为纤维状,占比53%,其余为颗粒状和薄层状;主要颜色为透明色,占比66%,其余为黑色、白色和其他颜色;粒径主要分布于0.5 mm以下,占比76%;聚合物类型主要为聚丙烯,占比45%,其余为聚苯乙烯、聚乙烯和纤维素。与国内外其他海域沉积物相比,青岛市崂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微塑料污染程度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考虑到沿岸城市人类活动强度较大,其微塑料污染状况和分布特征需要长期关注。本研究结果将为城市近岸海域微塑料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和管控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孜璇  于洪文  孟龙月  
为深入了解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相关的研究信息和发展趋势,利用VOSviewer和CiteSpace整理了CNKI和Web of Science~(TM)数据库中2000—2022-05在土壤微塑料污染领域已发表的研究成果,从发文数量、发文期刊、作者及所属机构、国家/地区、关键词和共被引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探索初期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相关文献的发表量略有波动,研究热度在2018年之后持续增长;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瓦格宁根大学研究中心这3所研究机构在该领域发文量排名前3。2)农田土壤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土壤类型,沙漠、湿地和高山中的微塑料污染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3)研究方向包括微塑料进入陆地土壤的方式及其在土壤中的丰度分布特征、土壤样本中微塑料检测技术的选择与优化、微塑料作为载体吸附运输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溶解有机物并经食物链传递对生物可能带来的有害影响等。4)从研究热点上看,土壤中微塑料污染领域的研究对象逐渐从农田土壤扩展到多种类型及偏远地区的土壤中,微塑料在各类土壤中的运输与尺寸选择机制及其适用的检测手段取得进一步发展,对土壤中不同粒径大小的微塑料的分析方法发展成为更细分的研究方案,对土壤中微塑料的风险评估以及从细胞、分子和基因等微观角度分析微塑料由土壤进入动植物不同组织和人体器官后的潜在风险成为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研究计量分析结果可为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现状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思琪  唐文乔  
为了解上海内陆鱼类微塑料污染情况,本文以淀山湖、黄浦江及苏州河的5种优势种鱼类为对象,分析了消化道内微塑料的出现率、丰度、物理特征、化学成分及其差异性。结果显示,5种、639尾鱼类中共检出845个微塑料,微塑料的平均检出率为59.78%,植食性鱼类显著高于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p<0.05)。微塑料的平均丰度为1.32±1.92个/尾,植食性鱼类显著高于其他鱼类(p<0.05),水域差异表现为苏州河下游、苏州河支流和苏州河上游显著高于淀山湖和黄浦江上游(p<0.05)。在检出的4种微塑料形状中,纤维状占80.47%,薄膜状占13.73%,碎片状和颗粒状占4.14%和1.66%。在检出的6种微塑料颜色中,黑色和透明的占29.59%和28.99%,蓝色、红色、黄色和绿色的占15.86%、10.53%、8.52%和6.51%。粒径小于1mm的占60.12%。检出了18种化学成分,赛璐酚占比达39.4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占比为20.19%,聚酰胺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占比为11.54%和9.62%。分析表明,上海主要河流鱼类微塑料污染主要来源于居民生活用品的包装材料或丢弃物,在平均检出率和丰度上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并与栖息水体的污染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晓杰  
塑料具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如材质轻、耐腐蚀、绝缘、导热性低、易成型、加工成本低等,这些性能使其成为全球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基础材料。我国每年要消耗大量的塑料制品,以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为例,我国每年使用的数量约为30亿个,塑料使用量超过400万吨。在这其中,会有大量的塑料废弃物被人们直接丢弃或者填埋,最终形成塑料污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小飞  钱立  王向阳  
2022年3月2日,来自175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环境部长及其他部门的代表,在联合国第五届环境大会续会上通过了“终止塑料污染的决议”(下文简称“禁塑决议”)。该禁塑决议指出,通过建立一个政府间谈判机制到2024年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涉及塑料及其制品的生产、设计、回收和处理等各个环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表示,这项决议将从根本上扭转塑料生产、消费及管理的方式,是《巴黎协定》签署以来达成的最重要的国际多边环境决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晓杰  
塑料具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如材质轻、耐腐蚀、绝缘、导热性低、易成型、加工成本低等,这些性能使其成为全球工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基础材料。我国每年要消耗大量的塑料制品,以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袋为例,我国每年使用的数量约为30亿个,塑料使用量超过400万吨。在这其中,会有大量的塑料废弃物被人们直接丢弃或者填埋,最终形成塑料污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小飞  钱立  王向阳  
2022年3月2日,来自175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环境部长及其他部门的代表,在联合国第五届环境大会续会上通过了“终止塑料污染的决议”(下文简称“禁塑决议”)。该禁塑决议指出,通过建立一个政府间谈判机制到2024年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涉及塑料及其制品的生产、设计、回收和处理等各个环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表示,这项决议将从根本上扭转塑料生产、消费及管理的方式,是《巴黎协定》签署以来达成的最重要的国际多边环境决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高华晨   宋敏菲   贡艺   刘必林   陈新军  
海洋中深层生物作为链接海洋上层与深层食物网的媒介,对维系大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样品采集的困难性,针对中深层生物微塑料污染研究十分缺乏。长吻帆蜥鱼(Alepisaurusferox)具有特殊的消化机制,是优秀的生物采集器。本研究利用激光红外成像光谱技术,量化分析了长吻帆蜥鱼胃中保存的中深层物种体内微塑料的丰度和理化特征。共采集中深层鱼类和头足类7种,其肠道中检测出微塑料146个,检出率85.71%,丰度为(10.43 ± 12.12)个/尾,粒径为20.34~309.89 μm(47.36μm ± 43.41μm)。微塑料以颗粒状(59.58%)和碎片状(36.30%)为主,聚合物成分主要是丙烯酸酯共聚物(Acrylate copolymer),占比60.27%。本研究首次证明了长吻帆蜥鱼作为生物采集器开展海洋中深层生物微塑料污染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对解析大洋生态系统微塑料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虞锡君  
跨界水污染严重影响流域水环境保护,严重干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在客观分析太湖流域跨界水污染多方面危害的基础上,揭示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水环境管理体制不合理和水污染防治的制度缺失是跨界水污染的三大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第一,实现流域管理体制创新是破解跨界水污染难题的根本。第二,创建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是破解跨界水污染难题的关键。第三,构建水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是破解跨界水污染的保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春梅  曹樟  严晨冰  朱国平  
海洋微塑料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南极周边海域的微塑料污染问题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目前关于南极微塑料的研究不多,又多集中于南极附近海水与企鹅粪便等,对南极海域鱼类体内微塑料研究较少。由于侧纹南极鱼是栖息于南极陆架海域数量最多的中上层鱼类以及在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以南极南设得兰群岛周边海域侧纹南极鱼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体内微塑料污染情况。将南极带回的样品解冻并记录好生物学信息后,将其胃肠道部分取出。在60℃条件下,使用10%KOH在恒温摇床消解24小时以上,待溶液基本澄清后利用0.45 μm的滤膜过滤。将抽滤后置于体式显微镜下,挑出疑似微塑料,再使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定性检测,最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微塑料的微观形貌。结果显示,南设得兰群岛附近水域侧纹南极鱼体内微塑料平均丰度为(0.36±0.51)个/个体。侧纹南极鱼胃肠含物中微塑料丰度与鱼类体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整体上来说,南设得兰群岛北侧侧纹南极鱼胃肠含物中微塑料出现的概率略高于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南侧,但整体上处于低污染水平。侧纹南极鱼体内微塑料类型分为纤维状和碎片状,以纤维状为主。微塑料颜色以蓝色为主,其次是黑色,红色与透明色数量较少。微塑料的平均粒径为(584.6±419.2)μm,其中84.6%的微塑料粒径均小于1 000μm。聚酯类微塑料占比接近80%是侧纹南极鱼微塑料的主要成分,其中绝大多数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渔船渔网和船员生活污水排放可能是其存在的主要来源。通过电镜分析微塑料表面特征,发现碎片类微塑料断裂处较为粗糙,其比表面积显著增加;两种纤维类微塑料电镜照片说明了微塑料在生物体内的变化。由于较大的比表面积会导致其易于其他污染物结合产生污染,携带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类生活中,因此仍需重视微塑料污染带来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丰富了南极海洋生物微塑料研究的基础数据,可作为本底资料,为进一步研究南极生态系统微塑料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