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79)
2023(16945)
2022(14479)
2021(13731)
2020(11474)
2019(26257)
2018(25785)
2017(49693)
2016(27147)
2015(30600)
2014(30128)
2013(30017)
2012(28190)
2011(25742)
2010(26049)
2009(24615)
2008(24540)
2007(22084)
2006(19692)
2005(17545)
作者
(77703)
(65312)
(65131)
(61907)
(41569)
(31293)
(29574)
(25399)
(24672)
(23355)
(22311)
(21994)
(20733)
(20631)
(20540)
(20083)
(19597)
(19159)
(18864)
(18830)
(16315)
(16273)
(15849)
(15018)
(14805)
(14750)
(14564)
(14396)
(13210)
(13149)
学科
(115302)
经济(115189)
(74695)
管理(72269)
(51549)
企业(51549)
(50538)
方法(45696)
数学(40284)
数学方法(39820)
中国(33553)
农业(33366)
(27143)
地方(26423)
业经(26364)
(24126)
贸易(24115)
(23658)
(23509)
(23244)
(19106)
银行(19068)
(18374)
(18213)
金融(18210)
环境(17980)
(17652)
(17018)
(16567)
(15736)
机构
学院(390054)
大学(386799)
(167394)
经济(163994)
管理(146437)
研究(139247)
理学(125439)
理学院(123960)
管理学(121872)
管理学院(121123)
中国(108427)
科学(84413)
(81842)
(78293)
(75675)
(71790)
研究所(65051)
中心(64369)
农业(60526)
(60388)
财经(59469)
业大(59083)
(54096)
(53704)
师范(53288)
经济学(51656)
北京(51458)
(49243)
(47426)
经济学院(46646)
基金
项目(255428)
科学(201669)
研究(190195)
基金(185411)
(161292)
国家(159923)
科学基金(135888)
社会(121769)
社会科(115040)
社会科学(115006)
(100042)
基金项目(97017)
教育(86423)
自然(85281)
(83914)
自然科(83159)
自然科学(83127)
自然科学基金(81633)
编号(78372)
资助(75769)
成果(64919)
重点(58160)
(57858)
(57754)
课题(54236)
(52601)
国家社会(50529)
创新(49263)
教育部(49087)
科研(48447)
期刊
(191744)
经济(191744)
研究(116627)
中国(79314)
(77083)
学报(60274)
科学(56897)
(55985)
农业(52190)
管理(50104)
大学(45331)
学学(42540)
(41488)
金融(41488)
教育(41163)
业经(34635)
技术(31596)
经济研究(29934)
财经(28762)
(26754)
问题(26201)
(24851)
(21571)
世界(20810)
资源(19987)
(19785)
技术经济(19174)
图书(18880)
国际(18854)
统计(17666)
共检索到593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永勋  李先德  
粮食安全关系到中国稳定与发展和国际贸易秩序。以省级行政区为基本单位,基于2016—2018年各省份常住人口、农产品消费量、农业数据及相关参数,采用生态足迹和水足迹评价方法,在只考虑食用和再生产消费且不考虑地区耕地质量差异的条件下,核算各省份农产品自给的水土资源需求,评价中国省域水土资源承载力状态。结果显示:(1)中国现有耕地资源总量可满足自身耕地总需求(前者是后者1.81倍),但省际差异大,东部沿海省市耕地不足。(2)农业可用水资源总量亦可满足农业可持续生产需求,但区域严重不平衡,华北平原与宁夏水资源赤字严重,而青藏高原地区、长江以南省份农业可用水资源丰富。(3)水土资源空间不匹配制约了中国农业的粮食生产潜力,不考虑环境净化用水,水土资源匹配状态可满足全国粮食自给需求;但考虑环境净化用水,中国粮食难以实现自给,承载力赤字达33715.50万人。以资源环境可持续为导向,未来中国应从农业生产布局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产业与人口转移、农产品进口和农业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解决中国农产品需求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蓉  梁美社  王慧阳  王正中  
【目的】在虚拟水、虚拟土理论基础上,研究区域不同农产品水土资源禀赋系数和水土资源平衡系数,为农产品种植结构优化及贸易原则提供参考。【方法】定义虚拟水土资源禀赋系数以及水土资源平衡系数及其计算方法,对区域不同农产品水土资源禀赋系数进行计算及排序,并以甘肃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从粮食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全国农业水资源均存在一些问题,在北方地区应该优先种植及输出水土资源平衡系数小的农产品,在南方地区则相反。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急需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而且南方应是农业生产的主产区;尽管目前存在"北粮南运",但这是不可持续的,应引起国家高度重视。【结论】虚拟水土资源禀赋系数及水土资源平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初龙  郑朝洪  
水循环某环节供需失衡可影响区域水资源系统整体平衡,整体平衡格局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研究以福建省为例,构建指标体系以表征其水循环系统各环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WRSDB),采用赋权加和法、K-means cluster、Theil Index等方法分析WRSDB区域分异。结果表明:①WRSDB水平区域差异幅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用水效率;②静态WRSDB格局,闽东沿海地区强于闽西北和厦门,其主导因素是用水效率和水资源丰度;③动态WRSDB格局,降水由丰转平,丰水区WRSDB水平的发展快于其他地区;由平转枯,较缺水但水利投入较大地区维持WRSDB能力较强,说明降水充足区WRSDB不能只考虑水量平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高波  
农产品供需平衡对农业增长的影响谢高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十几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农业生产一直处于徘徊的局面."卖粮难"和"买粮难"的现象交替出现,农产品供需之间也出现了区域余缺、品种结构不合理等新问题。从经济学意义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夏文雪  张兵  何明霞  崔旭  
[目的]农业水土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决定因素,探明京津冀粮食生产中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方法]从水足迹的视角出发,分析了1980—2018年京津冀县域5种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稻谷、大豆、薯类)的产量、播种面积、水足迹、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运用水土匹配系数法及ArcGIS深入研究了1983、1998、2003、2016年水土资源匹配格局,并进一步剖析区域农业水土匹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1)当前京津冀水土匹配系数区间为[0.02,1.25],超出区间范围[0.281, 0.431];粮食生产格局与水土匹配系数空间格局均为“冀中南高、北部低”。(2)研究时段内,京津冀粮食总产量提高1.14倍,播种总面积降低19.28%,粮食单产量显著提高;灌溉提高粮食单产量,水土匹配系数与粮食单产量呈正相关。(3)1980—2019年京津冀五种作物蓝水足迹均值(136.64亿m~3)是绿水足迹均值(99.60亿m~3)的1.37倍,各作物水足迹变化不同,间接反映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的改变。(4)京津冀水足迹总量提高2.45倍,耕地总量下降20.59%,水土匹配系数变大,农业水土匹配程度差,间接指示研究区域地下水开发程度高。[结论]京津冀县域水土资源匹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应从当地水土资源存在的问题出发,适当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关注区域地下水超采等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促进京津冀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夏文雪  张兵  何明霞  崔旭  
[目的]农业水土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决定因素,探明京津冀粮食生产中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特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方法]从水足迹的视角出发,分析了1980—2018年京津冀县域5种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稻谷、大豆、薯类)的产量、播种面积、水足迹、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运用水土匹配系数法及ArcGIS深入研究了1983、1998、2003、2016年水土资源匹配格局,并进一步剖析区域农业水土匹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1)当前京津冀水土匹配系数区间为[0.02,1.25],超出区间范围[0.281, 0.431];粮食生产格局与水土匹配系数空间格局均为“冀中南高、北部低”。(2)研究时段内,京津冀粮食总产量提高1.14倍,播种总面积降低19.28%,粮食单产量显著提高;灌溉提高粮食单产量,水土匹配系数与粮食单产量呈正相关。(3)1980—2019年京津冀五种作物蓝水足迹均值(136.64亿m~3)是绿水足迹均值(99.60亿m~3)的1.37倍,各作物水足迹变化不同,间接反映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的改变。(4)京津冀水足迹总量提高2.45倍,耕地总量下降20.59%,水土匹配系数变大,农业水土匹配程度差,间接指示研究区域地下水开发程度高。[结论]京津冀县域水土资源匹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应从当地水土资源存在的问题出发,适当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关注区域地下水超采等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促进京津冀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晓河  王为农  蓝海涛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方言  
"十二五"以来,由于城镇化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带动农产品消费快速增长和食物消费结构升级。面对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和日趋紧迫的资源、环境压力,如何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保障国内农产品供给,保证国内产业安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十二五"以来农产品消费快速增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宏轶  赵华甫  
基于耕地利用水资源的供需视角,在综合考虑耕地利用类型、作物种植结构、作物生长期等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的国家气象站数据,对耕地利用需水量与有效供水量从微观尺度上进行分析,并以此对1990—2018年内不同生长期耕地利用水土资源匹配的时空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8年间黑龙江省耕地结构不断变化,旱改水现象在2010—2018年间最为普遍;作物生育前期与中期需水量较多,后期需水量较少,需水量逐年上涨,与水田占比变化保持较为一致,并且空间上需水量高值地区偏移规律与同时段内的旱地水田化现象保持高度一致;1990—2018年间,作物各生育期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均先降后升,大部分的水土资源匹配高值地区分布在有效降水量的高值地区与旱地地区的交接地带,可见天然降水仍是满足耕地作物用水的主要来源;近年来三江平原南部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程度严重下降,粮食单产下滑,建议该部分地区减少旱改水工程量,同时,松嫩平原西部地区水土资源匹配水平与粮食单产逐年上升,可适当进行旱改水工程。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侦  贾绍凤  严家宝  朱文彬  梁媛  
论文以中国水资源二级区为基本单元,利用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法和基尼系数法,以二级区水资源总量和潜在可开垦耕地面积为数据基础,评价中国水土资源本底匹配状况,为中国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根据适宜农作物耕种的高程、坡度和土壤类型条件,得到中国潜在可开垦耕地分布;然后,计算单位潜在可开垦耕地面积水资源量,评价中国水土资源本底匹配分布状况;最后,绘制水土资源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对中国水土资源本底匹配总体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北部区域潜在可开垦耕地较多,西南部和南部沿海区域分布较少,未来具有较大耕地开发潜力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方;2)中国本底水资源和潜在可开垦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存在严重错位;3)较之已有研究成果中依据水资源量和耕地面积计算的基尼系数0.566,论文以本底水资源和潜在耕地为基础数据计算的基尼系数0.712要大很多,表征中国本底水土资源不匹配程度要严重得多,中国80%的水资源服务不到23%的潜在可开垦耕地。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毛学峰  杜锐  杨军  
本文基于标准政策偏好函数,测算了小麦、大豆和棉花进口贸易政策对于消费者、生产者、贸易商和政府4个经济主体的偏好权重。研究发现:在总体上进口贸易政策偏好的优先序为消费者、生产者、贸易商和政府,即进口贸易政策更加关注消费者的利益。相比之下,政策对生产者及其他经济主体的重视程度较轻,甚至会倾向于减少其福利。在贸易开放进程中,农产品生产者不可避免受到一定冲击,亟需获得相应的政策支持。此外,通过比较不同阶段政策偏好权重,本文还发现,农产品进口贸易政策偏好具有阶段性特征,对各经济主体的关注程度处在不断调整之中,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各经济主体形成稳定政策预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希刚  
198 0年以来 ,中国的粮食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 ,达到了粮食供需的基本平衡。但随着农业政策的变化 ,粮食生产出现了三次较大的波动 ,特别是 2 0 0 0— 2 0 0 3年间 ,粮食总产量连年快速下降 ,供需缺口加大。在粮食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 ,2 0 0 4年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粮食总产量增长时期。中国未来粮食的总需求量是刚性的 ,到 2 0 2 0年大概需要近 6亿吨原粮 ,而国内生产量则是变量。在有利于粮食持续增产的政策引导下 ,国内粮食产量的增长可以做到供需基本平衡。但从总体上看 ,中国今后基本上是粮食净进口格局 ,而且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如果适当增加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樊慧丽  付文阁  
[目的]水土资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农业水土资源的合理匹配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现有资源优势,从而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方法]文章从水足迹视角出发,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区域,运用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法深入分析其不同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情况,并进一步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区域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我国长江经济带整体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度为0.426万m~(3)/hm~(2),低于全国水平,且整体处于缓慢下降趋势,匹配程度在逐年变差;我国长江经济带农业水土资源当量系数为0.709,属于缺土地区;我国长江经济带农业经济增长的Moran’s I指数显著为正,即存在显著空间关联,但2008年以后关联性有减弱迹象;我国长江经济带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结论]其区域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水土资源空间匹配状况之间存在明显错位现象,即实际农业经济增长较快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度较差,而农业经济增长较慢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度较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陶国芳  蒋兆恒  秦丽杰  
定量分析水土资源匹配特征可为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生产力提供科学指导。通化地区水资源丰富,农业土地资源相对紧缺,水土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通过构建区域基尼曲线和计算区域基尼系数,对通化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状况做出客观评价。结果表明,通化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的区域基尼系数为G=0.560 2,水土资源匹配状况略优于我国(省际间)和世界(国际间)平均水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名姿  陈东平  
本文基于契约理论,在供需不匹配的视角下,形成完备分类的概念性分析框架,并利用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项Logit模型估计农地流转中的供需不匹配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地块不匹配是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的主要表现形式,制度约束也是制约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重要因素;农地流转缔约的可能性与地块面积显著正相关,农户认知中的农地产权完整度、村组集体组织统一流转等制度特征对化解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问题有显著作用。现阶段,由于地块不匹配问题难以通过农户间的农地流转解决,因此化解农地流转供需不匹配问题需要创新农地流转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